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浅谈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 正文 2019-10-15 07:36:16

    浅谈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浅谈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一、影响主体性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因素 (一) 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任何教育 职能中,学生之于教师心中,学生的心智成长必须仰仗教师对教学形式、教学阶 段和教学方法的刻意求工和定式指导实现口号下,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便在当前中 国教育中顺理成章,课堂教育过程由教师主导,教师完全接手组织、监控整个课 堂教学活动,加之行为主义的大行其道,人们开始践行SR的金科玉律,书本权 威、教师权威不容置疑,与之相应的是学生由不爱问到不想问发展至不知道问, 一种对学生来说近似高压的课堂心理环境长期盘踞于课堂之上。究其原因有如下 几方面。

    1.课堂场域话语不对称 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统治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绝对权威、师生关系的严重 异化、知识本位的失真追求产生了强势的教师话语(王永祥,2012),课堂成了教 师的独白,学生只能以崇拜之心记下教师说的每一句话,偶尔表演式的附和或重 复教师的意思。教师以宣讲式的话语控制教学过程、以假性赋权提问给学生、以 命令和说教巩固强势话语,继而产生了一个怪象课堂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 教师,但是精神上,教师居于课堂的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身体里,却深藏着 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抑或跪着的灵魂(高玉丽,2001)。

    2.学生情感因素被有意遗忘 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随着课堂教学所生产的产品, 但在教师中心教学模式的主宰下,认识论上的行为主义不可动摇,课堂教学活动 中学生仅被看成有生命的容器,接受外界的刺激就会产生与之相配的行动反馈, 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被有意遗忘,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人意识到自身需求和主体性、 驱使人相应的在行动上呈现出冲动、意志力的各种特性的感情等心理力量的特性 被忽视(孙芙蓉,2013),在课堂心理环境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复存在,课堂教学全 程也被教师和学生外显的物化行动所取代。

    3.学生的认知负荷超载 在课堂场域中与学生话语弱势、情感体验缺失伴生的是心理认知负荷超载,课堂心理环境构建的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实现,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生成的课堂心理 环境在学生认知方面呈现两组难题,其一,课堂教学全程由教师主导,教师生怕 学生会遗漏一个知识点,因而从上课讲到了下课,致使教师身心疲惫,同样学生 也没有闲着,生怕记漏了一个知识点,但是,人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独特机 理,使得教师讲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吸收、消化(庞维国,2011)。其二,假性赋权 式的提问学生,教师以绝对权威占据和捕获标准答案,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时 刻保持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一门心思的揣摩教师的肢体语言、神情意态而失去自 我,加重了心理认知负荷。

    (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 1.课堂教学难以实现教育目标 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观点为理论依据,针对教师中心教学模 式的不足提出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 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试想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 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能够独立完成教学目的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吗无法实现教学 目的的课堂心理环境注定是不科学的。

    2.教师的教学地位缺场 学生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意味着教师教学地位的下移,就教师的职 业特点与工作性质而言,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其重要特点,学生重新定位教学 地位让教师成为了站在一旁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发展的 路径也随着自身的偶然性遭遇而发生变化,教师肩负的社会期望逐渐消弭,教师 也就不具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传授社会理性的功能,教师角色缺场,学生 角色消失,随着课堂教学两大要素的湮没课堂心理环境也就不复存在。

    (三)师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1.教师心理调适错位 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心理调适过程中的 错位是促使课堂心理环境不良的原因。一方面,教师心理愿景过高与学生心理诉 求偏低,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许多一线教师心中存着良好的愿景, 希望通过这门课把自己所学知识、处事风格、价值追求通通传递给学生,但是对 于学生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状态、心理诉求却知之甚少,教学过程成了教师一厢情愿地独白,教师与学生心灵上越走越远,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 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心理期望过低与学生心理诉求高涨,阻碍良好课堂心 理环境的构建。部分教师对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形成的刻板印象,认为低年级 学生学习能力没有高年级的学生强,调皮学生比安静学生难管。例如低年级课堂 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很少有质疑和提问的机会,长期处于这种压抑的课堂 环境,学生厌学情绪增长,本有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逐渐销减。

    2.学生心理准备缺位 教学大环境长期被应试左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始终与分数之间保持一 种赤裸裸的暧昧关系,因此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师始终讲,学生一直听的独特现象, 学生没有心理准备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呈现的任何知识,对于课堂教学的依赖导 致了课堂心理环境中学生心理转化成为依赖心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 学生心理准备缺位致使心理依赖就位,影响优质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学生没有 形成课堂师生自主、主动、创生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惯习,即便提供一个师生关系 良好的课堂环境,学生也会把这种权利转租给教师。其二,学生心理准备欠缺致 使心理依赖出现,影响良好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学生有主体参与课堂教育活动, 有平等进行课堂交往的意愿,但是心理准备的欠缺,在心理层面没有形成有效的 课堂交往心理技巧,心理依赖以捍卫自尊心的方式出现,导致心理上想融入课堂, 但是潜意识里却处于自我保护。

    因此,制度层面的教学模式以及心理层面的师生心理因素都无法真正让学 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一)营造课堂本真共在的心理氛围,是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 的前提 1.学生主体参与的心理素质 学生主体参与是营造课堂本真共在的心理氛围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 在儿童精神世界里更为强烈。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亲生 命的环境,把学生本真天性和内在诉求激发出来,让他们意识到自我主体本身存 在,逐步培养主体参与的心理素质。2.教师和谐、平等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秉持科学的儿童观和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主体主体生命间平等 的交互协同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 主体参与移情至教师位置,在教师经验中实现二者精神上的交互协同,实现一个 主体与另一个主体的结对联想形成意识共同体的过程(余清臣,2006)。因此,教 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全面 发展。

    3.师生营造本真共在心理氛围 本真共在的心理氛围是交互主体性师生之间保持平衡关系的超越姿态(全 增嘏和尹大贻,1985),师生处于共在空间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转码方式要 与学生的心智结构相匹配,课堂教学过程要给学生留下创生空间,让学生主动参 与,使最初的有意义教学话题整合成学生情感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其中,一种 存在遭遇的形式是营造本真共生心理氛围的有效路径,它是在教学内容与人类生 活世界、学生成长经验世界、发现知识的人的世界三方面的遭遇中生成。

    (二)课堂话语主体性还原,是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的必要条 件 1.教师对课堂话语的主体性还原 在中小学课堂上,每小时可能会回答100个左右的问题,多达80%的课堂 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Browne 等,1984)。在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话语交流 是课堂心理环境中的重要活动形式,其中以课程文本编写者为课堂教学言说主体 的课堂教学话语系统是主要载体,这种教学话语系统具有理论性、简约性和抽象 性特点。显然以文本编写者为主体形成的话语系统很难被学生理解。因而,这种 话语系统有待于教师向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具象化的课堂话语体系还原(潘 光文,2004),这种还原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悬置旧有经验,通过话语系统的一致 化解读置换到教师话语位置,内化话语对象的环境,实现学生对课程文本的主体 性还原。

    2.学生课堂话语的去弱势化 即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识和行动上找回长期以来教师话语霸权 统治下的教学权利。首先,学生应该充分展示求真的欲望,用于对抗专制下暂时剥夺的学生话语权。其次,自行选择作为课堂文本的补充性学习材料,以此激发 自身的学习兴趣,增长主体意识。再次,厘定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坚信自身是 不断生成、具有创造力生命个体,能够探索世界和揭示世界的奥秘。最后,学生 个体意识到自身对于主体性评价的积极作用,主体间的教学关系确立让评价权利 不只是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对于自我成长过程的历时性让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 也应当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一部分。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是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课堂心理环境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 主体性教学目标的构建要以学生主体性生成来定位,自主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内涵。因此,构建主体性教学目标也就是自主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实现的过程(周建平,2000)。自主性方面,让我们在教授科学理性的 规约之外,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人格以及不受人摆布和控制的精神。主 动性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积极地对主体之外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客 我的奥秘。创造性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主体能够不满足于现实境遇,能够突破现 实的规定性,追求新的规定、理想的追求精神。

    (二)开掘教学内容新视域 开掘教学内容新视域是塑造学生主体性内涵的重要载体(刘欣和张用篷, 2004)168-175,主要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首先,教学文本与学生知识背景结合,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教师是教学文本的重要转译者,通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获 得知识的纽带,因而教师的解读应该结合学生知识背景进行,在对等的条件下为 学生营造充分的思考空间。其次,文本与人本结合,提高学生的主体素养。这是 培养学生主体素养的途径,教学文本及教师解读后的文本如果没有学生人本主体 的积极参与和深入剖析,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只有二者充分的结合才 能有助于学生养成主体素养。最后,知识与智慧统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倘 若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仅是为了习得知识服务的话,就窄化了主体性的本质特征, 脱离了主体性教育的价值追求,仅有知识无法实现创造,同样只有想法的创新也 缺乏厚实理论基础,所以唯有知识与智慧的统一才能实现主体性教育价值。

    (三)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属性内在规定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促 进学生主体觉醒、主体参与为宗旨,问题化教学法、讨论课教学法、网络教学法 是最重要的方法。问题化教学法以托马斯创立的问题探究模式为代表,该模式着 眼于问题确立、探索、解决的全过程,能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特定问题的探究与 解答(郑勇等,2007)。讨论课教学法,能让师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 弄清问题本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力、评判力。网络教学法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化教 学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以时下兴起的MOOC 为代表实现了学习的在线性、及时性、开放性,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 热情。

    课堂心理环境在课堂氛围以及师生精神层面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在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对话、合作、创生等积极因素与教师、学生以 及教学媒介相互作用,克服及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消极惯性作用,通过动态性 营造课堂交互主体性心理氛围,还原课堂话语主体地位,并实施以情境为核心的 多元化教学,构建良好课堂心理环境,以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谈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