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会计理论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电算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管理体制论文
  • 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CPA行业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会计审计 > 电算会计论文 > _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 正文 2019-09-23 09:08:34

    _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全文如下: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 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 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 应该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层面进行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当今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2011年10月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确定了未 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党的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中国的文化强国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因 此,深入考察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推进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国建设有着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文化起源于人类劳动。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给文化下定 义,但他从分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入手探讨了与文化相关的概念,比如“人的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的自然”、“人类学的自然”等。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 就是自然存在物,一方面,人具有自然力和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 方面,人同世界其它事物一样是受动的自然存在物。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 为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人是有激情的存在物,强烈地追寻自己的本质力量。但 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己 本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的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 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1]107人类正是在自己的劳动中,在改造对象世界中 确证了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整个世界 。文化实际上就是“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种本质力 量的对象化体现在自然的对象化过程中。自然界不是人的对立面,而是人的活动 的一部分,是人的第一个改造的对象,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是关于人 的科学的直接对象。……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 个现实部分。”[1]人类在同自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劳动等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活动将自然史改造成人类史或文化史。人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自 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 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因 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 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 自然界与社会是统一的关系,人的创造性的对象性活动创造了“人化 自然”――人类社会。自然界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人也在其 所创造的对象性世界中直观自身,并创造了人化的文化世界。马克思指出,“人 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 存在物,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 现实。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 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 观自身。”[1]人的本质通过对象化世界表现,人实现了对象化世界的人化,创造 了人化的世界。

    文化具有阶级性、历史性和多样性。文化的阶级性表现在文化充当着 具体的阶级和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职能,由他们创造并为其服务。马克思认为, 一个除了自己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和文化状态中,都不 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没有生产资料, 依附于资本家,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从而沦为资本家和资本的奴隶,随着 资本主义社会的衰落,工人的贫困更加严重。“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遭受 的痛苦最深重。他遭受的压迫特别沉重是由于自己所处的工人地位,但他遭受的 一般压迫则是社会状况。”[1]工人在经济与政治的双重枷锁下丧失了自由,也丧 失了对文化的追求与掌控。“资本主义的文化只为资本家压迫工人和自我享受服 务,只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工人阶级才能实现 创造性,才能实现资本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型。”[3] 文化的历史性表现在文化是人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创造性的对象性活 动的产物,是人本质力量的反映。人的本质力量是在改造自然界和创造人类社会 的生产活动中体现和发展的,“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 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1]这种生成过程必然是历史的,文化也是这一 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的多样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通过多种形式表 现出来,比如,宗教、政治、艺术等。“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是这种 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它的对象性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独特方式。”[1]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体 现。

    二、文化的类型与未来走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重点揭示了两种文化:科技 文化和生态文化,这两种文化统一于人的创造性的对象性活动中。

    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 方面来理解,”[1]因为人们迄今全部的活动都是劳动,劳动是异化的,工业作为 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处于一种异化状态,在这种异化状态下,人的对象化的 本质力量都通过异己的、异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这表现在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 的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本身之间的异化、劳动者和自己的类本质之间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这其中包括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人与人的世界、 人的全部历史的割裂、现实与历史的阻隔,因而是主体和客体的倒置、目的和手 段的颠倒、文化纽带的人为肢解等。科技文化强调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和流水线 作业,将工人当作机器而不是自由创造的人。“工人的结局必然是劳动过度和早 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1]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资本扩大工 业生产,导致科技文化的异化,科技文化的异化导致工人的身体与心理的分裂, 扭曲了人的本质,使人成为病态的和单向度的人。

    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1]人的肉体和精神都离不开自然 界,对自然界的破坏也即是对人自身的破坏,对人生存和发展的破坏。另一方面,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能使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 的和意识的对象,会改造包括自然界在内的对象性世界,使其为人服务。自然界 的意义只有在人类能动的改造对象性世界的活动中才能产生,因此,真正的“人 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化是统一的。共产主义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实现,“这 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 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 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 马克思指出,人的异化和文化的异化导致人丧失了批判精神,人的创 造性被遮蔽,人的本质力量无法彰显,而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克 服文化的异化只能消除私有制和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 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 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1]共产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是 纯道德的,而是建立在对人类以往创造的文化成果基础之上。它同人的本质的确 证是同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类本质回归、人的创造力极大释放、劳动 实现解放、人类迎来了真正的人类史和文化史,开启了自由解放的大门。

    三、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服务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文化成果都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条件的 反映,都具有历史局限性,因此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方法和态度。恩格斯指出, “黑格尔哲学(我们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 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 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 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5]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和不需要丰富的,每种新的 文化总是建立在其传统文化成果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不能迷信西方文化,对中 国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否则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中。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化 时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 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6]无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 规律的发展,是在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 观“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 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7]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既吸收了资本主 义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合理要素,又揭露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实质是金钱 文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 服务的。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只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法律、道德、宗 教在他们看来全都是资产阶级偏见,隐藏在这些偏见后面的全都是资产阶级利 益。”[8]这些文化形式充当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职能,是为资本主义统治服务 的。社会主义已经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剥削人的制度,人民 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促进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是人 的异化和文化异化的克服,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最终解放。恩格斯指出,“最初 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9]人不断地生产社会、发展文化、 创造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本性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也不断沉淀积累。四、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启示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 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 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 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马克 思主义文化观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主流 意识形态,中国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化观为指导,不断开辟中国 先进文化建设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植根于生动的社会实践,坚持历史唯 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在‘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文化观是为了实 现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群众的精神解放的,因此,必然是群众的文化观。”[10] 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建设必须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多样性需求,坚持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 利性。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 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 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 设。要联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以和谐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和谐的家庭关 系、社区关系、集体关系等。

    第二,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此,一是要坚持社会主 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坚持和谐文化的建设方向,推进分配制度和所有制改 革,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目标。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的文化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文化生产的最终动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生产发展必须 依靠文化消费增长来拉动。”[11]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是相辅相成的,既是为了满 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加快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 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要推进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提高文化的创新力。造就高 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 众性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乃至政治文化优秀成果的汲取。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中国传统 文化现代化。文化的全球化越来越凸显其价值,但文化的全球化不是文化的西方 化和“单向度化”,也不是文化的断裂和丰富性的丧失。文化全球化实质是文化现 代化的过程,是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凸显文化建设在中国“五位一体”建设中的地位,将文化建设 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全球化带 来的文化碰撞和文化融合,在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融入文化 全球化的潮流,在国际层面发展中国文化,壮大中国文化,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 综合国力。

    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包含着科技文 化和生态文化。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 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先进 文化,严厉打击各种落后、腐朽的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 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营造科技创新和服务的氛 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凸显生态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践行健 康、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活,推进中国人民的思想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平台,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等服务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 人民群众的需求,要最大限度地促进人民群众的参与,要打造精品会展品牌和文 化产品。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文化消费和生活中,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水平和修 养,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总之,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和文化的贫困同样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应该是物质和文化都富足的统一体。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 文化发展的规律来发展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发 展和大繁荣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紧密相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 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_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