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农村研究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物理概念教学探讨论文|物理的... 正文 2019-12-23 07:25:31

    物理概念教学探讨论文|物理的定义

    相关热词搜索:

    物理概念教学探讨论文

    物理概念教学探讨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准确牢固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教学 的重要环节,在初中入门教学阶段尤为重要。

    认知心理学认为,概念,尤其是初级概念,大多是由感性材料先在头脑中 形成表象,然后经过对比、分析、抽象、归纳、概括等思维过程,抽取出一类现 象或事物的关键属性而获得的。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入门 阶段,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感性材料贫乏、有关表象不丰富的问题,然后,就要带 领学生历经对表象进行抽象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对表象抽象加工的过程,实际上 是学生重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重整的结果,要在语言(符号)、实例(典型)、 图景(表象)等认知系统的各个层面上突现出有关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能 动的、可以用于推断、分析、解决有关物理现象的新的认知模块。物理教学中常 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学得不活,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一筹莫展,物理知 识支离破碎等等,其根源都在于概念教学之初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历经概念获得的 全过程。

    另外,还应当看到,学习物理之前,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 关于物理世界的前科学概念。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是物理学习赖以顺利展开的基 础,没有前科学概念的支持,物理课程的展开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学生的前科 学概念中,又往往包含有许多的错误要素,而这些错误的成份,又是干扰科学物 理概念建立的极大障碍。怎样处理好前科学概念,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中要不断研 究解决的问题。

    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华东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怎样认识力”一节的教学 过程为例,来探讨物理概念教学的操作技术。学生学习准备状态分析:
    学习本节教材时,学生已经形成了“力”的前科学概念。学生的力概念主要 来自自身的体验,大多与自身的感受、物体的运动,以及由此派生的种种现象相 联系。静物也会是施力的主体,学生极少想到。关于远距离作用、力作用的效果、 力作用的相互性等等,学生都有相当的感知,但缺乏一定水平的概括和总结,没 有形成相应的命题。“力作用的主、宾体缺一不可”,“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 的作用”、“作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力与运动方向有一定夹角”,等观点,难以 获得实际生活经验的支撑,因此,本节课对这方面涉入不宜太深。前科学的力概 念,最主要的错误在于“力”与“速度”混沌不分,本节课可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怎样认识力(二)力是什么 演示:手推小车以实物演示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板书)手拉弹簧手 提钩码手压海绵从学生的自身感受开始。变换力作用的宾体。

    小结:推力、拉力、提力、压力都是人施加的引导学生对主体进行抽象。

    提问:机器能不能起推、拉、提、压的作用呢?举例说明。

    板书: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泥起重机提砖压路机压路 小结:机器也可以施加力变换力作用的主体。从人到“可动的”机器,主体 外延的展拓不突兀。

    思考:人和机器可以施力,那么其他的物体是不是也能起这些作用呢? 演示:弹簧推车钩码拉车弹簧提钩码钩码压海绵 总结:人对物体可以施力,机械对物体也可以施力,其他的物体对物体都 可以施加力的作用,我们可以说:
    板书: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举例:人推车 ──人对车施加推力的作用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从人、机器到其他物体, 在更大范围内抽象力作用的主体。弹簧是“动”物,而钩码是“静”物,打破“力只 能由‘动’物施加”的表象的局限性。把“人”降至“物体”,强化对主体的概括。“作 用”,通过语词的代换作自然概括。一般物体都会受到力,这对学生是不争的事 实。所以,以上对比、抽象的过程只紧扣着施力物体展开。

    模仿:弹簧提钩码──弹簧对钩码施加提力的作用弹簧是施力物体,钩码 是受力物体钩码拉弹簧──钩码对弹簧施加拉力的作用钩码是施力物体,弹簧是 受力物体讨论:刚才研究的力,都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作用。不接触的两 个物体之间,会不会出现力的作用呢?用概括形成的抽象观念,回过来对原实例 的表述进行整形,使原有的感性材料顺应新建立的抽象观念。“之间”,通过语言 暗示进一步“调平”主、客体地位,为力作用的相互性作暗示性铺垫。演示:磁铁 吸引小磁针(2)摩擦的塑料棒吸引纸屑(3)乒乓球自由下落由“直接接触”到“不直接接触”突破作用方式表象的局限。

    小结:作用也可以发生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物体之间。

    演示(1)(2)以前做过,这里再次强化,为以下概括力作用的运动学效果激活 有关的表象。

    (三)力作用的效果 板书:二、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力的作用能产生哪些效果呢?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 发生哪些变化? 提示:着重研究受力物体一方。

    由于前面演示的激发,学生容易概括出两类效果。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在表象中突现出现象的另一个侧面──作用的效果。

    演示:人拉弹簧,手压海绵 板书: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演示:手推车,车由静变动,由动变静 说明:运动状态发生形变(配以图示,或引进多媒体动画) 回顾:磁铁吸引小磁针,静止的小磁针“跳”起,摩擦的塑料棒吸引纸屑, 纸屑上“跳”乒乓球自由释放 后,自静止变为下落 形变的观点学生容易接受,简洁处理。

    引导学生对过程的细节充分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运动状态变化”。

    在前面学习“7.3物体的运动”时就注意引入术语“运动状态”。

    板书: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刚才“动”到“静”和“静”到“动”的变化,实质上是物体速度大小的变 化。

    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没有其他的变化? 演示:手迎着车运动的方向推车,车返回演示:绳拉小球作圆周运动 先“反向”,后“转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概括思维的方向。

    通过图示,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中“力”与“速度”发生分离。

    用箭头表示力,可以进一步抽象出力作用的方向特征(矢量性),便于后 续课自然地过渡到力的图示。

    提问: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哪两种情形? 板书:速度大小变化运动(速度)方向变化 练习:
    举例说明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发生了形变。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激发学生做分类概括。

    通过举例,使新揭示的力概念的本质特征(作用效果)获得更广泛的表象 支持。

    思考:反过来,我们能不能从力作用效果的表现来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受 到了力的作用?怎样判断? 阅读:要求找出文中重要语句逆向思维是概念掌握水平的关键特征,是从 具体运算水平发展到抽象运算水平的标志。

    后续课还要就此继续展开,课时关系,这里不再做举例练习。

    (四)力作用的相互性 实验:用拳头捶桌桌子 提问:用力捶时,拳头有什么感觉?表明什么? 说明:疼痛感觉是由于剧烈的形变。

    这一现象表明:
    板书: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利用学生自身感受形成的表象。本例还强化了“‘静’物(桌子)也可施力” 的新命题。下例同此。

    分析:弹簧提钩码,在把钩码提起的同时,弹簧本身也变长了,说明弹簧也受 到钩码的拉力。既巩固了对力作 用相互性的认识,又强化了由效果判断力存在的推断方法。下例同此。

    讨论:你坐在船上,船停靠在河边,想要让船离岸,你用什么办法 本校地处河网地区,学生有关感知表象丰富,易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动力。

    讨论:教材图9-5、9-6讨论的目的是对原有的表象提升,组合到新形成 的科学的力概念体系中去。

    在讨论分析中,一一明确各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效果,通过术 语的运用再度强化新形成的力的概 念结构系统。

    力的单位 回顾:长度、质量单位的确定,引出物理量力的单位阅读:(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1牛约有多大 练习:你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约多少牛?A.几牛B.几十牛C.几百牛 D.几千牛 在力的新概念结构中,单位不是核心结构,本节课作低调处理。

    侧重于单位形象的建立。

    (六)小结 提问:学完本节内容,你对力有了哪些认识? 强化:施力和受力物体、作用形式、作用效果、相互性。

    机动:阅读P89“读读想想”思考“想一想”作业 教学小结:
    该教案的实施很成功。尽管容量相当大,但由于充分发掘了学生原有认知 结构中的可用成份,广泛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表象,教学活动的展开很顺利。物理 学的抽象概念,是以词的形式出现的,是以命题语句来表达的。但是,缺乏表象 的支撑,对表象不进行比较、分类、替换、逆反等思维加工,就不会形成有效能 的物理概念。上述案例,正是精心地诱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建 立科学的力概念的。作为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起始教学,宜先着力于概念的同化, 在同化中突出力概念的本质要素,逐渐摒弃其非本质要素。在后续课中,将以此 为基础,继续解决“学习准备状态分析”中提及的认知问题,促进力的科学概念与 原有自发概念的完全分离。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物理概念教学探讨论文|物理的定义》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