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发展战略论文 > 大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 ... 正文 2019-09-20 09:53:51

    大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 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

    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压力3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与对策》 摘要: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 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大 学生中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提出了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一个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 的竞争,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 不仅会影响其在校学习和生活,还将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问 题的现状,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帮助他 们解决心理发展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开发他们的心 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全面、充分、和谐、主动地发展,是高校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1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分析 为了解我校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在2008年3月至 2008年7月期间使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一般情况调查表,采取随机抽 样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006~2007级部分学院学生进行了抽样 检测。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7份。经统计发现:躯体化、强迫、焦 虑不安、人际敏感、忧郁、敌对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被 调查对象中约有40.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 障碍发生率约在20~25%左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1.1心理压力过大 (1)外部环境方面。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我国许多行业,不少行业用人计划减少,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大学生流传着“毕业即失业” 的口号。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专业方向、社会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 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就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 一部分学生就读时优心忡忡,以致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 问题。

    (2)内部环境方面。由于大多数学校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外语四、六 级考试作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条件,有的学校甚至将这两个证书作为获得 学士学位资格的硬件。社会和学校的双重环境迫使大学生在摆脱了高三的重负以 后,又进人了更为紧张的“高四”,繁重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一部分不善于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学 习乃至日后的生活。

    1.2心理承受能力弱 大学生追求完美、向往成功,在家庭中居中心地位,加上一些学校存 在重“智”轻“德”,重“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的倾向,使得部分学生缺乏独立 自主的能力,无论在自我估量方面还是在人际关系方面,一旦受阻,便心灰意冷、 裹足不前。长期的封闭式学校教育也使大学生似温室的花朵,一遇风雨便神形俱 废、一撅不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 困惑和矛盾,经常陷人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有的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有的甚至 发展到自残、轻生、伤人的严重程度。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心理健康 教育的题中之义。

    1.3心理调节能力差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大学生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自己的看法 和要求,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种偏差会给大学生带来焦虑, 即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

    2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与对策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由于各年级心理素 质的参差不齐,产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不同,因此,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贯穿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在第一学年,重点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以掌握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后有中度心理问题 的学生的咨询与辅导,同时关注学生入学适应不良及适应障碍的咨询与调适。在 第二学年,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 培养和加强,重点关注学生学业问题与人际交往及恋爱情感问题。第三学年,重 点在于对毕业生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及求职就业训练。

    (2)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重点。从本次测试结果分析来看,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总体上是良好的、积极的。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个性上存在着明显的弱点:比如缺乏认真负责精神、责任感 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较差等。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一是 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个性弱点,激发学生 成长的内在动力,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炼,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优化学生人格结构, 促进学生德、智、体、心全面发展。同时应该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列入心理素质培 养工作中,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摆脱个性束缚,增强自信, 培养创造品质。

    (3)建立组织压力管理机制,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从对学生进 行的心理素质调查分析来看,在高校的专业教学、科研实践、生活管理和服务工 作等教育教学活动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十分必要。学校应该根据学生 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 引导工作。学院党政部门、学生处、团委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 作长抓不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进 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和 指导作用,深入学生、关爱学生,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专业 教师要结合教学活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后勤人员要努力提供优质高 效的服务保障,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 育。

    (4)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针 对精神疾病的防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生 活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引导作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 特点,往往是按照预先设定的一套规定模式向学生进行灌输,这不仅使学生失去 了学习的内在动因,产生逆反心理,而且扼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因 此,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教育能否得以实施,最重要的是学校各级 领导与教师是否对心理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能否树立“心育”观念,把心理素质教育置于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才能真正将素质 教育落到实处,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总之,我们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注重文化的 整合,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科技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 园文化氛围。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不仅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 操,启迪学生的灵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学生 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大学生在健康的校园、社会氛围中,思想得到提高,认知得 到深化,意志得到磨炼,情感得到升华。

    大学生心理压力3000字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日益激烈 的竞争中,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高校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场所。深 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思考,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 合,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 中,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中, 通过对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 上的心理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 率高达30%左右。在病休、退学病例中,精神疾病已占据第一位。种种数据和校 园事件显示,高校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场所。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领域及原因分析 (一)常见心理问题 1、学生不适应新环境产生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新生在经历紧张激烈的高考竞争后,离开父母进入大学。面对新 的集体、新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模式、生活方式、易失去目标和动力。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促成厌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波动,出现彷徨、迷惑、 失落等不良反应。生活能力、自立能力较弱,不能妥善处理自己的事务,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

    2、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表现为:1、人际关系不适。部分学生对人的认识常有偏见、误 解或过分苛求,对他人情感上缺乏同情、理解和尊重,对他人行为挑剔。如有的 同学与同室友长期关系冷漠,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加。2、社交不良。部分学生不 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沟通不良,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 与技能,没有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勇气,内心困惑,造成人际关系 困难。3、个体心灵闭锁。部分学生过分关注自我,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我行我素, 因自负而不屑交往,因恐惧而不能交往,陷入孤独、封闭境地,妨碍良好人际关 系圈的形成。

    3、学生在异性交往、婚恋观方面面临的情绪、情感问题 青春期是恋爱的季节,大学生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其心理 问题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思、失恋 等情感受挫现象,易产生失落、羞耻、焦虑心理。有时热恋双方情感难以自控, 发生越轨行为,易导致悔恨、恐怖性情感,引发自杀、报复等极端行为。错误、 庸俗的恋爱观无力承担责任与义务,遇到困扰,无处宣泄,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日 常生活。

    大学生性心理已基本成熟,对性的强烈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十分显著。

    但在社会规范、法律、人们习俗看法、学校规章的约束下,易出现性意识与自我 道德规范冲突,产生心理矛盾。由于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的性反应,易产生堕落感、耻辱感、罪恶感、性好奇、性无知、性贞节感淡化、 性与爱的困惑、性与爱的分离等不良现象。由于性行为引起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 的心理压力,使不少学生感到不安和压抑。值得注意的是,性压抑在性格内向、 知识面窄、同学关系不密切、远离集体活动的同学身上,往往表现的更为突出。

    4、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产生与求职、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 大学毕业生属于心理敏感人群,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社会范围、家 庭背景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差异较大。临近毕业, 准备毕业论文、考研、找工作等日常事务较多,突然打破惯有的学习生活方式、 生存环境和人际关系,毕业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表现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与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领 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等心理,承受着考研未知性、专业实习不适 应新环境的考验。特别是出身贫寒的学生还背负着挣钱还债的巨大压力,对于少 数大学生来说,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对处境的无能为力,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 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意志消沉,感到生活无意义,产生恐惧、焦虑、烦躁、 厌世等不良心理。

    (二)原因分析 1、外界诱因 (1)社会历史原因 我国是一个封建历史特别长的国家,封建大一统思想和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形成了人们腼腆、含蓄、矜持的民族性格。较之西方人倡导张扬个性、 人性解放的思想,缺乏对个性心理的关爱,易诱发心理疾患。随着市场经济的确 立,竞争机制的导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物质方面,社会处于转型 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素质锻炼方面的要求相 应提高,对学生心理产生很大影响。社会文化方面,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东西 方文化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使人 们原有赖以生存的基本价值观念发生了变革。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 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疑惑。求知欲强而辨别力弱,崇尚科学但欠缺辩证思维, 缺乏对新旧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不能有效的运用自我防御机制,易引发认知 失调、心态失衡,久而久之成为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外界诱因。

    (2)家庭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三口之家的独生子女,在过去的学习阶段, 是应试教育的继承者。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特点和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这些学生 往往在家中享有较高的特权地位,事事以我为中心,从小养成了一种桀骜不驯、 唯我独尊的个性。任性、依赖、骄横,很少经历挫折与委屈,助长了一种不健康 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旦遇到困难,太多的不习惯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适 应能力差、交际能力弱,易产生自卑与失落感,封闭自己,从而导致孤僻和心理 冷漠。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由于父母的不幸婚姻、贫困家境而形成 的错误观念、贫富悬殊差异,使他们在与同班、同寝同学的无意比较中形成心理 负荷、思想包袱,易产生自卑、焦虑、脆弱、猜疑和友情危机,甚至出现孤僻、恐慌以及嫉妒等不良心态。

    (3)高等教育层面的影响 一是高等教育观念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逐步适应市场、专业拓宽、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智育至上,分数第一的应试教育逐步弱化。二是教育招生、 就业体制的改变:学生交费上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市场增加了对高校与学生的 约束机制,这一切都直接冲击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他们必须承担大学教育的部 分成本,面对求学、择业过程中选择机会的增多,选择难度的增大,他们有着更 多的焦虑、不安、失落和无所适从。

    2、内部原因 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 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对困扰大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原因进行探寻,学生在 自身不良个性特征、认知观念偏差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 意识倾向性和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个性方面有一 些相似的特点:①内向、敏感、体验深刻,但思维固着,不灵活。看问题思维固 执,又注重细枝末节,眼界狭窄。②自尊但不自信,内心封闭,自我防御机制较 强。学生带着良好的愿望进入大学校园,过高的自我期望无法实现,优越感丧失, 自信受到重创,边缘化出现,产生失落感。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 学生易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渴望与人沟通交流,但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往 往采取某种防御性心态,封闭自己的内心。陷入渴望理解与友情但又无法坦然真 诚的与人交往的矛盾之中,易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③缺乏独立意识, 意志力薄弱,消极退缩,受暗示性强。自己快乐与否常常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 度与评价,依赖于别人求得安全感与满足。

    认知观念上的偏差。①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认为人应 该追求完美,缺点和弱点都是不好的,不能接受,对自己的要求绝对化,不能把 自己的弱点当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加以接受。习惯拿自己的标准和价值观去要求 别人,希望别人像自己一样。②自我认识方面的认知偏差。部分学生不能确立自 我同一性、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找不到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人生坐标。失去自我、失去生命的存在感,陷入心理上 的混乱、苦闷与绝望情绪之中。我肯定做不好,我不如他们能干,自我评价过低 和消极的自我暗示,使得她们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不接受自 己。把希望寄托于未来,陷入幻想——不去行动——焦虑——自责的怪圈,并由此产生对未来的担忧。

    二、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思考与定位 从真实的人性入手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认为高校心理健康 教育的实质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天人合一为思想基础的中国特色和谐观,强调在处理事物内部或外 部关系时都必须保持协调,将此观念延伸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就是使人获得全面 协调的发展。心理和谐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协调一致,始终 保持最佳状态以有利于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个体身体 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的均衡发展。因此,实现人身心和谐发展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生命关怀、是人与人和谐互动的社会理想、是人与自身和谐同一的成 长过程。21世纪,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已从以往的以帮助有心理疾 病的学生消除障碍为主转向了培养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优 化心理品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认为大学生 心理健康标准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 力;三是能够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四是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五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 理冲突;六是人际关系良好;七是学习方法得当;八是能应付一定的挫折,如失恋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尊重、对自然尊重。形成对自身存在的合 理性认知,是构筑人心理健康的生命基石。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实现人 与各种关系的和谐,使这样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以不同的载体和方式有效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从当前教育实践看,某些问题看起来是思想或品德问题,但究其根源 却是由心理问题引起,心理障碍所致。18世纪,康德曾指出:德性只有在性格的 准备下才能形成。1995年11月,《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也明确 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可使教育效果事 半功倍。即一方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地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力 量;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与艺术性。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知识面广,经验丰 富,在高校已基本形成校(院)、系、年级、班级干部纵横交叉的工作结构和信息 网络下,心理健康教育可借助这种结构优势,在工作人员选择方面,从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中甄选一部分。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利用思政工作体系的信息 网络收集学生中有关心理辅导、生活适应、职业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学 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有突出心理障碍的学生,从而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 展工作。另外,心理测试以及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也可由思政工作者配合进行。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同样也可以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心理阴影。如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心理调适技术, 让他们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分析什么是健康心理、怎样通过对自我心理状况的评 判、调试和矫正,培养、塑造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融合适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内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师生观、 强化提高人的主体性,促其工作方法使用多样化。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 用心灵的沟通来强化学生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以心理咨询的方式开展教 育工作,可以克服心理咨询的局限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 两者共同的创新和发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实践是探寻的关键。心理健 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渗透于所有的教育活动 之中。大学生能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品质、 相互协调的身体、智力和情绪、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投身于社 会实践,必将对增强学生的自身竞争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压力 大学生如何调节心理压力论文3000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