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基本理论 > 有关民事责任的论文 新视野... 正文 2019-12-15 07:25:52

    有关民事责任的论文 新视野下企业高管民事责任探讨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新视野下企业高管民事责任探讨论文

    新视野下企业高管民事责任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指出除了经营者外,经营者的企业高级管理人 员即经营行为的决策者和主要实施者也须在特定情形下承担连带民事法律责任。

    企业高管承担垄断法律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和适用要件在于“揭开经营者面纱”理 论之构建,其责任形式包括停止侵害和损害赔偿责任,并讨论了惩罚性赔偿责任 在反垄断法的适用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立法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法;
    经营者;
    企业高管;
    民事责任;
    惩罚性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是法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对于反垄断法法律责任理论而言,追 究经营者违法限制竞争行为的责任与传统责任理论结合紧密,争议不大,但是在 特定情形下追究经营者的决策者和主要实施者即企业高管的法律责任,现实的竞 争执法有此必要却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和司法经验。本文拟从反垄断法的角度探 究法人和其他组织类型的经营者〔1〕的企业高管〔2〕之民事法律责任问题。“揭 开经营者面纱”理论的提出给我们带来对此问题的全新视角和分析工具,也对传 统的代理关系理论等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笔者在文中试图从法律责任综合体系视 域分析探讨该问题,但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民事责任部分,至于企业高管的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将有专文论述。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高管应在特定情形下与经营者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我国反 垄断法)专章规定了反垄断法律责任,考察这9条规定不难发现,我国反垄断法 法律责任体系的构建以行政责任为主,兼采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为辅的责任体系, 民事责任仅有第五十条粗线条规定,刑事责任仅有第五十二条拒绝、阻碍调查行 为的情形和反垄断法第五十四条执法机构工作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构成 犯罪的情形,其他6条都是有关行政责任的规定。除了企业高管可能因为拒绝、 阻碍调查行为而应处以行政罚款和刑事处罚外,并未见任一条款体现企业高管承 担垄断法律责任的规定。

    企业高管应否承担垄断法律责任?笔者以为,企业高管应成为垄断法律责 任主体。近现代以来,“谁违法谁承担责任”即责任自负原则已经成为法律责任追 究的普遍适用原则,如果是个人和组织分开看,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没有争 议,但是,这里产生混淆的关键在于企业高管和企业也即经营者和其决策者、主 要实施者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形成的机制为何,经营者的决策者和主要实施者在垄断行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 色。如果我们循着上述问题分析,不难发现,正如时建中教授所言“在经营者实 施垄断行为时,在外观上,经营者是垄断行为的主体。但是,经营者实施垄断行 为要经历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经营者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则是决策者 和实施者。如果决策者和实施者无须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承担任何法律责任,预 防和制止垄断行为无异于缘木求鱼,反垄断法的立法目标难以实现。”时建中教 授对此的回答是“(按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的责任主体不包括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与我国反垄断法草案形 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上所有制定了反垄断法的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董事、经 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其所任职的公司违法实施垄断行为时,都须承担相应的法律 责任,特别是当公司因违法垄断行为而被追究刑事责任时尤为如此,主要的责任 类型是行政罚款和刑事制裁。”〔3〕至于民事责任,其要求条件更为严格,且涉 及企业高管和经营者之间承担连带责任还是独立责任问题。如果企业高管利用经 营者名义不受约束地追求垄断则须承担独立违反责任,这类情形很罕见,常见的 是作为经营者决策人的高管,在经营者与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时和在滥用市 场支配地位时,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所以高管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总之,笔者以为,为了有效遏制垄断行为,我国应当借鉴反垄断法较成熟 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将企业高管纳入反垄断法法律责 任规制对象,完善、出台细则细化现行立法,使企业高管在违法促成经营者构成 垄断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二、企业高管承担垄断法律民事责任的理论构想 规制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体系,从早期仅视为民事侵权而设置民事责任到 今天各国反垄断法法律责任设置普遍采取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综合 责任体系〔4〕,已经无大的争议。关于企业高管个人因垄断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问题上,争议比较大。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企业高管的代理行为具有对外的效 力,责任理应由企业承担”;
    〔5〕赞成者的主要理由为“企业高管是企业的实际 决策者和主要实施者,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笔者持赞成态度,认为 企业高管可以成为反垄断法上民事责任承担主体。关键是正确认识经营者和经营 者管理人员的责任关系,在何种情形下企业高管的行为由经营者承担,在何种特 定情形下,企业高管的行为由自己承担或者与经营者连带承担责任。显然,一般 情况下,不宜打破企业的拟制独立性,不应突破企业高管代理企业行为由企业承 担的责任理念,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企业高管的行为皆必须完全由企业承担责任。下文笔者试图探讨特定情形下,企业高管需对自己的决策和实施行为负责的 理由。

    (一)反垄断中“揭开经营者面纱”理论的构建 正如上文已述,笔者以为,企业高管需要在特定情形下承担垄断法律民事 责任。我们知道,在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中,一般的管理者即企业所有人, 企业所有人和企业组织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在此实无探讨必要。笔者选取公司制 法人企业作为企业典型探讨该问题。

    理论构建的基本功能在于解释说明现象,优秀的理论形成学说,从而不但 能够解释说明自然、社会现象,而且可以节约信息交流成本,有利于人们行为的 科学和有效率。〔7〕基于笔者对理论的上述理解,面对反垄断法中企业高管承 担垄断民事法律责任理由的问题,大胆借鉴公司法中比较成熟的“公司人格否认 制度”,构建反垄断法中“揭开经营者面纱”理论〔8〕,试图为此难题找到理论路 径。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的过于简略等问题暂不论述,关于民事责任,我国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列举十类具体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 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 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等等,相比较一般的民事行为侵权和垄断行 为侵权,不难看出,停止侵害和赔偿损失两种适用于垄断侵权,而最为重要的当 属赔偿损失责任。本部分将从企业高管承担的赔偿损失责任出发探讨“揭开经营 者面纱”理论的内涵、适用要件。

    1.“揭开经营者面纱”意指为了阻止企业高管滥用法人经营者的独立人格 决策、实施垄断行为和保护竞争者利益、消费者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 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在追究限制竞争违法行为时因企业高管决策实施中存在故意、 重大过错而否定一般代理关系的表象,责令企业高管对限制竞争受害人和公共利 益直接负责。〔9〕 2.归责原则。关于垄断侵权导致的经营者〔10〕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 则,种类上和民法上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一致,一般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 归责原则,但具体内涵有所区别。先来看我国台湾地区和日、美等国规定。我国 台湾地区《公平交易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受害人所受损害若因经营者故意实施 的垄断行为所致,法院可以依侵害情节,酌定损害额以上之赔偿,但不得超过已 证明损害额之三倍”,该条规定一般认为采取过错原则,但在学界争议较大。〔11〕在日本司法界和学界一般主张垄断侵权采无过错责任原则,代表条款见《日本禁 止私人垄断及确保公平交易法》第七章禁令和赔偿金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违反 第3、6条或第9条规定,实施违法行为的事业者(违反第6条规定实施违法行为的 事业者限于在有关的国际协议或合约里实施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或者采取不公正 的贸易惯例的事业者),以及违反第8条第1款规定实施违法行为的事业者团体, 负有向受害人赔偿的责任。任何事业者或者事业者团体都不能通过证明自己并非 故意或者无过失而免除前款规定的赔偿责任。”〔12〕这是典型的无过错责任立 法。美国作为典型的判例法国家,其反托拉斯法由作为主体法的三部成文法和大 量的判例、司法意见构成,〔13〕但我们从几部成文法中未见主观过错对责任影 响的规定,如《谢尔曼法》第七条和《克莱顿法》第四条都明文规定了“不论损 害大小,一律给予其损害额的三倍赔偿、诉讼费和合理的律师费”,但对主观过 错只字未提,笔者以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是个崇尚自由、民主,竞争文化传统 悠久的国度,在谈到垄断问题时,多数学者和法官认为“垄断行为一般都是故意 违法的”。正如理查德波斯纳所说“如果说卡特尔联合固定价格的协议是在无故意、 无过失、不小心、无意识的状态下所做的行为,似乎不符合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 实践,甚至不符合日常经验法则”。〔14〕在美国司法实践中仍是有争议的。〔15〕 其次看我国反垄断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应当认为采取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具体到 企业高管承担垄断侵权民事责任,笔者以为应采取过错责任原则,而且在适用揭 开经营者面纱的特定情形下,企业高管的主管过错只包括故意和重大过失两种。

    〔16〕 3.揭开经营者面纱理论的适用要件。第一,主体要件。一是滥用法人经 营者组织故意追求垄断行为的经营者的实际决策者和主要实施者即企业高管;
    二 是因企业高管的故意促成违法垄断行为而受到损害,并有权提起垄断之诉的其他 经营者和消费者。一般的说,企业高管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代理关系,企业高管 合法的代理行为后果由经营者承担,而揭开经营者面纱理论的适用应该仅限于在 经营者违法垄断追求非法利润中实际的决策人和主要实施者,他们在经营者的 (编辑整理)经济活动中握有事实上的“公司权力”〔17〕,是经营者组织的灵魂 和主宰,而那些实际上没有起到决策和实施作用的人应该排除在外,司法实践中 应该针对特定场合下的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实际情况判定,在主观上要求责任人有 故意追求非法垄断的主观要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名义上并非企业高管,但是法 人的实际控制人的责任是否有必要追求以及如何追究有待专文探讨〔18〕;
    因企 业高管滥用经营者组织故意促成垄断而受损害的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救济主 要通过私人诉讼来实现,故受害主体应具备据反垄断法和民事诉讼法提起反垄断 私人诉讼资格者为限。第二,行为要件即企业高管决策和实施之垄断行为具有违法性。根据民法原理,侵权行为一般指侵犯他人权利或者合法利益的加害行为本 身,我国《民法通则》第五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 织和个人不得侵犯”,侵犯权利的行为都违反了法定义务,因此具有违法性。〔19〕 反垄断法上的侵权行为在此特指经营者的企业高管故意促成之垄断行为因阻碍、 限制市场自由、公平竞争而侵犯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20〕垄断行 为违法性一般要求经营者的行为既违反了反垄断法的禁止性规定又不属于反垄 断法的适用除外情形,其中的“违法性”,时建中教授认为,在损害赔偿责任中, 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要件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划定侵权行为的范围,防止 因侵权行为的过度扩大而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自由受到不当的影响,从而保障 经济机制的正常运转。〔21〕第三,结果要件即因违法性垄断行为而受到损害。

    民法上的损害事实指他人财产或者人身所遭受的不利影响,包括财产损害、非财 产损害,〔22〕非财产损害又包括人身损害、精神损害。〔23〕在反垄断法上, 要揭开经营者面纱直索背后的企业高管的民事责任,打破代理关系的表象,损害 事实无疑是确定反垄断民事责任构成的必要前提,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 两种,如利润损失、商誉损失、经营机会等为直接损失,预期利润、未来机会等 为间接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有三倍损害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相关案 例表明,一般只赔偿直接损失,而日本反垄断法仅规定单倍赔偿,其判例表明, 侵权赔偿包括了间接损失。〔24〕这对我国反垄断立法有借鉴意义,一般间接损 害司法实践中很难准确估计,采取惩罚性赔偿模式〔25〕更适宜法律适用的实际 操作。第四,因果关系要件。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在侵权责任 认定中关涉责任的成立与否和责任承担范围之广狭,故构成侵权的重要考量因素, 有多种学说,如相当因果关系说、直接因果说、充分原因说、必然因果说等〔26〕, 其中相当说为主流。笔者以为在判断企业高管的决策和实施行为与受害者损失之 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和承担侵权责任范围时,可以采用相当因果关系说作出判断。

    相当因果关系说是指如果行为与权益被侵害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在其它构成 要件具备的情况下,则可以构成侵权行为。〔27〕正如王泽鉴教授指出的,判断 相当因果关系关键有两步骤即分析清楚条件关系和相当性:企业高管的决策和实 施行为与权益被侵害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标准是“如果没有某行为,则不会发生 某结果,那么该行为就是该结果的条件”;
    相当性是指具备条件关系的行为与权 益被侵害之间的关系达到一定程度,从而使得该行为人对权益的被侵害承担法律 后果具有正当性,其判断标准为“通常会产生该种危害”。〔28〕一般情况下,因 果关系是否存在,由遭受损失的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承担证明责任,但是由于违 法经营者之决策和主要实施行为常常成为公司之秘密,他人难以知晓,所以是否 有必要在因果关系的证明上采取证明责任倒置实有探讨必要。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六十五条等规定表明,在因医疗行为引起 的侵权之诉和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等采取证明责任倒置原则,理由是 “在因果关系推定的场合,行为人比受害人更有条件、需要更低成本就可能证明 因果关系。因此,法律才将证明责任倒置”,“当然,证明责任倒置后,行为人也 可能无法证明因果关系的不存在,此时,行为人就要承担不利后果。这也是法律 政策的体现。”〔29〕第五,过错要件。过错是指行为人在行为当时的一种应受 责难的主观状态,一般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民法和刑法上的故意和过失含 义大致相同,〔30〕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状态,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 为可能发生侵害他人权益的结果,但却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状态。〔31〕〔31〕在反垄断法上的特定法律关系中揭开 代理关系的表象直索背后企业高管的法律责任,笔者以为,对企业高管的主观过 错应限定为故意和重大过失两种心理状态。也就是说,企业高管只对自己在决策 和实施垄断行为中的故意追求和极为疏忽大意的情况直接向受害的其他经营者 和消费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企业高管承担垄断法律民事责任的形式和要件 经营者实施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承担的民事责任一般有停止侵害、损害赔 偿和返还不当得利等,企业高管在决策和实施行为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 当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但仅限于个别案例中企业高管故意追求或极为疏忽下 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的特定情形。关于反垄断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企业高管的 警惕和约束意义值得探讨。

    (一)停止侵害请求。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在法律责任一章至少三处出现“责 令停止违法行为”“责令停止实施”等行政命令,而相比作为私力救济的“请求停止 侵害”未见一处,这反映了立法者思维本位问题,〔32〕此处不予讨论。那么停 止侵害请求的行为对象为何?企业高管在出现个人请求停止侵害的诉求时,何种 特定情形须担责?有何责任?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和日本禁止垄断法相关的立法 和执法情况探讨该问题。

    (二)损害赔偿责任。

    违反反垄断法之行为的受害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曾世雄先生指出“损 害赔偿之最高指导原则在于赔偿受害人所受之损害,俾于赔偿之结果,有如损害 事故未曾发生者然”,“依损害赔偿之方法为标准,民事责任可分为回复原状〔35〕及金钱赔偿”,〔36〕但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并述。

    此处论及损害赔偿指赔偿损失而言。损害赔偿是否成立如前述揭开经营者面纱理 论适用要件之具体应用,若成立,则企业高管要与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成立之 前提下,关于损害赔偿范围之大小实在有探讨必要。一般的损害赔偿范围分补偿 性赔偿(实际损失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在民法上有学者将实际损失分全部损害 和普通损害,〔37〕在竞争法损害赔偿制度设计上值得借鉴。实际损失赔偿在传 统民事责任中占据主导地位,也符合民事责任功能理论,〔38〕正如曾世雄先生 所言“损害赔偿成立之前提下,填补损害之结果,是否产生有如损害事故未成发 生之结果,系损害赔偿范围之认定问题”,但在反垄断法上,环顾市场经济发达 国家先行立法者,结合我国反垄断的情形,笔者以为惩罚性赔偿制度更值得我们 关注。

    关于惩罚性赔偿制度设置的必要性。王利明教授撰文指出“惩罚性赔偿是 指法院判定的具有惩罚性质的损害赔偿金;不仅是对原告人的补偿,而且也是对 故意加害人的惩罚”,〔39〕“惩罚性赔偿作为一种集补偿、惩罚、遏制等功能于 一身的制度,主要在美国法中采用,并为美国所固有的制度”。〔40〕美国《谢 尔曼法》第七条和《克莱顿法》第四条规定,任何因反托拉斯法禁止的事项而遭 受财产或营业损害的人,可向美国区法院起诉,不论损害大小,一律给予其损害 额三倍的赔偿、诉讼费及合理的律师费。其实我们考察古代立法〔41〕和我国立 法〔42〕,惩罚性赔偿制度并不陌生。现代侵权法上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大量出 现和社会本位理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43〕企业高管和经营者承担的连带法 律责任是否有必要设置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笔者以为必要性有三:第一,惩罚 性赔偿对垄断行为的经营者及其决策者、实施者具有惩罚和威慑遏制功能。企业 高管作为经济理性人在垄断行为的决策和实施中自然会进行收益和违法成本的 比较,面对可能带来高额惩罚性赔偿的威慑,许多故意垄断行为可以停留在策划 阶段而不得实施,对于实施了垄断行为的经营者,对其处以高额赔偿,也能使其 得不偿失并以儆效尤。第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设立起到鼓励私人提起诉讼反垄 断的作用。垄断行为的受害者常常是众多经营者和消费者,公力救济往往力不从 心,且效率低下,由于反垄断的专业性和举证困难明显,受害人胜诉率较低,加 上强弱势的现实,只有设置惩罚性赔偿制度,才能激励更多私人诉讼反垄断出现。

    第三,有利于我国反垄断法法律责任立法格局的转变。目前,我国反垄断立法法 律责任格局表现为行政责任为主兼采民事责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 行政性垄断的被打破和公民法律意识的觉醒,这种立法格局应逐步改变,应该强 调民事责任为主,兼采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立法格局。惩罚性赔偿对私人诉讼 的鼓励无疑会促成这一格局的早日实现。四、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笔者以为,企业高管作为经营者行为的决策者和主 要实施者理应在符合“揭开经营者面纱”理论要件的特定情形下承担诸如停止侵 害和损害赔偿责任,这在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限制竞争案中尤为必要, 试问,哪一份垄断协议不是经营者的高级管理人员精心谋划之结果,又有哪一例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能缺少企业高管人员的意志呢,反观我国《反垄断法》立 法,不仅没有提及企业高管的法律责任问题,而关于经营者的民事责任不过寥寥 一条,笔者认为反垄断主管部门可以先通过“竞争政策”〔44〕和“竞争倡导”〔45〕 形式体现经营者的高管在特定情形下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评价倾向,待条件成熟 再修改完善反垄断立法文本。其完善文本可以表述为“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给 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营者的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滥用 经营者的独立地位,未尽适当注意义务和阻止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严重损害其 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应当对经营者的垄断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有关民事责任的论文 新视野下企业高管民事责任探讨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