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证人特权制度研究论文 证人包括 正文 2019-12-19 07:25:04

    证人特权制度研究论文 证人包括

    相关热词搜索:

    证人特权制度研究论文

    证人特权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证人特权,也称作保密特权、拒绝作证的特权。享有权利者,可以 免除出庭作证和就特权事项提供证明,可以制止他人揭示特权范围内的情况。尽 管从其政策性考虑亦有不同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但西方各国的立法不同程度规定 了拒证权,甚至有些国家将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目前,我国刑事司法资源有限、 侦查手段落后以及侦查能力低下,加之法官自由裁判证据的条件不成熟,拒证权 的享有主体不应划分太宽。

    [关键词]证人特权;
    必要性;
    制度 证人特权(TestamentaryPrivileges)也称作保密特权、拒绝作证的特权,是英 美普通法上一项传统的证据规则,享有证据特权的人可以拒绝提供证言或阻止他 人提供证明。具体是指当证人因负有义务被强迫向法庭作证时,同时为保护特定 的关系、私利益,赋予证人中的一些人因特殊情形而享有在诉讼中拒绝提供证据 的一种特殊权利。建立特权规则的目的,旨在保护特定关系和利益,这些关系或 利益比从社会考虑有关证人可能提供的证言更为重要。[1]享有特权者,可以免 除出庭作证和就特权事项提供证明,可以制止他人揭示特权范围内的情况。

    强迫作证和拒证权是证人适格性的两个方面。强迫证人作证是基于证人应 当履行国家义务的理念,拒证权是基于社会伦理、公共利益、证人权益的保障的 综合考虑而设置的相应的特权规则。拒证权的成长由来悠久,有深刻的历史背景。

    尽管从其政策性考虑亦有不同的赞成与反对意见,但西方各国的立法不同程度规 定了拒证权,甚至有些国家将其作为一项宪法原则。

    一、国外证人特权相关立法 1、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 拒绝强迫自证其罪(self-incrimination)权利来源于英国的李尔本案件。

    1637年,约翰李尔本被指控印刷出版了煽动性书籍,王室特设法庭强迫其宣誓作 证,李尔本在英国国会痛陈厉害,要求国会立法禁止强迫自证其罪而被国会采纳。

    自此,拒绝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在立法上得以确立。1789年的美国宪法把该权利 作为一项宪法性权利,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有如下规定:“任何人不得被强 迫在任何刑事诉讼中作为反对他自己的证人”。日本《宪法》第38条规定:“任何 人都不受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供述”。1966年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庚)象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确定为一项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2] 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本国诉讼制度中确立了反对自证其罪的权利或者同类权 利、规则。法国刑事诉讼法第198条规定:“证人无义务就他可能因之承担刑事责 任的事实作证。”德国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每个证人均可以对如果回答后有 可能给自己、给第52条第一款所列亲属成员中一员造成因为犯罪行为、违反秩序 行为而受到追诉危险的那些问题,拒绝予以回答……”《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46 条规定任何人可以拒绝提供使自己受到刑事追诉或者受到有罪判决的证言。

    2、婚姻关系特权 在英美法系里,婚姻关系特权包括两类:一是证据特权;
    二是婚姻交流的 特权。证据特权是适用于所有交流的拒绝作证之特权,不论是婚前交流,还是婚 姻存续期间的交流,这些保密交流的公开开示将有损于婚姻,但惟有配偶被要求 作证时方得原因该证据特权。婚姻交流的特权,配偶任何一方皆可援引,但仅限 于婚姻存续期间所作的交流。

    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婚姻关系特权进一步扩大至近亲属。如《德国刑事诉 讼法》第52条规定:“(一)以下人员有权拒绝作证:1.被指控人的订婚人;
    1. 被指控人的配偶,即使婚姻关系已不存在;
    3.现在或者曾经是直系亲属或者直系 姻亲,现在或者曾经在旁系三亲等内有血缘关系或者在二等内有姻亲关系的人员。

    ……”《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47条也规定配偶、近亲之间可拒绝作证。

    3、职业秘密特权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因其业务而得知的他人秘密,有权拒绝作证。如德 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牧师、律师、医师及他们的辅助人员和定期刊发的新闻 杂志等报道机构的发行人、编辑、印刷人等,均可对其职业秘密拒绝作证。美国 的普通法和特定法规定律师对于当事人、医生及心理治疗人员对于病人、神职人 员对于忏悔者、记者对于信息来源等因其业务得知的他人秘密,有证言特免权。

    [3]英国等对此也作出了类似规定。

    4、公共利益保密特权 所谓公共利益保密特权,是指司法裁决和仲裁裁决的理由、评议和法官、 仲裁员准备的文件,禁止作为证据,但已公布的裁决理由可以运用或采纳为证 据;
    二是指如果保护涉及国家事项的信息、文件隐私或机密的公共利益高于采纳其作为证据之利益,法院可依申请或职权责令排除有关证据。

    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144、145条规定了“对公务员或者曾经任公务员 的人得知的事实,本人或者该管公务员机关声明是有关职务秘密的事项时,非经 该管监督厅的承诺,不得作为证人询问;
    众议院或者参议院的议员或曾经担任过 此职务的人,非经该院承诺,不得作为证人询问。但该管监督厅、众议院、参议 院和内阁,除有妨碍国家重大利益的情形以外,不得拒绝承诺。”德国《刑事诉 讼法》第54条和英、美等国家都有此方面规定。

    二、我国确立证人特权的必要性 1、确立证人特权是适应刑事诉讼准则国际化潮流的需要。我国于1998年 10月5日签署加入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该公约第14条第3 款第7项规定“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被迫承认有 罪。”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已经成为了一项刑事诉讼国际标准,它不仅适用 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在诉讼中也享有此特权。这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 度、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按照国际法上“条约必须信守”或曰“条约神圣”原则, 我国应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不得违反,以顺应世界文明的发展潮流,不但 要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也要保护证人的人权。

    2、从程序法的视角考察,刑事诉讼法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司法解释蕴涵 证人特权的理念。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8)第14号文件第27条、28条规定:“证 人提供的对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 低于其他证人证言”,“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的证言出具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 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分析这个司法解释,立法者是出于 这样的考虑:近亲属证人提供对己方有利的证言虚伪可能性极大,从而证人证言 证明力降低或丧失,以至证人作用的降低或丧失,所以对此类证人提供的证言之 证明力予以限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亲亲相隐”不为证人的理念,通过限 制证言的证明力达到部分排斥近亲属证人的目的。

    3、司法资源稀缺性和现代诉讼对效率追求的现实需要。国家在制定诉讼 制度时,应该根据司法资源对投入与产出之间进行平衡。针对司法资源是有限的 这一情况,怎样将有限的资源以最少的投入产出最大的司法效果,这是立法者孜 孜追求的。也就是诉讼效率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如果可以把公正称作刑事诉讼 的伦理价值的话,那么,效率则可被视为刑事诉讼的经济价值。”[4]刑事诉讼中, 国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全部的资本,这种情况下,将一切知情人员都作为证人且出庭作证是不合理不现实的,特别是一些有身份关系的证人,其证言证明 力较弱。那么,在追求公正并设置一定程序的前提下,必须作出立法选择,筛选 出对案件有实质意义的并且有必要作证的知情人作证。

    4、证人特权的确立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习惯。历史传统习惯是一种社会 文化,是法律的组成部分,体现并反映了该国文化总体特征和演化趋势。中国经 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亲不为证是一项传统法律原则。如果说拒绝权是“舶来品”, “亲亲相隐”则是本土资源。我国古代自汉律“亲亲得相首匿”起,历代都有类似规 定,其中唐律规定较为具体。唐朝基于“屈法以申伦理”的“亲亲”观念,《唐律疏 议名例》“同居相为隐”条确立了同居相为隐不为罪的刑法原则,以后各朝大体与 其规定相同。正如此,“亲属相容隐”的观念已成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部分。

    英、美、德、日等国家不同程度的规定被告直系亲属、配偶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彻底否定“亲亲相隐”的原则,近亲属不管是否与本案有利害 关系均可作证的做法,既不符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又与人性相背离。

    三、关于我国证人特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在目前,由于我国刑事司法资源有限、侦查手段落后以及侦查能力低下, 加之法官自由裁判证据的条件不成熟,拒证权的享有主体不应划分太宽。从法律 空白到填补,必须有适应过程,以防拒证权带来社会治安恶化等负面影响。事实 上英美国家,享有拒绝作证权利的主体范围也不大。

    依据我国的现实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的拒证权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对证人以及被告人自己的违法犯罪活动可以拒绝作证。诉讼中,不论 是证人作证或是被告人作证,都可能存在将自己陷入有罪境地的情形。法律所规 定的基本原则是,当被告自愿在审理时作证的话,他不能被强迫自证其罪。如果 控方不能成功地运用所拥有的其他证据来证明被告所犯罪行是无可怀疑的,那么 被告就应被无罪释放。[5] 该原则旨在禁止政府使用暴力、强制或其他非法手段取得被告人的陈述、 承认或坦白,或者是证人的陈述。

    2、证人对与自己有特定关系的人或案件可以拒绝作证。

    (1)公务秘密或身份。因公务知晓秘密或是特定公务身份的人可以拒绝 作证,但必须是附条件的,即经主管机关认为有拒证的必要,而不是当然就享有拒证权。

    (2)职业秘密。医生、护士、公证人、宗教在职人或担任这些职务的人, 对于受业务上的委托而得知的有他人秘密事实,一般不得拒绝作证。考虑到律师 职业在诉讼机制构建中的重大作用,对律师实行有限的拒绝作证权,即辩护律师 在行使职务时因信赖而知悉的事项享有拒证权。一般情况下,辩护律师在获得委 托人不愿公开的案情秘密或“所知犯罪事实”不应告诉司法机关,当然仅限于这一 不告诉的“不作为”行为,禁止律师帮助毁灭、伪造证据和作伪证。如果遇到某些 罪如危害国家安全、预谋实施重大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以及被告人有自杀企图情 况,辩护律师应及时告诉司法机关。

    (3)亲属或监护关系。立足“亲亲相隐”是我国的传统诉讼原则和中国的 法律文化,又考虑“实事求是”是我国的司法原则,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应 当规定身份关系的拒证权,但涉及面不宜太宽。被控告人的配偶(有婚姻关系) 及直系血亲有权拒绝作证,但危害国家安全以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如黑社会性 质的犯罪等)和国家利益的重大犯罪除外。另外,对于仅仅发生在家庭亲属之间 的犯罪事件,家庭成员大多知情,且该类案件侦查、审理难度大,为了查明事实 真相,这种情形下不享有拒证权。

    此外,在司法实务中,证人特权可否放弃或撤消?既然特权由特定人员依 法享有,不由法院决定,因此,权利就不得由法院撤消,除非放弃。下列情况视 为证人放弃特权:一是没有声明,除非享有特权者未有机会声明,或被法院错误 强迫泄露;
    二是权利享有者未被强迫而自愿同意他人泄露有关内容,便放弃了声 明特权的权利。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证人特权制度研究论文 证人包括》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