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正文 2019-09-20 09:55:42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心理健康在外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发生改变,来自家庭、社 会、学校等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在校园户外活动的载体,高校 外部空间不仅要满足大学生的生理需求,也要保证心理需求,为预防和治疗大学 生心理疾病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下的高校外部空间 营造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高校外部空间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 空间对心理影响三方面的研究成果,梳理、总结相关文献,发现其研究薄弱处, 拟结合高校外部空间设计实际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外部空间;心理健康;高校规划 1前言 校园空间的面貌随着每个时代的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和渗透所改变,高 校外部空间的发展总趋势强调独特性、自然性和人文性,以此熏陶大学生的情操, 培养大学生的品德个性。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日益提 高和多样化,心理健康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 预防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高校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也成为高校规划的重点之一。

    2国内高校外部空间发展研究 2.1国内外高校外部空间发展现状研究 经历几个世纪的积累和演进,国外高校的建设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二战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大量新建和扩建高校校园,校园外部空间形态也呈多元 化、多层次、多风格的局面,强调其功能性和灵活性。在对高校外部空间规划设 计时,除了注重本学科的知识运用,还与别的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引入心理学、 社会学、生态学等学科。同时强调将历史、校园文脉和地域性特色引入校园规划 设计中。美国著名建筑理论专家理查德道贝尔的《校园规划》(CampusPlanning)、 《校园建筑》(CampusArchitecture)、《校园景观》(CampusLandscape)三部校园 规划著作,提炼了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各种矛盾,系统和详细地研究校园规划设计 理论。美国后现代主义设计师查尔斯摩尔的《校园与社区》 (CampusandCommunity)一书提出,校园规划不以追求严谨的院落式空间布局为目的,而是从人的需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美国建筑学者保罗V.特纳的《校园:
    一个美国设计的传统》(Campus:AnAmericanPlanningTradition)运用人类学和历 史学的方法,把建筑思潮、设计风格、大学传统等诸多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美国大 学校园建设的影响进行梳理。在国内,高校建筑外部空间多是借鉴西方的规划理 念和设计方法,尤其近现代,许多高校盲目地照抄西方校园规划,而忽略了我国 的国情和传统文化精神。许多学校出现“巨尺度”或是被遗忘、浪费的“空间”等问 题。(见图1)当代,许多高校外部空间出现以下问题:(1)外部空间面貌趋同,不 能体现校园自有的文化特征;(2)外部空间规模尺度失衡,其设计方法简单粗略, 空间感受不舒适;(3)外部空间交往范围缺失,许多空间被闲置,没有充分利用土 地资源;(4)外部空间设计缺少对人的感知考虑,只注重“二维”层面的设计美感;(5) 外部空间的交通问题,车行步行流线安排不妥当,停车空间存在不足。对于以上 问题,众多建筑师和规划师也在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我国教育建筑专业学术委 员会主任何镜堂院士在大学校园规划设计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在《现在教育理 念与校园空间形态》一文中何镜堂院士提出了校园空间形态规划的基本原则:规 划的整体性、空间的多样性、尺度的人文性、场所的文化性、景观的生态性。这 些原则为营造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大学空间起指导作 用。在该引导下,国内诸多学者对高校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放在对空间人文性和 生态性探讨研究,并且引入地域性的概念,旨在营造宜人且富有文化的高校建筑 外部空间。在基于大学生心理的高校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中,主要强调空间的 开放性,重点对交流空间的设计研究,多从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对空间所承载 的功能进行研究,如休憩空间、学习空间、过渡空间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进行优化 设计,以达到良好的可交流性。而对于个人在空间中的感受、尺度、色彩等方面 研究,在高校外部空间设计中比较缺乏。

    2.2国内高校外部空间的分类 在对高校外部空间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类,在 明确研究范围的同时,也能很好地让读者了解高校外部空间的功能和性质。笔者 总结对高校外部空间的几种分类方法和切入点:(1)按活动类型划分:主要分为 效率空间,如通达空间、功能性空间;松散空间包括静态的活动空间、具有标志 性的空间;半效率、半松散空间主要是过渡性空间。该种分类方法旨在区别高校 外部不同空间的使用频率,对高校外部空间动与静的规划起到参考作用。(2)按 功能类别划分:主要有驻留性空间(广场、绿地、庭院),交通性空间(校园入口、 车行通道),非功能性空间(原始环境、预留发展用地、建筑之间空地等)。该种分 类方法较为宏观,对校园的总体规划有一定帮助。(3)按总体结构地位划分:校园级(中心广场、公共绿地),组团级(学院广场、建筑群体),建筑级(建筑之间庭 院、建筑入口广场、建筑围合空间等)。属于宏观的分类,针对校园的整体规划。

    (4)按用地性质划分:包括教学区外部空间、生活区外部空间、自然绿地、交通 空间。不同性质的校园外部空间承担的功能存在差别,在规划设计中需要区别对 待。由以上的高校外部空间分类方法来看,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功能、用地性质等 方面切入,注重研究不同性质的外部空间,其承担的功能是否完善,是否做到空 间的动静结合与区分。且高校外部空间的分类多从宏观出发,以高校整体规划的 角度作为切入点。而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缺少一个适当空间的分类研究。

    笔者认为,从人的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空间的研究需从微观入手,关注其对个人 的影响,以及个人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受。由此,高校外部空间的尺度、色彩、围 合度等空间要素应列入研究对象。在对心理学、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空间研究中 也提到空间要素的重要性,但缺少对研究的空间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进行分类。且 学者们过多地将目光放在学生交流下的高校外部空间研究,对于其给学生带来的 心理影响研究比较缺乏。

    3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研究 人的心理在大学时代存在着特殊性。美国医学心理学家大卫韦克斯勒 的智力测验结果表明,22岁为智力发育的顶点,之后进入衰退。赫洛克等心理学 家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成熟期大约在23岁,也就是大学时期。智力的发育和情绪的 成熟,导致大学生对融入大学地迫切期待,他们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又容易偏激,常有片面性和认识模糊等情况。大学生在校期间,三个时期的 心理状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三个时期分别是入学阶段、稳定阶段和准备就业 阶段。入学阶段,大学生需要适应大学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方式的改变, 会让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缺乏归属感;进入稳定阶段后,大学生基本适应校园环境, 他们会选择自认为舒适的环境进行活动;准备就业阶段是大学生由校园生活向社 会生活过渡的阶段,他们既想融入社会,又产生畏惧和抗拒心理,这个时候校园 环境的社会性和开放性显得十分重要。据相关调查表明,全国20%左右的大学生 存在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相对于初中生的13.76%和高中生的18.79%,大学 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病率最高,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心 理学研究者总结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两大影响因素:自身的矛盾与外界环境。自身 矛盾包括生理基本成熟与思想尚未成熟之间的矛盾;心理的闭锁性与期望被理解 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增强与自我意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偏低的矛盾;思维能力 增强与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之间的矛盾;感情强烈丰富与自控能力差之间的矛盾。

    外界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在校期间,学校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占主要地位。在以往研究中对于学校因素,总结其构成的主要要素 为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心理卫生教育和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中空间的 营造和设计对大学生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空间营造给大学生带来归属 感,同时提供良好的交流环境和保障其私密性的需求。

    4空间对人类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4.1空间要素对人类心理影响研究 从空间的角度来说,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空间要素为理论 基础,研究者们从空间的尺度、色彩、质感、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空 间尺度则是研究的重点,人在大尺度的空间中会显得十分渺小,从而产生遥不可 及和敬畏的心理。宜人的空间尺度让人产生亲切感,从生理到心理都会感到舒适。

    而人的生理感受与心理感受息息相关,所以,人体尺度是设计空间环境的尺度基 础。过小的尺度空间使人产生压抑感,甚至带来舒展不开或者呼吸困难的错觉。

    在外部空间的广场设计上,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认为,12m~24m为亲切 宜人尺度,以往围合成功的广场不超过135m。除了空间的尺度、色彩、质感以 及围合度都是影响人心理的要素。空间的色彩和质感较为直观,给人的视觉刺激 最大。不同的颜色质感也能让处在空间中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如蓝色给人平静 和冷静,红色则带给人热情、激情。空间中不同的质感给人在心理上产生空间的 分隔,如在地面铺装不同的材质会暗示空间功能或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心理上也 产生分隔感。

    4.2人类心理对空间反作用研究 从心理角度来说,首先是人的心理需求。在基于生理需求之上不同的 人,或是人的不同的活动类型,产生出各种心理需求,从而导致对于不同空间的 需求。如两个人在约会或是一个人安静学习的时候,他们需求的是围合感强、私 密性好的空间;几个人的小型会议可能需要一个相对开放,但有一定围合感的空 间;而多人的公共交流场所,则需要开放性强、交流通畅的空间。其次,研究者 从人的视觉和知觉方面,对人的心理和空间之间联系进行研究。同济大学包蓓蓓 在《基于人类行为心理的景观空间感受尺度研究》中,将景观空间感受尺度的视 觉性进行了量化分析。以视距和景物高度的比例为量化基础,分析了不同比例的 区间内,人对景物观赏的状况以及会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视点与观赏对象之间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旨在为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的营造提供相关数据。笔者认为, 该种量化方法也可以运用在建筑内外部空间设计中,对空间尺度色彩围合度等要素与人的心理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满足人们心理健康需求的空间提供参考 数据。心理学家还提出人类具有心理空间,在人的心理空间里存在着心理尺度。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斯坦利霍尔提出心理尺度表现为人际距离:关系密切的人 际距离为150mm~600mm;人类个体的人际距离为600mm~1200mm;社交的人际 距离为1200mm~3600mm;公众场合中,人际距离为3600mm以上。以上数据为研 究不同功能、不同性质下的空间设计尺度提供了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当人处 在建筑中,心理空间和建筑空间就会相互作用。建筑空间可以看作实质的物理空 间,物理空间的变化直接影响心理空间的变化,而有时候人的心理作用于物理空 间的空间要素,使其满足自身心理需求。浙江大学吴琼在《基于视知觉的建筑心 理空间研究》中,对建筑空间作用于人的心理而产生的心理空间定义为建筑心理 空间,并详细阐述心理空间和建筑空间的相互作用,更直观地描述人在不同的建 筑空间中视觉知觉受到的影响。

    5结语 近几年对高校外部空间设计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者们引入社会 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研究,提出诸多建设理想高校外部空间的理 论,为今后高校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在空间与人的心理关系中,已有相 对完整的理论体系。高校外部空间设计,除了注重生态性和人文性,对学生的心 理影响也十分重视。对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出发的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究,研 究者们多从宏观的大环境出发,以人的行为心理学为切入点。在高校外部空间设 计中,细化到空间要素对人心理影响理论的应用还相对缺乏,且对于大学生心理 疾病或心理健康和校园环境结合的研究以心理学专业的研究者为多数,而重点放 在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还需要继续探讨。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范文精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