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战略论文 > 【电影特效的矛盾与策略】 ... 正文 2020-01-13 07:27:26

    【电影特效的矛盾与策略】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策略

    相关热词搜索:

    电影特效的矛盾与策略

    电影特效的矛盾与策略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电影是传播内容与媒介渠道的有机综合体。作为最 古老的电子媒介,电影的内容与内容载体、传播渠道之间的关系之密切、复杂超 过了过去任何一种内容与载体的关系。因此,麦克卢汉所谓“媒介即讯息”的工具 主义立场似乎在电影媒介中有着更为鲜明的体现,电影这种媒介载体对内容的塑 造和影响是既深且远的,这种影响之所以非常强烈,恰恰媒介本身成为了内容的重 要组成部分。从发现蒙太奇开始,电影的一次次飞跃也正是与电影特效的发展相 伴随的。从梅里爱到卢卡斯,从斯皮尔伯格到卡梅隆,特效不仅成为了众多电影创 作者艺术表达、内容叙事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极大推动了电影市场的发展,成为了 众多受众的主要观影诉求之一,甚至特效已经成为了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了电影创 作的一项重要分工,与内容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受众的符号消费与体 验。电影特效从梅里爱时代开始形成,跨越了早期的停机、叠印、两次曝光等简 单特效,走过了停格动画和幕布技术的早期阶段,经历了微缩模型拍摄、正投技术、 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动格技术、2D技术、电脑绘图与特效仿真处理等技术百 花齐放的逼真再现阶段。时至今日,电影特效已经全面进入到了数字时代与3D时 代,特效技术在成就创作者想象力的同时,也建构出了新的电影内容、电影市场和 受众体验。因此,当下探讨电影发展,就不能离开既是工具又是内容组成部分的电 影特效的意义和影响,沿着这一电影发展趋势进行探索,才能更深刻洞察未来的电 影产业与市场轨迹。

    一、特效电影的艺术魅力与市场魅力 影视美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打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视听体验,实现客观美与 主观美的有机统一,通过再现和体验等方式使受众直接复制画面于脑海,或者参与 体验形成感官刺激。这种对内容作品的新的识读方式恰恰构成了电影区别于其他 文本内容的主要特征。也正由此,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语言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建 构了一种超越一般文本内容的复杂创制体系――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资金、商业 与艺术、作者与受众对立统一的复杂体系。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特效一直是使电 影变得更美、更具魅力的重要推动力。所谓特效,即是指特殊视觉效果,过去,很多 无法通过直接拍摄获得的画面便可以通过特效来完成;如今,特效的含义已经大大 延展,比如,一些复杂场景若能够通过特效完成就可以降低现场布景的难度,减少 对实景、服装、化妆、道具等的依赖,有些高难度、高危险性演员表演的画面可 以通过特效处理来替代或者降低演职员的危险,还有些特效能够创造出新的试听 体验直接带给受众审美愉悦。数字时代和3D时代给电影特效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使得电影能够带给人们更丰富、立体、震撼的视听体验。伴随着电影业的发 展和科技的进步,特效越来越成为了电影的一种表达元素,或者已经融入了视听语 言的语法结构,成为了电影与观众进行沟通的必要语言元素,也成为了受众审美体 验的重要来源。电影特效正是以一种载体化、互动化的方式完成了电影文学的表 达重构,同时也成为了受众审美的对象化与具体化体现。特效已经成为了电影语 言中的构成要素,成为了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更主要的特征。如果说蒙太 奇是电影的叙事语言,那么特效就是电影的体验语言、修辞语言。因此从本体论 角度而言,发展电影特效自然而然成为了电影发展的必然路径和趋势,也成为了受 众电影审美诉求的主要对象之一。

    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电影特效取得里程碑意义的进步都伴随着 市场的巨大反响和受众观影体验的质的飞跃,也是对电影表达语言的一次又一次 解放,使电影不仅能够完成人们想象力之内事物的具象化表达,而且能够超越想象 力,实现几乎无所不能的具象化表达。乔治梅里爱的蒙太奇手法和初创的电影特 技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不同于长镜头再现的电影世界,使人们看到了电影更多的可 能性和表达价值,同时也开创了巨大的电影市场,使电影的商业价值得以彰显。从 那个时期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这种超越想象力的电影语言的探索。20世纪 二三十年代是美国电影崛起的时代,商业色彩和技术主义是美国电影崛起的两大 法宝,前者为电影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后者则是电影开掘新的想象力空间、开 创新的表现手法、开发新的商业价值的重要依托。好莱坞电影“不是努力去捕捉 真实的感觉、组织和节奏,而代之以制造一种摹本,一种独立的存在,依据身入、认 同的美学定律创造一种完美的幻觉,使人生成为视觉的、公开的和戏剧性的”。

    (1)希区柯克的“电影是把平淡无奇的片段切去后的人生”的比喻是对好 莱坞电影原则的确切描述,为了贯彻这个原则,好莱坞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各种技术, 从而使得逼真、玄幻、绚丽、充满戏剧冲突和视觉冲击的世界在电影中得以展现, 从而成为博得观众注意力资源的核心武器。那个时代,《失落的世界》(1925)、《大 都会》(1927)、《金刚》(1933)、《绿野仙踪》(1939)等大片不仅通过特效拓展了 电影叙事的空间,制作了很多不能单纯在拍摄场上完成拍摄的电影画面,而且取得 了当时票房的胜利,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特效对于电影发展的 巨大推动力一再被证实,电影也成为了艺术与技术交织而成的艺术品和文化商品, 同时也成为了受众寻求超越想象力的新的试听体验的综合艺术形式。“二战”后, 伴随科技进步的步伐,电影特效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影产业也因此日渐巩固 了市场地位,在20世纪后期,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市场价值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军火业 和钢铁业,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人猿星球》(1968)、《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系列(1977―1982)、《终结者》(1984)、《侏罗纪公园》 (1993)、《泰坦尼克号》(1997)、《黑客帝国》(1999)、《指环王》系列(2001―2003)、 《哈利波特》系列(2001―2011)等影片将2D时代的特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使得电影表达无所不能,人们的各种想象力皆可以通过特效方式在电影中呈现,电 影特效技术已经将人类的想象力远远抛在了后面,只有主创人员想不到的,没有电 影特效做不到的时代已经来到。然而,这一时期,电影业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于电 影特效的探索和市场价值的开发,只是开拓的方向从平面走向了立体,从模拟走向 了数字,从“看”电影向“体验”电影迈进,从展示虚拟真实向融入虚拟真实过渡。电 影是以影像来再现现实的,在特效武装下的传统电影虽然能够在平面上以画卷和 高清晰图片的形式为我们展现光影世界,但其与立体电影的差别还是异常明显的。

    数字3D技术的出现似乎开始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特效技术与三维立体呈现给人一 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模糊了虚拟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制造一种更加立体、生动的电 影奇观体验。在叙事上,“奇观不再成为叙事的附庸,即是说,有一个从现实主义向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奇观逐渐开始支配叙事”。

    (2)从受众角度看,对传统2D电影的极致逼真表达已经出现审美疲劳的 今天,受众希望寻找新的消费体验来确立一种更为丰富的符号驾驭感和超越以往 的感官刺激,从而彰显消费主义时代的个人价值和超越电影之外的符号消费价值。

    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1)邵牧君《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第15页。(2)李泽厚《论技术美学》,《文艺研究》1986年第6期。在经历了多年的 发展之后,传统的电影内容及叙事结构对于电影受众而言,已经没有能令人新鲜的 感觉了,处于疲软时期、在多媒体竞争的大潮中走在下行通道上的电影产业也必 须寻求改变,重新树立自身的身份标签,找到新的增长动力……这些都为电影特效 与3D的嫁接提供了巨大契机。2005年,迪斯尼公司推出《四眼天鸡》,以动画3D大 片形式初探3D市场,结果大获成功。改编自凡尔纳小说的《地心历险记》3D版在 2008年夏季上映时也获得了不俗的票房。特效加3D的完美组合经过了前期的预 热,2009年迎来了3D电影的新元年,《怪兽大战外星人》、《飞屋环游记》、《冰 河世纪3》等20部3D影片相继上映。2010年,《阿凡达》的横空出世彻底扭转了人 们对3D的陌生感,使无数受众通过3D和IMAX的立体视听方式感受了极致特效的 震撼。《阿凡达》电影、《阿凡达》特效、连同3D设备一道进入了世界各地的 院线和寻常百姓的脑海。《阿凡达》以史无前例的内容创新、特效创新和投入创 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阿凡达》现象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一时间带动了 多部3D电影竞相上映,成为了院线的主打影片,众多的3D电影以及2D转3D电影投 入制作,资本市场对3D概念的青睐也可见一斑。前期的成功似乎验证了人们追求 完美视听品质的巨大渴望,而通过3D环境展示出的特效正是这种新完美观的一个体现。2010年以来,《爱丽丝梦游仙境》、《玩具总动员3》、《生化危机4》、 《怪物史莱克4》、《纳尼亚传奇3》等影片均获得了可喜的票房。2009年,美国 本土电影票房收入创下了10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2010年和2011年的票房收入也 均超过了100亿美元,2010年为106亿美元(见下表),2011年为102亿美元。2010年, 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318亿美元,同比增加8%。这主要归功于亚太地 区3D电影销售的大幅增加。亚太地区票房总收入增长达21%,而中国电影票房收 入增加最为迅猛。

    (3)从票房收入中3D电影的贡献看,美国市场上3D影片的票价比普通电 影贵30%左右,这也从整体上拉高了票价,美国平均电影票价从2009年的7.31美元 持续走高到2011年的8.06美元,调涨幅度之高可谓历年罕见。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的 统计,2010年美国发行的25部3D电影票房收入达到了22亿美元,占到了美国电影 票房的21%,几乎是2009年3D片的两倍。而2010年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营收利润中, 超过60%是来自3D电影,2011年这一比重也达到了40%。

    (4)从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传统特效制作技术与3D电影拍摄技术 的“数字化双雄”的融合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人们已经初步体验了使用3D格式后 的至臻完美的特效带来的全新震撼,这种电影虽然开始大规模推广的时间并不长, 但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获得了较大的商业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也掀起了制作与 投资热潮。3D与特效完美结合后的“3D特效”作为一种更有冲击力的电影格式、 视听语言、审美方式已经被当今的消费社会接受,并伴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成为 了众多大片的标准配置且开始引领世界新的电影潮流,上演新一轮的电影技术与 艺术的融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就更需要高度关注3D特效电影的发展动态和 规律,从而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更符合时代特征的路径。

    二、特效电影在中国的市场现状及问题 (一)特效电影的制作与引进中国特效电影发端于解放前,但体系化的探 索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长影”、“北影”、“上影”都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 研究电影特效,并在《天仙配》(1955)、《沙漠里的战斗》(1956)等影片中使用了“分 色合成”、空间像逐格放映合成摄影工艺等特效手法。20世纪60年代,多家电影制 片厂都在进行特效探索,在影片中都加入了特效元素。1960年,为拍摄《宝莲灯》 开发出了分裂遮光器的特效摄影术,这一技术之后又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 进一步完善。1963年,《红日》和《水手长的故事》大规模地使用了模型摄影、 动态配景接景等合成摄影,以假代真拍摄了大量有坦克和飞机的战争场面。60年 代初期,“北影”特效部门制成我国第一套国产红外线幕活动遮片合成摄影系统,并首次在影片《游园惊梦》中成功应用。(5)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在特 效技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探索出了玻璃珠幕正面放映工艺、使用了变焦距接景 节点云台设备等等,还通过引进的方式将计算机特效引入我国,北影厂从好莱坞引 进的计算机“动作控制”摄影系统和上影厂引进的由计算机控制的特效动画摄影 台等都在影片制作中发挥了作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侏罗纪公园》、《泰 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等一批大片被中国观众接受,使得电影人看到了内地 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

    在反思的基础上,中国电影界也开始打破封闭式研发的路子,开始引入大量 业外数字技术、电脑技术人才,学习西方电影特效的技法和经验,电脑特效也开始 全面进入我国电影业。21世纪初期,《紧急迫降》、《极地营救》等内地影片大 规模使用了电脑特效及合成镜头,与好莱坞相比虽然稚嫩,但迈出了探索的步伐。

    随后,《英雄》、《无极》、《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画皮》、《金陵 十三钗》等影片也都大规模使用特效,《唐山大地震》等影片的特效支出甚至占 到了总成本的一半左右。这些影片虽然在特效上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有一 些重要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各种特效影片竞相争夺观众的同时,内地3D市场也 开始形成规模,进入3D时代的中国受众也对特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中影 数字发行公司引进了3D电影《地心历险记》,在国内139块3D银幕上映,票房收入 超过6960万元,引发了巨大反响。然而,这仅仅是中国观众对进口3D大片青睐的开 始。2009年7月,中影数字发行公司引进的《冰川时代3》再创佳绩,票房达到1.6亿 元,成为在中国市场上票房过亿元的第一部3D影片。

    2010年1月在我国上映的《阿凡达》创造了14亿元的票房奇迹,其中75%是 3D版的票房收入,这部影片的巨大影响力和辐射力让中国的3D观影热情得到了 释放,也使得众多电影观众进一步体验并熟悉了3D带来的不同凡响的观影感受, 对于培养中国3D受众市场、促进3D院线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之后,《盗梦 空间》、《爱丽丝梦游仙境》、《诸神之战》等影片3D版都有不俗的表现,2011 年的《变形金刚3》更是创造了10.89亿元的票房收入。2012年上映的《复仇者》, 即便是2D转3D的,也受到了观众的青睐,特别是2012年4月上映的《泰坦尼克号》 3D版更是上映一周便突破了五亿元票房,人们开始使用3D的方式重新体验当年 的经典特效和凄美故事。国产3D影片虽然遇到过票房坎坷,但是在3D发展的时代 背景下也催生了一些新的3D特效作品,《乐火男孩》、《苏乞儿》、《唐吉可德》、 《齐天大圣前传》、《麋鹿王》,2011年的《兔侠传奇》、《五月天追梦3DNA》、 《龙门飞甲》,2012年的《大闹天宫》、《画皮2》等都是近一时期的作品。从整 体上看,国产3D影片并没有像进口3D大片一般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而是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反响大相径庭的局面。“《乐火男孩》、《齐天大圣前传》、 《麋鹿王》、《唐吉可德》这4部国产3D影片,投资达1.38亿,但票房不到5000万元, 亏了六成多,前三部更是没有一部票房超过500万元。”(6)2011年,3D电影在内 地赢得50亿元的高票房,但国产3D电影累计票房不足五亿元,其中约四亿元是《龙 门飞甲》一部电影贡献的。(7)2012年以来,贺岁档上映的《大闹天宫》3D版 获得了4000万元的票房收入;而7月上映的《画皮2》3D版是自《龙门飞甲》之后 的半年多时间里上映的第二部大制作真人3D影片,在上映前三天里突破了三亿元 票房,这个成绩对于备受进口3D大片打压的国产3D影片具有一定提振信心的作 用。然而,面对未来每年进口大片数量进一步放宽,3D大片数量扩展到十余部的情 况下,国产3D电影和国产普通电影仍然面临较大压力。市场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众 多观众喜欢高质量的特效,更喜欢通过3D方式对美轮美奂的特效进行极致体验。

    针对这个现象,院线开始了3D化潮流。2011年城市影院观影总人次在3.7亿左右, 同比增八千多万人次。截至2012年4月,我国已拥有2K数字银幕9658块,银幕数在 全球排名第二,其中6770块支持3D立体放映,投入运营的IMAX巨幕电影银幕约74 块。在2011年约132亿元票房收入中,3D影片收入超过了1/3。院线建设步伐的加 快为受众观看3D影片提供了便利,也是刺激票房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3D银幕的 票房收入高于普通2D银幕,而且数字银幕改造3D银幕的成本较低,这也刺激了3D 银幕数量的剧增。

    (二)特效电影发展中的问题 1.特效与3D的关系 故事、特效、3D形成了一种互为支撑的关系,如果没有精彩的故事、高品 质的特效,即便制作成为了3D格式电影,也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有了好故 事、好特效,3D就可能为其如虎添翼,达到更大的影响力。因此,3D对特效是如虎 添翼,而不是弥补特效不足或故事缺失的救命稻草。进口3D电影占据了我国3D电 影市场的主要市场份额,严重压缩了国产3D电影的市场空间,甚至冲击了整个国 产电影市场。2011年国内上映的3D电影总票房收入超过50亿元,而国产3D电影累 计票房收入不足五亿元,9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豪华3D进口大片占据。究在其原 因,还是在于3D体验给了特效更好的展示平台,而好的特效又增加了故事的感染 力。国产3D电影的失意除了3D本身问题之外,还应在故事和特效上找原因。

    2.国内特效市场发展的问题 首先,从很多国产特效大片的现状和受众的态度来看,看惯了好莱坞特效大片的不少内地观众在对比之下仍然并不满意国产影片的特效。比如,《无极》的 特效被指“山寨”,《画皮》、《集结号》的特效并没有给人形成深刻感官刺激,《未 来警察》、《风云2》被指是对美国大片的低质量模仿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国产 特效影片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以及受好莱坞高质量特效影片熏陶下的受众的一种 失望与期待,从一个侧面也看出内地观众所具有的国际化、高端化视野与审美习 惯和当下国内影片特效水准之间的落差。

    其次,由于观念、重视程度、成本结构等问题,大部分影片限制了对于特效 制作的投入,难以保证质量。在创作与运营体系上,产业分工的结构性矛盾也依然 存在,导演和演员过多分摊了电影生产成本,使得一部电影投入在3D双机拍摄、场 景设计、特效、后期技术处理上的经费捉襟见肘,难以扎扎实实将特效做精、做 细,影响了影片的竞争力,也不利于特效领域创意人才的激励和培养。人才素质、 数量等方面的矛盾也使产业结构升级面临障碍。在美国,特效成本已经和演职人 员薪酬及传统工艺流程费用、营销发行推广费用达到了同等重要的程度,平均占 到总成本的三成左右,像《阿凡达》这样的影片,甚至占到了一半左右。正是在一 定的投入规模和比例基础上,提高了美国电影的特效品质及整体制作品质,所获得 的长期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许多国产片的特效委托国外公司制作,如《集结号》的特效为韩国和 加拿大公司完成,《唐山大地震》的特效为美国公司完成。内地特效公司规模小、 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导致短期难成气候。就目前电影产业的分工而言,中国培养的 大批电影人、动画人进入了电影产业链下游的简单加工业与成品推广市场(3D院 线),而被排斥在上游的资本市场和创意市场之外。他们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完成电 影制作体系下游的某个简单环节,比如在别人绘制的关键帧基础上将其他画面通 过体力劳动补充完整,或者将别人开发的放映与观影设备简单买入装备院线。在 这个产业链中,真正涉及特效和3D电影精髓的上游产业难以涉足,这样一来就会 在产业链体系中将我国电影人才边缘化、板结化,不利于培养懂得特效电影运营 策略、具备艺术创意能力的人才和团队,不利于我国电影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蓄 积。

    第四,特效电影的开发软件、技术标准、设备器材、制作工艺长期被国外 拥有,不利于我国电影内容产业的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由于特效电影的发展一 直为美国等国家主导,美国等电影发达国家的大型电影公司都有自己的特效工作 机构,专门进行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满足电影制作对特效方面的需求,在现实的 要求和“压迫”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特效公司,如美国的“工业光魔”、“数字王国”、Technicolor、英国MPC等等,它们拥有了大量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软件和技 术标准,掌握着特效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和运转经验。因此,它们在软件使用的成 熟度,以及在标准制定、设备制造、推广经验等方面有着绝对话语权。电影是一 个特效、渠道等因素对内容有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前文也论及,特效语言甚至成为了电影语言的组成部分。因此,整套软硬件 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手中,会对内容的生产创意产生巨大影响,有些时候会危及 到国家的电影文化安全。而设备等知识产权掌握在别人手中,对方就有了竞争中 的硬件主导力,可以在出现对自身不利的竞争环境下通过设备升级等方式抑制竞 争对手,继续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大量中小企业花巨资 装备的软件,并投入巨大精力进行的培训和学习随时面临着设备被淘汰或者升级 换代的风险。

    三、电影特效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意义 虽然面对诸多结构性问题,但电影特效仍然通过延展电影表达空间和范围 的方法获得了创作者和受众的青睐,是未来电影产业竞争的重要环节。对电影产 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3D时代的到来对电影特效市场体系、创作体 系、消费体系都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面对的时代,其对电 影产业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特效电影改变目前电影制作路径依赖的动力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的791部电影中有55部外销,海 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为20.5亿元左右,远不及2009年的27.7亿元和2010年的35.2亿元, 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电影外销不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电影产量的关注有余,而对 电影质量的重视不足。生产的电影往往追求短期效应,希望利用明星的号召力保 证票房,忽视了电影的价值观、题材选择、叙事结构、艺术创意、工艺水准、特 效质量、营销推广等等,因而在电影品质上难以和国际热映大片形成竞争。特效 电影日渐步入主流电影行列的现实为中国电影形态与制作理念变革提供了契机, 有助于在电影界形成重品质、重工艺的新潮流,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特效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当今社会已经是消费社会特征异常明显的社会,在消费社会里,消费已经成 为了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消费不再是简单满足物质需求的一种经济方式,而演化成一种表达,成为彰显个人价值、审美趣味和符号需求的一种表达方式。

    消费社会的一个特征便是生产需求,也就是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将人们对产品的需 求也生产出来,通过制造差异、建构文化精神特征、附加形象价值和文化价值等 方式刺激出人们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因此,在这个社会环境下,各种产品本身连同 对产品的体验,共同构成了需求的指向。就电影这一文化产品而言,消费电影绝不 是仅仅满足对故事本身的需求或者对某一精神领域的需求,电影的品位、潮流、 符号价值、观影方式、体验结果等都成为了诉求对象。在电影领域,为了生产需 求,就需要找到新潮流、新概念、新文化附加值和新的体验经济点,以此制造差异、 塑造所谓的品位、确立人们可以追求的新的符号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3D时代 的特效电影正是引领未来电影潮流的一种新的电影体验与消费方式。特效电影将 成为电影商业体系下人们不遗余力打造的一个概念和符号,这既是消费文化使然 的结果,也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及早积极适应这个趋势、及早进入这个 领域方为上策,且不仅进入产业链的中下游,而且力图进入产业链上游的创意、资 本运营与标准建构领域,在消费社会里、在体验经济中历练3D时代特效电影人才, 培养中国特效电影的国际竞争力。

    (三)特效是打造未来世界电影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特效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国际间电影业竞争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 不仅开拓出了3D影片竞争市场,而且,3D与2D电影的竞争、3D电影与电视的竞争、 3D电影与新媒体的竞争等等竞争形态都开始出现,电影业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化、 多样化。在这个背景下,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完全在于形式,更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特 效技术水准和内容创意水准,这是电影抓住受众市场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也是与其 他替代性产品竞争的重要砝码,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引发电影业的新一轮洗牌。因 此,特效电影成为了未来国际电影竞争的焦点,成为了提高电影竞争门槛的手段。

    谁在3D特效电影市场上获得优势,谁就可能占据了电影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进而 赢得整体竞争主动权。

    四、中国电影特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面对特效电影时代的到来,带给中国电影的不仅有挑战,也有机遇。

    首先,特效电影是中国电影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一次 从渠道至上、明星至上转向内容创意为王、制作品质为王的调整结构的机遇。在 这个时代,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会更加凸显出来,为深入改革电影发 展模式提供了可能。第二,电影特效是使电影内容跨越语言的有利武器,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 重要契机。特效作为一种电影语言,能够被全球受众读懂、理解,用这种语言讲述 的故事更为生动立体、更易于被体验、被理解,因此熟练掌握了这种表达方式便 获得了一种跨越固有语言、文化和地域的电影交流方法。因此,打造3D时代的特 效竞争优势就是开拓另一条电影“走出去”的新路。

    第三,中国有着发展特效的人力资源条件、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中国有 着大量的传统电影人才,每年七百余部的电影产量不仅说明了中国电影巨大的产 能,而且显示出中国从事电影创作生产的人力资源规模化的优势。如果能够通过 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引导机制,创造条件让一批电影人进入特效电影领 域,那么中国电影仍能享受人口红利的好处,在密集型生产加工领域获得人力资源 方面的巨大竞争优势。

    第四,中国的一批电影基地和培训基地的建设对改观特效品质大有裨益。

    目前,中影怀柔基地已经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特效方面的硬件环境,扫清了提升特效 质量的技术硬件障碍。而小马奔腾公司与好莱坞特效翘楚“数字王 国”(DigitalDomain)公司合作共同培养特效人才的举措对于改善人才结构是有积 极意义的。迈出了这样的第一步,至少标志着我们已经看到了问题症结所在,已经 开始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充分盘活、整合上述各种资源,同时克服 当下特效电影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就能够将潜在竞争优势真正转化成核心竞 争力。解决当下特效电影发展瓶颈可以从以下路径出发。

    第一,改变认识和观念,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优化商业运营模式。若观念上不 改变,人们对于特效电影的发展只能停留在学习、跟进、模仿、消化、落后、再 学习这样的循环里,只能长期受制于人、落后于人而找不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 或者一招鲜的突破方法。若观念上的问题不解决,经营模式、人才结构、成本结 构等众多结构性问题也无法克服。那么,应该树立什么观念呢就是充分利用特效 实现电影品质提升,通过建构完整、健康的特效产业链,为电影语言的优化及表达 合理性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为获得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技术含量。

    有了观念上的变革,还需要在运营、创作、技术、人才培养和政策上将这些观念 付诸于行动,使得电影特效在电影制作中占有合理的成本比例,从而为特效发展提 供资金和规模上的保障,使得电影创作中对特效的使用更加合理恰切,而不是为特 效而特效,使得特效技术从模仿引进向着按照影片需求自主研发、替代外国产品 的方向逐渐过渡,使得人才能够在大规模、高质量的特效创作中得到历练、培养 和经验的传承。第二,自主开发特效软件,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历练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影的 成本不断提高的一个关键就是特效成本的增加,这也使得中国的电影票二十年来 增长了百倍,成为了涨幅最高的产品之一。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造成这一 现状的原因,此外,研发能力不够也是阻碍特效质量提升、影响国产特效与国外特 效竞争的一个重要短板。试想,国产电影特效使用的电脑软件工具严重依赖进口, 别人潜心研究好的产品引进到国内后要系统消化、学习,但当你还没学精、学透 的时候,人家又有了新的技术产品,我们又需要进口、再跟进、学习。这样一来, 西方国家的特效技术处于按需开发、不断克服短板、不断打造新的视听盛宴的创 新型发展模式下,而国产电影特效只能是按现在西方已有的和我们已经引进的技 术来制作,技术上达不到的就只能“委屈”内容或者以“次级”特效将就替代。其结果 就是在特效上,我们总是处于一种高成本的“跟随”状态,在内容上我们总是要“委 曲求全”,在创新上我们总是难以突破。

    第三,特效技术优化基础上,内容创意与特效技术的有机组合才是关键。提 升特效质量未必等于提升视觉质量。并非所有的电影内容都需要普通特效或高端 特效,对特效的使用层面、使用与否要取决于内容本身,因此在处理场面调度与后 期特效之间的关系时,成本与内容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第四,特效电影通过媒体互动形成综合竞争优势。3D时代的特效电影发展 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问题,解决复杂问题也不能依托单一方法,需要依靠系统 化的方法进行应对。电影是媒介体系中的一员,促进特效电影的发展还要从媒介 体系中寻找路径。目前已有专门的3D电视频道和网络3D播出平台上专门播放3D 内容,但片源匮乏是主要问题,也阻碍了受众市场的培育壮大。而且,在仅有的电影 片源中,绝大多数也都是国外影片,长期受到国外视听品质熏陶的受众会形成对国 内特效3D影片质量更高的要求,给国内特效与3D制作创意提出了更大挑战。但从 另一个侧面讲,3D电视、网络播出平台的建设增加了国产特效影片在院线之外的 展映渠道,通过多层面的合作,能够开发出更广阔的票房之外的盈利空间。而且, 中国特效电影制作,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互动平台进行推广与市场培育,创造出人 们对国产特效电影的亲近感与青睐感。比如,可以在创制国产特效3D电影的同时, 追加少量成本制作与电影内容相关的3D特效推广体验小游戏,或者体验短片,适 合电脑或手机等移动媒体下载使用,通过多种层面的互动实现国产特效影片的推 广策略。

    第五,研究并实施中国特效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与政策扶植。特效电影发 展的主体是市场中的电影企业和电影人,但是在当前的3D背景下,我国特效电影与美国相比显然属于发展时间较短的“幼稚产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处于 “幼稚期”的中国电影特效产业应给以特别关注,研究并出台更加优惠的税收、补 贴、融资、培训、交流、科研等等方面扶持政策,解决短期内的市场失灵问题,尽 快使我国的特效产业链健全起来,促进国内特效市场走向成熟并凝聚国际运作经 验和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研究并制定青年特效电影人才国际大师班计划、视 觉效果艺术家计划和特效软件技术与创新应用研究推广计划,为将来的特效电影 发展提供人才安全、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电影特效的矛盾与策略】 如何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策略》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