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论文:实施素... 正文 2019-10-27 07:40:19

    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论文

    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论文 一、人才选拔制度 “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具有纵向的人才选择“顶端化”和横向的人才 选拔“单一化”两种倾向。人才选拔的“顶端化”倾向导致只有处在学校系统顶端的 大、中专学校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而其他各学校却很少具有甚至不具有这种选 拔人才的功能。众多的学生如果企图通过学校的选择而获得社会的承认,成为专 门人才,就必须“攀登”到学校系统的金字塔顶端,就得拼命应付从小学到大学的 各级升学考试,不被中途淘汰。大、中专学校以外的各种学校,由于缺乏直接选 拔人才的功能,只有通过提高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通过对高考的间接影响, 其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而各种学校必然为追求高升学率而激烈竞争。而 大量初、中级工作岗位的人员的录用由于排斥初、中等学校的人才选拔职能,采 用如“顶替制”等社会选拔方式,致使占很大比例未经职业技术训练,甚至缺乏必 要基础教育的人,学校的差生甚至文盲,占居就业的优势,削弱了基础教育培养 人、选拔人的功能的实现。“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的“顶端化”倾向的成因是多方 面的,从教育外部看,主要表现在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的社会身份和职业地位 的特殊规定;
    中、高等专业教育机会比较有限,入学率偏低,商品经济不发达, 就业门路有限;
    干部的任用、选拔、晋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工人的定级、 升级等等,都以文凭、学历为基本标准,加上“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等观 念的积淀和升华等等。从教育内部看,主要表现在对中等教育的人才选拔功能的 忽视,对普及型的基础教育在弱化筛选性、竞争性,追求优异、讲求效率方面的 政策失误。可以认为,教育内部的原因是主要的。只有正确处理好教育的人才培 养与选拔两大基本功能,并优化人才分配、使用的外部环境,才能变人才选拔的 “顶端化”为“均衡化”。

    人才选拔“单一化”倾向,导致社会不能按同一层次不同职业类别和工作岗 位的要求进行人才选拔。具体表现在,社会对初级甚至部分中级职业成员没有提 出必要的政治、文化、技术要求,有的单位在录用初、中级人才时,根本排除了 学校的参与,造成一方面专业人员缺乏;
    另一方面,办了许多职业学校和技术学 校,毕业生却分不出去。“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的单一化倾向与教育结构的单一 化及就业渠道的不通畅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全面提高人力素质,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为根 本目的。通过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配套改革,建立新型的素质教育的人才选拔制度,形成人力开发和利用的良性循环。这种新制度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首先, 把初、中等学校纳入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机制中,使他们在社会劳动就业、人事录 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权力”。以加强中初级应用人才的培养为轴心调整教育结构, 从而淡化大、中专的升学竞争,强化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达标和追优竞赛。

    其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相配套。深化改革的方向是 劳动用工制度采取考任制招公务员,聘任制招专业技术人员,合同制招工人,社 会公开招工、招聘、招考,优才优用,平等竞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实行毕业 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再次,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与上岗资格制度相配套。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严格实行“先 培训,后就业”的制度,逐步建立各种岗位职工上岗资格要求。最后,多样化教 育结构与多种证书制度相配套。在重视学历文凭的同时,实行专业资格(如医生、 律师等)、岗位资格、技术等级等多种证书制度,使各种优秀人才通过不同途径 成才,并推动多层次、多类别教育的发展。

    二、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 “应试教育”的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具有学校分重点与非重点,校内进行异 质化的分班、分组,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存在差异且差距不断扩大等特征。首先, 小学和初中存在学校类型的差异,一些窗口学校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它们 或多或少采取带有筛选性的录取政策。虽然设立这些窗口学校的初衷是开展教改 实验、对其他学校起示范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这种示范作用往 往屈从于追求高升学率的目标。由于窗口学校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其他学校望 尘莫及,这种示范作用受到限制,对提高所有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的作用也有限。

    其次,中等学校普遍是筛选性的学校,而非统一的、具有多种职能的学校。

    学校基本上以升学为取向,职业教育、培训较缺乏。学生在普通中学与职 业中学之间难以有效地流动。再次,在同一学校内,因学业类别、学习渠道、课 程计划不同,如文、理分科,都会阻碍学生某几类才能的发展。复次,在校内进 行异质化的分班和分组,有利于优生,不利于中、差生。虽然教育行政部门禁止 设重点班(组),但是实验班(组)、强化班(组)等变相形式的重点班(组) 仍然存在。

    素质教育的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的改革以整体化、普通化、综合化、均衡 化为特征。首先,改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组织和结构,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实 行小学与初中的整体化,初中与高中脱钩,完全中学“解体”。增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或由相对就近的小学和初中挂钩实施九年一贯制,以减少升学和择 校竞争。其次,尽量减少义务教育中组织的分化,使“学生在拥有具体的职业能 力之前,有一个共同而又广泛的普通教育的基矗”减少学校类型差异,淡化学校 的“重点色彩”,建立同质比程度更高的学校体系。再次,在教育结构上,使教育 系统更富有弹性,建立具有多种职能的综合化的中等学校,适当推迟学生学业定 向,并使普通教育课程计划和职业教育课程计划相互联系和贯通。最后,不断缩 小同级同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的差距,使各校既均衡发展,又自具特色。

    在使少数窗口学校先行一步的同时,大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生源、师 资、资金、设施、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要建立优秀教师的流动和轮换机制,努 力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分流制度 “应试教育”的分流制度具有缺乏必要的分流指导机构和人员,普通教育与 职业教育沟通不佳,分流渠道不畅等特征。学校只管学生的教育,不管他们的发 展与去向;
    只重学生升学,不重他们的就业;
    鼓励和刺激学生去追求升大学,轻 视把学生引向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受原有文化科学水平的限制,接受职业技术 教育的学生难以转向普通教育学校。

    素质教育的分流制度兼顾教育分流的宏观计划调控与微观指导。一方面, 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藉以调控教育分流,使人才供求平衡、学用一致。同 时,采取招生考试、筛选择优、宣传鼓励、经济激励、政策调节等多种手段在宏 观上引导教育分流。另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个人的升学和职业、 专业的流向作恰当的选择。学校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对学生的志趣、才能 作系统的观察与指导,职业指导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使微观指导计划化、制度化、 经常化。

    四、筛选制度 “应试教育”的筛选制度以选拔淘汰为筛选目的,以考试为筛选手段,以分 数和升学率为筛选标准,以部分学生的留级、辍学、不毕业甚至不合格为代价。

    学校致力于通过各种筛选办法把少数尖子学生、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选拔 出来,集中精力加以重点培养,而放松或忽视其他多数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 教育的弃儿,失去发展的机会与前进的信心。主张筛选的理由之一是,经过筛选后形成的学生组在学习能力上有更大更多的同质性,教师执教较容易,学生学习 结束时成绩较高。殊不知,严厉的筛选虽能保证极少数学习尖子的成才,却使不 少学生因学习成绩差而留级、辍学、复读,或者产生学习困难,教育的总产出和 效率反而降低,教育的不平等也会扩大。为了实现筛选的目的,高一级的学校总 是以分数为标准,从低一级学校选拔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学生入学,低一级学校则 总是以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部分新生服务为目的。各级学校尽可能早地采用分数标 准对学生进行筛选,使他们较早在学业上分轨和专门化,致使“合适的”学生个体 被排斥的可能性增大。以考分为主要标准的严厉的智力筛选,阻碍了全面发展教 育的实施,学生被逼苦读呆读,死记硬背,为分数而奔命。

    素质教育的筛选制度以弱化筛选职能、强化培养职能为根本。首先,素质 教育废止义务教育阶段的任何具有竞争性和筛选性的入学录取程序,尽可能推迟 筛选,尽可能减少分轨,强化普及意识,使教育真正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其次, 扩大教育规模,增加招生名额。再次,减少乃至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

    最后,严格控制留级、复读和辍学。采取有效的教和学的策略,热情关怀 和大力帮助“后进生”,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合格的乃至优良的教育。

    五、教学管理制度 “应试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执行上具有松散和随意的特征。国家有许多 关于教学计划的具体规定,但一些学校却任意调整教学计划,片面向一些升学考 试的所谓重点科目倾斜,增开课时,甚至不惜挤占课外时间。少开甚至停开一些 非升学考试的所谓非重点科目,即便开了,也不按计划排足课时。在教学上,考 什么,教什么,随意增删规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制度和措施不健 全、不落实。教学管理的松散性和随意性,是教育法制观念不强的表现。

    素质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法制化为特征,依法办教育,依法管理教学。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做到开课标准化,对于应开课程,杜绝少开、不开现象,严 禁任意增减课时或调整教学内容。实行教学常规条例化,制定备课、上课、作业 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与考查、教学计划与总结等方面的常规,以条例的形式 颁布执行。实行上课规范化,人人都上规范课、优质课。在课堂教学中,变“应 试教育”的重“教”、重“知”、重“灌”为素质教育的重“学”、重“思”、重“乐”。

    六、考试制度“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与考试的目的与功能的错位, 考试的选拔功能支配检测、评定、改进教学的功能。教学沦为考试的附庸。“应 试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高校招生考试成了学校教学的法力 无边的指挥棒。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