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农村研究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_广... 正文 2020-01-11 07:26:54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_广播电视节目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广播电视;
    节目创新;
    面向;
    问题 [论文摘要]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 媒业正承受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 电视媒介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进行创新就成为当前广 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关键问题。文章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 回归人际传播、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讨论了当代广播电视节目 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当前,在社会大环境和媒介大环境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大众传媒业正承受 着激烈的内外竞争压力。作为当代大众传媒业的主导形式之一,广播电视媒介的 生存与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从其内容生产的层面上讲,广播电视节目与其 他许多商品一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缺乏个性和深度的同质化趋向。为了使之在 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新就成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中的关键词 之一。因此,本文从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等三方面,谈谈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 的相关问题。

    一、整合信息资源充实节目内容 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必须以一定的信息资源要素为传播内容,广播电视媒 介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成员传播各种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信息的多 层次需求。可以说,包含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事实和观点,其内容质量高低和优 劣乃是决定一个节目成败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 节目创新必须在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 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电视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 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1.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信息反应机制,以实现社会信息资源的平衡 传播,减少社会各阶层的信息贫富差距。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政策已经出现了一 定程度的调整和开放,同时,媒介技术进步也为广播电视传播创造了许多新的技 术可能性。与以往相比,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 进步。但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在信息内容的选择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失 误,既给整个广播电视传媒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传播学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与其有效信 息量的拥有密切相关,从而决定了他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位置。有学者为此提出, 过大的信息落差会造成一种巨大的潜在冲击力,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国家安全 构成隐患,而减小信息落差的办法,就是要逐步加大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包括所 谓敏感信息和负面信息的传播。因此,在内容生产的层面上,广播电视节目创新 应当从人民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报道的信息内容,大 力拓展节目内容的题材范围,扩充节目负载的信息含量,使广播电视传播“贴近 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 针对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个升值和增值。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和针对性,就是 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 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对信息资源进行高 质量的优化配置和高效率的开发利用。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 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 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书评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 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的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 的扩展。另一方面,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我们把单一的信息事实置于特定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置于其背景性信息、前景性信息和相关性信息之中, 透过阐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使过去对单一信息事实本身的传播变成多视角、 多层面的立体式传播,让观众在接受媒介信息时不但知其然,而且能够较好地知 其所以然。在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中,央视《新闻30分》对组合式报道的探索是值 得赞赏的。

    3.电视新闻节目应当从单纯的报道新闻走向深度的解读新闻,为公众意 见、集团观点和社会舆论构筑一个自由传播的合法空间和平台。大众媒介传播从 诞生开始既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生活中意见、观点和舆论自由 流动的集贸市场。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 快,这类节目必将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又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当前,广播电视传 播中不断升温的谈话节目热、访谈节目热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有力证明。在西方 国家中,谈话节目已经成为占有总量一半以上的主要节目样式。在我国,央视的 《实话实说》、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等都是这类节目的典型代表。这类节 目大都以人物的交谈为形式,以意见、观点的碰撞为核心,以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为旨归。谈话节目的另一种形式是以时事分析、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深度报道,如 央视的《央视论坛》、凤凰台的《时事开讲》等。这两类节目的流行表明,广播电视节目已不再是单纯的表层信息传播,而是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内容的深层次阐 释和解读。

    二、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任何媒介传播总是借助一定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可以相互传译的符号 系统,才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有效传递,这种符号系统就是媒介传播的语言方式, 其语言方式特性是大众媒介传播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广播电视语言乃是一种 感性化的符号系统,它以某一特定时空中连续存在的视听素材为基本单位,在电 子技术机械复制功能的支持下,广播电视传播对现实生活的承载,与其真实存在 的时空结构相对应和同步,具象的声音和画面保留着人际信息的完整性,它通过 直接诉诸于媒介受众的视听知觉器官,进而在人们心理结构上产生出一种震撼性 的场效应。因此,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介的语言特性,使之回归于面对面的人际 传播方式,也是其节目生产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面向。

    1.进一步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广播电视节目呈现出生动、 鲜活的表现形态。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 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 的感性化特征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 传播方式等诸方面。其重要意义在于,借助于其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广播电视 传播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进而重新回归到人 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 特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以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 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 鲜活的感性化特征。在过去的新闻传播中,我们往往把报道的真实性与真实感混 为一谈,以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实际上,这 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概念,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 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因此,充 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统一,必然 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2.充分发挥其感性化的语言特性,提高广播 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力。首先,要充分发挥现场同期声的独特魅力,真正 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完整记录的同步传播。当前,随着媒介技术的不 断进步,现场实时报道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最主要叙述元素之一,事件报道纪 实化、现场报道普遍化和现场直播常态化则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最有力的媒介竞 争手段。要在传播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努力开掘广播电视传播的媒介潜能,不断提高我们运用现场同期声像的质量和水平,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 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听)众面前。其次,必须加强媒介传播的互动性,努力增 强广播电视传播的过程化意识。所谓过程化是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擅长于对事件过 程的展示,而不是单纯地表达事件发展结果和结局,因此,应当根据其传播过程 特点来组织和开展大众媒介传播活动。应当注意的是,所谓传播过程化并不是一 种简单意义上的线性过程结构,而是一种以互动性、悬念感、不确定性为核心的 非线性过程结构。可以说,传播过程化是由广播电视语言特性所带来一种全新而 独特的传播方式特征。

    3.进一步完善媒介传播的话语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 力。所谓话语本身是一个含义简单的概念,即各种互相联系的书写和演讲的言语 段落。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话语往往涉及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效果等问题,并 始终与权力的分配相互关联。广播电视传播是一门模拟传、受双方面对面人际交 流的艺术,传播者――记者和主持人不是用书写的文字符号而是运用声音和形体 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
    同时,其时空结构是以时间性为主导的存在形态,受众必 须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视听,因而对媒介话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 感性化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进一步完善其话语方式应当从平民化、亲和力、 审美感和公信力等几方面人手。孙玉胜指出:央视近10年的新闻改革是从改变电 视叙述的语态开始的,使电视传播的“表达和叙述的态度变得更真诚、平和,表 达和叙述的内容变得真实、鲜活,表达和叙述的手段变得更遵循电视的规律”。

    实际上,进一步完善媒介话语方式,是促使广播电视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的重要途 径,它要求在内容上体现一种鲜明的平民主义立场,饱含着一种真切的人文主义 关怀;
    在形式上努力增强媒介传播的感性特征和审美效应,提高媒介传播的亲切 感、贴近性。

    三、依托媒介技术丰富节目形态 当前,随着光电模拟技术向着数字光纤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进步为广播 电视和人本化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广播电视传播中,技术特性的改变将直接导致 节目体裁样式和表现形态的变革和创新,未来的广播电视将依托电子技术的优势, 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抢占先机,并在信息采集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 两方面实现节目形态的创新。

    1.在信息采集加工方式上,当代媒介技术进步将使广播电视传播获取信 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自由灵活,从而带来其媒介产品形态 的巨大变化。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广播电视传播的信息采集手段种类更加齐全,时效更快捷,性能更优越,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 其也正变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比如随着信息采集方式的不断完善,由演播室 加(现场)视窗的电话连线节目以及由非职业传播者拍摄的纪实性节目,已经成为 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中两种崭新的节目形态。从媒介发展的角度上看,电视连线节 目由于其信息采集方式的灵活性,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进一步实现“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目标;
    公众自拍节目既扩充了媒介专业机构的采制能力, 又大增强了观众参与媒介传播的可能性。此外,电视节目制作从过去的线性剪辑 转变为非线性剪辑后,电视媒介传播既实现了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自由复制、加工, 同时,又使节目形态包装的手段更丰富,并大大提高了新型节目形态开发的可能 性。

    2.在信息传播方式上,现代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将会使传统广播电视 传播的时空结构局限性得到有效的克服、改观直至根本性的完善。有关专家指 出:在广播电视节目创新过程中,节目形态的个性塑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如果把电视新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运作,各新闻性栏目作为子系统应当重 视其定位的差异和功能的分化,随之确立其不同的个性风格――新闻性栏目个性 发展这一趋向,将会越来越重要”。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电视传播 已经在类型化和专业化两个维度上不断拓展,而媒介技术进步将促使更多崭新的 节目形态出现。首先,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传统节目形态的直线性结构将 被散射性的多维时空结构所取代。其次,借助于数字技术的虚拟实景技术,广播 电视节目有可能从二维平面发展为三维立体传播形态。再次,在信息储存系统的 支持下,未来的广播电视节目有可能成为一种自由的、可反复阅听的声像媒介形 态。最后,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未来的大众媒介传播中各种传统媒介将 不再独立存在,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集文字、音响和图像为一体的立体化的传播结 构。

    总体说来,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乃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它涉及媒介 传播实践的方方面面。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讨论,并不是 一个唯此是举的传播实践操作指南,它仅仅是试图为当前广播电视传播实践提供 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并希望对我们产生某种启发性的意义,以更好地开展广播 电视节目创新实践。果若如此,那本文的主旨和目的也就算基本上得到实现了。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研究论文_广播电视节目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