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刑法论文 >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 正文 2019-11-04 07:37:07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生活误区

    相关热词搜索: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南阳中心小学 马有信 2009年10月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 实验,全面开展学习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我县教研室 结合实际提出了“问题引起,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先学后导,问 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教师的教育观 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 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我们南阳中心小学实施新的教 改实验两年多时间以来,我们通过认真的实践与调研,以更加理性的态度研究课 堂教学,发现当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情境创设、调动学生 积极性、“数学味”与“生活味”、小组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数学活动教学等等。

    下面列举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个误区,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 策。

    一、 调动积极性是教学目的吗? 以前,数学课总是和抽象、枯燥、单调、沉闷联系在一起。有的教师为了 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结果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 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如今,我们发 现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有 的时候整堂课学生都处在异常兴奋的状态,甚至搞得教师招架不住、无法应对。

    下面列举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

    有的老师上课时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或做一次习题后都要集体表扬,如 “你真棒”“夸夸你,了不起”等用的太多,反而激励作用不是很大。我认为表扬应 该抓住时机,恰到好处,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是不会评价学生。

    实施新课改以后,许多教师为了上课激发学生积极发言,一味的进行鼓励,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的给予“好”、“不错”等之类的肯定,很少针对具体问题的回答进行评价。

    三是大搞物质刺激。

    有的老师上课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回答问题的学生奖励“小红 花”“小红旗”之类的奖品,这种做法很好,但是不能太多,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程 度和学生的回答进行奖励,否则就失去了奖励的意义。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 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 快乐的、幸福的。诚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 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受到什么启发,获得哪些发 展,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 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二、“生活味”>“数学味” 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单调、枯燥(复习 示例 模仿 训练), 应用题教学则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计量单位和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也常常是 只动口不动手,只计算不应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成了游离于生活之外的 空壳。

    如今的数学课,“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

    一位 教师上三年级“找规律”一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 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组织。

    引入——周一的菜谱(肉 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学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 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 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 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巩固——周五的菜谱(肉丸子、虾、白菜、豆腐、冬瓜) 让孩子们说一说,按一荤一素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怎样搭配不容易重复 和遗漏。应用——超市购物(出示超市食品柜台,自由选一瓶饮料、两样主食、 三样副食)。乍看上去,这节课可谓是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 生活场景中学数学。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出这些菜名,教 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其实教学时完全可以用符号来替代荤菜和素菜);
    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也全是菜 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学生看到或听到这些菜名 时都先要想一想是荤菜还是素菜,再想办法搭配。人为设置了不必要的障碍,更 不用说学生看到这些美味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显得 极其的可爱,教室里也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数学的力量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 或泛化的“生活化”中,显得苍白与无力。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 应用数学。我们常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只“烧 中段”,而应该“烧全鱼”。这里的“鱼头”,应该是产生数学问题的情境;
    “鱼中段” 应该是数学的抽象过程以及数学符号的变换,包括数量计算、逻辑演绎、经验归 纳以及空间联想等;
    “鱼尾”应该是数学的应用。所以,“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 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 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数学问题”──在学生 初步建立了数学模型之后,不应过早地让学生去面对复杂的生活情境,过早地去 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应该首先让学生解决一些相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相应技能,然后再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正如郑毓信教授指出的,“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 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二、 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 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现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看到几乎都是小组学 习形式,这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尤其是在公开课、观摩课教学中。

    小组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有差 异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但是,从另一个角 度来看,小组学习只是众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而且国外早就有专家研究指出, 最适合进行小组学习的班级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人。我国的教育现实是:绝大 多数班级学生人数是超过25人的,有相当多的班级学生人数超过50人。再从数学 知识的特点来看,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小组学习,也不是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小组合作。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 作用。因此,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是作为一种意识来激发,其次是作为一种能力 来培养。在数学课堂进程中适合采用小组学习的时机一般有:个体操作条件不充 分需要帮忙时,独立探索有困难需要相互启发时,形成不同意见有分歧需要交换 时,学生争着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等等。

    三、 活动越多越好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指的“数学 活动”应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践和思 维活动。很多教师把这句话片面理解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甚至有教师以 为课堂上活动越多越好。有时教师安排的活动为非数学活动,有的在活动时偏离 了数学思维的轨道,有的活动安排过于饱和,过于追求表面热闹,从而把数学活 动引向了歧路。

    我曾听过一节二年级“时、分的认识”。由于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本课 的知识点繁多而杂碎,执教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活动化的 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猜谜语。

    (2)认识钟面,观察小组内自带的各式钟表。

    (3)巩固钟面知识,让学生画钟面。

    (4)认识1分,通过静坐、测脉搏、数数、跳绳等活动体验1分。

    (5) 认识1时,通过上课、课间休息等多媒体画面体验1时。

    (6)认识几时几分,让两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看出几时几分的。(这是本 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只叫了两个优生口答一带而过。) (7)学生拨学具钟。(教师说时间学生拨,同桌说时间互相拨。) (8)比赛修钟表(把标明时间但缺少时针或分针的钟面添上指针,看谁修 得准修得快。) (9)排序──合理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

    (10)讲故事“时光教人来做客”。

    我以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 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但不可将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事实上,如果学生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 未能在头脑中实现必要的重构或认知结构的重组,则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 正的数学思维。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单纯的活动课。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而思维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很难想像,一个手舞足蹈的人如何有效地进行缜 密的数学思维? 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注意:首先应明确目标。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其次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 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

    第三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实 践和思维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活动进行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活动的 形式热闹,而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就像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 利亚尔所说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综上所知数学的重要特点是抽象、简洁、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 之一就是理解和掌握具有统一性的正确结论,重过程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 结果。重过程、轻结果的教学只会使问题悬而未决,降低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完 成教学任务。因此不能只关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不能对学生的低效甚至是 错误的结果不置可否,更不能“无果而终”。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才能体现数学的 整体内涵和思想。数学教学只有结果与过程并重,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 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知识结构。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走出教改实验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 走出生活误区》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