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近代史事件论文 近代史人物... 正文 2019-09-23 09:10:47

    近代史事件论文 近代史人物论文1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近代史事件论文

    近代史事件论文 近代史事件论文范文一:中国近代史事件论文 中国近代史事件论文 1840~1859年 鸦片战争 19世纪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 头号强国,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更多的商品 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的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败,自然经济占 据统治地位,思想闭塞,已呈现出衰败的迹象,于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目 标。腐败的社会制度最终无法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1840~1842年鸦片战争的失 败,使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 的中国人,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想。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5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扩大国外 市场和掠夺殖民地,成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愿望。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抵 制,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 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 度加深了,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国 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最 终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担负起反封 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由于农民阶级自 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太平天国运动 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同时也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继续发展,为掠 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经济上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 国国内人民起义不断,边疆危机四起。面对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 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战争 19世纪末期,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 渡。为了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边疆危 机四起,法国发动了中法战争。清政府以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 法国夺取了越南,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中法战争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 能,刺激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由于国内 市场狭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急需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以 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 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现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主要标志就是海军的出场 和角逐。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 的签订,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从商品输出为主 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不仅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而且加强了对中国的政治 侵略,企图瓜分中国的领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 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一次爱国救亡 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虽然变法最后失败了,但是它 宣传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 民的觉醒。

    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浪潮,中国民族危 机严重,外国传教势力活动猖獗,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同帝国主 义进行顽强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粉碎了帝国主 义瓜分中国的计划。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 压,义和团运动归于失败。这是一次旗帜鲜明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甲午中日战争 以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对外侵略的要求变为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中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掀起了轰轰烈 烈的义和团运动,清政府企图利用义和团抵制外国侵略。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奥、意联合发动了侵华战 争。这次战争镇压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迫使清政府彻底屈服并与西方十一国 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此,清政府彻底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对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遇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因 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到,要想保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强对清政府 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8个侵略国和西、比、荷共11国迫 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 并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变为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 国的工具,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进一步扩大。

    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为了统一革命力 量和进一步明确目标,在孙中山的倡导下,以兴中会、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 会等,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 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 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全国各地 反压迫、反侵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猛发展,清政府统治危 在旦夕。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清政府从1901年起陆续推行“新政”。“新政”采取的 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面对着日益高涨 的革命形式,“新政”并不能帮助统治者度过危机。

    黄花岗起义 同盟会成立以后,陆续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 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其腐朽 的本质。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策划下,1910年4月27日,由黄兴直接领导的大 规模反清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广州爆发。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推动了全 国革命形式的发展,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武昌起义 见前辛亥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新政”的破产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质。这一时期中 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 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民族 危机,发展资本主义,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辛亥 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立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洪宪帝制 袁世凯在镇压二次革命后,加紧复辟帝制。为取得帝国主 义的支持,他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接受“二十一条”。帝国主义为扩大侵略利益, 也积极支持袁世凯。1916年,袁世凯做上“中华帝国”的皇帝,改元“洪宪”。袁世 凯称帝不得人心,遭到举国上下的一致反对。革命党人掀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 调兵镇压无效,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郁而死。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北洋军阀,加深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继续深化。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启蒙思想 在中国进一步传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凯又在文化 领域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开始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 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 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 进一步的传播;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春天,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五 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共产国际对中国给予大力的帮助;1920年秋开始,共产 主义小组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这一切都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21 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后转到浙江嘉兴。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从此,它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并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它的诞生给灾难深 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 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开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分割在远东和太 平洋地区的利益,特别是在中国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国在 华盛顿开会。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达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 这样,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统治的局面。在列强操纵下,中国各派军 阀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了更好地领 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 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 确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华盛顿会议以后,帝国主义既各自扶植依附于 自己的封建军阀,争权夺利,又联合干涉和镇压中国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进行掠夺,使一战期间有所发展的中国民族 工业,重新受到列强的压迫。国内军阀混战不断,战火弥漫大半个中国。这一切 导致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共产党在二七罢工失败后意识到,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于是,积 极倡导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孙中山在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也意识到 以前单靠国民党一党领导,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 革命的胜利,“国民党需要新鲜的血液”。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 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旨在改组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 在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就使得 国共两党实现了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 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民主革 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北伐战争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 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 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 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南昌起义 见前 八七会议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为 了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 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 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装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解除农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压迫,充分调动农民的革命 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 土地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指导下,各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 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 活上得到保证。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为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阶级上和经 济上的保证。

    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早就确立了侵略中国的方 针。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 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当时中国国民党 政府正竭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 九一八事变。事变发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 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中国东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红军的长征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中国工农红军中南方革命根据地无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 始长征。经过两年的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 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 剿”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保留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 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革命的种子。总之,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 面就开始了。

    遵义会议 见教材108页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严重威胁到中华民 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 民党反动派,继续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 外”,号召中国人民起来反对内战,共同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生 率先开展抗日救亡斗争,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学生的爱国行为,打击了国民党的 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 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它使学生开始走上了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掀 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人 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的压力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 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 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抗日的大局出发,经过多方努力促 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显示出中国各个阶层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 望。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

    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七七事变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产国际的幌子下, 勾结起来,同英法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英法美对此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 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蓄谋已久的吞并中国、 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既定方针,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实施全 面侵华的计划。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华北而 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总称“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民族 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接受了共产国 际的建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中国共产 党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1937年,七七事变的爆发,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殖民地的野心,同时 也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 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成为中国人民最终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1940~1949年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人 民的抗日战争也开始了局部反攻。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和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战 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延安整风运动 为了肃清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影响,加强党的作 风建设,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进行了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 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早已决定了内 战的方针,但为欺骗国内舆论,并为发动内战做准备,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 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和平 问题。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 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和平谈判。

    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的举行,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它虽然不 能制止美蒋反动派发动内战,但为国内赢得了短暂的和平局面。

    三大战役 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经过分析, 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 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主力,为解 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中 国共产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 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近代史事件论文范文二:谈近代史与当今中日关系找病因展望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对各个国家来说,最主要问题还是和平与发展的 问题,没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各国不能正常的发展自己的经济。中日关 系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讨论的热点。从近代到当今,中国和日本的关系都是很 复杂的。

    日本和中国是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家,近年来,中日关系问题是一个敏感话题。两国的关系关系对世界各国与中日两国之间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人谈 到日本时就愤愤不平,所以我觉得,中国应该记住历史和耻辱,再去和平发展。

    [关键字]:近代 当今 症结 中日关系未来 1 提出问题 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前提是互相收益,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 占主导地位,对中日的整体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 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为中国最大 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 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在 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 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 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七十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 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 康发展。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 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就近 代史中日关系与当今中日关系之间有什么呢 2 近代史中日关系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发生了许多事件。而许多事件也使中日关系发生着变化。

    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 章程》,正式确立了对等的国家关系,中日关系也从此进入近代新阶段1872年, 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不承认中国自1372年起对琉球的宗主国地位, 宣布废除琉球国,设置琉球藩,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正式合并琉球。1874 年,以台湾原住民杀害琉球人的牡丹社事件为由,日本出兵入侵台湾。1879年4 月4日,日本废琉球藩,改为冲绳县,完全吞并了琉球。

    1877年,以何如璋为首任公使的清外交使团赴日,1882年9月正式开 设驻日公使馆。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6月2日,日本内阁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6月3日,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协助镇压。1894年7月19日,日本驻朝 公使大鸟圭介逼令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清军出境。1894年8 月1日,清政府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5年4月17日,清朝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 楼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 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割让其东南的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澎湖群岛和东北部的辽东半岛给日本;中国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清政府派出知府衔 道员刘学洵与员外郎庆宽以“考察商务”为名赴日,相互密商结盟,并引渡康梁回 国。但刘学洵与庆宽办事不力,逐告吹。

    1905年12月12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还额外给日本以某些权益。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 中国。武昌起义爆发之后的10月28日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致密电给内田康哉 外务大臣:“帝国政府亟须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趁此绝好时机,亟应在华中、华 南建立两个独立国家,而使满清朝廷偏安华北维持满清朝廷于华北一隅,而使其 与南方汉人长期对峙,乃属对帝国有利之上策。” 1914年8月23日,一战爆发不久,日本对德宣战,却把矛头指向了中 国。1928年5月3日,中国国民党北伐军过境山东时,在济南跟日军发生冲突,并 杀害了一些日本侨民。国军战地政务委员兼外交处主任蔡公时及随行17人在交涉 公署被日军杀害,史称“济南惨案”。之后,日军继续增兵并占领济南全境,对平 民进行了屠杀,北伐军被迫绕道北进。1928年6月3日,被北伐军击败的奉系军阀 张作霖乘火车由北京回奉天。之前,日本政府特使要求张宣布东北独立,被张拒 绝。6月4日清晨,张作霖所乘专列途经沈阳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路“三孔桥”时, 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成重伤不治而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30年5月6日,《中日关税协定》在南京签字。期限3年,日本承认 中国关税自主,但又规定对110种进口的日货暂不加税。1934年国民政府在《中 日关税协定》期满之际,再次提高进口税税率。中国进口关税从1929年的4%增 至1930年的10%,1934年又达25%。

    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柳条湖事件向中国东北驻军发起进攻,因中国守军奉行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占领东三省,史称“九一 八事变”。

    2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3 当今中日关系 当今中日关系面临着各种低谷近期,而回头看近代史中日关系的变化, 中日之间的关系能完全解决吗能有好相处吗这有许多问号。就当今中日之间因为 钓鱼岛等事件使中日关系降至低谷。

    3.1钓鱼岛事件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多年来,日本时常 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日本政府曾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 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自9月7日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同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以来,日 本方面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并不顾中方十余次的严正交涉,继续非法扣押渔 船船长的行径,对中日双边关系造成了严重损害。钓鱼岛领土归属问题是一个历 史问题。在这次撞船事件上,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任由事态恶化,也是基于所谓 “钓鱼岛历史上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的立场。要想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客观而公正的 认识,首先必须正视和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

    3.2日本篡改历史并参拜晋国神社 晋国神社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象征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 九段北的一个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 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并包括14名甲 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日本历史教科书争议,指围绕日本国内历史教科书而衍生的争议。争 论主要围绕书中近代、现代史等课题,也涉及日本文部科学省教科书检定与采纳 等议题。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不止引起日本国内关注。周边的国家例如中国、 韩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尤其关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如何记载、评价日本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所做的事。因此,此事对中日关系影响很大。

    以上两事件说明中日当今关系处在低谷,联想近代史中日关系说明中 日关系处在利刃上,有点风就可能断。4 中日关系的症结 4.1 我对这种关系的总结 中日的这种关系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我想,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 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 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中日两国在告别了 "一强一弱"3 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 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 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 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 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 会不断地冒出来。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 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

    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 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 绪。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 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 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 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 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4.2 日本认识问题的方面 日本的认识问题。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 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 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 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 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 认罪有损日本形象。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 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 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5 中日关系展望由于日本既是中国的历史宿敌,又是中国的心腹大患,既是世界经济 大国,又是中国的近邻,既是美国封堵中国的第一帮凶和制衡中国的重要筹码, 又是企图挑起争端妄图永久霸占我国领海的罪恶国家。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亚 太地缘战略的高度分析一下中日关系。

    5.1 日本所处的的地理位置 日本是一个与地震共生的国家,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上,地震 在日本人的四最怕中位居第一,地震就像梦魇一样缠绕着这个樱花盛开的国家。

    日本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日本海深处,有一条巨大的鲇鱼,倘若太阳女神不满 人间的统治者4 的话,鲇鱼就会翻身,地震就会爆发。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和这 个古老的传说, 地震改变着日本的历史和未来:
    5.2 中日两争的前景展望 中日两争的前景展望,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与东海专属经济区划界之 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中日两争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海底石油 相当于中东的储油量,又有巨大贡献的战略价值—钓鱼岛既处在日本的海外生命 线上,也处在中国海军出入太平洋的航道上;同时还与美国的全球战略—保持自 身的长期霸主地位而扶日制华—紧密相联。因此,在美国的霸权还没有一定程度 之前,中日两争和台湾问题都解决不了。只有当美国的霸权衰落到顾不了那么多 或横加干涉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得多时,中日两争和台湾问题方可一并解决。

    5.3我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中日不会太平的,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及其军国主义也不会让中国太平 的。在与日本的交往中,我们应时刻记住历史,以史为鉴,汲取教训。不管时势 怎么变化,我们要先做应对之法,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是对日本。

    并 不是中国人民不想友好,只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我们 的国家也尚未足够的强大,我们仍需要和平的环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警醒,这 个世界没有谁对谁有多好,利益才是一切。今天是朋友,明天就可能是敌人,况 且是日本。纵观古今,我们必须时刻提防日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做好一切 应对,适当的强硬才是硬道理!中国的路只能靠自己走!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近代史事件论文 近代史人物论文1000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