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 正文 2019-08-19 19:09:55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实例

    相关热词搜索:

      【摘要】英汉互译是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英汉互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文章着重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和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等几个方面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关键词】英汉互译;中西文化;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习俗;地理环境

      

      所谓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设计的总模式。它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由社会习得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指受社会成员决定和制约的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不仅包括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法律、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还包括语言。文化具有象征性,而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语言也是文化中一个颇为特殊的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的基础。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中西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属于平行发展、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都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完成的。而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文化的过程,也就是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语言的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的翻译。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间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奈达的定义体现了他在语义和语体两个层面提倡等值翻译的观点,却未提到文化的再现。所以,要想搞好翻译,必须注重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中,译者对某段文字理解得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该部门文化的理解。如果他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两种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在汉译英中,需要了解大量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特别是两种文化的差异,因为正是这些差异给我们带来了难译性,对两种文化差异的理解度标志着等值等效的翻译度。为此,译者不但要精通目的语和源语,还要了解和研究诸多语言背后的文化,熟悉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正确翻译观的指导下,对文化差异进行合理的文化转换。笔者拟从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与语言习惯、宗教信仰、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和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等几个方面来探讨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在人们心目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是民族性格的基石。中西文化差异之一是时间取向不同。中国人在时间上采取过去取向,对过去的眷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人对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珍视。在中国文化中长者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与此相反。西方人在时间上是未来取向,因而尊重青年是西方文化中第一级价值。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社会背景、宗教信仰及道德观念等造就了中西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不同。在文化个性上,东方人崇尚群体价值观念,而西方人崇尚个体价值;东方人讲究社会伦理,西方人则讲究个体道德;东方人性格内向、表达情感含蓄,而西方人性格外向、直率;东方人以形象、综合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西方人则以抽象、分析思维方式看待事物。这些差异在语言中都有体现,翻译应特别注意,以免引起交际失误。

      东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一大差异表现在称谓用语上。首先是对父母以外的亲属的称呼。英语中用grandfather、grandmother、uncle、aunt、cousin和nephew等几个词分别表示亲属中的长辈、平辈和晚辈;而汉语中则多达几十种,要把是否血缘关系、是否姻亲关系以及姑、表、堂等各种关系用称谓全部表达清楚。这种复杂的称谓系统严格地划分出家族中的长幼尊卑,而英语中人们直呼其名的现象,在这里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另外,中国受上千年的儒家文化影响,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尊称和谦称的运用在中国也很普遍,称自己为“鄙人”,称对方为“阁下”;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称别人的为“令郎”;称自己的老婆为“贱内”,称对方的为“尊夫人”;称自己的意见是“浅见”、“愚见”,别人的是“高见”等。对待谦虚,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对别人的夸奖往往欣然接受,说声Thank you;而中国人却不像他们那样直率,习惯用“过奖了,过奖了”、“哪里,哪里”一类用语来表示自己的谦虚态度,这样价值标准的不同,就容易造成误解,以至于还会闹出笑话来。有这么一则笑话,一女士会见外国朋友,要求翻译要严格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老外一见到她,立刻拍马屁道:“You are very beautiful.”翻译照翻,女士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翻译不敢怠慢,把女士的话翻成英文:“Where?Where?”老外一愣,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everywhere.”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女士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家都把赞扬看成是对他们的鼓励、认可、赞同,只不过表达对这种赞扬的方式不同,西方人习惯向称赞他们的人表示感谢而中国人则要表示谦虚。在翻译时就要了解这样的差别,对语言进行调整,甚至于要符合对方语言习惯,即使意思有很大改变也在所不惜。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误解,甚至尴尬的场面。

      二、情感色彩中的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处理

      英汉对基本颜色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black,green,各种颜色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在视觉和心理上所引发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也不尽相同,译者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其中的差异。  在英汉语言中,红色red有时可以完全对应,有时却大相径庭:如:红旗red flag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等等。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 with envy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十分嫉妒的“眼红”,应该译为green-eyed而不能译为red-eyed。由于美元的纸币是绿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黄色yellow在英汉语言中的引申含义差别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可鄙的人,ayellow livered胆小鬼。汉语中黄色一词有象征低级趣味、色情庸俗的意思,如黄色电影、黄色书刊等等。这些名称中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能够表示汉语中的意思的词应该是:pornographic色情的、vulgar庸俗下流的等。然而,英语中另一个颜色词blue却常用来表示汉语中这类意思。如:blue jokes下流的笑话,bluefilms黄色电影等。蓝色blue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丰富的颜色词。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落”、“心情沮丧”。有时也用来指黄色的、下流的意思。如:blue talk下流的言论、blue video黄色录像。白色white在英汉语言中都有纯洁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义上的不同。如:汉民族文化中,白色与葬事相联系,如:“红白喜事”中的“白”指葬事。但在英语文化中,white表示幸福和纯洁。黑色black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的联系意义大致相同。例如,黑色是悲哀的颜色。在翻译时译者多选用表示悲哀的字眼。black在英语中还象征愤怒和气愤,如: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总之,大自然的色彩是丰富斑斓的,英汉颜色词的词义有时相当,有时相佐。我们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谨慎处理。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由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信仰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儒教、道教、佛教是中国的三大宗教,这三大宗教在中国民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汉语和英语中,大量的习语体现了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佛教在中国有超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信仰佛教的中国人相信佛控制着世间的万物。例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在许多西方国家,人们信仰基督教,因此人们视圣经为其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许多英语习语来自圣经。例如,“sell one’s birth 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因小失大、见利忘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切不可硬要将异族文化向本族文化靠拢,一定要了解宗教文化的差异,才能准确、娴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日常生活与社会习俗上的差异

      汉民族在长期的农业劳动中常常用牛耕地,由于“牛”在生产劳动中成了人们的好帮手。中国人对“牛”也就有了特殊的感情。因此,中国人说“他像老黄牛一样干活”,“他有一股牛劲”,而英国人则说work like a horse(像马一样工作),因为他们早期用马耕地。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而汉民族则在亚洲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水),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与海洋有关的比喻,其喻体均取自海洋,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比喻,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在魔鬼和深海之间)。汉译则取意为进退维谷。

      五、地域政治及风土人情的差异对翻译的

      影响语言本身是表达思想的手段,而所表达的思想则又必然归属于某种专门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社会、教育、文学乃至风土人情等。英汉两个民族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政治环境与生活经历不同,必然存在各自独特的民族个性,使语言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例如: Those were days when the sun never set on the British flag nor rose on many an East End home. 不了解英国的地理知识,大多数人会误译为“那些日子里,太阳从未在英国国旗上落下,也未在东方家庭升起”。实际上,从地理上来看,英国伦敦分为西区和东区,西区叫West End,是富人居住的繁华地区;而东区,即East End,则是穷人居住的地区。East End 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因此其正确译文为:那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也是伦敦贫民区千家万户从不见天日的岁月。

      再来看看“apple”组成的两个习语“be the apple of someone’s eye”和polish the apple”,译者若按照字面上去理解和再现,便会使读者不知所云。只有深挖其文化的沉积和习俗才知前者源出圣经《旧约〈申命记〉》(Deuteronomy)32 章第10 节一段所说。在西方,古代以“apple”比作瞳孔,用相应的汉语来译,应为“掌上明珠”。而后者,因为过去美国学生为了讨好老师而把擦得闪闪发亮的苹果送给老师。这一习语从此风俗而来,用汉语即“阿谀奉承”。

      六、结束语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翻译的失误,往往并不是因为译者遇到了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的障碍,而是由于译者只注意语言形式的对等,忽略了转达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所造成的。在跨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习惯以及行为、思维模式各异,所有对言辞的文化内涵迥然,因此在翻译时,我们必须尊重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审美心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观念,不能把源语读者的文化观念强加给译入语读者,也不能用本文化类型和标准来解释其他文化。因此,译者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通过两者的对比,作出对等的文化传译翻译技巧和原则,将原文内容灵活处理,相互补充和完善,紧密联系习语的文化背景,回归原文内容以及文体风格的基础上,达到信,达,雅的标准,使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得以流畅和谐地完成。

      

      【参考文献】

      [1] 蒋磊. 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2] 尤晋年, 李德新. 中西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3).

      [3] 申艺芳. 浅谈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J]. 绥化师专学报, 2004,(2).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英汉互译中存在的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实例》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