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 ... 正文 2019-09-21 07:40:24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 关于美国教育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篇一 《关于中国教育创新的理性思考》 [摘要]教育创新思想是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顾先生 认为,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基础是全面分析文化传统,根本在 于教师,关键在于教育思想观念创新,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顾先生教育创 新思想具有全面性、发展性、现实性和世界性的特征,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教育 创新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顾明远;教育思想;教育创新 顾明远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和教育学科的前沿进行理论研究工作,形成 了鲜明的教育学术观点和学术体系,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的发展、繁 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教育创新思想是顾先生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条主线。面对世界 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雏形初具、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 至的强有力挑战,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的迫切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 学习化社会的一个核心特征。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必须把增强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一、教育创新的前提是正确认识教育传统 顾先生把正确认识教育传统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提,他认为:“教育传 统是指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并继承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即在过 去教育实践中形成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他对我国当前的教 育传统进行了恰当的分析。他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传统“是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政 治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继承过去的教育传统以及外来的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们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教育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也继承了一些不好的教育 传统,同时也有些优秀的传统没有被继承下来,半途丧失了;我们学习了外国的 好经验,但由于我们没有经验,也吸收了一些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验。”他 的基本判断是:“我国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在主导方面是先进的、优秀的。

    但是,勿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传统中还残存着不少落后、陈腐的东西。特别是经 过十年动乱,我们曾经有过的某些优秀的传统也丧失了。”关于教育传统优劣的区分,顾先生指出:“就本国的教育传统而言, 其中有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有不好的或者已经过时的教育传统。有些教育思 想、制度和方法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就是优秀的教育传统, 就会世世代代传下来。”“教育传统中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是落后的、腐朽 的,或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可取的,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落后了, 今天就应该摒弃它。”“对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继承和发扬;对陈 腐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要加以改革;已经丧失的优秀的教育传统,要加以恢 复。” 顾先生认为,教育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一方面 它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动态的,处在“不断的传递、选择、 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所以,教育创新的过程,就是教育传统新陈代谢的过程, 就是优化旧的教育传统和创造新的教育传统的过程。“教育创新就是要继承和发 扬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改革一切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教育思想、制度和 方法,创造出新的教育传统。” 二、教育创新的基础是全面分析文化传统 教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是顾先生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他认为,了解 和认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认识和理解该国或该民族教育的钥匙。他 说:“教育创新要吸纳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他强调指出:“教育传统既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因此它同样具有 文化传统的那些特性,即民族性、变异性、稳定性。”多年来,顾先生致力于从 国际与比较教育的宏观视野来考察中国教育历史传统与教育创新问题,取得了丰 硕成果,为进一步深化教育创新与文化传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他说:“对 教育传统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是传递、选择、发现、 创造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离不开文化传统,因此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 容和方法上都会留下文化传统的痕迹。” 顾先生对鲁迅的拿来主义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鲁迅的拿来主义有3 个特点:“一是主动去拿,不是等人送来,它区别于‘送来主义’,当然,既然送来 了,也就不必客气;二是要有选择地拿,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不拿腐朽落后的 东西,对送来的东西也一样;三是拿来的东西要改造,改造成有益的东西。”顾先 生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他指出:“所谓国际化,就是要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所谓本土化,就是拿来以后改造成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只有把国际化、本土化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顾先生认 为:“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别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中发展起来的。在当 今时代尤其如此。我们要反对生搬硬套别国的文化,但我们主张吸收世界民族一 切优秀文化。” 顾先生指出:“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文化传统,必然就有一定的 教育传统”“在全球化、国际化的浪潮中,各国教育更需要历史的、文化的自我认 同。要借鉴别国的经验,首先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顾先生认为,长期以来, 我们较多地注意研究和介绍别国的教育经验,却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不足。

    三、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顾先生一贯重视教师的 作用,认为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要率先垂范,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 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呼吁教师要学 为人师,行为世范。他撰文号召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做到生命不息,学习 不止,与时俱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是顾先生向教 师一贯倡导的至理名言,可谓言简意赅、内蕴丰富、含义深刻。

    综其数十年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探讨,顾先生深刻地认识 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教育系统中“人员要素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认识不 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这 一代教育工作者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作为知识传播者和人类文明火炬 传递者的教师,可以说生逢其时。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投入到教育创新的大潮中, 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顾先生强调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他提出:教育创新要紧密联系教 师专业发展,要贴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深入研究解决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 超越以往的旧思想、旧模式,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他认为,有 知识不一定就能当教师,他号召:不要满足于当一名教书匠,“而是要有渊博的 知识、高尚的品质、高超的教育艺术,做一位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教师。” 他呼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教育创新的途径和措施,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 所作为、有所创造,开创中国教育创新的新局面。” 四、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创新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的关键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在社会剧烈 变革的时代,特别是在当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增长方式转型的时代,在科 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国际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重视传统观念的转变 ……” 顾先生强调,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是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思想传统而言 的,不是无目的地去批判历史上曾经存在过而且目前已不复存在的教育思想。我 们今天存在的教育思想传统不是过去的教育思想传统的简单重复。“今天我们要 摒弃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当然要追本溯源,才能了解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由 来及其危害;但是,着眼点在于说明它在今天能够得以存在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 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顾先生认为,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三类传统中,“教育思想是最不 易改变的,但又是最重要的,它指导着每个教育者的行为,指导着新的教育制度 和方法的制定和执行。”教育思想往往根深蒂固,“有些虽然不适合时代要求的教 育思想也会用某种新的形式残存下来”。因此,在教育创新中要特别重视教育思 想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创新不是凭空就能完成的,既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客 观条件,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顾先生特别强调的。他说:“教育部门不 能坐等条件的成熟,需要主动、积极地推行教育改革,以促使人们传统观念的转 化。” 顾先生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再次强调了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的重要性。他 一针见血地指出:“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成果是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是深化教 育改革的金钥匙”。

    五、教育创新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创新的重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 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顾先生没有把创新绝对化。他指 出:创新不是未来社会的唯一特征,创新也不是对人才的唯一要求,但创新无疑 是新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人才是时 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来自教育内部和外部的种种批评,使我们清醒地 看到目前中国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比较成熟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

    加强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有人因此提出要由教知识变为教能力、由练知识变为练能力、由考知识变为考能力的观点,顾先生认为这是旧的思维方式的 延续。他指出,要培养创新人才,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发展,不是被动地变掌握知 识为掌握能力。“只有让受教育者自由、主动地进行自我发展,它们身上内隐的 创造性素质才可能外显出来。当然不是说学生不需要教师给他传授知识,教他能 力,知识和能力都是学生创造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主 动地发展,发挥他内在的创造潜力。” 顾先生一贯坚持教育创新要面向全体学生,认为面向全体学生才是真 正的素质教育。他大声呼吁改变学生评价标准,取消已经变了味的评“三好学生” 的做法,取消奥数学校(班)。他指出:创新并不只是少数人特有的素质,我们不 能总是把眼光盯在少数尖子身上,不能只进行所谓的精英教育,似乎只有少数天 才才能培养成创新人才,大多数学生是庸才。只重视少数人的教育正是窒息创造 性的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如果整个社会的氛围是 循规蹈矩的,如果大多数人的观念是因循守旧的,那么特立独行的人也很难脱颖 而出,精英队伍也只能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相反,只有真正激发每个人的创 造力,整个民族的活力才能被真正地焕发起来。

    顾先生认为,要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本身就应该是创新的,就应该具 有自我革新的内在活力。教育创新要根据时代的要求,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不要 “总是把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对立起来,似乎推行了素质教育,学校的升学率就 会降低。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既创造了素质教育的新经验,又提高了学校 的升学率。更何况升学率并非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尺度。总之,只有创新,我们 的教育才有希望,下一代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要进行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适应 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生观。顾先生说:“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过去认为考 试成绩好的、听话的就是好学生,但在今天这个创新的时代、激烈竞争的时代, 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恐怕不能算是好学 生。” 实行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还要加强素质教育经验总结和教育 创新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先导和引领作用。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离不开已有 的经验,要认真总结我们已有的经验,发扬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根据新情况不断 改进和完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新的经验。”“进行教育创新,就要开展教育研 究。教育理论工作者要把教育创新作为今后教育理论研究的重点,把教育创新与 当前的教育改革结合起来,争取在教育理论上有所突破。”六、顾明远先生教育创新思想的特色 上述我们分类别群所梳理的顾先生教育创新思想各点都是息息相关、 一脉相承的。顾先生教育创新思想有以下特色。

    (一)全面性 教育创新要全面规划和具体实施,既要有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体 系和教育方式手段的创新,又要有教育制度创新。顾先生认为,教育创新要有一 些新思路,要有一些超常规发展。“要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恐怕首 先要在观念上创新、在制度上创新,特别是制度上要创新。”教育创新的重点是 教育制度创新。“我们需要研究今天有哪些制度阻碍着教育发展;怎样排除这些障 碍。”教育制度创新要求我们必须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提高教 育资源的利用效益,优化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资源,充分满足学习化社会人民群 众终身学习的需要。” 顾先生教育创新思想的全面性还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创新要坚持硬 件、软件两手抓。他说:“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但注意硬件 建设较多,软件建设还跟不上。”“教育创新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教 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顾先生说:“教育创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创新 离不开实践,要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 发展的规律。”“传统需要继承和创新。没有继承,形成不了传统;没有创新,传 统就会失去时代的意义。”因此,必须在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才能具有活力,永葆青春。

    (二)发展性 顾明远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建立在其长期研究和积累的基础上,是不 断发展的。顾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教育理论家的杰出代表。他在长期的教 育理论研究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学术思想开 放。他敢于坚持真理,坚持科学精神。改革开放30年来,他一直关注与现实有关 的重大教育问题的研究。在顾先生的自选集《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的 文化基础》等著作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顾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既是脉络清晰、一 以贯之的,又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三)现实性 顾先生结合中国国情、立足中国现实,对教育创新理论进行了创造性 的发展。其独树一帜的教育创新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当代教育理论宝库,也促进 了中国教育创新的实践。他非常重视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把握现实的问题,以形成 自己的认知。他重视文化教育传统的系列主张与吕型伟等教育家“要学点教育史” 的呼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他回望历史的落脚点是教育创新,不是为了发思 古之幽情。他不只是停留在单个事实或事件的精确描述上,而是把具体问题置于 宏大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以获得关于现实问题的全面而立体的解读。顾先生 的教育著述中流淌的是一条“活”的历史长河。为探究现实的教育问题,他尤其重 视挖掘历史的价值。这种厚重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的现实问题意识在其著述中跃然 纸上。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将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历史学融为一体,用自己的思想 赋予教育事实或事件以生命灵动。

    (四)世界性 顾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具有很强的世界性,他主张不仅要面向世界, 更要走向世界。他从比较教育的学科发展史人手,探讨了比较教育中的文化研究 及其表现。对于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他强调既要反对西方中心主义,又要反对 东方中心主义。顾先生提出,教育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科学的产物;文化 是有个性的,科学却是不分国界的。比较教育的应用研究就是借鉴。在国际化和 多元化时代,没有借鉴就没有发展。教育创新必须面向世界,了解别国的教育情 况,吸收世界各国的教育成果。顾先生认为,从来的创新都是在多元文化的互相 冲突和互相学习中产生的;从来没有毫无基础的创新,没有半空中掉下来的创新。

    而我国比较教育工作者若想为教育发展作点贡献,就要认真研究别国的教育,吸 取一切有益经验,为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建议。

    总之,顾先生认为:“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 育创新是教育改革的需要……就是要推陈出新。”他努力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 的具有民族气派和开放襟怀的教育创新思想体系。顾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新颖独 特、发人深省,开阔了教育学者的视野,拓宽了我们的思路,丰富了教育研究和 教育改革实践,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总结和研究。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理论体系的重大命题,从顾先生的教育创新思想 中我们可以获得宝贵的借鉴。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篇二 《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历史积淀 以及各地根据区域发展特色进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三大 鲜明特征:目标具有伴生性、主线具有双重性、实施体现合作性。中国特色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找到适合的契机和突破口,在 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做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大职教观为引导, 加强相关部委多方合作;第二,积极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互通渠道;第 三,统一国家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概念。它以中国实际 为基础,以科学发展理论为指导,具有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完善的体系, 是世界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创新、丰富与发展。”。建设结构合理、灵活开 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2002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攻 坚课题。通过十年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单元已经基本形成。

    二、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历史沿革 1902年,晚清政府颁布了《壬寅学制》,将学校职业教育分为简易实 业学堂、中等实业学堂和高等实业学堂三个层次。该学制虽未实施,但充分体现 了职业教育系统思想。1904年颁布并实施的《癸卯学制》规范了初等、中等、高 等三个层次的实业学堂,各层次实业学堂相互沟通,标志着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 建立。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将高等实业学堂改为专门学校,划归高等 教育之列。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规定中等教育采用选科制,职业学校与普 通中学共同构成综合中学,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功能。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不断探索和总结借鉴“苏联模式”基础上逐渐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经济、教育还比较落后,职业教育体系只包 括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专教育、职业高中教育和技工学校教育三类)、初等职业 教育和各种短期技术培训,并没有注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1978年,党中央提出 了中等教育结构要改革、要扩大职业教育比例的要求。“1980年又召开了全国中 等教育会议,肯定了中等专业学校具有投资少、建设快、培养学生周期短的特点, 是多快好省地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 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任务,职业教育 得到了迅猛的发展。1996年我国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积 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同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 育法》提出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法制目标,“职业教育体系”开始进入 “依法治教”的新时代。

    广义上讲,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 部分。其中,学校职业教育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职业培训覆盖面较 广,培训任务一般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随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实训资 源的丰富和社会认可度及信誉度的不断提高,职业学校不断拓展了社会服务功能, 也越来越多地承接了职业培训任务。然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虽然我们已经推行了“五年一贯制”和“三加二”等促进中高职层 次衔接的模式,但是因为自身的层次最高到高职专科,并且不能与普通教育有效 互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满意度普遍不高。

    二是无论职业学校的职业培训还是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都没有 统一的评估标准,没有得到科学、规范的行政监管,导致职业培训质量和效益较 低。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逐渐由量变转向质变,使构建中国 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构建的有益探索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 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引发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 学者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质的深入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三大鲜明特 征:一是目标具有伴生性。以现代化和系统性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满足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的需求和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主线具有双重性。遵循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衔接和与普教体系相互沟通两条主线。三是实施体现合作性。

    表现在中央部委的合作、跨省市的合作、国际项目的合作等多个方面。

    教育部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多 次指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 国特色、世界水准”是指既要植根于中国本土历史和文化,又要与国际职业教育 发展兼容并包,是构建的目标;“现代”即把职业教育发展阶段与“近代”进行了区分, 又说明新的职业教育体系从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技术方面要体现现代化的 特点,是构建的灵魂;“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建设自下而上的职业教育系统和与普 通教育构建互通渠道两大任务,是构建的核心;“创新”是指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 束缚,科学、合理地进行探索与实践,是构建的内驱力。也就是说在创新思维的 推动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国际视野的具有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体系,使 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人才成长需求。这是一项庞大的 系统工程,需要找到适合的契机和突破口,逐步实现宏伟蓝图,逐步从中国走向 世界。

    2011年10月,教育部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 划编制座谈会》。与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各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的实践经验。“上海市提出,坚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两个必须’和‘一个 优先’为原则,探索、推动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衔接;湖南省提出了‘对接产业 (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 会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区域产业布局及特征为引领,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中、高 职院校格局与专业体系;“无锡抓住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契机,大 力推进市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搭建中高职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的载体平台”;“北 京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分级制,提出了职业教育目标分类和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用 以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保障教育质量和开展人才评价”;“四川德阳市通过‘统 筹、共建、合作、整推’四项举措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建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 养立交桥”;天津在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大力推动高职院校与市属本科高校 和知名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的实施方案,试 点单位于2012年首届招生。从实践情况看,各地均能抓住紧贴产业发展需求,以 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进行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衔接和拓展社会 服务功能的主题。然而,在各级管理部门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和与普通教育构筑互 通渠道等方面仍有待于继续探索与实践。

    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构建的建议(一)以大职教观为引导,加强相关部委多方合作 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家和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早在1925年就提出了“大职 业教育主义”,并指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 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大 职业教育主义理念是职业教育与社会融通的思想产物,倡导职业教育与社会各界 的广泛合作与共同发展。1986年,我国曾成立“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委员会委 员由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劳动人事部等11个部委指派相关 负责人员构成。这种管理体制形成合力,推动了当时职业教育的极大发展。然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在多个利益 相关体重配资源与权利的管理格局下,这种有利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 力逐渐弱化,导致职业教育吸引力不断下降。

    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构建不是教育主 管部门的一家之责,职业教育界不可能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全部问题。建 议恢复“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相关职能,从管理机制、舆论导向到技术手段等多 个方面汇集社会一切积极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提倡更广泛领域的团队合作。同时, 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地方政府管理职业教育以及行业企 业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在财政分配制度、职业 资格标准、就业准入制度、学历证书制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员工薪金待 遇和培训制度等方面做出硬性规定,确保《职业教育法》监督执法的力度。在整 个社会多元互动、平等对话的环境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互通渠道 教育系统中的任何元素都具有显性或隐性的内在关联。职业教育是整 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自成体系,但不能封闭发展。主要原因有:
    一是职业教育的生源来自于普通教育。如果在普通教育时期不接受较 好的职业启蒙教育,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选择和职业行为将被极大地弱化,影 响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学效果。

    二是普通高等教育一直在发展职业教育。“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 员会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有MBA、MPA、建筑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等十余 个。这些专业学位国际通行叫法是‘职业学位’,即‘professionaldegree’”,专业学 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职业学位应该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之中。而职业学位可以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也可在职业院校培养,亦可通过普通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 联合培养。

    三是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形成互通渠道是广大人民的共同心 声。为职业教育之学术突出者和普通教育之动手能力突出者搭建互通平台,体现 教育人性化的本质,可以让人力资本发挥最大的潜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四是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判断往往建立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职业教育与 普通教育应该通过某种互通的形式体现价值标准的统一性。

    因此,建议职业教育体系以资源共享、课程渗透、联合培养、招生及 学籍制度改革等方面为突破口与普通教育进行沟通。即能够体现职业教育体系作 为一种教育类型的职业性和层次性特点,凸显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又能体现职 业教育兼容并包、有教无类的胸怀。只有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 关系,构筑两者之间的互通渠道,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够在教育大系统中保持活力, 才能形成人人成才、多元化成才的文化氛围,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三)统一国家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国际视角来看,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瑞士的“三元制”、澳大利 亚的“VET”还是加拿大的“CBE”都建立了比较全面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全国统 一的标准,并且实现在世界范围内招生和产业化发展。瑞士和欧盟还签有双边协 议,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在就业时选择更加多样化。我国的职 业教育体系面临自身标准全国统一和国际标准通行的双重挑战。目前最突出的任 务就是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理顺全日制职业教育和非全日制职业培训的关系,探 索并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组织管理标准和职业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国家(地 方)层面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层面两大部分重点工作。

    建议从国家(地方)层面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从世界范围遴选各领域专家进行管理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 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出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指导性方案、课程标准和学分互 认标准;第二,在不同地区设立培训网点,组织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 训;第三,构建国家级网络管理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课程 资源的共享;第四,设立质量监控机构,对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 和指导。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相应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责:一是根据统一的 方案和标准进行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不同智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二是选派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期培训,提高教学艺术和管理水平;三是共 建共享型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和兄弟院校(机构)相关领域的同仁共同开发特定 专业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四是在国家标准框架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接受监 督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建立在一个平等的、高水准的平台 上。只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统一标准、各司其职、默契配合,职业院校才能精 益求精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训机构才能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才能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有关中国教育创新的论文] 关于美国教育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