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农村研究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通识教育工作思考】通识教育是 正文 2019-11-14 07:41:14

    【通识教育工作思考】通识教育是

    相关热词搜索:

    通识教育工作思考

    通识教育工作思考 摘要: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 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大学提出通 识教育目标,就是要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 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是十分必要的。通识教育的实施要结合 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 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必要性;
    实施途径 Abstract:All-round-knowledge-basededucationisnotonlyamodeofmoduleDesign,butals oathought,anideaandaexpectationofeducation.Itspurposeistofosterpeople’sfreedom,har monyandall-rounddevelopmentthroughaseriesofeffectivemeasures. Keywords:All-round-knowledge-based;professionaleducation;necessity;choice 长期以来,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忽视通 识教育;
    强化如何做事的知识学习,忽视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的人格教育。大学 教育的功利性太强,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 调整,过于看重人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价值。这导致了许多负面的 影响,如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不够;
    过窄的专业教育, 使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领域受到局限;
    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基础训练和 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可以说,我 们提出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对过去过分强调专业教育的反正,就是要让学生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做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 人。

    一、通识教育的涵义 通识教育在欧美国家中是GeneralEducation,又称为“普通教育”或“一般教 育”,随着人们对大学教育理念认识的深化,现在对GeneralEducation的译法已经 基本取得共识,认为通识教育比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更贴近其本意。顾名思义, 通识教育的“通”,即通晓、明白;
    “识”即智慧、见识。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 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历史、文化、 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
    用一种适应时代的文化内 容来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变得丰富起来,从而使自己在专业教育中保持自由,在精神上不致成为受 专业束缚的奴隶。一般来说,人们在使用通识教育一词时,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 的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或观念,即大学教育应给予 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即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
    另一 种是狭义的理解,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作准备的那部分教育。笔者倾 向于把通识教育既当作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同时又是大学必须施行的教育实践, 即把通识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实践中。

    通识教育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又 称为博雅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思想,他认为自由教育既不 立足于实用,也不立足于需求,而是为了心灵的自由。通过发展理性、提升智慧 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耶鲁大学在1828年发表了耶鲁报告 (《TheYaleReport》),提出维护古典语文教育,排斥现代语文及职业性实用学 科,轻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提出大学的目的,在于提供心灵训练和教养, 充实具有知识的心灵,而古典文雅学科就是达成这种训练和教养的最好科目,因 此应该拒绝实用性科目(1)。英国红衣主教纽曼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他在 《大学的理想》(《TheIdealofauniversity》)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自由教育思想。

    他认为:“对受教育者而言,大学教育就是自由教育。”纽曼认为自由教育胜过任 何专业教育,它使科学的、方法的、有序的、原理的和系统的观念进入受教育者 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尽管他们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 但在接受自由教育以后,他们的理智水平足以使其胜任任何一种职业。当然,随 着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自由教育因为忽视专业教育而逐渐受到社会的抛弃,并 逐渐为工业社会中的专业教育所取代。同时,在古希腊时期,自由教育从来只是 少数“自由人”的特权,经济自由是学习自由的重要前提,它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需要。

    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的是美国的帕卡德(A.S.Packard)教授。他指 出,美国大学为学生提供的“通识教育,包括古典学、文学和科学方面的有关课 程的内容,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它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 学,使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 综合的、全面的了解。”(2)1945年,哈佛大学提出了著名的《红皮书》。――《自 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红皮书》提出通识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这种人需要具备四种能力:有效思考的能力;
    清晰 沟通思想的能力;
    做出适当明确判断的能力;
    辨别一般性价值的能力。在我国,提倡通识教育最早的是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他在《大学一解》 一文中写到:“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 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 偏重专科之弊,既在所必革,而并重之说又窒碍难行,则通重于专之原则尚 矣。”(3)(P325)明确提出了培养“通识”人才的目标。梅贻琦的通识教育观包括以 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是生活大于专业,事业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
    二是通识是一 般生活的准备,专识是特种生活的准备;
    三是从社会需要来看,也是“通才为大, 而专家次之”(3)(P325);
    四是如果让没有通识基础的专家治理国家其结果不是“新 民”(3)(P325),而是“扰民”(3)(P325)。著名教育学者李曼丽博士从通识教育的性质、 目的、内容三方面把通识教育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从性质角度加以阐述,认为通 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同义,通识教育的实 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二是从教育目的的角度进行阐述,认为通识教 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造就具备远大眼光、 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道德 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三是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进行论述,指出通识教育 要给学生“所有学科准确的、一般性的知识”,认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 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4)。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已经成 为一种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教育观,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 境界。对于大学教育来说,它应该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既包括 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

    二、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7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但也给人们 带来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人类面对的一切问题。科学知识的 教育成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因而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成为教 育活动的追求,在这种教育活动中,人被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和承载知识的工具。

    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 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5)“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 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5)人是有感情的,有思维能力的,有精 神的,教育活动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升华,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 能对学生进行个性的培育、精神的培养,只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只给学生一些 死的教条,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人。进行通识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 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 是无限的。”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开阔的视野和开朗的个 性,继而培养完善的人格。通识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 研究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具有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得到科学精神的熏 陶;
    同时在通识教育中加强科学教育,引导学生以一种人文的观照关注科学的发 展,也使他们在科学精神感召下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通识教育 关心的是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科技动物。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狗熊的 嗅觉是否灵敏,先后两次把掺有烧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动物园的熊身上,导致 数只黑熊受到严重伤害;
    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孤僻、多疑、猜忌,竟杀死四 名同学,这看似幼稚却疯狂的举动,显示了单纯科学教育的偏狭和人文教育的重 要。通识教育超越专业和职业的限制,体现出对生命的关注,将使学生在未来的 发展中享有更多的自由,实现更加完美的人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大学的人才培养还是在 工业化时期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工业生产的批量化、标准化的 影响,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工业化生产需要的技术性人才。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共 性和统一性,却对人的个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创造性的培养重视不够。专业教育可 以让学生尽快进入某一专业领域,在短时间内积聚起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快地适 应生产的需要,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一是严格划分专业方向,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被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学生难以 走出各自专业的小圈子,而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不是按专业排列的,复杂多变的现 实问题使学生经常力不从心,导致学生社会适应性差;
    二是过分强调专业,会导 致学生学术视角单一,学生认识不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虽然学习的专业科目不少, 但雷同相似的知识比较多,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非常接近。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 越来越需要多学科的相互借鉴与支持,在多学科的渗透和转移中,现代科学呈现 出综合化趋势,即使从事专门领域的研究,也需要广博的知识为后盾。进行通识 教育,就要改变把高等教育等同于专业教育的观念,一方面教育的内容要不断地 拓宽,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全球化和国际化愈益加强的时代,随着认识的 不断发展,人们在一个学科内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并且问题的差异也越来越 大,为了研究某一类问题,必须凭借一些特殊知识、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于是一 些新的学科就诞生了。但是,就科学发展来说,知识分化了,理论分化了,而世 界是一体的,社会是一体的。过早地偏执于某一学科、某个专业,难免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有了通识教育,学生可以避免过早地进入到狭窄的专业领域,可以在 丰富多彩的知识面前,保持选择权,同时也可以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率越来越高,他们从小到大 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由不得他们自己,因而学习主动 性不够,这是因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情况从基础教育 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在 对专业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学学习,即使发现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 也别无选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只是消极被动地在进行学习。通识教育 是建立人的主体性,并使人摆脱各种奴役成为自由、自主的人的教育。象北京大 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实行的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这种以通 识教育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专业教育的方法,一方面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选择 空间,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识教育不仅着眼于改善学生大学阶段的 学习,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不仅要教给学生现存的知识,更 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得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即不仅要“授人以鱼”,更 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这在学习型社会中表现得尤为重要。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不是自然而然就可以实现的,在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 任,过分专门化的教育导致社会成员的主体性丧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但是,又出现了新的主体性迷失的情 形。具体表现在正义感、责任感的淡化,荣辱观、是非观的混淆,公德心的缺乏, 个人行为失范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抬头。通识教育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心 智,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相对客观的而非急功近利的态度,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以 及各种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识教育将学生作为主体性的社会成员来培养,使 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 献。三、通识教育的实施途径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逐渐为我国大学所接受,在构建与通识教育 相适应的大学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实施。

    一是要根据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一些西方国家 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并非都是成功的经验,所以我们不能够直接引用,而是要根 据我国大学的现状,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特点,现有的思维方式设置合理的切实可 行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坚持按学科大类招生, 在大学一、二年级不分系,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原 则,要加强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要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主动接受新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养成自我学习、自我钻 研的能力。改革现行学习成绩评价办法,在考试内容上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 体把握程度,考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试形式上可 以多样化,课程成绩可以考试与考查、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考勤与作业、 讨论与论文等形式取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课外学分实施办法,有条件的可 以建立学生科研小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要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我国大学推行的通识教育应是严 谨的,而不是松散自由的,更不是自由教育。以为通识教育就是悠哉、游哉,不 需付出艰苦劳动就能取得成功,甚至让学生把一些时间花在漫无目的闲散杂学之 中,既浪费了时间,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推行通识教育、宽口径的专业教育, 并非说专业教育不重要。大学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具有某方面专长的人。因此,专 业教育是大学教育永恒的目标,只是我们把专业教育的时间推后到高年级和研究 生阶段,加强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丰厚的土壤。随着知 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也要具有厚基 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地扩展知识领域,成为适应现代 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里也要注意一种倾向,以为通识教育就是通才教 育,于是在课程设置中,采取“拼盘式”,搞“小而全”,导致教学课时的无限膨胀, 这与通识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反倒影响教学效果。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分工越 来越细,通才教育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通识教育正逐渐为广大教育工 作者所接受,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引发一场深刻的教学改革。

    三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提出:“大 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真理。所 以,讲授什么不及如何讲授重要。”(6)(P17)而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原院长亨利・罗 索夫斯基也曾指出:“课堂讲授、研讨会、学生自定进度的指导――至少与课程 同等重要。此外,我还认为,作为起模范作用的教师也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至关重 要的方面。一个具有高标准和善于关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为方面肯定会教给学生 更多的超过该时限的东西……课程只是骨架,而它的血肉和精灵必须来源于师生 之间难以预料的相互影响和交感作用。”(7)(P112)教师不应该作为知识的权威将 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与学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基础上 进行交往和对话,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 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与技能本身,而是科学知识背后所蕴涵着的科学 家们的辛勤劳动、坚韧的毅力、大胆的创新以及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质,这往往比 知识本身更重要。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2002年5月14日在北京大学以“什么是一流 大学的特色”为题的讲话中指出:“让我对知识进行一个总的评价,这就是,你根 本没有办法说出最有用的知识是从何而来,你无法预测它来自何处;
    你也无法设 计一些程序来找到最有用的知识形式是什么。……正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到哪一类 的知识会对我们的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我们才能有信心地预言,新知识、新观点、 新方法和聪明的想法对我们的未来是很重要的。”(8)(P18)目前的通识教育多数是 通过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来达到目的,教师只限于本学科的内容进行授课,而如 果教学科研人员本身就具备文理互通的教学能力,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则可以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通识教育工作思考】通识教育是》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