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会计理论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 电算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 管理体制论文
  • 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CPA行业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会计审计 > 会计研究论文 > 微生物油脂工艺研究论文 微... 正文 2019-09-24 07:30:08

    微生物油脂工艺研究论文 微生物油脂

    相关热词搜索:

    微生物油脂工艺研究论文

    微生物油脂工艺研究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微生物油脂(含43%ARA),嘉必优生物工程(武汉)有限公司赠送;

    固定化酶(LipozymeRMIM)购于北京诺维信公司;
    1,3-ARA -DAG、1,2-ARA-DAG购于瑞典Larodan公司;
    正己烷、乙 酸乙酯、冰乙酸、甲醇均为色谱纯,购于德国CNW公司;
    氢氧化钠、尿素、无 水硫酸镁、盐酸、乙醇、石油醚、甘油、无水乙醚、4A型分子筛均为分析纯, 购于国药化学试剂集团。

    1.2试验仪器 分析天平(AUY120,SHIMADZU,Japan);
    旋转蒸发 仪(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
    集热式恒温磁力搅拌水浴锅(DF- 101S,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气相色谱仪(Agilent78 90A,美国Ag玻椋欤澹睿艄司);
    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20 0,美国Ag玻椋欤澹睿艄司);
    质谱仪(AB4000Q-Trap,美国A B公司);
    微型旋涡混合仪(WH-3,上海沪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试验方法 1.3.1尿素包埋法纯化微生物油脂于500mL三口瓶中加入40g 微生物油脂、200mL无水乙醇、30%氢氧化钠(以微生物油脂质量计), 充氮气保护下,在恒温水浴加热搅拌器上80℃水浴回流2h,加入100mL 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并冷却至室温,加盐酸酸化至pH=1~2左右[18]。

    用无水乙醚∶石油醚=1∶1(V/V)混合溶液萃取2~3次,将萃取液水洗 至中性,并旋转蒸发除去有机相,得到游离形态的脂肪酸混合物。将其加入到尿 素/乙醇溶液中,氮气保护下回流2h后,迅速转移到250mL的锥形瓶中, 密封后于-20℃冰箱中结晶过夜。所得到的尿素包合物经抽滤,旋转蒸发和萃 取后,经无水硫酸镁脱水得到纯化后的脂肪酸。称重并计算回收率。并取少量原 样品和尿素包埋后的样品进行甲酯化衍生化处理,经GC检测尿素包埋前后AR A的含量变化。1.3.2酶法合成富含ARA的1,3-DAG按照一定的摩 尔比准确称取ARA和甘油于20mL两口圆底烧瓶中,氮气保护条件下,将其置于一定温度的水浴锅中,待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定量的固定化酶Li玻穑铮y meRMIM和20%(占底物总质量)已活化的4A型分子筛,在200r/ min的转速下搅拌反应,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取样,采用HPLC-MS-MR M分析酯化后产物及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1.3.3脂肪酸的GC检测脂肪 酸的甲酯化衍生化处理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19]。GC检测条件为色谱 柱:HP-FFAP毛细管柱(Agilent,30m×0.25mm×0. 5μm);
    检测器:氢离子火焰化检测器(FlameIonizationD etector,FID);
    以氮气为载气,进样口压力为25psi,进样量 为1μL,分流比为1∶3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210℃保持7min,以 20℃/min升温至230℃并保持5min,总分析时间为12min;
    进 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60℃和280℃。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脂肪酸的相 对百分含量。1.3.4产物中1,3-DAG的HPLC-MS-MRM检测 产物中1,3-ARA-DAG的HPLC检测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SIL(5μm,2.0mm×250mm);
    流动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 酸=80∶20∶1,(V/V/V);
    流速:0.5mL/min;
    柱温:4 0℃;
    进样量:10μL;
    总时间:20min。检测器MS的条件为APCI 模式:正离子;
    CUR:137.9kPa;
    CAD:medium;
    NC:2 7.38kPa;
    温度(TEM):450℃;
    扫描模式:MRM-EPI;
    扫 描速度:1000u/s;
    离子源气体1(ionsourcegas1,GS 1)∶344.75kPa;
    辅助加热(interfaceheater,i he):开;
    DP:80V;
    CE:35V和55V;
    碰撞电压摆幅(coll isionenergyspread,CES):5V;
    碰撞室输出电压(c ollisioncellexitprotential,CXP)17V;

    质量范围:500~1000m/z。采用面积归一法计算产物中1,3-DA G的相对百分含量。1.3.5数据分析本实验采用SAS(statisti calanalysissystem)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重 复三次,取其平均值。用Origin作图工具,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尿素包埋法纯化微生物油脂中的ARA 尿素包埋法作为一种普遍的富集LC-PUFAs的方法,一直受到人们 的青睐[21]。本实验中,当尿素∶混合脂肪酸∶甲醇比为2g∶1g∶20 mL,结晶温度为-20℃时,经GC检测分析后,ARA的相对百分含量由原来的43%(如图1中A)提高到83%,且回收率为54.35%。力为25 psi,进样量为1μL,分流比为1∶3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210℃保 持7min,以20℃/min升温至230℃并保持5min,总分析时间为 12min;
    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分别为260℃和280℃。采用面积归一法 计算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1.3.4产物中1,3-DAG的HPLC-M S-MRM检测产物中1,3-ARA-DAG的HPLC检测条件为色谱柱:
    Agilent-SIL(5μm,2.0mm×250mm);
    流动相:正己烷 /乙酸乙酯/乙酸=80∶20∶1,(V/V/V);
    流速:0.5mL/m in;
    柱温:40℃;
    进样量:10μL;
    总时间:20min。检测器MS的 条件为APCI模式:正离子;
    CUR:137.9kPa;
    CAD:medi um;
    NC:27.38kPa;
    温度(TEM):450℃;
    扫描模式:MR M-EPI;
    扫描速度:1000u/s;
    离子源气体1(ionsource gas1,GS1)∶344.75kPa;
    辅助加热(interfaceh eater,ihe):开;
    DP:80V;
    CE:35V和55V;
    碰撞电压 摆幅(collisionenergyspread,CES):5V;
    碰撞 室输出电压(collisioncellexitprotential,C XP)17V;
    质量范围:500~1000m/z。

    2.2产物中1,3-DAG的HPLC-MS-MRM检测 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反应的产物中有TAG、1,2-DAG、1,3-D AG、1(2)-MAG和未反应的脂肪酸及甘油。本实验就产物中主要的产物 TAG、1,2-DAG、1,3-DA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优化色谱条件, 最终确定流动相: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80∶20∶1,(V/V/V);

    流速:0.5mL/min;
    进样量:10μL;
    总时间:20min时,分离 效果较好。

    2.3脂肪酶催化合成 1,3-DAG的单因素实验2.3.1反应时间对酶促酯化合成1,3 -DAG的影响本实验在甘油与ARA摩尔比为1∶2,脂肪酶添加量为5% (以底物总质量计),反应温度为50℃的条件下,定期取样分析产物中1,3 -DAG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3所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底物中1,3- DAG的相对百分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2h时,达到最大值68. 9%;
    2h后,1,3-DAG的相对百分含量明显下降,到10h时降为16. 1%并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1,3-DAG发生了酰基转移,进而转化为1,2-DAG或者TAG,从而使反应产物中1,3-D AG的含量降低。因此,2h为最佳的反应时间。2.3.2反应温度对酶促酯 化合成1,3-DAG的影响本实验在反应时间(2h)、脂肪酶添加量(5%) 和底物摩尔比(甘油/ARA=1∶2)一定的条件下来优化温度对酯化合成1, 3-DAG的影响。由图4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1,3-DAG的相对 百分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50℃时达到最大,为68.3%。随 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其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促使脂肪 酶的活力逐渐提高,而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底物混合均匀,降低反应体系的黏度, 从而更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然而,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酰基转移率也相应 的增加,从而使1,3-DAG的相对百分含量降低;
    此外,长时间的高温反应 环境条件会造成部分酶活力丧失,甚至会造成ARA发生氧化,均可能导致1, 3-DAG相对百分含量的降低。因此,综合考虑以上因素,50℃作为反应温 度较佳。2.3.3不同底物摩尔比对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影响在反 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及脂肪酶添加量为5%的条件下,考察不同底物摩 尔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由图5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体系中ARA含量的 增加,产物中1,3-DAG的相对百分含量逐渐增加,并在甘油/ARA为1 ∶2时,1,3-DAG的相对百分含量最高达72.1%。然而随着ARA的 继续增加,产物中1,3-DAG的量开始降低,这可能是过量的ARA与产物 中的1,3-DAG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了TAG。因此综合考虑,反应体系中 底物摩尔比甘油/ARA采用1∶2为宜。2.3.4脂肪酶添加量对酶促酯化 合成1,3-DAG的影响在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50℃和底物摩尔比(甘 油/ARA)为1∶2的条件下,设计实验考察脂肪酶添加量对产物中1,3- DAG的影响。如图6所示,脂肪酶的添加量对反应有显著影响。脂肪酶添加量 在1%~5%的范围内,1,3-DAG的相对百分含量随着脂肪酶添加量的增 加而增加,并在酶添加量为5%时,1,3-DAG相对百分含量达到最大值8 2.8%;
    当继续增加酶量到10%时,1,3-DAG的含量有所降低,这可 能是因为底物已经被脂肪酶分子所饱和,且随着脂肪酶添加量的增加,一定程度 上也增加了发生酰基转移的几率,将1,3-DAG转化为1,2-DAG或者 TAG。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佳的脂肪酶添加量为5%。

    2.4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温度(X1)、 时间(X2)、酶加量(X3)及底物摩尔比(X4)为自变量,以产物中1, 3-DAG相对百分含量(以峰面积表示)Y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所获得的单因素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以Box-Benheken实验设计 获得数据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SAS9.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 得到1,3-DAG含量的动态参数方程如下:Y=152300+20562. 58X1+36337.5X2+47125X3+1780.25X4-20 213.37X1X1+1502.25X1X2+12545X1X3-12 985X1X4-38758.75X2X2+10302.5X2X3+12 946.75X2X4-30572.5X3X3+15107.5X3X4- 20180.37X4X4。从回归方程模型系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3)可以 看出,模型P=0.0063<0.01,说明回归模型方程极显著。模型的R 2值为0.8407,表明优化好的参数值有大约84.07%来源于回归方程 模型,同时模型的失拟项P=0.544869>0.05,符合失拟项不显著 的要求。这表明此模型可以很好的用来预测最优化条件。且根据方差分析可知, 各因子对1,3-DAG的影响主次关系为X3>X2>X1>X4,即酶添加 量最大,其次为时间、温度,底物摩尔比最小。2.4.2响应面优化及模型验 证为了更直观地显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经响应面法优化后的结果进行规范分 析,考察SAS9.0所拟合的响应曲面形状,获得响应面立体图及对应的等高 线图,如图7所示,模型具有稳定点,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较明显。经拟合分析 后,得出酶促酯化合成1,3-DAG的稳定值及最优条件,最佳工艺参数为:
    X1(温度)57℃,X2(时间)2.7h,X3(酶量)7.9%,X4(摩 尔比)2.5∶1。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三次重复验证实验,1,3-DAG 的实际平均峰面积为9.8×104,与理论值(1.0×105)非常接近, 说明该预测模型是可靠的;
    并且,此时1,3-DAG在整个DAG和TAG混 合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为73.5%,且1,3-ARA-DAG含量为38. 1%。

    3结论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无溶剂体系中,以富含ARA的微生物油脂为原料,通 过酶促酯化反应合成富含ARA的1,3-DAG的工艺。得出合成富含ARA 的1,3-DA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7℃,反应时间2.7h,酶 添加量7.9%,ARA与甘油的底物摩尔比为2.5∶1,在此最优条件下, 1,3-DAG在反应产物中DAG和TAG混合物中的相对百分含量为73. 5%,且1,3-ARA-DAG含量为38.1%,结果较为理想。本研究所 建立的酶法合成富含ARA的1,3-DAG的工艺研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微 生物油脂资源,提高微生物油脂的附加值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方面研究将在今后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和食品加工的专用油脂、富含LC-PUFA的功 能性油脂和结构脂质产品的研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四磊 刘伟 董绪燕 魏芳 王湘 吕昕 钟娟 吴琳 陈洪 单位:中 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脂质化学与营养重点开放实验室 华中科 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微生物油脂工艺研究论文 微生物油脂》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