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农村研究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 正文 2019-09-20 09:47:51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一标准论文|孔子说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一标准论文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一标准论文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一标准全文如下:
    孔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重 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定于一尊的官方哲学后,孔子教 义不仅深刻影响看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走向,而且深刻影响着中 国的国民精神。因此,对孔子功过是非的评判,一直是中国的一个文化难题。二 千余年来,虽不乏振聋发聩的批孔之论,却又丝毫不曾动摇他的“素王”之尊,尤 其是在当代中国正处社会转型的历史巨变之际,近20年来对孔子的推崇和颂扬却 愈来愈甚,而对孔子的批判声浪也愈来愈高。如何评判孔子功过,是以历史实践 为唯一标准,还是以“六经注我”的字面意义为据这也是文化研究者绕不开的历史 难题。

    具有周文化特色的鲁文化造就了孔子儒家学说 孔子原本是宋国子姓后裔,在他的远祖孔父嘉时,因五世亲别于公族, 失去贵族身份后而改姓孔,家道自此衰微,从曾祖辈起便举家迁居鲁国。孔子生 于鲁长于鲁,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鲁国度过的,鲁文化对他的濡染是非常深厚 的。

    周族完成翦商之大业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便在东方封建诸候 “以藩屏周”。

    鲁国是姬姓贵族建立的宗亲方国,地处泰山之阳、汶泗沂沭之滨, 较为封闭;国民以农为业,不事渔、商。封建鲁国不仅是为了大启疆宇、“为辅周 室”,曲阜是商奄旧地,居住着文化较为先进的前朝遗民,就更需要加强对东夷 诸族的镇抚和文化征服。因此始封地位很高的周公为鲁君,周公因辅佐成王并未 就国,而是由其长子伯禽继承。于是鲁国成为周王室的代理人以控制这个地区。

    鲁立国之初,周王室的封赐极为丰厚,“分之上田陪敦,祝、宗、卜、 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左传*定公四年》)等,各种礼器典籍几乎应有 尽有。《礼记*明堂位》说:“凡四代之器、服、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 也。”鲁国享有天子器物服饰、奏天子礼乐的政治特权,鲁国虽小而地位之尊由 此可见一斑。因此,从分封之日起,鲁国就是个宗周文化的方国。“用即命于周, 是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左传*定公四年》)。由此也就决定了鲁的治 国方略是以推行周礼周俗为既定方针,伯禽对殷民实行“变其俗,革其礼”,正是 这一治国方略的体现。久之成习,凡是必遵祖训和谨守周礼,周初开始完善起来的宗法礼乐制度,便铸就成了鲁国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治国方略将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们可以与鲁国同时分封的 齐国作一比较。

    《汉书*地理志》:周公始封,太公问:“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而 亲亲。”周公问太公:“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齐鲁二国始封时地皆 不过百,可以说是在同一水平上起步,而鲁在政治资源和文化上还要优于齐。齐 国“举贤而上功”,不当“凡是”派,广纳贤才,因地制宜,富国强兵,使齐国土扩 展到方园二千里,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齐国提倡学术自由发展,不排 拒不同学术思想流派,因此就有了一时儒法道墨诸家云集稷下,形成著称于史的 稷下之学。鲁从立国到被楚灭国的这一历史阶段,以“宗周”为准绳,压制不合周 礼的一切思想和文化,不思进取,人才匮乏,积贫积弱,国土虽曾扩展到五百里, 仍是小国寡民之邦。“周礼尽在鲁”(《左传*昭公二年》),鲁国可圈可点的历史成 就仅此而已。

    齐国的改革性、开放性、民主性与鲁国的保守性、封闭性、落后性形 成鲜明对比。孔子儒学就是在鲁国这种文化氛围中生成的。孔子则按周文化的面 貌将鲁文化系统化、 理论化、政治化、世俗化,可以说周、鲁文化尽在孔子儒 学之中。例如,鲁国崇尚周礼,孔子则“吾从周”;鲁有讲习周礼周乐的传统,孔 子则“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鲁以“尊尊而亲亲”为既定国策, 孔子则将其弘扬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周王室训令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则主张“天无二日”,“尊无二上”(《礼记*曾子问》)….只 要稍加对读,我们就会发现孔子教义与周文化有很强的对应关糸,这说明孔子是 全面继承了周文化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季,其时天下“礼崩乐坏”,这本是对封 建专制主义政治和文化的一次大冲击,应视为是历史的进步,然而在孔子教义中, 我们并未发现他对进步的讴歌,有的却是对尊礼者的赞美,对越礼者的诅咒,对 “郁郁乎文哉”的周朝寄予乌托邦式的响往。这也说明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并未汲 取新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也不曾顺应当时的历史潮流。

    “半部《论语》治天下”:“儒术治国”留下的失败记录 孔子死后颇受恩宠,与他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景况形成鲜明对比。

    他首先被鲁哀公诔之为尼父,汉武帝将孔儒定为一尊,司马迁作《史记》以“世 家”许之,与王者并列;汉平帝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太宗尊他为先圣,唐玄 宗封他为文宣王,元武宗加孔子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英宗还特意加封孔裔为衍圣公……。自汉以后不分夷夏,凡入主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无不尊崇孔子,并 且抬到吓人的高度。一 黄土,一冢枯骨,何以能亨有“素王”之尊我们可从孔子 理论体系与帝王利益关糸中找到因由。

    孔子说过:“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左传*成公二年》);
    又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孔子主张帝王唯我独尊,亨有至高 无上特权,这与韩非子主张帝王树立绝对权威有惊人相似之处。孔子维护封建帝 王最根本的绝对利益,理所当然会受到封建帝王们的尊崇。孔子传人孟子仅说了 句“民为贵,君为轻”,就被朱元璋撵出了孔庙,若稍有不合帝王心意就会落得这 般下场。《论语*颜渊》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是孔子为封建帝王们设计的一套贵贱有序、上下有别的政治制度,如果等级名 分错位就不合孔子所规定的“礼”。

    而“礼”是无所不包的,如制度、仪式、婚丧、风俗等等都包涵有等级 名分。凡不合“礼”处就要“正名”,何谓“正名”何晏《集解》释为“正百事之名”, 即在方方面面都要维护帝王专制统治的政治秩序,这是颇合帝王心意的。再则是 孔子很善于为尊者讳。《史记*孔子世家》:“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 讳之曰‘天子狩于河阳’。”历史真相是:晋文公欲会诸侯讨卫、许,担心诸侯不奉 命,于是便召来周襄王,以天子名义会诸侯,史称“践上之会”。孔子在编《春秋》 时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闹剧曲讳为周天子“巡狩”,保全了周王的面子。孔子很 会揣摩帝王心理,如何不受帝王尊崇呢!如果说孔子身后的显赫是帝王们感情上 接受了孔子的话,那么,叔孙通说的“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汉书*郦陆 朱刘叔孙传》),则是帝王们逻辑地接受了孔子儒学。孔子教他们以“儒术治国”, 可保持独裁专制统治,一家天下可代代相传。

    儒术治国的形象说法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鹤林玉露》卷7)。此 说始见于南宋,据称是北宋权臣赵普所言。然而,与其说是赵普之言,不如说是 约定俗成之论,它认定这样的历史“事实”,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中国基本实行 的是儒术治国。那么以“儒术治国”的各代王朝是否国运亨通呢 汉武帝虽“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书*武帝纪》),仅还仃留在 口头提倡上,并未认真实行。如所用之臣或是文法酷吏如张汤、杜周之流,或以 经术润饰吏事如董仲舒、公孙弘之辈,绝非纯儒。汉章帝白虎观会议正试确立了 儒术治国,其时社会危机四伏,儒术治国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儒术治国是救世 良方吗汉章帝至汉灭国仅144年,其后几个统一王朝,晋为154年,隋101年,唐 289年,宋319年,元108年,明276年,清267年。儒术治国何曾园过帝王们的家天下传之万世的美梦!尽管孔子设计了一套封建社会的乌托邦蓝图,以“仁”、“中 和”、“孝”等政治设计限制帝王们的权力于一个“度”内,这都不过是一厢情愿的 呓语。历史上一些开国之君或中兴之主只是鉴于前朝的颠覆所有所收敛而已,他 们给人民一点好处就大力宣扬,而榨取人民时却不露痕迹。这便是《管子》中为 他们总结出的一套“仁政”-----“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 繁,恰恰证明了孔子设计的那套“自我调节机制”只徒具文字意义,对任何一位封 建帝王都无约束力。历史已经无情地证明,儒术治国每每留下失败的记录。

    儒术治国使中国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保守落后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因此, 所形成的历史惰性,使任何改革、那怕是改良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如王安石、 张居正以及戊戍变法等等。马克思曾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指出:
    “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然而出 自中国的这三项伟大发明,并未率先将中国由封建专制主义社会推进到资产阶级 社会,倒是将火药普及为焰火炮竹,罗盘成为风水先生的法器,而印刷术普及后, 结伴而至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文字狱! “半部《论语》治天下”究竟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一部廾五史足 以为世昭鉴! 孔子儒学薰陶下的中国国民精神 孔子儒学是在周鲁文化孕育下生长出来的,鲁国国民的精神状态如何 我们从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曹刿论战》中可窥见一斑。

    《左传*庄公十年》载,齐将伐鲁,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鲁国虽不乏象曹刿这样的俊杰之 士,然而故事却反映了当强敌压境、国难当头时,宗室权贵居然束手无策,而众 多乡人则以“肉食者谋之”、事不关已的心态置国是而不理。二百年后孔子称言“不 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正是对乡人的那种不良心态的赞许和肯定吗!鲁人、甚 至其后的中国人“只扫自家门前雪”的不良风尚的形成也是由来己久的,经孔子的 误导,其影响的恶劣和严重后果,我们又岂能低估!当下许多中国国民对国运民 生、改革大业的漠不关心,对诸多社会丑恶现象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难道不 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误导造成的恶果吗! 然而二千余年来孔子教诲下的国民又果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做到“思不越位”吗如其能按等级名位去思考去行事,历史上又何以会发生许多不在 其位而夺其位的宫庭政变、或以血与火的手段让江山易主呢又何以会有那么多的 官吏极不安分,为加官晋爵或谄谀媚上曲邀恩宠,或卑身贱体卖身投靠…..。这 与孔子设计的“理想人格”岂不是相违悖的吗又如孔子教导国民要“谋道不谋食”, 可谓圣洁高蹈,然而国民们口中念着圣人教诲,私下里却放胆设租寻租,贪污受 贿。王亚南先生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说换一个视野去看廾四史,“则 又实是一部贪污史。”有资格进入贪污史、奸佞传的国民,又有几人没有读过孔 孟之书的呢!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孔子儒学哺育下的中国国民,己造成普遍的人 格分裂吗人格分裂又造成人性的虚伪,其最典型的特征是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 一,言行不一。

    孔子儒学中没有为中国人提供枳极的进步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孔 子强调“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把国民的思想禁锢在等级 名分的“礼”的范围内,使国民的思想思维得不到充分的伸展。中国长期的保守落 后与孔子儒学的保守落后密切相关,这不由得令人想起德国。德国人认为,德国 之所以能在科技、生产力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能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中迅速 恢复,应归功于黑格尔、康德这些哲学家把德意志民族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哲学 是能真正改变人的思维和思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强 盛的民族总有强盛的哲学,而强盛的哲学一定能滋养出强盛的民族!中国漫长的 封建社会积贫积弱、保守封闭,这也说明了孔子儒学不是“强盛的哲学”,它又怎 能滋养出一个强盛的民族来呢!又怎能哺育出千千万万个“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强 盛的个体呢! 孔子儒学在其伦理学说中为国民提供了一种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的 认识论,国民持这种认识论,每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例如国 家政治本是极复杂的糸统,我们竟简单化为清官贪官、善政弊政等等;又将官僚 队伍分为清流浊流,而正邪两方又水火不同器,冰炭不同炉,于是便形成朋党, 互相对立,激化了许多社会矛盾,也毒化污染了政治空气。这种认识论无视价值 中立原则,不允许国民持中间立场,这势必使国民的思维容易情绪化、情感化, 同时也造成说假话的风行。

    孔子儒学曾为国民设定了一种理想人格,修齐治平是理想人格的实践 和完成过程。如果按这种设定来教化、塑造我们的国民精神,二千余年来我们的 国民早已是谦谦君子了;那么中国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危机何以总是伴随着 道德危机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总要伴随着艰难的道德重建呢国民的伦理道德为什么竟脆弱得这样不堪一击呢道德危机的周期性,难道不是孔子儒学在道德教化 方面失败的记录吗!孔子儒学的伦理教化有很大的消积作用。

    孔儒以僵化落后甚至违反人性的规范束缚人的自由选择,造成个人自 我意识的淡化和萎缩,使人的社会角色类型化,个人创造性受到压抑。长期的历 史积淀,国民养成了一种普遍的权威性人格,以及信仰、畏惧、依附权威的文化 心态,养成了因循守旧、恪守传统、拒绝创新、随波逐流的内倾型民族性格。孔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创建儒学之始便摈弃了宗教崇拜,转向于对帝王的政治权力 崇拜,从而造成了中国社会至今不衰的“官本位”文化观念。国民在“权力崇拜”的 愚弄和鼓惑下,对权力的痴迷及对官位的追求己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不言 自喻,权力和官位的背后是巨大的廉价财富和利益!孔子儒学主张以内省式的修 身、通过“灵魂深处闹革命”来塑造自我道德形象。道德的自我形象欲求导致国民 重虚名而不务实际的行为特征,鲁迅先生称为是“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是“中 国人的精神纲领”。

    对孔子儒学文化品格的虚伪性,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人早有观察和 认识。《庄子*外物》有“儒以诗礼发冢”的故事,揭露儒家“彬彬有礼”地掘墓碎 尸,夺人珠宝,儒家人格分裂竟达如此!这篇小品对儒家标榜名义、欺世盗名、“阳 为道学、阴为富贵”(李贽语)的虚伪人格给予了辛辣的批判。人格的分裂必然导致 人性的虚伪,它对国民、尤其是对官僚群体心灵和精神的毒害是十分严重的,造 成了多少官吏夤缘投机、趋炎附势、媚狡谄伪、畏强凌弱、因循苟且,他们在“达 则兼济天下”的旗帜下假借大义,窃取美名!这说明孔子儒学不仅需要虚伪,而且 不断地制造虚伪。当虚伪盛行时,社会上必然兴起伪善之风;伪善之风起必然导 致信仰危机和世风衰败。

    今年是孔子诞辰2550周年,恰逢又是世纪之交,据报导国内将要举行 隆重的庆典活动。我们将如何评说孔子,如何解开这道文化难题呢孔子教义中确 有一些有价值的成分,有的甚至至今还有生命力。然而孔子儒学是一个非常封建 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两个相互对立的哲学体系,尽管他的教义中 有些是颇有价值的,但绝不是超时代、超阶级的永恒真理。二千余年来儒术治国 虽每每留下失败的记录,但仍有不少人鼓吹只有儒学才能救中国,只有儒学才能 拯救世界。儒学创立之初,其文化品格就是以“法先王”为政治导向的,所追求的 乌托邦社会,在本质上是与时代潮流相互错位的。儒家们的理想存在于过去,而 不在于未来;他们生活在现实之中,却孜孜以求在未来中实现“过去”。因此在社 会历史观方面常表现出“今不如昔”的病态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已成为一种社会弊病,而且与社会总体发展的趋向和进程相背离。如果说儒学这个非常封建、保守、 落后的学说能够救中国,五四运动的锋芒何以要指向孔子及其学说许多自幼曾受 过孔子儒学熏陶的革命志士和先驱者们,何以还要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救国救民 的真理呢 孔子的人格是高尚的,他的学识是十分渊博的,他对他的事业的追求 也是十分执着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的话代表了历史上无数知识分 子对孔子的敬仰;“我爱孔子,我尤爱真理”,蔡尚思先生的话则代表了古今无数 知识分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心声!在孔子华诞之际,若能对孔子儒学进行 认真的、科学的选择、批判、改造、吸收和消化,用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于 国于民幸莫大焉!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历史实践是评判孔子学说的唯一标准论文|孔子说实践》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