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之辨| 正文 2019-11-07 07:38:31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之辨|

    相关热词搜索: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之辨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之辨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中后期以来激进民主运动的两股主要力 量,分别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针对以个人主义和市场理性为核心的自由代议制民主 诱发的政治参与冷漠、社会道德滑坡、个人主义至上、社会地位不平等、官僚机 构膨胀、个人权利虚置等诸多问题,提出以回归民主本质、扩大公民民主参与、 提升公众参与能力等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主张,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实践 的拓展与深化。由于两者发展时间的相继性、应对问题的一致性以及核心主张的 相似性,学术界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过程中并未做出严格区分,很多学者断定协商 民主是参与式民主的范畴,认为协商民主是参与民主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和最新 发展成果,是公民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等。其实,从社会背景、理论渊源、中心议 题、核心主张、发展策略、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深入观察,可以发现参与民主和 协商民主是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存在深刻矛盾和巨大张力的理 论体系。笼统地将两者等同起来,不仅不利于二者的各自发展与借鉴融合,也可能 对民主参与或协商产生错误的指导,阻碍民主实践的深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 文试图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异同进行剖析,以期初步廓 清二者的复杂关系。

    一、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联系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的产生都直接针对自由代议制民主所内含或诱发的 一系列诸如政治冷漠、社会冲突、民主价值衰落等问题。毋庸讳言,以政党竞争、 代议制、普选权、周期性选举、精英轮替执政等为核心的自由代议制民主的产生, 从形式上赋予了民众平等的政治权利以及监督政府行为、保护自身合法利益、选 择差异化公共政策的可能性,并且为在当代大型复杂社会实现某种意义的民主提 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和结构完整的制度体系,因此,戴着“重大历史进步” 光环的自由代议制民主成为当今民主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模式。但自由代议制民主 作为“最小”意义上的民主,其仅仅赋予民众形式上平等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 督权,从实质上看,民众仅能够临时选择而不需要深入思考、仅能够定期投票而不 需要亲身参与、仅能够秘密投票而不要民主交流。恰如有学者精辟地指出,虽然 自由代议制体系从形式上赋予了民众广泛的权利与自由,但是在市场条件下以及 竞争体系中,自由代议制民主的设计者精确的预测出民众在大多数时间和大多数 情形下不会主动去实现上述权利,“缺乏政治效能感的冷漠的、普通大众的不参与, 被看做是社会稳定的主要屏障”。正是这种对民主本质的偏离,引起历史上学者对 自由代议制民主的不间断的质疑,而在这个反思与批判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理论就是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由于面对相同或相似的论敌和论题,使得参与民主 和协商民主具有难以割裂的联系,因此从对自由代议制民主的批判中可以初窥两 者的相似之处。

    (一)冷漠选民与负责公民 普遍选举权是自由代议制民主的重要构件。其产生于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 以及教会势力争夺政权的过程,目的是借助资产阶级人数的相对优势与封建贵族 争夺议会席位。因此,当时的学者倡导通过文化水平、纳税额度、家庭出身等来 限制少数民族、妇女、贫民等参与选举,对于那些具有高度才智和纳税较多的人 甚至可以给予两票或三票的选举权。但与此同时,意识逐渐觉醒的无产阶级也开 始将普选作为与资产阶级争夺政权的重要“武器”,并为普选权突破财产、教育、 性别等限制进行了百余年的斗争。虽然20世纪中期以后,普选权的原则基本确立, 但是资产阶级及其理论家对普通民众的深深的恐惧和不信任仍然一脉相传,人民 被认为是缺乏责任感、判断力、理性且容易被某些集团所煽动和利用,因此“自由 派精英把它(普选)揭露为一种通过迷恋多数来颠覆政治的威胁”。为了防止所谓的 “多数人暴政”,本来附着在选举权上的政治参与被剥离,公民被简化为定期让渡统 治权力的选民,“他们既不需要知识和技巧,也无须为规划自己的生活而操劳,由此, 正是针对这种对民主价值的扭曲,参与民主理论秉承卢梭的理想,主张公民 应该直接参与到广泛的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民主参与培养公民对公共问题和公 共利益的关注,增强其政治效能感和责任感,减少权力疏离感,积累政治参与所需 的各种知识和技能,逐步使公民从政治权力的边缘重新走向政治权力的中心。正 如巴伯所述:“给我自由”是“给我公民身份”的必要前奏,而“给我公民身份”则是先 于“给我民主”的呼声。在公民身份的养成的过程中,固执于狭隘个人利益的选民 会转变为深入发掘公共利益的公民,受片面政治宣传蛊惑的选民会成长为深入辨 析政策选项的公民,习惯于自我压迫的选民会蜕变为热心公共事务的公民。与公 民觉醒相伴的必然是民主模式的转变———由诉诸政治冷漠的“弱”民主升华以 公民积极参与政策过程为核心的“强势”民主,民主的真正价值也将得到复归。

    同样,协商民主论者也极力强调“民主的本质是协商,而不是投票”,呼吁公 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并认为政策的合法性应该由所有受政策影响的平等、 理性的公民通过深思熟虑的协商来证明。协商民主认为当代以个人理性和市场理 性为核心的自由代议制民主不仅导致精英与民众的冲突、政治与公共利益的脱节、 民众与政治的分离,而且致使民众内部出现原子化和分裂化的倾向,一方面民众对 不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置若罔闻,另一方面又因固执于自身短期、狭隘利益导致公共利益受损。为了缓解上述问题,协商民主倡导公民应积极参与涉及公共问题 的讨论,倾听和理解不同的利益诉求,并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的过程中发现共同 利益,进而实现自身民主能力的提升以及民主本质的复归。

    (二)定期投票与常态参与 自由代议制成为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之后,定期的投票成为民主的最主要 方式和标志,甚至很多学者直接以定期投票来定义民主,亨廷顿就认为“评判一个 二十世纪的政治体制是否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 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在这种选举中候选人可以自由地竞争选票, 而且基本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可以参加选举”。

    当然,定期投票的制度设计有助于实现精英间政治权力和平交接,也在一定 程度上使选民可以对政治精英施加民主监督和民主否决的压力。但是正如有的学 者精辟指出的那样,选民的自由投票和平等参与仅限于选举当日,在漫长的选举间 隔中,选民既无力监督政治精英间的协定与交易,也难以撼动漠视公众利益的政治 决策。定期的“主人”和常态的“奴隶”成为选民的真实写照,选举仅仅是“一个有助 于使民众归顺既定秩序的象征性形式”。

    参与民主针对自由代议制民主的形式性、虚伪性以及保守性,基于从古典 共和主义理论中汲取的营养,认为当代政治虽然不能像雅典城邦一样成为一种 “生存”方式,但至少应该成为不再专属于政治精英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一旦 公民将政治参与内化为日常生活的有机构成,不仅选举之间的参与空白可以被有 效填补,而且选举参与的质量也会因为公民利益意识、包容意识、公共意识的增 强而提升。此外,参与民主强调除了选举参与以外,还应该将民主参与扩展到更加 广阔的范围,“如果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人民一定要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中都统治”。

    其中,参与民主尤其强调“在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政府、社区、工厂、自治 团体和学校等底层‘有限网络’内部实行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制度”。有 的学者针对国际领域的无政府主义和霸权主义,开始尝试探讨公民广泛参与国际 人权、医疗、和平以及环境事务的可能性,并认为“在世界范围内,这(无序状态)意 味着人们应当管理自己,否则他们就像陷入绝境的人一样,走入充满绝境的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无权无势将会产生愤怒,而愤怒只能通过暴力和恐怖主义来发泄”。

    与参与民主类似,协商民主也将公民广泛、公开、自由、平等以及理性民 主参与作为自己的核心主张。为了得到“大量不断增长的民主真实性”,很多协商 民主论者主张,公众的民主参与应该扩展至社会组织、企业工会、地方团体、朋友网络、家庭内部,因为“这种范围的扩展是一种公共福祉”。其中哈贝马斯尤其 主张在国家领域与私人领域之外的公共领域中开展以积极公民为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参与民主和协商民主之辨|》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