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艺术理论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音乐论文
  • 美术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 正文 2019-08-19 19:21:47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说明书

    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1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69例和常规治疗组69例,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在常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天。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 各组治疗后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且早期用药效果更好。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依达拉奉注射液 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自由基是参与脑缺血性损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依达拉奉是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它可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有阻止脑内皮细胞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损害症状等神经保护作用,同时其作为一种水分子,血脑屏障穿透率约为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我院于2009年8月~2011年8月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72小时以内;③年龄在40~80岁住院患者,性别不限;④首发或既往有脑卒中但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再次发病患者;⑤欧洲脑卒中量表总分<80分,意识分>6分;⑥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无严重的精神疾病。

    1.2一般资料:1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69例和常规治疗组69例,依达拉奉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44~79岁,平均63±15岁;对照组男42例,女27 例;年龄42~78岁,平均64±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和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3方法:两组均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静脉点滴,1次/天,连续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点滴,2次/d,连续14天。两组根据病情给予控制血糖和血压等治疗。

    1.4疗效评价:①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评分;②评定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观察时段为用药第1~14天,ESS及ADL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增分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疗前积分)×100%.增分率86%~100%为基本治愈,46%~85%为显著进步,16%~45%为进步,<16%为无效。显效率的判断以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作为评定指标。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AS6.12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治疗组于治疗后14天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ESS评分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分别为72.14±13.51和69.43±11.73,差异无显著性(t=1.014,p=0.313>0.05)。对照组治疗后14天ESS评分为78.80±11.02,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9.947,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14天ESS评分为83.89±8.66,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16.395,p<0.001)。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于治疗后14天ESS评分分别升高6.66±4.44和14.46±5.9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998,p<0.001)。 治疗前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ADL评分分别为44.57±9.18和44.91±12.31,差异无显著性(t=-0.589,p=0.557>0.05)。对照组治疗后14天ADL评分为65.11±17.14,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12.124,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后14天ADL评分为73.04±15.33,较治疗前显著增高(t=-19.222,p<0.001)。对照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于治疗后14天ADL评分分别升高19.20±10.51和28.48±1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280,p<0.001)。

    2.2两组治疗后14天临床效果比较:治疗组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8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显效率为40.58%,有效率为72.46%;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14例,有效21例,无效29例,显效率为27.54%,有效率为57.97%;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优于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各检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治疗组有7例、对照组有5例转氨酶轻度增高;治疗组有3例皮疹,停药后皮疹自行消失。

    3 讨论

    急性脑梗塞目前治疗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溶栓、降纤、抗凝等治疗尽快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二是保护缺血脑组织免受代谢毒物的进一步损害。根本的治疗措施则是尽早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在缺血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害前,及时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但由于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后很窄的时间窗内进行,因而不能广泛应用,因此神经保护治疗更受关注。在脑梗塞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以其支配领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自由基则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在脑组织缺血和再开通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所产生,从而引起了细胞膜的损害,接下来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害,脑水肿的加重,脑梗死的恶化,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神经保护剂能干预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变化,阻断缺血的级联反应,减轻再灌注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的耐受,防止细胞死亡。氧自由基能破坏脂质、蛋白质、核酸,引起继发性细胞坏死或凋亡,在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因此,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减轻脑缺血,特别是再灌注后的脑损伤。

    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羟基导致的亚油酸过氧化和脑匀浆的脂质过氧化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还能防止血内管皮细胞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依达拉奉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间接提示该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水分子,血脑屏障穿透率约为60%,可在脑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因而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临床研究还表明,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因此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14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且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说明书》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