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基本理论 >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主义... 正文 2019-10-19 07:39:40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对我国美术教学引导研究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对我国美术教学引导研究论文

    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对我国美术教学引导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观念;
    美术教育;
    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后现代艺术观念既影响着世界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深深影响着 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无论从美术教育理念、还是从美术教育课程内容设 置和结构模式方面,它都对我国的基础美术教育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后现代艺术是在西方艺术界出现的一系列艺术现象。

    它改变现代艺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而提倡艺术走向社会,贴近生 活,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把多元化作为核心的后现代艺术观念一开始就渗透到 了西方的美术教育中。在现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倡导以人为中 心,强调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美术 能力,强调美术教育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材料包括声、光、电进行美术作 品的创作,这些都与后现代主义所呈现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构化等特 征是分不开的。在此影响下,西方各国家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如90年代初 美国盖蒂艺术教育中心提出了“以多元文化学科为本的美术教育”,力图通过美术 教育挖掘个体的潜能达到全面发展。同时,强调扩展美术学习的领域,把美术与 各学科联系起来,在学习方式上强调主动探究,形成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在西 方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影响下的西方美术教育,也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

    一、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影响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艺术是人的内部生命的表现,也是人的 本能,要培养充分和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开设艺术课程。”在现代全球化与多 元化充斥的教育环境下,我国的美术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 现代艺术观念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

    (一)对美术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后现代艺术观念倡导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消解了文化的中心论,强调 文化观念多元并存,影响着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首先, 强调统整的课程观以达到培养人的综合艺术能力,强调“以生活技能为本(而非美 术制作技巧)代替内容为本的课程,并强调课程的统整”。闭在美术学习中让学生 去了解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并了解这些艺术的生长环境,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学会艺术等。这种多视点和多方面的求索,能使学生自觉 地回到艺术的生长环境,从而使艺术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不断保持下去。另外,美 术教育改革强调人文性的学习。21世纪,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年代的到来,理性 和感性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偏离了自然,人们 认识到艺术是理性和感性趋于平衡的途径,因此,在美术教育改革中,人文性的 学习被高度重视。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在人文性的学习上,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 学习美术知识,使个人感情和整个人类的情感源泉联系起来,个人经验与人类的 丰富经验接通,以促进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所以在课改中“不以单纯掌握知 识技能为目的,试图改变艺术教育中学生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技能的方式,把艺 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识技能渗透到 某个人文主题中,让孩子围绕该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闭人文主义的 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美术技巧的掌握和人文主义关爱精神和 审美价值感的提升。其次,注重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个性以达到完美人格的美术 教育思想。后现代艺术观念“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现代性,期望人的行为更具合理 性”的观念影响着美术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主导思想, 美术教育改变了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养人的个性,达 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英国教育家赫伯特里德曾提出“通过的艺术教 育”,即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人,把美术教育作为引导儿童发展的工具,从而培 养儿童的个性,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中也特别强调人格 的培养,并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特点, 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促进他们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提高,成为 全面发展的人。

    (二)对美术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改革的影响 “20世纪初以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让位 于更为复杂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 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后现代艺术观念也影响着我国美术课程内容和结 构的变革。200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包括普通学校美术课 程标准;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4年初,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条例”进行了修订。

    其中指出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实施综合、探索的学习,必 须要扩展美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信息化资源、 教师资源,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以提高美术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在课程改革中,把“统整的建构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统整各派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汲取该学说的合理内核,并从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和 评价观四个方面建构素质教育的理论框架”。

    1.强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后现代艺术是综合的艺术,现代美 术教育已是综合的教育,美术课程改革也主要以综合性为原则,从传统的分科走 向综合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学科观念,以综合的学科观念而代之,不同学科之 间的交叉和渗透,逐步使学科门类达到综合。基础美术课程资源的改革同样受到 影响,进人21世纪,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消除对于实用美术的 轻视,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

    3.对“过程”与“技能”的同时并重。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美术课程 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看作是同等重要的,美 术课程资源也并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并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

    总之,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世界、乃至中国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巨大 的影响,在它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 一种更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焦 点”。

    二、扬弃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促进中国美术教育健康发展 首先,后现代主义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 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印记,因而失去了美的崇高和独立的价值。后现代 艺术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的冲击,导致崇高和理想的衰落。社会理想、人生意 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后现代主义的浸淫下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 就难免导致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大众文化素养的低俗化。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复制性”导致“快餐文化”的泛滥,使千锤百炼、呕心 沥血的文化力作和精品的出现,变得几乎没有可能,个性、创造力、批判热情、 现实精神都消失殆尽。

    第三,后现代主义也追求“独创性”,但这类“独创”并非真正的创新,而是 以时尚的胡闹来博取轰动的新闻效应。这在受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后现代艺术中表 现得最为鲜明。从中摘取几个镜头可见一斑:将牛肚剖开,“艺术家”钻出来(美 其名日“再生”);
    在医生协助下在手臂上种植草,有的作者还利用自己外貌上女相男身“弯曲的直线”的暧昧性别,裸体表演性自虐,《复活节快乐》因其血腥的 场面和残忍的过程,引发了强烈的反应。在成都南郊牧马山高尔夫球场一侧草坪 上演了一幕名为41》的行为艺术:以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为主体的41位在 校男女学生露天全裸,以身体组成电子邮件符号“@”,满足了不同性别观者的好 奇心。还有种钱、病毒餐、颜料浴,为都江堰算命、用冰洗河、对水弹琴等等。

    这些不但扭曲了艺术的含义,有的已经与艺术没有多少关系。

    对后现代主义艺术观,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但有些观点是可以接受并能在 我们的美术教育中加以实践和运用的。例如,艺术创作对主题的重视,艺术与生 活的广泛联系、艺术创作的多元化和艺术对现代媒体的运用等在现代美术课程中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必须要处理好传统民族文化与西方后现代 艺术观念的冲突、社会因素对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的制约这两方面的问题,并积 极寻找在两者之间取得交融与和谐的第三条途径。如何既继承传统又连接现代与 未来,既吸取西方美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又呈现中华民族独特的风貌是我们应当探 索的美术教育道路。克服后现代观念那种排斥继承、不追求艺术内涵、艺术即生 活等消极的方面,汲取其积极的一面,这样,中国美术教育改革才可以取得长足 的进步。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主义思想艺术对我国美术教学引导研究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