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会计理论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电算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管理体制论文
  • 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CPA行业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会计审计 > 成本会计论文 > 毛概论文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 正文 2019-09-22 07:33:41

    毛概论文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篇一 《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摘要: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反抗外侵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 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关于抗战起点及阶段划分、抗战胜利的原因、抗 战中的两个战场、主要战役和事件、抗战胜利的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观点较多,需 做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和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下,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对复兴中华、维护世界和平有极重大 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告终的 民族解放战争,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日战争一直是学术界 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试图从抗日战争的起点及阶段划分、抗战胜利的原因、意 义等方面,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为今后我国 抗日战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一、抗日战争的起点及阶段划分 (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的伟大胜利,但是,关 于抗日战争是从何时开始的问题,学界看法并不一致。

    九一八事变既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起点。

    有学者认为,九一八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阶级 关系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形成了强大的抗日力量,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 序幕。[1]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的,这个战 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的。[2]1034胡锦涛也曾指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 抗日战争的起点。[3]虽然一般来说,有侵略就有反侵略的自卫战争,但是,九 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军队并没有进行有组织的抵抗,日本很快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不能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等同于中国 抗日战争的起点。

    西安事变标志十年内战的结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有学者认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与十年内战互相衔接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抗日 战争的起点问题也是十年内战的终点问题,而西安事变则是十年内战结束和抗日 战争开始的一个历史性转变的关键。[4]还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及其 和平解决,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是不可能由对日妥协走上抗日道路的,也就无法形 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周恩来也曾指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意味着中国的 政治生活走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内战将停止,对外退让政策将告终结,国内抗日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73虽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未使得国民党完全放弃反 共的立场,但是国民党内外政策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停止 内战,一致抗日,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前提。

    七七事变的爆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有学者认为,七七事变以后, 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九 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曾公开宣称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而共产党则坚 持反蒋抗日的政策,反蒋仍是其政策重点。[7]九一八事变以后,国共两党仍是 敌对的,中国政局仍处于一种分裂与动荡的状态下,中国抗日战争仍然是局部性 的,但是,战争在国际法上主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使用武力推行国家政 策引起的武装冲突和由此产生的法律状态,因此,局部性的抗战能否纳入中日之 间的战争值得商榷。

    (二)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 关于抗日战争的阶段划分,我国史学界历来坚持将其划分为防御、相 持和反攻三个阶段,但是,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五个阶段说。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出现过两次战略大撤 退,导致抗日战争出现两次战略防御阶段,与此相适应自然出现两个战略相持阶 段,因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划分为五个阶段。[8] 两个阶段说。有学者认为,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三个阶段划分是 科学的,但由于战争后期国际形势骤变,中国战场未能实现战略反攻,所以中国 的抗日战争应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中日两 军的战略相持阶段。[9]三期五段说。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该划分为三个时期五个 阶段,分别是:1、局部抗日战争时期,包括军民自发的武装抗日阶段和抗日救 亡运动的高潮阶段;2、全面抗战时期,包括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3、太 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时期,包括中国战区时段。[10]毛泽东曾指出,中国 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将会出现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11]462但是,毛泽东只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发展阶段进行大致的划分,客观实际 的发展要比理论预测复杂的多。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发展阶段的争论是对毛泽东 三个发展阶段理论的细化,各有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促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学界关于抗战胜利的研究成果也不 计其数,梳理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总结历史经验 提供帮助。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基 本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2]还有学者认为,以国共合作为 基础的包括各阶级、阶层人民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发了蕴藏在中国人民 中的反侵略的伟大力量,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者。[13]毛泽东认为,以国共 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建国大业完成与胜利的保证。[14]226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和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 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来临,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是 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有学者认为, 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有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 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5]还有学者认为,人民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力 量源泉,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而且,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关键在于它是一场全民族空前 团结、广泛参与的战争。[16]人民群众是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也是推动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同样,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也是我们最终取得抗日战争 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条件。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如果没有国际援助,抗日战争的时间可 能会更持久一点,损失还会更大一些。[17]还有学者认为,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 亚洲各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相互支持以及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战斗 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1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 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 件。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 胜利的内部因素,而国际援助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离开了国际援助, 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会胜利,但是会付出更大的牺牲。

    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促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很多,总结抗战胜 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可以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 一大业提供借鉴。但是,学界侧重于对社会政治因素和国际援助的分析,缺乏对 抗战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的基本保障。

    三、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 根据抗战过程中中国军队的领导者、作战地域分布、战略战术应用等 方面,将抗日战争划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学界历来重视对两个战场的研究, 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抗战中的正面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是指以国民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为主力,以 大规模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对侵华日军主力部队进行正面作战的军事战场。

    学术界关于正面战场的研究成果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华民族的 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力地支持了敌后战场的开辟。有学者认为,抗战初 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速 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为抗日战争战略防御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19]毛泽东曾给 予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高度评价,“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 英勇抗战,便无以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①“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这 一时期内,国民党对日作战比较努力,同我党的关系比较好。”[2]941尽管以蒋介 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而转 向抗日,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吸引了日军主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为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 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国民党是否坚持片面抗战路线的问题,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有 学者认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存在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坚持片面抗战的路线, 对人民群众有所戒备,没有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加抗战,从而导致了正面 战场的“大溃败”。[20]还有学者认为,蒋介石曾多次发表声明称,在敌强我弱的 情况下,只有整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抗日,才有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 大胜利。因此,简单地将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定性为片面抗战路线是不确切的。[21] 毛泽东认为,七七事变后,中国的抗战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主要是由于国民党 还不愿意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把抗战只看成是政府的事,主张片面抗战。[14]96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点理 应得到肯定。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增进国共两党的关系,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抗战前期和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对抗日 战争的态度由积极转向了消极,从而影响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作用的 发挥。学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缺乏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采取简单 地基本否定或者基本肯定的态度,无法真实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从而无法做出 正确的评价。

    (二)抗战中的敌后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以运动战、 游击战为主要战术和作战方式,深入华北、华中、华南等敌后广大区域,开辟敌 后抗日根据地,对侵华日军进行攻击的军事战场。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敌后战 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形成的历史原因。有学者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单靠国民党 的正面战场无法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放手发动群众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 与日军进行持久作战。[22]还有学者认为,敌后战场的开辟不仅具有必然性,还 具有可行性。由于敌小我大,日军兵力不足无法控制广大的沦陷区,必然会出现 相当大的空虚地带,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提供了可能。[23]随着抗日战争的 发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科学地分析了中日 战争形势以及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适时提出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 正面战场,形成对日军双面夹击的作战形势,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促进 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敌后战场的历史作用。有学者认为,敌后战场的开辟,迫使敌人陷入 两面作战的境地,有力地挫败了敌人“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企图。[20]敌后 战场的开辟不仅扰乱了敌人的阵脚,还给予正面战场以巨大地配合和支持。还有 学者认为,敌后战场的作战,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如果没有敌 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正面战场将会遭遇更大的困难。[24]毛泽东曾指出,“如果 没有最广大的和最坚持的游击战争,而使敌人安稳坐占,毫无后顾之忧,则我正 面主力损伤必大,敌人进攻必更猖狂,相持局面难以出现,继续抗战可能动 摇。”[11]52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一方面牵制了大量日军,缓解了正面战场的 压力,为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敌后抗战还 有效地积聚和发展了人民抗日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关系。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 场和敌后战场是统一的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22]还有学者认为,虽然两个战场在战略和战 役上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但是由于受到两党关系的制约,两个战场从一开始就 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25]在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团结一致共 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形成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战 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 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 过程中,都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 是到了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由积极抗日转变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未能很好地 配合敌后战场打击日本侵略者,使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作为抗日战争有机组成部分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虽然其领导者、 作战方式、作战领域不同,但是两个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而且,正面战场 与敌后战场并不是明显区分,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也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新四军,反之,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有国民党军队。因此,无论缺失哪一 方,日军将会倾其全力进攻另一方,那么不管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将难以 坚持。两个战场的形成,既是抗日战争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也是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两个战场的形成再一次彰显了在民族危亡的关 键时刻,各党派能够做到“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四、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和事件 (一)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全面侵华的起点,同时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 在整个中国抗战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于卢沟桥事变是否是“偶然事件”,中日两国学界存在截然相反的观 点。有学者认为,卢沟桥事变与柳条湖事件不同,不是由于事前的计划和预谋而 发生,因此可以断定卢沟桥事件是偶发事件。[26]还有学者认为,卢沟桥事变是 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计划的产物,是当年驻华北的日军用卑劣的手 段制造的阴谋事件。[27]近年来,为否认日军侵华罪行,日本学界极力美化卢沟 桥事变,认为卢沟桥事变不是日本有计划发动的,而是无计划无准备的条件下发 生的。但是,历史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日本学界忽视大量存在 的历史史料,将卢沟桥事变看成是一场偶然事件,有悖历史真相,不利于民众正 确认识历史和当今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

    关于卢沟桥事变以后,蒋介石对日态度问题,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下定决心抗战,确定了“不求战,必应战” 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动员应战措施,并且督促冀察当局,积极对日应战。[28] 还有学者认为,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国民政府仍处于游移、动摇、妥协退让的徘 徊之中。[29]准确判断卢沟桥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态度究竟是战还是和,不仅对当 时华北战争及整个抗日战争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还对当今正确评价蒋介石在抗战 中的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二)关于平型关大捷的研究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取得了丰 硕的战果。

    关于平型关大捷战果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此次战役八路军共歼灭日 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 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30] 这场战役到底歼灭多少日军,以及八路军损失多少人,学界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需要学者们依据更加权威可靠的原始资料,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进 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关于平型关大捷成因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积极主动地配合国民党军队和前线指挥员从敌情和战场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是平型关大捷的主要原因。[31]平型关大捷是以国 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因此,国共两党政治上相互信任、军事上相互配合是此 次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关于平型关大捷历史意义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平型关大捷深化了对 日作战方法和军事战略方针的研究,促进红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军事战略转变的实 现。[31]还有学者认为,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对日作战取得的重 要战果,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国人士气,提高了八路军的声望, 显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巨大力量,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32]平型关大捷 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不仅获得了丰硕的战果, 还鼓舞了士气,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平型关大捷是国共 合作的典范,加强对平型关大捷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实现祖国统 一。

    (三)关于台儿庄战役的研究 作为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学者认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国民党军队的 战斗精神,增强了国民自信心,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亲日势力。[33]还有 学者认为,台儿庄战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前途的 看法,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34]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 来取得的空前胜利,在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台儿庄战役以后日军 不甘所遭受的挫败,并且希望歼灭中国军队,随后相继发动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 战,给武器装备、军队作战能力都不如日本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台 儿庄战役的精神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不宜过高评价台儿庄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

    作为徐州会战的核心战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多种因素共同推进的 结果。有学者认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与台儿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国民政 府的战略方针以及台儿庄人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33]还有学者认为,日军的轻 敌冒进,中国军队采取了以攻为守的作战方针以及参战官兵的英勇奋战是这场战 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34]台儿庄战役是中日双方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国民党实施积极抗战政策和全体官民英勇抗战是最基本的原因。台儿庄战役 的胜利再次证明了全面抗战路线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关于武汉会战的研究作为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武汉会战最终以武汉失守、丢 失中国大片土地而告终。近年来,学界主要总结了武汉会战的经验和教训。

    有学者认为,武汉会战中,中国政府的“持久消耗战略”基本上付诸实 践,实现了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有机结合,不仅达到了消耗敌军争取时间 的战略目的,还保存了继续抗战的实力。[35]还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政府实施片 面的抗战路线和党内各部队之间的派系之争、嫡系杂牌之分,导致国民党内部矛 盾重重,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36]虽然武汉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 场会战粉碎了敌人试图以武力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的阴谋,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 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不仅如此,武汉会战再一次验证了中 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 能取得胜利。

    (五)关于百团大战的研究 百团大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 起的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 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的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关于发动百团大战的历史背景。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的发动有着极 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从国际方面看,英美为应付欧洲战局对日采取绥靖政策;
    从国内看,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亲日派公开投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 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空前加重。[37]还有学者认为,共产党发动百团 大战一方面为了通过大规模的主动出击来缓和国民党的指责,加强国共合作;另 一方面为了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粉碎敌人试图分裂中国内部,压迫中国投降的 企图。[38]尽管华北国共摩擦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抗日仍然是国共 两党的共同目的,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仍然是共产党发动百团大战的前提条 件。不仅如此,共产党军队的发展壮大也是敢于和能够发动这样一场大规模战争 的原因。

    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 影响。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国民党散布的谣言,空前的提高了我党我军的声望,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百团大 战的胜利有利地支持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军事行动,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 贡献。[39]还有学者认为,百团大战以后,侵华日军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导下的军队,并且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对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华北的生存构 成了极大的威胁。[40]尽管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将重点放在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 军、新四军上,给敌后抗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大敌当前,如果一味地保存 自己的实力不主动出击,是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最终也无法保全自身。唯物辩 证法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我们应当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百团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士气,配合和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太 平洋战事,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是主流,不能因百团大战带来的负面影响而 否认这场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

    (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暴行的象征,是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最突出的惨 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关于抗战胜利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抗战胜利以后,国 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发动群众控诉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但是,全面内战的爆发给 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工作大打了折扣。建国初期,阶级斗争被作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被涂上了浓厚的阶级斗争色彩。直到日本教科 书事件的发生,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得以向更深处延伸。[41]由于受到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同阶段的南京大屠杀研究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 烙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学者应立足于历史事实,以 更加理性的态度揭露当年侵华日军的暴行。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暴行。有学者认为,日军自侵入南京,制造了长达 六个星期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许多妇女被轮奸,大批军民被集体枪杀、活埋, 房屋店铺被烧,金银财产被抢,古城南京遭受空前浩劫。[42]还有的学者认为, 南京大屠杀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给南京市民的心理造成了 巨大的伤害。[43]作为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的三大惨案之一,南京大屠杀给南京人 民的肉体和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关于南京大屠杀暴行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 的热点话题,学者们试图通过剖析南京大屠杀造成的巨大伤害,呼吁包括日本人 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正视历史、珍爱和平。

    关于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日本右翼分子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的存在,胡言被杀害人数为“零”,甚至吹嘘攻占南京 的日军“军事严明”。[44]还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日本政府在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 问题上,甚至采取暧昧或者含糊其辞的态度,助长了右翼势力的发展,导致日本 国内一些右翼分子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散布歪曲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 论。[45]近年来,日本右倾化趋势加剧,公开散布歪曲或者美化南京大屠杀的言 论,使日本一些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中日历史问题漠然无知,对历史问题的解 决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无论是日本政客还是学者,都应当本着正视历史、实事 求是的态度,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正确认识历史,理解受害者中国人民的 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中日两国关系维护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

    五、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彻 底胜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枢纽,极大地推动 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 醒,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并且最终取得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 兴的历史转折点。[22]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3]曾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 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46]“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 役中国的图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途。”[47]近代中国饱受欺凌和 屈辱,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 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命运,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 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 基础,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必要前提条件。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日消耗了 日本绝大部分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对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起了直接 的、重要的战略掩护作用。[48]453还有学者认为,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开辟了 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是最早拿起武器同法西斯战斗的国家,歼灭了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绝大部分日军。[49]9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指出,假如没有中国或 者中国被打败了,不知将有多少日本军队冲向其他战场。[50]5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消灭了大部分的日本陆军,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国力,不仅鼓舞了世界人民 战胜法西斯的斗志,还有力地减轻了欧洲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 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其他 国家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促进了中国人民的 觉醒和强大,还鼓舞了世界其他被压迫民族,促进了世界及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 动的发展。[48]456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弱胜强的一次伟大胜利,打破了日本帝 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民族独立,有力地刺激了世界其他被压迫民族争 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提供了 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克服了对民族前途 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振奋了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51]830面对 着强敌,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 舍身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等,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认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 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47]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也 曾指出,抗战的胜利,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儿女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 富。[3]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仅为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撑,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还对新形 势下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抗日战争方面的研究,学术界还涉及了很多方面,由于篇幅所限, 不再一一叙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运动, 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进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在抗战胜利将近七十周 年的今天,总结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 大抗战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载入《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二), 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31页。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篇二 《正确看待抗日战争》 [摘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待抗战,要坚持两个鲜明的观点,即 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既要看到抗战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奠定了 我们今天的国际地位,这是我们通过努力获取的,应得的;又要看到胜利的来自 不易和艰苦性,我们要维护好这个历史功绩,从中吸取教训,开拓进取。

    [关键词]抗战;民族复兴;艰苦;正确评价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日 本无条件投降70周年。伟大的抗战胜利了,但并没有完全的结束。对于抗战,我 们需要公正评价,正确看待。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起点 1、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成熟 近代的中国只有一家一姓的观念,而无现代的国家和民族意识。中华 民族精神的形成与重塑正是以民族危机为契机的。抗战时期,全国各党各派各军 各界各民族海外侨胞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侮”的原则,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仇敌忾,救亡图存,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觉悟空前提高,民族团结和民族 凝聚力迅速提升,真正做到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 仅仅民族意识完全形成,还表现出成熟的一面,中国人民开始了自主选择自己的 道路。抗战初期,许多中国人把希望寄托于国民党政府,国民党政府中的广大将 士付出了大量的牺牲,却由于国民党腐败,正面战场几乎屡战屡败。特别是在1944 年春到1945年初,国民党部队的军事装备已优于日军,却在强弩之末的日军发动 的对豫湘桂战役中,仍溃不成军。不仅使反法西斯盟国感到惊讶,也受到国内人 民愤怒谴责和失望。中国共产党此时却通过“三三制”、整风、大生产等运动,成 功进行根据地建设,使人民群众精神振奋,真正过上了当家做主人的崭新生活。

    在国民党大溃败时,敌后抗日根据地于1944年开始局部反攻,中国共产党逐渐成 为全国人民的希望,代表着中国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2、中国主权的收复和大国地位奠立 近代以来,中国衰落的显著标志是丧失了完整的国家主权。抗战胜利的结果之一,使中国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身份, 收复了被日本霸占的全部国土。这种结果并非任何国家的恩赐,而是通过中华民 族全体成员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取得的。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的进行时间最长,前后达14年之久。牵制日军主力最多,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日军把80%以上的兵力用于中国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虽在比例上 有所减少,但其在华兵力的绝对数字还是逐年上升的,且始终占其兵力的半数以 上。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消耗着日本大量的国力和 精力,客观上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遏制和迟滞了日本“南进”的侵略步伐。

    这就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成二战能够转入 战略反攻的重要因素。在这个大背景下,经过约一年谈判,1943年,中、美、英 签订新约,除香港问题和九龙租借地问题尚待解决外,美、英根据不平等条约而 在华享有的各种特权,不复存在。同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 言》,明确规定日本必须把“甲午战争”以来侵占中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东北、台 湾、澎湖列岛等,一律归还中国。二战结束后,凡是过去与有华不平等条约的国 家,都仿效美、英,同中国废除旧约,签订新约。1946年中国政府派舰队收复了 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在岛上设立行政机关,升国旗,立标志,郑重宣示主权。自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主权的恢复,这对于灾难深 重的中华民族,有着重大意义。抗战前的中国毫无国际地位可言,没有与诸强平 等对话的资格。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获得了国 际社会的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着抗战的展开和胜利而得以提高,中国政府 充分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一历史契机和有利的国际环境,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大国地位初步确立,在国 际社会的影响力显著提高。

    二、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1、抗战的艰苦性 中国进行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工业国之间的较量。国力的 匮乏造成军力的短缺。据统计,二战中欧洲战场上毙伤一名敌军平均需耗子弹 5000发左右。在中国的抗战中,国民党军平均消耗子弹2010.6发、炮弹11.3发、 手榴弹27.8枚才能毙伤一名日军。八路军、新四军由于条件限制,主要靠战场缴 获和搜集民间枪支,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这一比例之低 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现代战争中的武器对抗是系统对抗,装备是系统配套、标准 化强,武器不仅追求单项性能且能达成配置最优化。日本作为工业国,在抗战时拥有完整配套的兵工业和完整的陆海军空兵种,兵种间能达成有效协同。抗战时 中国近代军队结构落后,多是单一的步兵,只有少量炮兵、机械化部队和空军, 且缺少协同作战意识。武器自行制造能力差,外购也混乱无序,仅枪支便来自十 几个国家。结果造成在战争中往往数量多却屡败于少而精强之敌。抗战中大而弱 的中国对抗小而强的日本,最好战略便是以持久战,慢慢的消耗敌军的同时又要 破坏敌军对我国的掠夺,这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 意味着更多的牺牲、破坏和痛苦。

    2、抗战的巨大代价 首先,民族崛起战略被打断。中国在日本侵略前经济由于关税自主权 的实现和税制、币制改革,呈现了旧中国少有的高速发展,被称为“黄金十年”。

    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统一了全国货币,对缓解中国当时的金融危机、复 苏经济起了积极作用。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已占工业总产值的42.7%, 中国的钢产量从1927年到1936年,由3万吨增至55万多吨。中国抗战前的国民经 济,1936年全年的建设成果超过了1931年至1935年间的总和,而1931年至1935 年的建设成果又相当于民国以来20年的总和。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则完全打断 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美好前景由于日本的侵略而化为泡 影。其次,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伤亡总数达3500 万人以上,占“二战”军民伤亡人数9000万中的40%。日本侵略军的战争手段很残 忍,使用各种现代化杀人手段,制造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上的暴行。在震惊世界的 南京大屠杀,屠杀了三十余万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日本侵略军还公 然违背国际公法和人道主义,对中国人民发动了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进 行惨无人道的人体活体试验。抗战期间,中国大半国土被侵占。侵华日军所到之 处,大量的珍贵文物古迹和私人民间收藏,不是被焚毁,就是被抢劫和破坏,损 失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关于日本侵略造成的中国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000 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真实数据恐怕永远难于清算。

    三、结语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正视历史,客观地看待抗战。我们骄 傲,以当时四分五裂且非常落后的农业国的状态,面对工业强国日本的大举入侵, 通过八年全面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一起将日本打败,开起了中国复兴之路。

    所以,面对二战时美英苏大国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功绩和他们后世的历史学家的粉 饰,我们不会妄自菲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胜利是以我们巨大的牺牲和 惨重的损失为代价的,长期抗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的落后,不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制度上。同样由于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在战后,我们 中国的利益没有得到最大化,在处理战后日本上没有多少发言权,中国的主权也 受到了一些伤害。所以,面对今天的国际形势和国际争端,我们要理性。中华民 族复兴之路,我们还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作者简介 姓名:王玉国.性别:男.民族:汉.出生年月:1978年11月.籍贯:河南 鹤壁.工作单位:中共开封新区工委党校.研究方向:社会学、党史.学历:硕士研 究生.职称:讲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毛概论文 浅析抗日战争的毛概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