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
  • 融资决策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财务控制
  • 其他相关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财务管理 > 其他相关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 正文 2019-11-25 07:34: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也是客观见之 于主观。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不仅要研究实践理论为,还要研究社会 现实。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 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 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全文如下:
    近二十年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基本观点的确立、 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国内很多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传统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开创了马克 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新局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发展的新契机。“从 传统哲学解释中突围,在现代制高点上创新”已成为现实的理论运动。

    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非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制订的,是 移植于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体系,此体系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前苏联学者 遵循斯大林的指示,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水平编写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 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割成本体论、辩 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板块。“两个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 主义)和“四大板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结构,将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想的内在联系人为地进行了简单地拼排,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与方 法论、辩证法与认识论、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内在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抛弃了 辩证思维的灵魂而丧失了自身的活力。

    在教学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理论被概念化、公式化和教条 化,活生生的唯物辩证思想因缺少时代特色而变成了一种可以普遍套用的空话。

    在哲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困于传统哲学的物质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而止步 不前,很多学者不得不提出要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四 大板块”结构体系未能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不懂得马克 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没有把实践的观点 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仅片面强调抽象的物质本体 论,忽视了感性的实践基础和主体性原则,从而造成了具体的、现实的人的缺失。

    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和活力,我们就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既要强调世界的客观性又要强调人的主体性。要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我们 必须回到实践这个逻辑起点,以实践为基础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首先, 我们必须以实践本体论替代物之本体论。原来的物质本体论追求的是世界的本质、 本原,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实践本体论关注的是生存论意义上的人与世界的 关系,追求的是对人和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终极关怀,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 所追寻的目标。实践本体论还坚持“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但是本体由原来的 物质本体转换为实践本体,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就由思维与存在关系 问题,转换为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对象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即主 体与对象以及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与改造关系,这两个方面和两个层次都是在实 践的基础上进行论述的。

    以此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本体论部分都贯彻了实践本体 的观点。其次,在辩证法部分,辩证法也是人为了生存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即 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所以辩证法的基础也是实践的观点,也应以实践本体 论为前提。再次,在认识论部分,虽然以前的认识论部分对于实践是非常重视的, 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但实践也仅仅是认识的基 础。我们认为认识论与本体论是统一的,认识领域的对象不仅指向外在世界,而 且涉及人自身,认识与存在的相关性则相应地展示为认识与存在的“互融”,这个 互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因此,认识论部分坚持实践本体论也不存在矛盾 和冲突,认识论与本体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是形成统一的。最后,唯物史观部分以 实践本体论为前提就更无矛盾可言,因为实践本体论是生存论意义上的本体论,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人类社会,也才有历史观可言。

    早在八十年代,吉林大学的高清海先生就提出:“实践一元论”的思想。

    高先生认为,“两个主义四大块”的体系结构肯定是有问题的,那种分割并列的结 构必然要使内在的关系人为地外在化,即使单纯从行文和讲述的需要出发,在这 种前后并列的结构中,也不能不从唯物论中剔除辩证法的内容,从辩证法中剔除 唯物论的内容。因为在一本教科书里总不能同样的话前后不断重复地去说。辩证 法与唯物论人为地拼凑在一起是不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关于“辩证 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这两部分的内容的关系同样如此。他认为“两个主义四大 块”在理论上由于没有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实践”学说的真实意义,因而就不能把 自已的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之上,这样就在一方面不能不从内容中失落了 “人”,而变成重物轻人的自然理论,远离了现时代的精神;在另一方面,又不能不落入旧哲学的本体论的思维模式,从而丢掉了 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理论实质。因此,高先生提出以了“实践”观点为基础 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他从原来抽象的“物质”基点转移到与人的生存生活 直接相关的“实践”基点。以实践为基础,从主观和客观的基本矛盾出发,以主体 和客体的关系为基本线索,坚持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原则提出自己 独特的体系结构。高清海先生的“实践”观点的提高从思维方式上是一个突破,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引入一个新境地。

    到了九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很多学 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多角度提出了诸多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有李秀林、 肖前、黄楠森、杨耕等。李秀林在和王于、李淮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中也对“四大板块”结构体系进行了改革。首先,他们进 一步强调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全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和轴心,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实践观和物质观的统一,阐释了包括自 然、社会、思维在内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的价值论、方法论,以及人论的一些 问题全书力求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逻辑,突出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 唯物主义“一体化”的思想.这一体系改革理论虽然也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但只限 于在内容上的补充和调整以及章节,结构上的增减和变动,因此没有完全脱离苏 联板块体系和思维模式。

    以上这些学者在发表论著时,虽然在论的角度和具体观点各有差异, 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力图重新把握、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全 部原理的中心线索来展开论述,或者说都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 义来把握。正如高清海先生所阐述的“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以此为基点 去重新审视、理解、阐释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这些年来这一领域理论研究的共 同特点,也是它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这一成果最后凝结成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赞 同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范畴和名称。[1] 可以说,以实践作为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已被大多 数学者所认同,它不仅是走出苏联模式教科书体系桎梏的突破口,也是重新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点。但现实是很多学者对实践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相 当贫乏,从而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对于实践的理解前人更多的是从认识论上把握它,强调实践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 看这远远不够,对于实践我们还应更深层地挖掘其作为主体性概念的内在本质及 逻辑关系,只有从更高的境界理解实践的内涵,才能真正找到科学改革马克思主 义哲学体系的正确途径。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也是客观见之 于主观。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不仅要研究实践理论为,还要研究社会 现实。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髓”。[2]马克思 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其哲学体系改革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发生深刻变 化,社会现实不断挑战理论领域的背影下开始的。现实性是学术研究的内在特性, 学者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往往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息息相关,其研究成果也直接 或间接地表达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的品格,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不在于它可以超越历史条件,而在于它总是基于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的发 展和创新的源泉植根于实践之中。因此,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究不能不占首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创新,要求研究者必须深入到中国社会发展的 现实当中,理性地反思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从事的最基本实践活动,科学 地分析和研究实践中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所形成的哲学观 念。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 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 的”。邓小平也多次指出,列宁和毛泽东之所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 他们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本国的实际中找到了革命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他 始终强调要研究新的实践。他说:“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 实践经验的结果。没有前人或今人、中国人或外国人的实践经验,怎么能概括、 提出新的理论”我们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 是我党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践的理论创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必须把握“实践观点”这个入口,把“实 践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发展相结合、和社会现实的挑战相结合,这样才能 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