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城市化建设过程水利发展长效... 正文 2019-12-02 07:32:55

    城市化建设过程水利发展长效体系研究论文|为什么要城市化

    相关热词搜索:

    城市化建设过程水利发展长效体系研究论文

    城市化建设过程水利发展长效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都市化的进程,潜江市不断进行水管体制改革,不仅创立了“按流域 设水管机构、强自身造血功能、建发展长效机制”的改革模式,而且将改革的重点 放在了创建都市化水利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上,现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就是总 结分析潜江市在探索都市化水利长效机制方面的改革实践,为整个城市圈经济建 设发展提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都市化建设水利发展长效机制 潜江市地处武汉城市圈西端,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四湖流域,是一个易洪、 易涝、易旱的特殊区域。受特定的地理、地貌和气候影响,长期承受着外洪、内 涝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与压力。近几年来在武汉城市圈经济建设中, 结合本地实情,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持以强劲的工作态势、稳定的财政投入、 严格的工作要求,大规模地开展现代水利基本建设,探索都市化水利发展长效机 制,有效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向“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不断发展。

    1.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水利建设领导机制 武汉城市圈改革框架的形成,传统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模式和手段已不能 适应改革后的新形势。为此,潜江市认真分析现代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新问题,充分发挥政府在都市化水利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着 力构建新时期都市化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确保全市水利建设深入持久开展。

    1.1划分事权,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水利建设责任体系。组 织工作专班深入基层,就全市各地治水瓶颈、排灌死角以及事关民生的水问题进 行认真调研,广泛征求和搜集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关于水利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认真梳理分类,建立了全市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库,并组织水利专家进行论证, 反复研究和修改完善,经市长办公会研究批准,制定了全市总体水利建设规划。

    为确保规划分步逐年实施到位,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对水利建设事权进行了划分和 明确,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水利建设责任体系。一是对市办水利工 程,采取政府组织、财政投入的方式进行建设;
    二是对镇办工程采取市派镇办、 政策扶持的方式进行建设;
    三是对村办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建设。1.2强化领导,建立大员上阵、高位推动的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水利建设,坚持以防汛抗旱的作风抓水利建设。尤其是2003、2004年连续两 年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干三五年,实现水利建设大跨 越”的奋斗目标,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每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左右,完 成土方1000万方以上,将市域内所有渠堤彻底整治一遍。近几年来,每年都召开 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冬春水利建设工作;
    每年都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 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或联系农业的领导任副指挥 长,相关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建设指挥部;
    每年都明确3~5个市办 重点工程,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督办组,深入一线,重点督办、巡回督办;
    每年 市主要领导都主持召开现场督办会,督进度,督质量,抓平衡,为水利建设的顺 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3加强监管,建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每年,市指挥部都下发 了《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细则》,从工程规格、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管理、 档案管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对每个施工工地都实行责任公示制,一个施工单 位树一块责任牌,标明行政领导、施工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
    一个工程一套档 案;
    一台施工车辆确定一名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质量。严格实行修堤防汛连锁责 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规定各地今冬负责施工的段面,同时也是今后防汛的段面。

    凡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汛期发生事故的,依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

    2.坚持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创新水利建设组织机制 在税费体制改革之后,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水利建设模式,不仅政策有限 制,资金无来源,而且群众难组织。因此,水利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子。

    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尊重民意,爱惜民力,广聚民智,民主管理。

    2.1坚持执行政策,用足用活“水利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规定,在农村 税费改革后,农村劳动力每人每年负担水利义务工10个,全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在资金使用上,采取民主协商,“一事一议”,采取“村民代表议、申报上 级批、针对项目用、民主理财审、财务公开看”的办法,集中财力办大事,最大 限度地发挥政策和资金的现实效益。

    2.2坚持尊重民意,民主决策。水利建设项目开工前,组织人大代表、政 协委员视察,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把决策权交给群众, 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变过去的“不愿干”为现在的“我 要干”。在施工形式上,不搞一刀切,愿机则机,愿劳则劳,人机结合,避免了各种矛盾的产生。近年来,采取“人机结合,以机为主”的施工方式,大力推广机 械施工,既解决了农村劳力不足的问题,又省时、省工、省钱,减轻了农民负担, 提高了工程质量,建成了一批精品工程。

    2.3坚持阳光操作,民主管理。除把建设项目、施工形式的决策权交给群 众外,还针对以机械施工为主的实际,对所有土方工程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在 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确定施工单位,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要么不干,干 就干好。水利工程建设中从负担办法、施工形式、资金筹措、价格确定、招标发 包、质量监督、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均有群众民主理财小组代表全程参与,把 管理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全程实行阳光操作,把每一个工程都建成群众“放心 工程”、“满意工程”。

    3.坚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探索,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 入水利建设,激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积极性,建立了“多个轮子一起转”的水利建 设投入机制,使全市水利建设始终保持有较大规模地投资。

    3.1稳健的公共财政投入。水利“三项改革”后,市政府将公益性水管单位 及人员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负担,彻底结束了过去水利系统吃农业水费的历史;

    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农村饮水安全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配套资金纳入 财政预算。每年按完成1方土补助1元钱的标准,安排300万元对市办水利工程进 行直接补助,有的镇在此基础上按照1方土0.2~0.5元的标准再次进行土方补助。

    每年安排300万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配套。去年将幸福泵站更新改造工程 地方配套资金791万元提交市人人代会审议通过,并足额到位。今年又决定对四 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行资金配套。

    3.2通过统一规划整合项目资金的投入。市政府明确规定,农业综合开发、 扶贫资金、土地整治等用于水利建设的相关项目,项目审定必须有水利部门参加, 项目建设必须服从全市总体水利建设统一规划。近几年来,全市通过统一水利规 划共整合项目资金每年近5000万元。

    3.3持续的群众投入。用足用活“义务工”政策,引导群众大兴“一事一议” 水利建设。近年来,全市采取民主协商、“一事一议”的方式,筹集资金4000多万 元,疏挖大小河渠300多条。3.4“林水结合”吸引社会投入。张金镇等地为解决村级渠道清淤的资金问 题,自2005年起探索了拍卖渠边林地经营权,以资疏挖渠道的新办法,对全镇28 条河渠按6~8年的经营管理权实行拍卖。实践证明,这是利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 决农村公益事业兴办难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规范, 通过广泛宣传和推广,“林水结合”模式在全市迅速推开。并发展成为“两次拍卖 式”的林水结合,有效地克服了过去一次拍卖带来的透明度不够、经营者重造林 轻疏渠等弊端。“林水结合”,以水活林,以林养水的方式,成为水利建设的新亮 点。通过“林水结合”方式,全市共吸纳社会闲散资金1800万元,疏挖河渠1460 条,植树1500余万株,不仅使水利工程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而且为民间资本找到 了新的投资领域,实现了双赢。

    3.5企业“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投入。探索建立了重点企业“以工哺农” 机制,每年筹措一定数额的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近年来,潜江经 济开发区、张金工业园的20多家企业,先后出资400多万元,对园区内的大小河 渠进行疏洗。同时,还采取组织“小康工作队”、“结对帮建工作队”等驻村工作队 筹资,动员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形式,组织资金用于解决农村最薄弱、农 民最急需的水利问题。5年来,共吸引以上各类投资近3000万元,疏浚大小河渠 近10条,兴建小型水利工程8处。

    4.坚持建管并重,创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机制 切实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一边建、一边毁”的做法,积极探索农村水 利工程管理办法,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做到建一处、成一处、 规范化管理一处,努力确保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

    4.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责任。潜江市现有排灌干支斗渠4800多条, 长达6000余公里,单机55千瓦以上二级电力排灌站218处,总装机44万千瓦。近 来年,该市按照明确责任、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跨区(镇、处、场)的水利工程,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由市水利局统一管理;
    对镇、村管理的水利工程,以农 民用水者协会为主的社会化、民主化服务组织具体管理。

    4.2以用水协会为依托,引导群众自主管理。对区镇处管理的水利工程, 通过大力发展以用水户协会为主的社会化、民主化的服务组织,由群众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例如老新镇组建了全市最大的用水户协会,该协会辖23 个行政村128个村民小组,2.5万亩耕地,会员人数2.46万人,管理泵站13处装机 1315千瓦,19条河渠。协会组建运行以来,不仅有效化解了排灌区内的各种矛盾,极大地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和保护了群众参与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积极 性,而且减轻了基层政府的支出压力。

    4.3创新思路,加强水政执法与河渠道管理工作。对全市535公里市管渠道, 采取“按桩号定任务,按单位定责任,按绩效定工资”的办法,明确和落实管理范 围、管理责任、管理界限,并积极开展创建渠道管理标准化堤段活动,促进管理 水平上新台阶,有效地维护了河流健康生命。在水法规宣传上,要求所有基层水 利工程墙面上,必须并且只能刷写水利宣传标语。为防止宣传的空洞化、说教化, 组织人员精选了100多条具有针对性强、通俗化、人性化的宣传标语,并安排专 人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刷写。开通了水利服务110热线电话,搭建与广大人民群众 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忧、所盼,将水利工程建管中存在的各类问 题解决在基层。

    5.坚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水利建设新局面 5.1规划计划先行,建设项目接踵而至。通过深化改革,将规划计划编制 工作提到了首位,为水利建设项目申报提供了依据,使得近年来潜江市争取的水 利工程项目接踵而至。例如兴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泽口灌区(潜江片)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兴隆灌区水利骨干工程、幸福泵站更新改造 工程、园林袁桥节水灌溉示范、通顺河流域水利血防工程、下东干渠流域水利血 防工程、四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农村饮水安全系列项目等,总投资已达到3 亿多元。

    5.3调整治水思路,调水工作实现“四大转变”。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 属于平原湖区。过去一直是把“以排为主,排灌结合”作为本地的治水方略。随着 都市化的不断加快,水利部门积极探索新的治水思路,以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 用水要求。在实际调水工作中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由单一季节性突击调水向 全年按需调水转变;
    二是由单一水量调度向水量水质统一调度转变;
    三是由单一 种植业生产用水调度向种植业、养殖业及特养业综合用水调度转变;
    四是由保障 生产和生活需求调水向保障生产、生活、生态修复三大需求调水转变。

    5.4注重科学技术,水利信息化加速发展。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是促进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 效率和效能。为此,潜江市已成立信息中心,并着手建立水利技术数据库,内容包括: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利技术数据中心,水资源水环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水土保持监测和综合管理系统,水利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等。

    5.5创新手段,工程管理彰显人水和谐。潜江市河渠纵横交错,仅市管干 支渠就有25条,总长535公里。长期以来,渠道“三滥”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这种 情况,水利部门自我加压,创新手段,建立了预防保护区,对疏浚后的渠道实行 当年施工、当年植树,实行封土育林;
    对经过城区的渠道,采取硬化措施。通过 渠道管理模式上的保优创新,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力度,推进河渠管理的 制度化、规范化,使管理工作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渠道两边无一起新增违 章建筑物,实现了河渠工程的水清、岸绿、景美。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提 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前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 》,这个决定贯穿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建立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是贯彻落实 党中央决定的具体体现。潜江市近年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了这项工作的必要 性和现实性。本文仅就创建水利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广大水利同行共 同献策,努力把武汉城市圈建设与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城市化建设过程水利发展长效体系研究论文|为什么要城市化》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