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版权论文 网络版权的司法保... 正文 2019-12-18 07:25:57

    版权论文 网络版权的司法保护探究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网络版权的司法保护探究论文

    网络版权的司法保护探究论文 [内容提要]:网络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 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着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以网络经济为标志的新经济时代,许 多与网络有关的版权法律保护问题也纷至沓来。知识产权法在网络环境下正经历 必要的调整,而版权制度对网络下的“复制权”重新定义,提出了挑战。只有承认 “数字化”作品不产生新作品和暂时复制已构成复制,才能更好地保护版权人的利 益。

    关键词:网络版权、网络复制权、数字化、网络传播权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寻常百 姓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上的侵权纠纷案也与日俱增。传统的版权法 在保护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的权利时已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版 权保护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版权面临的挑战 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渐突出,呈 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特点。

    1.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专有性面临挑战 专有性也叫排他性,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性,任何人未经许 可,不得擅自使用。而信息一旦上网则变成公开、公知或公取的信息,而且信息 的传播不再依赖载体,因此很难被权利人控制。

    2.信息交流的迅捷对知识产权时间性的挑战 知识产权保护有一定的期限,一旦保护期届满,权利即宣告终止,这样既 保障权利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享受其智力成果,获得合理回报,又防止因保 护时间过长而阻碍信息传播和社会科技文化事业的进步。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 传输速度极为迅速,且范围更广,这使得权利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授权而 获利。例如,以前也许用几年时间才能销售几万册图书,在今天通过网络只要几 个月便可实现,而且销售范围更广。因此,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期有越来越短的 趋势。3.网络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形成挑战 一般说来,一国的知识产权只能在该国法域内受到法律保护,除非该国加 入的国际条约和与它签订的双边协定另有规定外,任何国家都不自动保护他国的 知识产权。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很容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这就使得 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由于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和水平各不 相同,这就会使得网络上的侵权行为难以认定,执法主体难以明确。因此,时代 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各国统一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标准。

    二、目前网络环境下版权司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以及作品的数字化,作品的传播形式发生 了变化,速度也更加迅捷。对于网上作品的版权是否应该保护,该如何保护的问 题人们争执不休。我国现有的《著作权法》和《民法》对此均没有明文规定,国 际上虽然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96年12月通过的两个涉及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的新条约,即《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但是批准加 入的国家还很少,因此,目前网上版权保护的直接法律还是很欠缺,许多问题仍 在探讨和研究当中。

    (一)作品的数字化问题 数字化技术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一定形式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 成二进制数字编码,再进行组织、加工、储存,采用数字传输技术传送,根据需 要再把这些数字化了的信息还原成原来的文字图像等信息形式。作品的数字化是 将传统作品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其目的并不是要创作另一种形式的作品, 数字化属于间接复制行为。

    (二)网络传输对版权人经济权的影响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人们称之 为“第四媒介”。与此同时,大量的版权作品被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播,相应的问 题也因此产生了,那就是将数字作品搭载到计算机互联网上向公众传播是否属于 著作权人的一项专有权利。从版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一直随着传播技 术和方式的发展而发展,从印刷术到无线电广播、电视,无不伴随着版权制度的 沿革,因此也有理由将版权人经济权益的保护延伸到网络环境。

    1.网络传输与传播权。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版权和邻接权保护的需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12月签订了两个新条约,这两个条约分别为作者、表演 者和唱片制作者规定了一项新权利即公共传播权,分别授权作者、表演者和唱片 制作者,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包括公众中的成员个人选择时间和地点的方式) 将其作品向公众传播,这两个条约使得网络传输有法可依,使版权保护扩展到网 络空间。而我国《著作权法》第5条对“播放”的解释,指通过无线电波、有线电 视系统传播作品。对“摄制电影、电视、录像作品”的解释,指以拍摄电影或者类 似的方式首次将作品固定在一定的载体上。这两种规定过于具体,无法把网络传 输包括在内。

    2.网络传输与复制权。1995年9月通过的美国白皮书认为在信息网络环境 下,版权人的复制权相当广泛,绝大多数计算机之间的传播都涉及复制。根据美 国法律,版权材料一旦进入计算机内存就是对该材料的复制。1996年12月通过的 《WIPO版权条约》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但没有将“暂时复制”包含在复制权内。

    我国的《著作权法》所规定的著作权人的复制权未包括网络传输复制。

    3.网络传输与发行权。美国的版权法明确承认网络传输属于公众发行,在 版权人专有的发行权之内。《WIPO版权条约》和《WIPO表演和唱片条约》也均 承认版权人在网络环境下的发行权。而在我国著作权法及其有关规定中“发行” 指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 件,由于我国《著作权法》不承认“暂时复制”,这里的“复制件”仅指有形物体形 式的复制件,因此发行权不适用于网络传输。

    由此可见,我国《著作权法》没有涉及到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有关问题, 这表明我国在这方面已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虽然我国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的 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有关法律来处理类似的问题,而不是仅仅依 据《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但是立法相对滞后却为社会上那些善于捕捉法律漏 洞的人创造了机会。因为他们往往会以我国有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由,在这一 问题上纠缠不清,其结果只能是浪费人力、物力。法院由于没有现成的法律来规 范类似的问题,造成裁决不及时、不统一,而网络传播的速度是惊人的,在短短 的时间内,版权人的利益就有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应当加快网络环 境下版权保护的立法,以便及时有效地保护版权人的利益。

    4.网络传输与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指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他人可以 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向其支付报酬,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必须指明作者的 姓名和作品来源。版权保护应当延伸到网络空间,但也不能无限制地扩张,过度 保护反而不利于社会文化传播与文明的发展。合理使用的目的就在于确保公众对社会信息的知悉权,其作用也就在于合理地调节作品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 间的冲突,力图实现在维护作者权益基础上的三者利益的均衡,从而推动整个社 会的繁荣与文化进步。

    (三)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难度加大 1.数字化复制的便捷使得版权保护难度加大。传统的版权法限制大范围使 用以获得经济收益的违法商业行为,而忽视小范围的复制行为。因为传统的版权 法假定复制技术是有限的,且成本高昂,同时商业利益的非法复制行为易于观察。

    这种假设在传统的出版和传播技术下基本可行,但网络技术出现后,要将 数字化的作品进行复制并大范围传播,变得非常容易而且成本低廉,网上版权的 保护不能再像传统的做法那样可忽略个人的小规模复制和传播,因为这种行为在 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要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版权人要想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履行 其版权,也变得十分困难。

    2.保护费用高使得版权保护的难度增加。从理论上讲,只要版权人掌握了 最先进的网络跟踪技术,倾尽全力来搜索网上的非法复制和使用行为,就可以掌 握到大量的违法事实,从而起诉并得到赔偿,但这样做要花费无数的金钱、时间 和精力,版权人由此付出的费用很可能会大于所获得的收益。

    三、网络版权合理使用的方案 (一)网络版权的合理使用应当比网下版权的合理使用宽松 提出这一论点有不言而喻的五项依据:第一,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 任何阶段的文明均与文化、知识、技术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传播促进人类文明, 人类文明孕育新的传播形式,也孵育一代代的版权人与技术垄断者。但是没有对 版权与技术垄断的限制,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没有对版权与专有技术的 合理使用,就没有新的作品与新的技术的诞生。第二,从人类传播的历史看,网 络传播是比语言传播、文字传播、报刊传播更高阶段的传播形式,历史上任何更 高阶段的传播,均比低一阶段的传播形式更少一些受到人为的限制,这是由网络 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而传播形式的少受限制,即意味着合理使用的范围的扩大。

    第三,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看,人们希望突破文字传播、报刊传播、电 视电台传播等单一传播的局限,最大限度接受多媒体作品的呼声与趋势日益强烈。

    而网络版权使用的过分限制(如比网下传播限制更多),无疑不能满足各国人民对文化交流渴望的需要。第四,从网络环境的技术与特性看,任何新技术的使用 都意味着冲破传统版权束缚的努力,尽管每一次努力都带来对其束缚的加强;
    但 每一次努力也都撕破了传统版权所构筑的某些藩篱。第五,从知识产权立法的宗 旨看,设立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鼓励 其对专有权的专用;
    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为人类 与社会谋求更大的经济福利。

    网络版权合理使用当顺应时代,顺应民意;
    任何限制网络版权合理使用, 甚至缩小网络版权合理使用范围(比较网下版权合理使用而言)的任何行为,都 是既有碍于中国网络事业与网络经济的发展,又有损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 了纠正2002年解释所造成的偏颇及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03年12月23 日第130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2000年解释的决定。该决定对第3条的修改,除 了将原第3条“上载该作品”改为“报社、期刊社”及删去“网络”(转载)两字外, 没有其他有关网络转载、摘编作品的性质上、程序上或支付报酬上的任何实质意 义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这一修改,实际上仅仅是对2000年解释第3条的一 种确认,令其成为有效的一个法律条文,继续对网络转载、摘编行为起规范作用。

    (二)网络版权的复制权例外要有明确规定 《伯尔尼公约》第9条“复制权”第1款“原则”规定作者享有授权以任何方式 或形式复制该作品的专有权之后,在第2款即规定了复制权的例外:“本联盟成员 国的立法可以准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只要这种复制不与该作品的 正常利用相冲突,也不致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理权益。”(注:参见刘波林译: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1971年巴黎文本)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年版,第45页。)这一规定,显然是授予成员国一种可以通过国内立 法削弱专有复制权,即准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复制作品的权利,但这种自由必 须以“不与该作品的正常利用相冲突”,“不致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理利益”为前 提。如何理解这种专有复制权的限制及其适度的例外,特别是这种限制在网络上 的例外,学术界迄今并没有明确达成共识。笔者以为,网络上的复制权例外,目 前起码在非营利性质的远程教育、教师教学、教育性音乐、教育广播材料、录像、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存等方面,应有明确的规定。

    1.远程教育方面。新《著作权法》第22条第6款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 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为合 理使用,但强调“不得出版发行”。这是符合《伯尔尼公约》第9条的“指南”精神 的。这里,当我们将远程教育视为扩大的“学校课堂”时,这种合理使用当适用于“远程教育”;
    然而,它发生了一个重大冲突,即“学校课堂”规定的是“少量复制”, 远程教育一经上网,就不是“少量复制”所能控制的了,起码,全世界各地计算机 生成的临时链接,就须以成千上万计。笔者以为,对远程教育的“复制”限制,为 资源共享与知识传播的目的,恐怕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允许读者阅读,但控制其 下载而已。至于整部作品打印所发生的问题,如果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种下载 打印恐怕比到新华书店购买一部作品的成本要昂贵许多。

    2.教学、教育性音乐方面。网下宾馆大厅的“场景”音乐实行收费之前,教 学、教育性音乐方面的合理使用是没有争议的;
    但是,“场景”音乐收费之后,这 个问题将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目前尚未有人对此提起疑问,但这种质疑是早晚 的事情。因为,宾馆大厅的场景音乐就其大厅服务本身而言是非经营性的,它不 会因为你进入大厅听了某一段乐曲而向你收取音乐版权费;
    但是,当大厅的场景 音乐以宾馆客房收费及营利联系起来实施版权收费的时候,任何学校的课堂教学、 教育即都可以与这座学校的所有有关的各项收费联系起来,而对有关课堂教学的 “合理使用”收取费用。网站也是如此,从学校课堂到网站,仅场景不同而已。在 音乐版权保护日益提高的今天,专门制订网上教学、教育音乐的合理使用规定, 既很有必要,也刻不容缓。

    3.教育、广播材料方面。非营利性的教育广播材料也由于陈佩斯、朱时茂 小品作品案(注:参见沈木珠:《国际贸易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出版, 第624页。)的影响(注:笔者并非认为此案判决有误。这里“影响”的含意,仅 限于指它引起人们对录音录像制品的教育广播材料的关注。)而呈现某种程度的 版权保护“竞高”趋势。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新型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网络非营 利性教育广播材料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而有效。陈佩斯、朱时茂参加春节联欢晚 会的表演作品为中央电视台属下文化公司制作成光盘出售,当以复制侵权的数量 计算赔偿金额,而文化教育或戏剧欣赏网站非营利性教学如复制陈佩斯、朱时茂 的作品是否侵权?如属侵权,当如何计算侵权赔偿数额?如不属侵权,又当如何 保护版权人的权益。这其中当采取什么保护措施与限制网站使用的措施?特别是, 当收费网站的不收费网页进行非营利性的教育广播,如何区别其经营性质?按近 年网络信息传播案例的判决及舆论,某些不收费的网络行为往往被追究其“为提 高网站的点击率”而强行与“经济效益”挂勾,如此,则不可能有纯粹的无任何经 济联系的“非营利性教育广播材料”可言。

    (三)重视信息网络展示权及其合理使用的研究与界定 LeslieKelly案提醒人们注重网络展示权利及其合理使用。(注:我国学术界目前尚将“展示权”与“展览权”视为不同国家用词不同的同一权利。)尽管该案 涉及的是图片,传统的版权法的展览权主要指的是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享有的 经济权利。在传统的版权时代,展览权的经济利益并不明显,一方面由于美术作 品、摄影作品的展览范围与数量,比较文字作品的传播既小且少;
    另方面由于真 正涉及侵犯展览权的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并不太多。因此,并非所有国家的版权 法都规定了此项权利。但是,在网络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由于链接及 “取景”技术的采用,网络上传播的文字作品,也发生了如同网下美术作品、摄影 作品展览般的展示权利的问题。刘京胜案、叶延滨案的判决之所以不能完全令人 信服,就是法官忽视了他们的作品在链接环境下遭受“展示”的权利。例如叶延滨 案,被告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可以对原告叶延滨案前的通知书置之不 理,诉讼中又可以“从未将原告作品直接上载,也就无从停止”为由,理直气壮地 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而法院之所以能够默认被告辩称的原告“著作权 侵权通知书因其自身缺陷不具备法律效力”,判决连刘京胜案都不如,(注:在 刘京胜案判决中,法官尚念及原告发出侵权通知书后被告置之不理,没有断开链 接,因而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00元。叶延滨案判决书则否定原告发出的侵 权通知书的法律效力,判被告全胜,连诉讼费也由原告自己承担。)就是因为他 们都是只将眼光盯住复制(直接上载)侵权,而忽视了通过链接的“展示”侵权。

    在今天的互联网络,只要通过线内链接技术与“取景”程序,在布满自己网站的文 字、广告、标语的网页中展示他人的作品的行为就属于侵犯他人的展示权及侵犯 他人的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诚然,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8款规定的展览权仅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 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连个“等”字也没有,无法含括文字作品, 更不包括信息网络上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公约》中虽然也曾出现“展出”的词语, 但尚未对展出权利作出规定。因此,要承认网络作品的展示权,要么在信息网络 传播权中含括网络展示权,要么在展览权中含括网络作品;
    同时,对信息网络展 示权的合理使用与侵权行为作出界定。我国有学者认为新著作权法第10条第8款 规定的展览权已“为我国将来处理类似的案件留下了制度空间”的说法,(注:参 见谢惠加:《网络版权复制权展览权合理使用规则初探》,《知识产权》,2004 年第1期。)一方面是没有看到该款规定并不含括“美术作品、摄影作品”之外的 任何作品,是“列尽”,不是列举;
    另方面是尚未看到网络链接对作品的展示,不 仅仅局限于图片,而是应当包括文字。而且笔者以为,从民众的接受和社会理解 程度看,展示与展览这两个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3.由于1与2的原因,实施细则与部门规章不能完全解决国家法律与国务院条例中的具体问题,使许多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一方面,是实施细则避开法 律提出的问题,如2001年6月15日《专利法实施细则》干脆不对《专利法》第2 条的“授予专利的条件”作出规定,直接跳到第3条“专利的申请”,因生物技术的 发展与变化,使之无法回答《专利法》第25条“不授予专利权”规定的某些问题。

    另方面,是配套的国务院条例和部门规章迟迟不能出台,或某些部门只出台部分 规章,如《信息网络传播权管理办法》就属于迟迟不能出台,最高人民法院2002 年司法解释,就属于避开了网络链接等实际问题。

    网络环境下,有关版权侵权的案件不断地出现,而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特 别是我国的有关法律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国际互联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 技术的当代,立法如果不考虑科技给法律领域带来的新问题,则我国的有些新法, 可能一出台就会带着滞后的痕迹,那将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网络时 代呼唤新的法律出台以保护权利人的正当利益,同时希望上述见解能为人们在网 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些思路。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版权论文 网络版权的司法保护探究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