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秘书文秘论文 >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 正文 2019-08-19 19:24:57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按摩

    相关热词搜索:

    【关键词】 动态

    [摘要] 目的 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动态针刺组、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其中动态针刺组在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Brunnstrom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传统针灸组在对照组所用药物的基础上按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结果 治疗末期动态针刺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针灸组和对照组(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在MBI、临床疗效和康复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q=3.461~4.092,P<0.05、0.01)。结论 动态针刺治疗是肢体康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脑出血;脑梗死;针刺穴位;治疗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outcome of dynamic acupuncture 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s.Methods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s, who were given same essential medicat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 the dynamic acupuncture (DA) group, the acupoints of Yin meridians of the upper limbs and Yang meridians of the lower limbs were selected for patients in Phase Ⅰof Brunnstrom. In PhaseⅡ, the points of Yang meridians of the upper limbs, Weizhong (BL 40) and the Zusanli (ST 36) of the lower limbs were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A)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echniques. The Nerve Function Index (NFI), FuglMeyer appraisal (FMA),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clinical effect and outcome of rehabilitation were evaluated respectively.ResultsIn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indices of D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A group (F=4.372-20.001, q=3.964-5.407, P<0.01). T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MBI, clinical effect and efficiency (q=3.461-4.092, P<0.05,0.01). ConclusionDynamic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recovery of limb function.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uncture points; treatment outcome

    脑卒中病人早期偏瘫肢体处于迟缓状态,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偏瘫肢体又处于挛缩状态,这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重新回归社会的进程[1]。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人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疗效已得到肯定[2,3]。但依据卒中后运动系统障碍演变的规律,动态地、早期地针刺治疗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2003年我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男39例,女37例;年龄40~79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证实。76例脑卒中病人按随机原则分为动态针刺组(28例)、传统针灸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

    1.2 入选条件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和脑出血首次发病者(个别为第二次发病,但首次发病后无明显后遗症残留)。排除含下列情况的病人:椎基底动脉系统脑卒中,采用过溶栓治疗,脑出血手术后,年龄>80岁,痴呆,严重感染,并发严重肝、心、肾疾病。

    1.3 治疗方法

    所有针刺治疗的病人在急性卒中发病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开始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静脉或口服应用基础药物,主要有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丹 1期郭宗君,刘立安,王鲁民,等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33参、维脑路通等。动态针刺组除与对照组应用相同的药物外,在Brunnstrom的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为主,下肢取阳经穴为主。Ⅱ期后,改用以上肢取阳经穴为主治疗,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所有病例使用点刺,每天针刺1次,强刺激,患肢出现抽动或放电样强感觉为刺激到神经干,不留针。2周为1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疗程。传统针灸组取百会、肩隅、曲池、合谷、外关、环跳、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穴等。每天针灸1次。每次留针20 min。基础药物的应用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1]

    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采用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②运动功能:采用间式FuglMeyer评分(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MBI)。④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初期分数减去末期分数除以初期分数的百分数即为疗效。⑤康复效率:MBI末期评分减去初期评分除以住院天数即为效率。

    1.5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疗程结束后,动态针刺组各指标与传统针灸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F=4.372~20.001,q=3.964~5.407,P<0.01)。传统针灸组MBI、康复效率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q=3.461~4.092,P<0.05、0.01)。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治疗后NFI、FMA、MBI评分、康复效率及临床疗效比较(略)

    3 讨 论

    中枢型瘫痪恢复过程明显异于周围性瘫痪。其运动控制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休克期”过后,首先是低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力恢复,之后高位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才逐渐恢复,因而在恢复的全过程中表现的是一个原始的、异常的运动形式出现、发展和逐渐减弱的过程。其次表现为肌力异常,姿势反射的出现,正常反射的消失以及痉挛、僵硬和病理反射的出现等。针对这些特点,中枢型瘫痪一般不宜采用肌力增强训练,而宜采用促通技术。盲目进行肌力增强训练,只能强化原始、异常的运动形式,妨碍高级、正常的运动形式的恢复,将病人的康复引入歧途[1,5]。针对上述运动系统障碍变化的机制,本研究对脑卒中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早期动态进行针刺治疗,以改善偏瘫肢体的肌力和肌张力。本组治疗结果显示,动态针刺治疗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根据穴位分布路径与人体神经解剖及运动生理的特点,四肢阴经穴多分布在屈肌,阳经穴多分布在伸肌,而上肢的主动肌以屈肌为主,拮抗肌以伸肌为主;下肢的主动肌以伸肌为主,拮抗肌以屈肌为主。卒中偏瘫恢复是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先恢复,即主动肌先恢复。在选穴方面应重视休克期与痉挛期的不同。偏瘫早期的主要矛盾为肌张力减退或丧失,治疗应以易化方法促进肌张力产生和增强,此时利用针刺来刺激主动肌,实际上也是一种外周感觉的输入,使γ运动神经元兴奋,易化脊髓低位中枢,反射性诱发肌张力产生和增强,同时兴奋α运动神经元,促进运动产生。通过针刺兴奋周围神经,将刺激反馈到中枢,促进中枢与周围神经的联系,有效缩短休克期。本组在BrunnstromⅠ期上肢取阴经穴为主、下肢阳经穴为主进行治疗,除具有通经活络、疏肝理气、通调水道、和中降逆、调节血压和心律、散寒除湿、调和气血、扶正祛邪、镇痉止痛、补虚弱等作用外,也刺激了上肢屈肌的神经反射通路,起到提高肌张力和增加肌力的作用。在此之后,当主动肌肌张力恢复并增强进入BrunnstromⅡ期后,即转为兴奋拮抗肌,通过对人体内在环境的影响,加强中枢的双向调控作用,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并注意协调及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之肌张力,促进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转化,抑制及控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6]。同时,针刺这些穴位具有主治下肢萎痹、掴筋挛急、髋关节活动不利等作用。并且,通过控制感觉输入,可以抑制或促进运动输出,而肢体活动可使相应皮质脑血流量增加。有研究证明,对前肢神经重复电刺激可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质的可塑性改变[7],说明动态针刺治疗有益于运动系统康复,可作为脑卒中康复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缪鸿石,朱墉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

    [2]KAIHOI F, WONG E, XIANG Y I, et al. Does acupuncture have additional value to standard postroke motor rehabilitation[J]? Stroke, 2002, 33(1): 186.

    [3]JOHANSSON B B, HAKER E, ARBIN M V, et al. Acupuncture and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troke, 2001,32(3): 707.

    [4]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5]许贞峰,郭宗君,郭云良,等.早期康复及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4):226.

    [6]钟长明,林洪茂,刘庆芳,等.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对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3):180.

    [7]李幸芳,恽君惕,齐慧新,等.重复电刺激前肢神经引起成年大鼠运动皮层的可塑性改变[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4,14(3):181.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按摩》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