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 计... 正文 2019-10-02 07:34:43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3000

    相关热词搜索: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篇一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 摘要:未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尽管受到物理极限的约束,采用硅芯片的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的性 能还会持续增长。作为Moore定律驱动下成功企业的典范Inter预计2001年推出1 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并预计在2010年推出集成10亿个晶体管的微处理器,其 性能为10万MIPS(1000亿条指令/秒)。而每秒1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将出现在本 世纪初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将采用平行处理技术,使计算机系统同时执行多条指 令或同时对多个数据进行处理,这是改进计算机结构、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关 键技术。

    同时计算机将具备更多的智能成分,它将具有多种感知能力、一定的 思考与判断能力及一定的自然 语言能力。除了提供自然的输入手段(如语音输入、 手写输入)外,让人能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各种交互设备已经出现,虚拟现实技 术是这一领域发展的集中体现。

    传统的磁存储、光盘存储容量继续攀升,新的海量存储技术趋于成熟, 新型的存储器每立方厘米存储容量可达10TB(以一本书30万字计,它可存储约 1500万本书)。信息的永久存储也将成为现实,千年存储器正在研制中,这样的 存储器可以抗干扰、抗高温、防震、防水、防腐蚀。如是,今日的大量文献可以 原汁原味保存、并流芳百世。

    新型计算机系统不断涌现 硅芯片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硅技术越来越近其物理极限,为 此,世界各国的研咳嗽闭  诩咏粞芯靠  ⑿滦图扑慊   扑慊  犹逑到峁沟谋涓 锏狡骷  爰际醺锩  家    淮瘟康哪酥林实姆稍尽P滦偷牧孔蛹扑慊  ⒐庾 蛹扑慊  生物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将会在21世纪走进我们的生活,遍布各个领 域。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基于量子效应基础上开发的,它利用一种链状分子聚合 物的特性来表示开与关的状态,利用激光脉冲来改变分子的状态,使信息沿着聚 合物移动,从而进行运算。

    量子计算机中数据用量子位存储。由于量子叠加效应,一个量子位可 以是0或1,也可以既存储0又存储1。因此一个量子位可以存储2个数据,同样数 量的存储位,量子计算机的存储量比通常计算机大许多。同时量子计算机能够实 行量子并行计算,其运算速度可能比目前个人计算机的PentiumⅢ晶片快10亿倍。

    目前正在开发中的量子计算机有3种类型:核磁共振(NMR)量子计算机、硅基半 导体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将普及量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即全光数字计算机,以光子代替电子,光互连代替导线互 连,光硬件代替计算机中的电子硬件,光运算代替电运算。

    与电子计算机相比,光计算机的“无导线计算机”信息传递平行通道密 度极大。一枚直径5分硬币大小的棱镜,它的通过能力超过全世界现有电话电缆 的许多倍。光的并行、高速,天然地决定了光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能力很强,具有 超高速运算速度。超高速电子计算机只能在低温下 工作,而光计算机在室温下 即可开展工作。光计算机还具有与人脑相似的容错性。系统中某一元件损坏或出 错时,并不影响最终的计算结果。

    目前,世界上第一台光计算机已由欧共体的英国、法国、比利时、德 国、意大利的70多名科学家研制成功,其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科学 家们预计,光计算机的进一步研制将成为21世纪高科技课题之一。

    生物计算机(分子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相互 作用过程。计算机的转换开关由酶来充当,而程序则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 的结构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处于不同状态时可以代 表信息的有或无。DNA分子中的遗传密码相当于存储的数据,DNA分子间通过 生化反应,从一种基因代玛转变为另一种基因代码。反应前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入数据,反应后的基因代码相当于输出数据。如果能控制这一反应过程,那么就 可以制作成功DNA计算机。

    蛋白质分子比硅晶片上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彼此相距甚近,生物计算 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DNA 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 制数据。DNA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由于 生物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生物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 接与生物活体相联。预计10~20年后,DNA计算机将进入实用阶段。

    纳米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9]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 的10倍。纳米技术是从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标是 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现在纳米技术正从MEMS(微电子 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 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

    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 机内存芯片,其体积不过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耗费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 多倍。

    目前,纳米计算机的成功研制已有一些鼓舞人心的消息,惠普实验室 的科研人员已开始应用纳米技术研制芯片,一旦他们的研究获得成功,将为其他 缩微计算机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铺平道路。

    互联 网络继续蔓延与提升 今天人们谈到计算机必然地和网络 联系起来,一方面孤立的未加入 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难以见到,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概念也被网络所扩展。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兴起的Internet在过去如火如荼地发展,其影响之广、普及之快是前所 未有的。从没有一种技术能像Internet一样,剧烈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习 惯方式。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计算机网络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使之 成为一个全球范围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与世界各地的其它用 户自由地进行通信,可从Internet中获得各种信息。

    回顾一下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普及之快。近三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我国互联网络状况的调查表明我国的 Internet发展呈现爆炸式增长,2000年1月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350万台,2001年的 统计数为892万台,翻一番多;2000年1月我国上网用户人数890万;2001年1月的统 计数为2250万人,接近于3倍;2000年1月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48575,2001年1月 的统计数为122099个,接近于3倍;国际线路的总容量目前达2799M,8倍于2000 年1月的351M。

    人们已充分领略到网络的魅力,Internet大大缩小了时空界限,通过网 络人们可以共享计算机硬件资源、 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网络就是计算机”的 概念被事实一再证明,被世人逐步接受。

    在未来10年内,建立透明的全光网络势在必行,互联网的传输速率将 提高100倍。在Internet上进行医疗诊断、远程教学、电子商务、视频会议、视频 图书馆等将得以普及。同时,无线网络的构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主战场,未 来我们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随时随地连接到Internet上,进行交流、获取信息、观看 电视节目。

    移动计算技术与系统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 发展和广泛 应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熟以及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新的业务和应用不断涌现。移动计算正是为提高 工 作效率和随时能够交换和处理信息所提出,业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移动计算包括三个要素:通信、计算和移动。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 联系。移动计算概念提出之前,人们对它们的研究已经很长时间了,移 动计算是第一次把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通信系统 的容量可以通过计算处理(信源压缩,信道编码,缓存,预取)得到提高。

    移动性可以给计算和通信带来新的应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无线移动 环境带来的挑战。在无线移动环境中,信号 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衰落的影响,会有多径和移动,给信号带来时域和频域 弥散、频带资源受限、较大的传输时延等等问题。这样一个环境下,引出了很多 在移动通信 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未遇到的问题。第一,信道可靠性问题和系统 配置问题。有限的无线带宽、恶劣的通信环境使各种应用必须建立在一个不可靠 的、可能断开的物理连接上。在移动计算网络环境下,移动终端位置的移动要求 系统能够实时进行配置和更新。第二,为了真正实现在移动中进行各种计算,必须要对宽带数据业务进行支持。第三,如何将现有的主要针对话音业务的移动 管 理技术拓展到宽带数据业务。第四,如何把一些在固定计算网络中的成熟技术移 植到移动计算网络中。

    面向全球网络化应用的各类新型微机和信息终端产品将成为主要产 品。便携计算机、数字基因计算机、移动手机和终端产品,以及各种手持式个人 信息终端产品,将把移动计算与数字通信融合为一体,手机将被嵌入高性能芯片 和 软件,依据标准的无限通信协议(如蓝牙)上网,观看电视、收听广播。在Internet 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自然不会把汽车仅作为代步工具,汽车将向用户提供上网、 办公、家庭娱乐等功能,成为车轮上的信息平台。

    跨入新世纪的门槛,畅想未来之时,我们不妨回顾本世纪人们对计算 机的认识。1943年IBM总裁Thomas Wason说“我认为全世界市场的计算机需求量 约为五台”。1957年美国PrenticeHall的编辑撰文“我走遍了这个国家并和许多最优 秀的人们交谈过,我可以确信数据处理热不会热过今年”。1968年IBM的高级计 算机系统工程师的微晶片上注解“但是……它究竟有什么用呢”。1977年数字设备 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Ken Olson说“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在家里放一台计算机”。愿 我们的所言也将被证明是肤浅的、保守的。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篇二 [计算机]宽带智能网及其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宽带智能网研究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然后 分析了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接下来介绍了ITU-T的标准制定情况以及国内外 研究动态。最后分析了宽带智能网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宽带智能网的如何 发展 提出几点建议。

    一、宽带智能网研究的内容 未来的信息网络将朝着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 单一媒体的话音业务或数据业务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们希望能够通过 多媒体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这些多媒体业务包括宽带视频会议、VoD以及B- 等。多媒体业务的特点是对QoS要求较高,需要较高的带宽,一般都涉及多用户、 多连接、多媒体。目前,实现多媒体业务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平台,一种业务的资源很难为另一种业务所共用。所有这些造成多媒体业务使用成本高,业务的灵 活性较差,所以尽管宽带多媒体业务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是由于使用价格昂 贵,普通用户不敢使用,造成市场拉动缺乏,限制了它的发展。

    宽带智能网就是研究在以ATM为基础的宽带网络上利用智能网技术 如何开发各种多媒体业务。宽带智能网不是简单地将多种业务集成,它的目的是 要实现一个可编程的业务平台,实现业务的灵活加载、扩展和新业务的增加。与 以往的业务提供方式不同,宽带智能网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提供多种业务(宽带智 能网能支持的业务如表1所示),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资源共用,这样可以有效地 降低多媒体业务的运营成本,使用户更容易接受;宽带智能网使得业务的扩展更 加灵活,这样能适应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客户化需求。由此可见,宽带智能网能有 效地解决当前宽带网络提供多媒体业务的瓶颈问题。

    表1 宽带智能网能支持的多媒体业务 类 型 业务举例 连接方式 会话型业务 可视电话 点到点 检索型业务 视频点播 多点到点 会议型业务 视频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 点到多点或多点到多点 消息型业务 多媒体邮件 点到点 分配型业务 广播式电视 点到多点 二、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1、体系结构 如图1所示,给出IN与以ATM为骨干交换机的宽带网络综合的体系结 构。

    图1中,B-SSP由ATM交换机扩展而成,除了接续功能外,B-SSP上有 基本的呼叫状态模型,它能向B-SCP提供详细的呼叫事件,这些呼叫事件作为DP 点的形式出现。按照业务的需要,B-SCP可以在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中设置需要上 报的DP点。呼叫状态模型监视每个呼叫的状态,将触发的DP点事件上报给B-SCP,使B-SCP能够实现对整个呼叫过程的监控。

    B-SCP作为业务控制点,包括SCF和SDF功能实体。B-SCP的主要功 能是完成业务逻辑的执行。对于每个业务,B-SCP都有一个业务轮廓文件,用于 记录业务、用户相关的信息。B-SCP可通过监测B-SSP上报的呼叫事件对B-SSP 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呼叫过程的目的。业务过程中,B-SCP可以通过B-IP进一步 收集用户信息,以确定业务逻辑如何进行。根据业务需要,B-SCP能在网络中寻 找合适的B-IP来提供特殊资源。此外,B-SCP还能实现计费等多种功能。B-SCP 通过B-INAP协议与各个实体交互信息,协调各个功能实体。

    B-IP有两个功能:一是与用户的交互,收集用户信息,上报给B-SCP;
    二是提供特殊资源,以适合不同的宽带多媒体业务。B-IP提供的特殊资源有:视 频会议桥、导航菜单、协议转换器等。B-IP是在传统的智能外设基础上引入宽带 的能力,包括宽带连接、多媒体应用等。在宽带环境下,B-IP功能大大增强,要 求它包含一定的业务逻辑和处理能力,即在B-IP中也引入智能。

    B-INAP协议建立在NO.7信令之上,通过NO.7信令传输。它主要定义 了IN中各个功能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操作、参数和差错等。B-INAP支持宽带 网络中新增加的能力,如多方呼叫提供,修改呼叫连接配置特征,协商连接特征, 多方连接支持,第三方呼叫控制建立等。

    有关UNI和NNI信令在其它文献中有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业务实现 在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下,可同时支持多种多媒体业务。视频会议 是一种由多方用户参与,会议过程中使用声音、图象和文本等多种媒体的复杂业 务。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业务,它的实现会为其它业务的实现有所启发。下面 介绍通过宽带智能网实现视频会议业务的方法。如图2所示,B-SCP中有一个视 频会议的业务轮廓文件,可对整个业务过程进行控制。B-IP作为视频会议的服务 器提供视频、音频、数据的桥接功能。B-SSP负责接续,各终端通过B-SSP连接 到B-IP上。会议的过程如下:
    1)会议的准备阶段 每个参加者都必须主动地拨入一个预先决定了号码(包括会议标识) 来建立连接。这个号码是对外公布的,参加会议各方的地位平等。参加会议的各方通过拨号连接到B-IP上,进行注册会议的声明。B-IP通过B-INAP信令上报信息 给B-SCP,在B-SCP形成全局业务轮廓文件。会议业务的激活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预先设置启动会议的时间;一种是统计要求加入会议者是否到达预定的数 量。当条件满足时,B-SCP按照业务逻辑命令B-SSP向已经注册的用户一个接一 个地发出呼叫,会议处于进行状态。

    2)会议进行过程 在会议注册以后,若会议开始,B-SCP首先发命令将B-IP上会议实例 激活,B-SCP将业务轮廓文件交给B-IP,B-IP根据业务轮廓文件初始化。会议过 程中,B-IP负责基本的会议功能控制,并能实现会议的高层管理,包括监视会议 和记录用户等。会议结束后,B-SCP关闭会议实例。正常情况下应该由系统拆除 连接,即B-SCP拆除会议连接,B-IP整理信息(如与计费相关的呼叫、连接情况) 上报给B-SCP。

    用IN思想实现视频会议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具有以下优势:
    1)信息传输与业务控制相分离,当通信平台演进时,采用IN方式可以 平滑过渡不会影响用户接口,同时使得业务控制的管理和维护更加方便。

    2)IN对网络资源的动态分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3)业务提供方式灵活,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网络的变化进行调 整。

    4)面向公网为接入用户提供业务,网络建立后,可以在一种体系下提 供多种业务,而不是为某一特定用户,特定业务所设计。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当前,提供基于窄带增值业务的智能网技术已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 对于提供宽带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智能网技术尚不成熟。IN与宽带网络的综合是当 今电信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此项研究刚刚起步,在国外也未形成定论,还没有 成熟的产品出现。

    1、IN的标准化进程 1992年ITU-T正式推出IN CS1标准,定义了许多基于PSTN的智能业务;1997年ITU-T推出IN CS2标准,该标准主要研究智能网的网间互连网间业务, 实现智能业务的漫游。目前ITU-T正在积极研究IN CS3和IN CS4的标准,INCS 3 和INCS4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网、Internet与智能网综合方面的研究。预计1999年初 推出IN CS 3标准,而宽带智能网作为IN CS 4的主要内容正在加紧研究中。

    2、国外研究情况 欧洲和北美各大电信组织,都在积极开展宽带智能网的研究,其中影 响比较大的有:ACTS的INSIGNIA计划、以及EURESCOM的P506(或P607)计划。

    ETSI也成立了一个联合工作组以研究智能网与宽带网络的一体化问题。

    P506和P607计划的目标是从现有的IN和宽带网络的体系结构出发, 研究各自如何适应对方的体系结构,最终得到一个IN和B-ISDN综合的统一功能 结构。具体方法是从研究宽带视频会议、宽带广播电视、宽带VoD和宽带虚拟专 用网四个业务的实现方法入手,每个业务都按需求分析、静态模型的动态模型建 立过程进行研究。

    INSIGNIA计划的目的是在ATM平台上实现并演示智能网与宽带 ATM信令综合。INSIGNIA计划侧重于实现方面,它是采用智能网技术在欧洲跨 国的宽带网试验床上实现宽带视频会议、宽带VoD和宽带虚拟专用网等多媒体业 务,推出了宽带智能网的试验网。INSIGNIA计划的目标是要定义、实现、演示 在ATM平台上智能网与宽带网络的信令综合,在跨越欧洲的ATM网络各国的主 机平台上提供宽带业务。

    3、国内研究情况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92年开始智能网的研究,于1995 年底开发出严格遵照ITU-T标准的CIN 01智能网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用化工作 和产品更新,CIN 01已升级为CIN 02,并已在网上运行,可提供基于PSTN的多 种话音增值业务。进而,于1996年开始对基于CS2的移动智能网进行了研究与开 发,目前,移动智能网的试验网已经在广东肇庆试运行成功,能提供包括预付费、 移动等多种业务,下一步工作是完善系统和加速成果的产品化进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支持下,北京邮电大学于1997年启动 了宽带智能网的研究。我们的试验系统是基于北京邮电大学自行研制的 BTC-9500A ATM交换机,对中国智能网CIN02相关功能实体SCP、IP、SDP等进行增强和改造,并研究宽带网络环境下B-INAP的定义,支持视频会议、VoD等 多种多媒体业务的提供。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宽带多媒体新业务的业务规范的统一形式化描述方法及业务 流程、信令系统。

    2)研究统一功能结构模型的改进与完善。

    3)研究支持宽带多媒体新业务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4)研究宽带智能网下的B-SSF、B-SCF、B-SRF的功能扩展。

    5)研究IN与宽带网络综合的演进途径。

    四、宽带智能网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技术,宽带智能网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概括如 下:
    1.超前没有标准。ITU-T把宽带智能网放在IN CS-4的研究范围,但是 标准何时出台还没有期限。虽然没有标准,我们也决不能消极等待,应该积极研 究宽带智能网技术,并向ITU-T提交建议草案,影响标准的制定。

    2.Internet的威胁。近几年里,Internet发展势头强劲,但是Internet在近 期内还不可能圆满地解决多媒体业务的QoS问题,而ATM面向连接的信元交换方 式能保证多媒体业务QoS,并具有完整的信令协议,所以ATM在骨干网方面有优 势。ATM的缺点是协议复杂,在实现上困难很多。为了克服协议复杂性的缺点, 现在有关方面也正在提出轻型的ATM协议。

    3.缺少“杀手”应用(Killer Applications)。虽然宽带智能网提供的视频会 议、B-等业务有一定的前景,但是由于使用价格昂贵,应用范围主要是大公司或 国家机关,所以还应该开发出能为广大用户所易于接受,乐于使用的多媒体业务, 这对于刺激需求、带动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4.宽带智能网仍然是通过集中的SCP提供业务,SCP成为业务提供业 务的瓶颈,这可能带来可靠性以及性能等若干问题。所以如何提供一种分布的IN 体系结构,对于IN的发展也很重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通信网络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既应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同时也应结 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走一条适合我国的宽带智能网发展的道路,并有所创新。我们 认为:
    1.中国的宽带智能网应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利用宽带智能网提供多 媒体业务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如果不抓紧研究,我们又会在这一领域落后于国 外水平。现在国外也只是在作原型系统,还没有产品出现。在国外产品占领中国 市场之前,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产品,并占领相当的市场份额,以防止国外技术 的垄断。

    2.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还应该紧跟标准和国外重大的研发计划,保护 技术上的领先。同时应密切注意新兴技术对这一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3.稳步发展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宽带智能网需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 支撑,但是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薄弱,究竟将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组建宽带网络还 需要论证,所以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因为宽带网络投入巨大,如果一拥而上, 容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五、结 语 智能网是一个通信网业务控制体系结构,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分布 的、与业务无关的可编程平台。在定的功能模型框架范围内,它可以提供与多种 平台的综合,包括PSTN,移动网,B-ISDN和Internet等多种通信平台,并能扩展 这些平台的业务提供能力。并能扩展这些平台的业务提供能力。当今,多网综合、 多业务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宽带智能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解决网络与 业务的综合瓶颈问题。多媒体业务作为下一个世纪的主导精力有着巨大的市场, 我们必须加速加紧研究,宽带智能网只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究竟好不好还有 待于时间的检验。但是可以预见多媒体业务最终只有具有较低的成本、较大的灵 活性,才能为广大用户所接受,宽带智能网在这些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看了“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2000字2.浅论计算机发展的相关论文2000字 3.互联网技术论文2000字 4.计算机网络技术论文2000字(2) 5.计算机新技术论文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2000字 计算机新技术论文3000》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