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毛概论文范文:大学生毛概论文2018 正文 2019-09-22 07:31:42

    毛概论文范文:大学生毛概论文2018

    相关热词搜索:

    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论文范文 毛概论文范文篇一 《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思想意蕴》 摘 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一贯追求的执政理念;是提高党的执 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 核心内容;是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执政理念;思想意蕴;实践意义 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强调指出:要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 执政基础,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一贯的执政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深深地扎根于党依靠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实 践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 群众史观的深邃理解和全面把握。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深刻地 认识到,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是革命的力 量之源和价值所在。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 的著名论断。他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 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 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他还说:“共 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 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孜孜求索,为党的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改 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 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关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 一系列思想。他指出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他一贯把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社会主义经 济政策对不对”、“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各方面工作的“压倒一切的标准”。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20世纪90年代初国 际环境风云变幻、社会主义运动严重曲折以及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和执政的中国共 产党的严峻考验,从长期执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展到 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反复告诫全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 群众工作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他认 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建立起党执政的最坚实阶级 基础和最广泛群众基础,才能无往而不胜。“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把对“最广大人民”的理解从主客体的关系深入到主体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党 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内涵,并作出了新世纪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注解。

    以胡锦涛为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地在执政理论和实践中坚 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提出了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方针,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决定,并 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的重要思想,更高地举起了“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旗帜。2002年12月,胡锦涛在西柏坡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讲话 时就要求全党,要“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 心。”〔3〕与时俱进地落实执政为民的要求。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分、 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在党的十七 大报告中,又强调提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5〕 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 性的根本途径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判断 一个政党先进不先进,执政能力强不强,不仅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 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 要看它有没有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本领。总的来看,经过这些年开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等活动,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有了很大 的发展和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与先进性要求不符和执政能力不 高的问题,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和信心,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 略任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 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的能力,以科学执政促进发展,以民主执政凝聚人心, 以依法执政化解矛盾,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的执政实践中,努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三、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核心内容 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最广大人民群众过 上更富足、更民主、更文明、更和谐、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与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表明,什么时候经济社会 发展得快,什么时候人民生活改善就大,国势就强,社会就稳定;相反,什么时 候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国家就困难,人民生活的改善就受影响,社会的安 定团结就出现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极度贫穷的人民 生活状况很快改变,国力增强,社会稳定、团结、祥和,全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的局面。

    20世纪50年代末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脱离实际的偏差,加上严重自然 灾害爆发,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之后不久,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导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国民经济到了濒临 破产的边缘,拉大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以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差距,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难以体现。正是洞察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或停滞对国家、人民和社会危 害的严重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的工作重 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此,拉开了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序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 央领导集体,都把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作为首要关注点,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 为根本任务,始终紧紧抓住不放。邓小平作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江泽 民把发展提到“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的中 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紧抓不放,不断取得 新的成绩。据统计,1978年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40 万亿元左右,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可以说,在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改革开 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世界奇迹。

    发展是有规律的,即是有方向、目的和方式、途径的。发展的方式、 途径关系着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它们受方向制约而为目的服务;发展的方向、目 的决定着发展的方式、途径,发展方向,就是发展的目的指向;发展目的,就是 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目的和方向不明确或不正确,发展的方式和途 径不合理或不恰当,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综合发展效果。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 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 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本质要求 腐败销蚀党的肌体、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危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系,广大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我们党对腐败现象不能有效地遏制, 任凭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就会丧失民心,葬送政权。加强党的建设、 反腐倡廉洁,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密切党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不仅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亿万人民的福祉。从当前看,反腐倡廉建 设总体来讲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还面临着不少 国际国内的压力,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从国内情况看,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在给党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 也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在思想文化方面,少数党员干部受资产阶 级腐朽文化的侵蚀,导致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

    在体制机制方面,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从政 行为、企业行为、市场行为还不规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存在着滋生 腐败现象的空间和漏洞。

    在反腐倡廉工作方面,一些经过多年整治的老问题仍时有反弹,又出 现了一些案件易多发的新领域;有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比较严重,一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稀缺、监管薄弱的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腐败案件 的类型的形式以及作案手段等出现新变化,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影响十分恶 劣;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尤其是在土地征收、房屋 拆迁、教育医疗收费、国有企业改制、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企业安全生产 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甚至由很小的矛盾纠纷酿成重大责 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作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在国际情况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总体态势对我国是 有利的,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 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 严峻斗争。从党员队伍的情况看,随着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党员结构和 队伍状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400多万, 他们基本上都经受过革命战争的洗礼和对敌斗争的锻炼。改革开放之初,党员发 展到3600多万,其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

    现在,党员已达到7800多万,其中70%多是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 员成分越来越多样化,流动党员增多,党员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 况新问题,教育和管理党员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通过端正党风、严肃党纪,坚决查处腐败案件 和惩治腐败分子,不断净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 权益,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和政府周 围,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作用。

    毛概论文范文篇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全新的教育形势也为我 们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能够体现 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精神,还必须要高度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具体要求,同时更要符合高校对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只有 如此,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充分地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 育人作用。[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全面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也可以视为是新一轮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 历史阶段。文化在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 进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外在体现,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与 综合形象。时至今日,文化也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关键 性战略资源。可以说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考察,不仅要看其经济实力如何,还必 须要考虑其文化实力,这种文化实力包括其是否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是否把 握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1〕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了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及社 会主义荣辱观。而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校园文化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与朝气,引 领着高校的校风与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中极具时代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怎样有效地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在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不断地创新校园文化,使其不断地提升文化品位、突出高 校特色已经成为我们当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精神与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从广义上 来说指的是高校对于当前主旋律综合文化的重点体现,内容包括了良好的校园学 风、校风,包括正规化的管理、高质量的教学以及完善的校园服务和全校师生所 坚持的行为准则与共同的价值观念。从另一方面来说,校园文化是主要突出主旋 律的课外文化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建设和完成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的专业化人才。同时校园文化还具备了先进的观念、完善的制度以及相应的物质 文化。首先在观念方面,包含着高校上下全体教职员工与广大学生所共同遵循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群体观、道德观与治学观等等,它们主要通 过高校的学风、校风以及校训来体现,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之所在;其次 校园文化在制度方面体现为高校独特的礼仪、风俗、校园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 度、奖励制度以及社团活动制度等等;最后是校园的物质文化方面,包括高校内 部的建筑特色、校容校貌、学生科技、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校服、校标、校歌以 及多种校园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也是对校园文化的 最为直观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而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来自社会上多种价值观念的出现与碰撞,也深深地影响到了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必 要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高等院校自创办之日起,就肩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可靠接 班人与优秀建设者的历史使命。而我们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全面加 强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让学生们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信仰,坚 定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与信心。因此,我们必须要切实地加 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去引 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展,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明确个人发 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们将自身理想与社 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紧密地连结起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 理念,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更好地推动先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正确方向, 可以说是我国实现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稳定器。高校是我国全面推进思想文化建 设的主要阵地,其更是传播知识、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肩 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人类在一定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行为标 准与价值追求不断代地传授给新一代的年青人,使这种文化能够源远流长,永生 不息。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全面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在新时期全新的形势下,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迫切地需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从而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理想与共 同理想的关系,能够从大局出发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观与价值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 合我国实际国情,在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的体现,其是全党和全体人民群众艰苦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 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改革开 放的不断深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日益体现出其 先进的优越性,特别是在当前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发展向高校渗透的情况下,在高 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如果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的思想指导,那么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无法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可以说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最好体现,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最本质反应。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来开展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 础 首先要想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的建设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不断地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 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紧扣时代主旋律,要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和丰富高校大学 生的精神世界,多元化地满足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精神需求,从而强化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的努力成果,不断地扎实大学生的优秀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 义为理论指导,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要充分地在育人的过程 中发挥先进理论的方向性指引作用,高校可以积极邀请或者聘请社会知名学者与 社会学专家到校园内开展先进的理论讲座和演讲,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 中来,并形成学习理论总结,从而在全校上下形成理论学习的新风潮。

    (二)要用共同理想强化核心凝聚力,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目标 共同理想指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 理想,就是要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利益与愿望进行有机地结合,通 过不断地付诸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共同理想有着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与亲 和力,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 财富。因此,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地发挥 出共同理想的强大动力,夯实广大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他们的工作与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家园,促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追求与理想融入到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三)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能够突出时代特色、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只有始终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才能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走 歪路,才能体现出校园文化进步发展的本质属性,这也是保障高校的校园文化建 设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前进的基本要求。运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来指导和强化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助于高校创建良好的校风,能够进一步形成 和完善先进的校园精神,更能够时刻提醒我们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校园文化。因 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具有鲜明的 时代性,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地建设校园文化,从而真正反映出时代发展 所需的校园文化内容。

    (四)加强荣辱观教育,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不可或 缺的。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国当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表达,它准确地阐述了当前社会全体 成员所要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更是将先进性与广泛性进行了有机地统一,真正 为全社会提供了道德判断的规范与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于社会主义的人生 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生动反映,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精 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更在更高层次上融入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 义的伟大思想,是对崇高情操的弘扬,是对和谐发展的追求。而校园文化建设的 目标之一就实现精神追求与真理追求,高校的全体师生不但要成为社会先进文化 的倡导者,更要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榜样和先锋。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 地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创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从而 不断推动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 文化建设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因此,高校必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充分发挥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渗透到日 常的学习与教学当中,加强多方面的制度、管理与组织建设,用先进的思想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 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地强化自身的道德责任意识,从而让良好 的思想道德扎根于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文明、健康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毛概论文范文:大学生毛概论文2018》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