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宪法论文 > 【隧道掌子面涌水处理技术探... 正文 2019-08-01 08:48:21

    【隧道掌子面涌水处理技术探析】 隧道的掌子面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 隧道 水处理技术 掌子面涌 隧道涌水处理 隧道涌水处理措施

    【摘要】在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坍塌与涌水突泥灾害是最为常见的典型事故。塌方、涌水突泥一旦发生,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和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的安全,更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投资费用。

    如何减少隧道塌方、涌水突泥灾害和遇到事故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将损失控制到最小程度,是施工、设计和项目管理层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白岩子隧道出口平导正洞小里程D1K64+830.8 处掌子面涌水、突泥治理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对同类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隧道施工,围岩变形,涌水突泥,隧道塌方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白岩子隧道位于虎跳峡站 ~ 螺丝湾站区间, 进口里程D1K61+600,出口里程D1K65+683,全长4083m。隧道路线纵坡:进口D1K61+183 ~ D1K61+233 段50m 为28.5‰的上坡,其余依次为28.2 ‰(3150m 长)、21 ‰(350m 长)、6 ‰(533m长) 上坡。线路平面: 除洞身D1K61+691.07 ~ D1K62+350.24段659.17m 位于半径为R-5000 的右偏曲线上, 洞身D1K64+208.49 ~ D1K65+033.30 段824.81m 位于半径为R-2000 的左偏曲线上,其余地段为直线。

    隧道进口紧邻海巴洛大桥香格里拉端桥台,出口紧邻螺丝湾三线中桥丽江端桥台,隧道洞身最大埋深约为680m。

    1.2 地质概况

    本线位于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的缝合带、青藏高原南东缘之横断山脉中段,区域地质比较复杂,广泛发育滑坡、岩溶、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高地应力、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可溶岩分布广泛,岩溶对隧道影响最大。深大活动断裂极为发育,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强烈,岩体破碎疏松,滑坡、崩塌、错落体等不良地质密集、范围大,具成群分布,泥石流、岩溶、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问题十分突出。

    1.3 气象特征

    线路位于滇西北地区的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为中亚热带湿润区,属于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沿线降雨时间大部分集中在5 ~ 10 月,尤以7 ~ 8 月最为集中,每年10 月下旬至次年5 月为干风季节。丽江市降雨量随纬度递增而递减,在同一地区山顶雨量多,河谷雨量少,迎风面雨量多,背风面雨量少;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地形复杂,各种气候类型相嵌交错,同一气候垂直带内有森林气候、草原气候、湖盆气候等单个小地形气候,形成“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1.4 隧道水量

    隧区地表水为河水、山涧沟槽水,属金沙江水系,地势东高西低,地表水自东向西流入冲江河,并最终汇入金沙江。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少量岩溶水,多以渗流形式往低洼地带排泄,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隧道正常涌水量12400m?/d,最大涌水量15000 m?/d。

    2. 现场施工情况

    2.1 涌水段地层岩性

    目前掌子面施工至里程D1K64+830.8, 仰拱施工至里程D1K64+846,二衬施工至里程D1K64+883,隧道埋深约530m。

    掌子面实际揭示地层岩性为炭质板岩、千枚岩,薄层状,板状构造,发育条带状石英脉,受构造影响,岩层扭曲变形严重,产状平缓,倾向右侧,紊乱,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局部有偏压现象,开挖后岩体松驰破碎,围岩稳定性极差。

    2.2 施工参数

    目前掌子面里程D1K64+830.8,按照照“丽香隧变附-03-01”

    图施作,采用台阶法施工。其支护参数为:

    ①超前小导管支护:拱部设φ42 超前小导管,每根长3.5m,环向间距0.4m,每环25 根,纵向间距1.8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 ~ 1.0MPa。

    ②全环I20b 钢架支护:钢架架纵向间距60cm/ 榀。钢架间纵向连接钢筋采用φ25 钢筋,”Z”形布置,设于钢架内侧(靠二衬侧),钢筋纵向接头应相互错开;同时,台阶底部钢架纵向垫设槽钢,确保钢架系统整体稳定性。锁脚锚管采用Φ42 钢管,钻孔直径不小于60m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 ~ 1.0MPa,拱脚和边墙脚两侧各2 根,单根长4m。

    ③钢筋网:拱墙采用φ8 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

    ④边墙系统锚杆:Ф22 早强砂浆锚杆,间距纵向1.0m× 横向1.0m,每根长4m。

    ⑤喷射混凝土:采用C25 喷射混凝土,拱墙及仰拱厚度均为27cm。

    3. 涌水情况

    2018 年8 月6 日凌晨1 时10 分,现场正在进行掌子面排险工作,约1 时30 分从掌子面线路右侧起拱线位置发生涌水现象,涌水初期水质较为混浊并夹带大量的泥沙及碎石,初步测量涌水量约160m3/h。

    涌水现象出现后,立即停止洞内施工,及时拆离施工人员,只留机械进行洞内涌水疏排引流,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排水工作。

    由于掌子面涌水较大,现场抽水设备不能满足抽排要求,而且虎跳峡无法立即购置到大功率水泵,洞内水位持续上升,五小时后已经严重积水,见图4-2。

    经过多方购置资源,陆续增加水泵来提高抽排能力,截止8月7 日积水已经淹没至掌子面后方180m 位置。此时,在积水区域共配置12 台污水泵,具体参数如下:15kw/4 台(流量60m3/h,扬程40m)、22kw/4 台(流量60m3/h,扬程50m)。根据实际水泵配置最大抽排水量480 m3/h,配置功率148kw。由于掌子面距离洞口距离较长且处于反坡段,为提高排水效率除φ80 排水管一根外又将施工风、水管改作临时排水使用。在该种配置下,洞内水位已有下降趋势。

    2018 年8 月10 日下午13 时30 分,洞内积水已抽排至二衬台车前,经量测出水量为80m3/h,掌子面受地下水影响出现溜塌,D1K64+830.8 ~ D1K64+840 初支未封闭成环段变形严重。

    4. 涌水、突泥原因分析

    从围岩地质情况分析,D1K64+830.8 掌子面处于Ⅴ级围岩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受构造影响,岩层扭曲变形严重。且该层为地下富水层,为构造裂隙水,再加上雨季连续降雨给予补给,造成裂隙水增大,呈涌流状出水。

    ②从隧道施工因素分析,该段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开挖断面过大造成一次施工爆破扰动大,使围岩松动,局部薄弱围岩裂隙增大,且在富水层水压作用下,形成水流下泄通道,引起断面垮塌,水流涌出。

    5. 紧急处理措施

    本次事故发生时间点为现场正在进行掌子面排险工作,隧道线路右侧掌子面边墙突然坍塌,并出现大量突泥涌水现象。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突发性,因此在险情发生后,紧急处理措施原则为:首要确保人员安全,再尽可能地减小财产损失,在安全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在本次处理中,进行了如下几点:

    ①立即停止洞内施工,施工人员第一时间撤至安全地带,对涌水突泥情况进行观察,再尽可能地抢救机械设备;②上报项目部,同时根据现有资源抽排积水,并通知各参建单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

    ③鉴于涌水流量大,掌子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抽排水期间未做任何加固措施,靠涌出物形成的堆积体自稳;

    ④从8 月6 号险情发生,至8 月10 日,涌水量已基本稳定, 未有发生增大现象。

    ⑤加强洞内洞外安全警戒工作,洞内配置救生衣等安全设施,严防可能发生的再次突涌水或次生事故,确保安全。

    6. 处理方案

    待涌水突泥情况基本稳定后,参建各方进行了治理方案讨论会,确定了下步处理措施。

    6.1 加固处理:

    对D1K64+830.8 ~ D1K64+840 段可能存在受涌水影响夹带碎石等细颗粒流失导致围岩松弛,可能造成初支背后脱空,导致围岩坍塌,对该段实行加固措施如下:

    (1)在D1K64+830.8 ~ D1K64+840 段拱脚加设I18 临时钢拱架,纵向间距60cm,临时钢拱架支撑于已施工的初期支护钢拱架位置,并与初期支护混凝土面密贴,空隙处喷射混凝土封闭,必要时在每侧拱脚增设2 根3m 长Ф42 锁脚小导管与钢架焊接牢固。

    (2)对D1K64+830.8 ~ D1K64+840 段初支拱墙部分进行径向小导管注浆加固,间距1m×1m,梅花型布置,每根长4m,注水泥浆,水灰比0.5 ∶ 1,注浆压力0.5 ~ 1.0MPa,注浆量按加固体体积10% 考虑;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对已侵限部位初支从外向里进行换拱,每次换拱长度为1 榀钢架;。

    6.2 涌水处堆积体处理:

    1、从出水点处预埋φ100 透水盲管,根数根据现场出水量确定盲管根数,对涌出物堆积体四处漫流的涌水进行引流集中排水。

    2、利用洞内涌出物堆积体对掌子面进行反压回填,必要时从洞外拉渣进行回填,并对回填体进行挂网喷射C25 混凝土防护,网片采用φ8 圆钢,网格间距20cm×20cm,保证变形段稳定,堆积体坡脚采用沙袋码砌以保证反压稳定。

    6.3 施工步骤

    1、2018 年8 月9 日 ~ 2018 年8 月10 日,准备所需材料,重新布设安装洞内风水管道。

    2、2018 年8 月10 日 ~ 2018 年8 月11 日,准备掌子面反压回填,沙袋封堵,并喷砼封闭掌子面,上台阶假设横撑,。

    3、2018 年8 月11 日 ~ 2018 年8 月13 日,对未施工仰拱初支段及初支变形段打小导管径向注浆。

    4、2018 年8 月14 日 ~ 2018 年8 月21 日, 施作2 副仰拱,使初支处于稳定的基础上。

    5、2018 年8 月22 日 ~ 2018 年9 月2 日, 掌子面前方管棚施工。

    6、2018 年8 月26 日 ~ 2018 年9 月6 日,后方初支侵限段拱架拆换。

    6.4 掌子面施工

    1、掌子面施作φ76 中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壁厚8mm,管棚钻孔方向角度为α=5°,环向间距0.4 米,纵向间距6 米,长度9 米/ 根,搭接长度不小于3 米,每环23 根,具体布置见7-1 图。

    管棚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困难时采用水泥- 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为1 ∶ 1,水泥浆与水玻璃体积比为1 ∶ 0.05,注浆压力:0.5 ~ 1.5MPa(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在钻进过程中注意搜集和掌握掌子面前方围岩变化情况,对前方空洞及水情况进行判别,以便调整钻进速度和角度,及指导后续施工。

    2、塌腔体处预埋不少于3 根φ150 泵管和多根φ42 小导管(作为排气管),待初支施工完毕后,进行泵送混凝土回填塌腔体。

    7. 其他措施

    7.1 超前地质预报措施

    根据设计图纸, 白岩子隧道出口平导小里程掌子面D1K64+830 处超前地质预报按照Bz 类施作,即采用综合地质法、地震波地质探测仪法、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超前探孔(2 孔)及加深炮眼等方法。

    对富水层的围岩断层破碎带施工,因其本身地质条件差,对前方施工围岩情况及水情况充满未知性,施工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管理及现场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应提高科学技术手段,依靠超前地质预报准确预报工作面前方20 ~ 25m 范围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最直接有效的为超前地质钻孔预报法。施工中将几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综合监测结果,及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

    7.2 监控量测措施

    监控量测是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为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以及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指导日常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白岩子隧道出口平导小里程掌子面处设计为Ⅳ级围岩,变更为Ⅴ级围岩,监控量测点按照Ⅴ级围岩埋设,该段洞内监控量测点每5m 埋设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分拱顶、拱腰及边墙共埋设5个点。监测频率为每日监测一次,必要时每日监测二次,监测结果如下:

    根据折线图显示:掌子面后方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在涌水前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速率均在10mm 以内,2018 年8 月6 日后,由于断面出现涌水,掌子面围岩受水冲刷垮塌失稳,初支背后基岩遇水软化,导致变形加大,8 月10 日拱顶下沉速率达到最大10.6mm/d,8 月11 日水平收敛达到最大值18.9mm/d,之后随着后期横撑、注浆加固等措施的实施及水量逐渐减小,初支变形也趋向稳定。

    D1K64+840 处拱顶下沉及水平收敛情况

    8. 结论

    发生涌水突泥时,根据涌出方量、流速判断,当涌出方量大且急时,考虑洞外运渣大方量回填反压;当为局部涌出口时,宜采用人工有组织地码堆沙袋封堵,同时预埋泄水管道,利于后期处理。

    为防止拱顶沉降、洞身周边收敛变形过大,宜采用横向撑与竖向撑较为直接有效,若采用临时钢拱架,存在拱架加工线形难以与初支轮廓吻合,拱架与初支不密贴,受力欠佳。

    若采用水玻璃双液注浆,应根据现场水量情况、水压、渗流路径等情况进行多组配合比,对浆液胶凝时间、注入能力、渗透性等性能参数进行现场测验,进行试验段试注,针对不同区域的涌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浆液配合比。

    洞内实施管棚,若管棚仰角过小存在侵占初支拱架问题;仰角过大,难以起到有效支护效果。且在洞内施工管棚,作业效率较低,工期拖得较长。因此,要合理控制仰角大小及管棚长度。

    对初支侵限拱架拆拱、换拱问题,从施工安全考虑,尽量避免破坏、扰动围岩,建议尽量不拆,二衬进行相应加强。如侵限过大确实须拆除时,应按拆除一榀即刻置换一榀,初喷密实后,再进行下一榀作业。

    参考文献:

    [1]《客货共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213-2017)

    [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作者简介:

    1、刘军成(1980-),男,山东鄄城人,高级工程师,本科,从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2、张文亮(1998-),男,江苏盐城人,大专,从事项目施工技术工作。

    3、余志清(1994-),男,甘肃天水人,本科,从事项目施工技术工作。

    4、贺志宇(1988-),男,湖南湘潭人,工程师,本科,从事项目施工技术工作。

    5、刘瑜馨(1995-),女,陕西咸阳人,大专,从事项目施工技术工作。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隧道掌子面涌水处理技术探析】 隧道的掌子面》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