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 正文 2019-09-23 09:06:47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相关热词搜索: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篇一 《论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及自我超越》 [摘要]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大学 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个人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 生人际关系障碍的主要表现,并从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出发,对其人际关系心理 障碍的克服及自我超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自我超越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 号]1673-7210(2009)08(c)-110-02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发生的一种心理关系。不论是亲密 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统称为人际关系[1]。因此,人际关系实际上又是反 映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 许多需要都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它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 神需要能否满足的心理状态[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即是在大学学习、工作、生 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等。

    如果这些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 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 上的安慰和自信。

    1 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1.1 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 当今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不是学习和就业,而是人际交往。北 京市曾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做了3次较大规模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人 际关系适应不良或交往不良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因,占40%以上,已经超 过择业的压力和学业的压力[3]。

    1.2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建立良好而真诚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保健途径。和谐的人 际关系可以增加自信和理解,减少心理上的不适感,实现心理平衡。大学生大多在 校寄宿,同室伙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一个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程度。在 融洽的宿舍里生活的同学,因人际关系和谐,往往心理健康程度高,心情舒畅,专心 学习,乐于交往与助人。反之,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不融洽,甚至冲突、仇视,彼此 勾心斗角,心理压力便会增大,导致压抑、冷漠、猜疑、退缩、回避、畏惧、敌对 等消极情绪和内心体验,严重阻碍其心理健康发展。

    1.3 大学生职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 渴求事业成功是每个学生的追求。有人做过研究,一个人的成功,15% 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交往。科学的进步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人际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条件。

    2 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2.1 缺乏主动交流的心理能力 人际关系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活动,是主动的、相互的。部分大学生 由于缺乏这种主动交流的心理能力,而对于陌生人,尤其异性,表现出害羞、主动回 避、畏缩现象。在别人面前面红耳赤、目光紧张、心跳加快、讲话吞吞吐吐、难 以自我控制等。

    2.2 部分学生存在内向性格 部分学生由于从小性格内向,缺少交往,不善于交际而表现为胆怯、多 虑、不合群等。在学校里上课不敢发言,除了要好的同学外,与大多数同学很少接 触,常常独自活动,远离人群,看到老师绕道而行,尽量回避学校集体活动。通常这些 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做事力求绝对把握才行,所以不敢冒半点风险,因而多是受环 境和别人主行的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更羞于与他人接触。

    2.3 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自卑,即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

    部分学生由于相貌、智力、受教育的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不如他人而产生自 卑心理,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但是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 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自闭,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 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不入。

    2.4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一些学生由于从小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下长大,一遇到交往方面的挫 折,如初恋失败、当众出丑等,就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

    大学生应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完善个性结构中的优秀品质,克服 不良因素,提高人际交往能力[4]。

    3 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障碍的自我超越 3.1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对人际关系的意义非同小可。尽管大学生们每天 也都处在各式各样的交往环境中,但不是每个大学生都有良好的交往意识。不少 学生只是被动地处于交往中,有的学生甚至远离人群、自我封闭。学校教育要帮 助学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的良好交往意识,让学 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有了良好的交往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

    3.2 要增强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 我估价中,对人际关系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 往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学校培养学生在交往中应该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 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树立完 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从而显得坦然自若,沉着镇定。

    3.3 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5]。在人际交往 中,语言的交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部分大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在与人进 行语言交流时总是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往往忽视了倾听对方的发言,与老师、学 校领导、用人单位等交流时,若言语盛气凌人、不注意倾听,造成的后果及给人的 印象将是不完美的。一般人在倾听时常常出现以下情况:①很容易打断对方讲话;
    ②发出认同对方的声音。较佳的倾听却是完全没有声音,不能打断对方讲话,两眼注视对方,等到对方停止发言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然而,最佳理想的情况 是让对方不断地发言,越保持倾听,你就越握有控制权。

    3.4 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 每个人为人处世受到别人的评论是很正常的,不要轻信主观感受,不要 浪费时间去揣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人家评论,不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应看 成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同时也不应该以一时一事来评价一个人的好或坏,因为 “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所有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 和整体。在与人交往中应具有宽宏的胸怀,要有“让人不为丑,饶人不为痴”的大度 大量,不为社交中细小矛盾纠缠而斤斤计较。

    3.5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可能紧张、羞怯时,就会引起机体强烈的焦 虑,并处于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使他人觉得你对他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这 样就阻碍了彼此关系的发展。例如,部分新入学的同学,由于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都 缺乏了解,因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自我防卫状态,直到他 们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及同学,才真正比较放松,真正适应。学校教育就应该多创造 一些学生交流和锻炼自己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镇定下来,早日融入集体生活。

    4 大胆实践,实现人际交往的良性循环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可以改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练习和训 练来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当然,纯粹增加交往技能可以改善个体的人际交 往状况,但并不一定能促进个体的人际相处关系[6],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改善 除了有赖于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大学生自己主观的努 力。在个人心态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人逐渐克服“自我为中 心”的过程。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

    如果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这种在人际交往中不断 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人生的美好是人情的美好,人生的丰富是人际关系的丰富,当代大学生 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 次需求的满足,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只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和重视人际交往问题,就 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篇二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 到祖国的未来。而从在校大学生心理现状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 障碍,主要来自学业竞争、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方面。为有效解决这些心理障 碍,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培养其健康的学习心理,并通过开设心 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和测量、建立心理档案、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方面进 行教育与转化。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来自学业竞争的心理障碍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有幸进入大学的人往往以竞争胜利者的姿态出 现,在一片赞扬声与羡慕的目光下,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在群英荟 萃、强手如林的新环境中,以往的优越不复存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挫折 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能正确认识理想中的自我和摆在他们面前的客观现 实,不能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引起心理失衡。

    (二)来自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良师益友,以求得被人理解和接纳是大多数新生 强烈的需要。但由于交往的机会较少,缺乏主动性,加之青春期的心理闭锁等原 因,同学之间不易吐露真情,交换思想,致使一些大学生由于自己找不到知己而 闷闷不乐,有的因不被别人理解而惆怅。他们内心矛盾、焦虑、抑郁、感到孤独, 缺乏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三)来自自我评价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基本上能从理论上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较明确的自我主张, 但有时他们义过高地估价自己,实际上又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他们常常面临着 自我否定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带来对自己的怀疑和厌恶,使自己陷入白卑与孤独,无论对自己估价过高还是过低,都容易失去心理平衡。

    (四)来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性心理障碍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在生理上性机能己充分发育,性意识体验也十分 强烈,但是,社会道德准则、法律规范又使他们理智地对待生理的需要和情感的 需要,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心理矛盾。有的大学生由于没有 处理好这一矛盾而为性问题烦恼、焦虑。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教育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是大学 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 人的成长,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一代新人的培养。明确心理健康 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促进 人格成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 活方式 随着两个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但社会的发展又迫使人们卷入一个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各利,生活刺激增 多、污染严重的境况之中。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选择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个 体身心健康相统一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人们期望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 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健康的学习心理对大学生完成学业起着重 要作用。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不健康心理主要有:惰性心理、厌学心理、 惧考心理、怯场心理、舞弊心理等等。一年级新生刚刚从紧张、高竞争的中学生 活来到相对独立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中,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尚未 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依靠教师的心理还未完全克服,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考取大学的都是中学学习的尖子,一旦在大学竞争压力下受挫折,就容易 产生心理失衡。针对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这些不健康心理,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三)开设心理门诊,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就是通过咨询者与被咨询者的交谈接触的过程,给被咨询者 以心理健康知识的指导和帮助,并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其适应能 力,缓解心理紧张和冲突,解决心理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苦恼。其主要内容是: 宣泄、疏导被咨询者的情感以缓解情绪压力;协助被咨询者改善认知结构,以正 常经验取代旧的不正常的经验,树立对人、对己、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正确观念 和态度,为被咨询者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建立与人相处的和谐关系,培养其良好的 生活适应能力和行为习惯。

    (四)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测量是一种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标准化测定的技术,亦即依据 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 价值。通过心理测量,为我们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信息 和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依据。学生心理档 案的建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稳定地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为科 学研究提供了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促进个性全面 发展是当今高等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基础建 设,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提高 教育质量,培养跨世纪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论文】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