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人力资源论文 > [学生德育实践策略] 德育策略 正文 2019-11-11 07:35:17

    [学生德育实践策略] 德育策略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德育实践策略

    学生德育实践策略 摘要:针对藏区“9+3”学生的心理特征,学校确定了“三三教育”德育工作理念, 即“三成教育”和“三品教育”,并以强化课堂德育为中心推进“9+3”学生德育,以“内 外结合”的学生管理为载体深化“9+3”学生德育,以整合校外德育资源为补充配合 “9+3”学生德育,提升了德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关键词:“9+3”学生;
    心理特质;
    德育工作;
    “三三教育” 藏区“9+3”的学生心理特质普遍具有二重性,他们在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 之间存在许多矛盾。他们具有自尊、好强、执着、有上进心等优良品质。但由于 藏区“9+3”学生离开家乡,在外学习,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和陌生的生活环境, 往往难以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表现在:对周围环境融入较缓慢,对周围的事物容 易有疑虑、恐惧或敌对情绪;
    对周围人或事过度敏感,人际适应较困难,可能存 有戒备心理;
    情绪不稳定,较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学习较懈怠,对学习采取回避 态度;
    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心智不成熟的矛盾突出,逆反心理更加凸 显。学校德育工作要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发挥其心理特质中积极的一面,并尽量 避免消极方面的影响,积极探索适应藏区“9+3”学生的德育工作新经验。

    一、以“三三教育”为理念引领“9+3”学生德育 学校根据对藏区“9+3”学生情况的调查和对其心理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进 行“三三教育”的“9+3”学生德育工作理念。“三三教育”,是“三成教育”和“三品教 育”的简称。第一个“三”是指“三成”教育,即成人、成才、成功。有出息且行为 高尚之人,谓之“成人”;
    凡有用之人皆可谓之“成才”;
    达成预期目标谓之“成功”。

    “三成”教育是我们在实践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也是培养高规格、高素质人才 的较高标准,于“9+3”学生而言,尤其适用。因为他们融入内地,原有的目标需 重新定位,原有的思想更需重新调整。要实现“三成”教育,其手段和形式是多样 的,但归根结底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是内在的,内因支配和 决定外因,思想问题解决了,行为自然得到规范。第二个“三”是指“三品”教育, 即品行、品格、品位。人品德行谓之“品行”;
    品性、性格谓之“品格”;
    一个人的 品质、趣味、情操、修养谓之“品位”。“三品教育”就是要达到培养出有高尚品质、 品德端正、性格良好之人,这是对学生品质培养的较高要求。

    二、以强化课堂德育为中心推进“9+3”学生德育(一)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学生主要的时间是在课堂中,所以要 重视德育课中对“9+3”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分析“9+3”学生的思想状况及 心理特质,注意心理特质的二重性,引导其向好的方向转变,在德育课中进行有 针对性的教育。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用发生在藏区学生身上真实的、正向的 实例进行教学,非常适合德育课教育,让学生们从成功的案例中找到奋斗的目标 与方向。但书本上的案例或通过其他渠道搜集到的案例对藏区“9+3”学生来说遥 远而又陌生,缺乏民族认同感。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理,创 新出真人真事教育法,利用本校藏区“9+3”学生取得优良成绩的真人真事来勉励 他们,让藏区“9+3”学生尽快从文化、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心理冲 击中走出来,重新恢复自己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培养 出他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2.潜移默化教学法潜移默化教学法是把教学融入课堂 活动中去,注重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日常活动和文娱活动 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德育的目的。潜移默化教学法起着行为导向的作用,在 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注重行为养成。如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主 题班会,预设趣味活动,让藏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协作意 识与沟通能力,克服其文化与宗教信仰差异带来的冲突。3.生活教学法德育要落 到实处,真正起到培养藏区“9+3”学生健康的心理特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 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便于更好地 教导学生,学生也能尽快融入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德育课老师在教学过 程中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利用 情感教育法的原理,创新出生活教学法。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情 感交流,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给学生创造一种环境,让 学生自觉进入一种体验学习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实现自我教育。4.情境导向教学 法我校的德育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包含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 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四门主干课程。教师充分发挥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 创设活动情境,虚拟出现实社会生活中、职场上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们学会 采取正确的态度、价值观进行应对,培养他们应对问题、处理好人事关系的能力, 形成激活学生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教学。课堂营造出一 种民主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大胆推理设想,把 问题拓展延伸开,把思想和情绪激活,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得出 有价值的结论。(二)在各学科中渗透德育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是指学科教师 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一途径,不仅可以克 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单靠部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工作的不利局面,而且对增进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中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有很多中华民族优良 美德的素材,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注意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达到寓德 育于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提高学科育人的教育性。具体到各学科,教 师要结合所教科目特点渗透德育。如进行英语朗读背诵比赛,树立自信,激发学 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克服农村学生学英语“畏难”的心理障碍;
    专业实训中的“敬 岗爱业”“在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等思想的渗透,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 神,逐步增强其“自主、自控、自强”的能力。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对培养学生的 兴趣爱好、集体观念、理想信念、意志品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9+3” 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三、以“内外结合”的学生管理为载体深化“9+3”学生德育 (一)文化建设激活学生内在动力通过各种精心组织的文化活动,在过程 中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人的热情度,激发学生成才和成功的信心和决心。1.深入开 展“三融合四靠拢五星级八标兵”的活动“三融合”,即来自不同地域的“9+3”学生 之间的融合,“9+3”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的融合,“9+3”学生和内地管理人员之间 的融合。“四靠拢”,即非团员向团员靠拢,团员向入党积极分子靠拢,入党积极 分子向预备党员靠拢,预备党员向正式党员靠拢。“五星级”即守纪星、卫生星、 进步星、仁爱星、礼仪星。“八标兵”即学习、技能、守纪、卫生、文明、协管、 勤俭、艺体八类标兵。“三融合四靠拢五星级八标兵”活动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 尤其适合于“9+3”学生,他们大多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关注。其中,“五星级八标 兵”的评选使得学生有了追求的“目标”,解决了一些学生目标缺失的问题;
    同时 抓住了这个年龄的学生“乐于展现”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

    一旦获评,更能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更加积极向上,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健康的心 理和良好的品行。2.抓好主题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近年 来,我校结合中学生特点,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进行升 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使每个内容的宣讲恰到好处。如在每一学期开学的第一 个升旗仪式上,由校长亲自对全校师生作“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民族精神” 的动员讲话;
    教师节前安排“尊师爱生”内容;
    十一国庆节的“爱国”内容讲话,等 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培育了未成年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强化 了他们个性心理品质的良性循环。3.办好“一报一刊”,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营造 育人氛围我校校园媒体坚持宣传典型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登载历届优秀校友介 绍、市县名人佳作、本校师生文艺作品等,实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 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初衷。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 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侵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4.利用节日抓好主题教育我校十 分重视重大庆典纪念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

    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母亲节的“一封家书活动”、教师节的感恩活动、“十一”期 间举办感恩歌咏比赛、藏历新年拔河比赛……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人文 教育,并产生对国家、家乡、学校、班级荣誉的认同感、亲切感,形成了一股强 大的教育磁场效应;
    还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受挫抗 挫的心理承受能力,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正强化的教育作用。(二)制度建设 完善环境外在规范1.构建“德育量化操行评分制”,加强评价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是现代企业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一大要求之一。如何开展养成教育,培养“9+3”学 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我校一直在探索研究。“德育量化操行评分制”适用于“9+3” 学生,旨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平时的点滴规范要求融入学生参与的评分 活动中,让学生在这样的“心理场”中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认知对错,在日常管 理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2. 一对一帮扶“潜能生”,注重特长发展每一位“9+3”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潜能发展空 间,只是在于我们是否发现。学校要求教师与“9+3”学生接触过程中,处处细心、 勤思、善断,只有这“9+3”民族教育样才能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地做好潜能 生转化工作。为此,我们对全校“9+3”学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班主任、任 课教师、学生干部“会诊”确定各班潜能学生,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教方案,确立 帮扶教师与其的谈心、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度,做到教师人人有转化“潜能生”的任 务。此外,学校领导与潜能生对话,政教处跟踪帮扶情况进展,这些举措平衡了 潜能生的心态,消除了师生间的隔阂,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增强了彼此的理解,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组织心理咨询,疏导学生心理学生的心理需要分为 一般性需要和特殊性需要,前者是指所有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上 的需要,后者是指某校、某班学生或某些特殊学生群体由于处在特殊环境或遇到 特别事件的冲击或压力而产生的解除困境、度过危机的需要。相应地,心理健康 辅导也分为一般性辅导和特殊性辅导。前者是面向每一位在校学生持续地开展, 后者多是为部分学生设立的。对学生的德育指导不仅要体现在德育课和心理健康 课上,还要在课外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学生自觉的需求,应据学生 需要提供咨询;
    针对学生不自觉的心理问题,更要求老师加强日常观察和沟通了 解,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以整合校外德育资源为补充配合“9+3”学生德育 (一)和企业合作,将“企业5S管理”引进学校的德育中职业学校学生的定 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普通和高级劳动者,这一特点决定了我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企业,成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但企业需要怎样的员工?管理模式是怎 样的?学校要调节自身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学生却不了解,这使得许多毕业生 进入企业后不能适应那里的管理。由此我们将现代企业的“5S管理”(包括:整理 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U、清洁SEIKETU、素养SHITUKE)引进学校 的德育中,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企业文化,让学生贴近企业, 明确“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 心理品质才能进入优秀的企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二)和社区合作,利用 社区中的德育资源依托社区丰富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好社区这个特殊学 校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发挥优势,共同育人。以丰富多彩的 系列活动为载体,如带领学生到文明门参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邀请区内的民警 为学生进行普法宣传,通过真实的案例讲解和分析,让“9+3”学生增进对法律法 规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开展“藏汉一家亲―――走亲访友”等活动,让 “9+3”学生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和人文风情,促进藏汉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既保 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能融入当地的学校和社会。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学生德育实践策略] 德育策略》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