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刑法论文 >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协调论文... 正文 2019-12-16 07:26:09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协调论文] 治安管理处罚

    相关热词搜索: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协调论文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协调论文 关键词:刑罚;治安管理处罚;缺失;衔接 内容提要: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存在着协调的基础和适用上衔接的可能。

    两种处罚的协调首先表现在处罚种类的协调,可增加治安管理处罚单处罚款和刑 罚单科罚金的条文;增加侵犯财产权行为和部分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罚款数额;以 违法所得数额或违法涉及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保留行政拘留和拘役, 设定适用行政拘留情形与其他处罚任选,缩短行政拘留期限,减弱行政处罚剥夺人 身自由权的权力。治安管理处罚中可借鉴刑罚的管制刑设定非监禁处罚,并增设 相关法律措施。治安管理处罚程序存在证据规则不规范、案件调查手段适用程序 混乱、听证程序名不符实、相关法律措施程序缺乏等问题。两种处罚的适用衔接 学理上采选择适用说和合并适用说的集合,适用程序上衔接采刑事优先原则。

    从法律层面上讲,治安管理处罚和刑罚是两种性质的处罚,然而就其处罚对 象来看,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行为在违反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的本质上是一 致的。因此,两种处罚存在着协调的基础和适用上衔接的可能。

    一、两种处罚协调问题的提出 (一)两种处罚协调问题 两种处罚协调问题,实质上是考量两种处罚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所谓体 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处罚体系则可以理 解为以处罚为核心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那么,治安管理处罚与 刑罚的协调即围绕着惩罚违法行为(包含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犯罪),刑法和治安 管理处罚法设定相互配合适当的以处罚为核心的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以发挥良好的处罚作用。治安管理处罚体系构成要素包括治安管理处罚种类、 相关法律措施和处罚程序;刑罚体系则是指刑法规定的并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各 种刑罚方法的总和。

    研究两种处罚的协调,在于两种处罚权经常交织在一起而发生矛盾,进而影 响处罚的效果。诸要素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他们之间不能很好地发挥惩罚违法 犯罪、保障社会的作用。如涉及诈骗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只设定了宽泛意义 的诈骗,即凡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 物的,都是诈骗。刑法则以骗取公私财物的方法不同设定了多种诈骗罪,构成这些不同诈骗罪的骗取财物起点数额亦不相同。除了一般诈骗罪外,常见的还有集资 诈骗、合同诈骗等,构成犯罪的数额起点从5000元以上到上万元甚至数万元。如 集资诈骗,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是构成集资诈骗罪的数额起点。①不足起点数额的,其诈骗不构成犯罪而属于《治 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诈骗行为范畴。由此可见,诈骗行为包含的诈骗数额差异 非常大,法定治安管理处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显得单调和力不从心(10日以上15日 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②)。就集资诈骗罪而言,法定刑罚是处5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罚金,③处罚层次从高到低 较丰富,且罚金数额较大,基本上达到不使行为人在经济上获益的目的;而诈骗数 额达数万元的(集资)诈骗行为受到的处罚既不能安抚被侵害者,更不能保障社会 经济安全,因而处罚不协调。再如,北京奥运会期间许某以1万元出售了3张每张面 值800元的田径比赛门票,从中获利7600元,许某以倒卖有价票证的违反治安管理 行为被行政拘留处罚,④法定治安管理处罚是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1000元以下罚款;⑤假如倒卖有价票证数额较大构成倒卖有价票证罪,法定刑罚是 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票证价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⑥1000元以下罚款针对获利7600元与票证价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针对更多获 利,都不足以从经济上给予行为人严厉处罚,因而处罚不协调。

    (二)两种处罚协调的基础 两种处罚之所以能够协调,不仅在于两部法律目的一致、功能相同、处罚 的对象关系密切,更主要的来源于权力的制约和交织。

    西方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即“三权分立”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由不同 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权力滥用。我国不实行“三权分立”,但实行权力制约, 授权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行政权,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由于 行政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切身利益,为提 高行政权运作的效率,法律会赋予行政机关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从事物的性质来 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司法权提供了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 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治安管理处罚权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其价值和出发点,讲求效率,同时也 遵循公正原则;⑦刑罚权(或说司法权)以公正为其最高价值,但也兼顾效率。因而 在立法和执法中,两种权力交织是法律发展的结果和趋势,诸如治安管理处罚程序 中引进司法程序、告知制度、听证制度以及处罚决定后可以提起诉讼等,保证公 正的实现;而刑罚中的自诉、刑事和解等,又是行政权的典型表现。二、处罚种类缺失分析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包括两部分:一是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拘留和吊销公 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以及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 驱逐出境;二是相关法律措施,主要有收缴、追缴、责令严加管教、责令严加看管 和治疗、约束、责令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强行带离现场、责令停止 活动、责令改正、取缔、强制性教育措施。

    刑罚种类也包括两部分:一是主刑,二是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本文重点分 析罚款与罚金、行政拘留与拘役、非监禁处罚与管制和相关法律措施。

    (一)罚款与罚金 治安管理处罚属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核心也是其与刑罚的主要区别在 于大量设定财产罚,这也是各国和地区行政处罚法律的典型标志。

    如德国《违反秩序法》处罚种类主要是罚款,也有没入和警告,罚款幅度一 般为5马克至1000马克。罚款之适用非常详尽,明文规定:罚款之处罚以违反秩序的 种类及行为人所应受非难程度为衡量基础,亦应斟酌行为人的经济关系;罚款得超 过行为人因违反秩序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如法定最高金额仍不足以符合上述规定 时,科处得超过法定最高金额之罚款;过失行为之罚款,仅得处以规定罚款最高金 额之一半。中国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法》规定罚锾是六种处罚种类之一,但 罚锾的适用达到了该法分则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种行为。该法分则从第63条至 91条共设29个条文,其中罚锾和拘留可以选择适用的条文计13条,其他16个条文都 是罚锾处罚或者少量的罚锾与申诫、勒令歇业、停止营业的选择或并处。也就是 说,每种违法行为均可能处以罚锾处罚;而且规定罚锾逾期不完纳者,警察机关得 声请易以拘留;在罚锾应完纳期内,被处罚人得请求易以拘留。

    德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都非常注重罚款处罚及其适用,甚至用剥 夺人身自由来保证罚款的执行:(1)每一类违法行为均可能受到罚款处罚;(2)对罚 款处罚考量各种情形,分别予以从重和从轻处罚,如从违法行为中获取大于处罚最 高幅度的经济利益的,从重处罚,过失行为则从轻处罚;(3)易科拘留保证罚款的执 行。

    相比较我国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罚款的设定有以下缺失:(1)罚款数额偏低。对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侵犯财产权利以 及大量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罚款数额最高1000元尚不足以达到惩戒违法行为人的 效果,尤其是经济违法行为。如前所述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集资诈骗行为,其侵犯财 物数额动辄上万元,而对其罚款最高1000元的处罚显然偏轻。尽管还有行政拘留 处罚,但最高拘留15日的惩戒效果远不如高数额的罚款。(2)罚款适用范围狭窄。

    处罚设定的条(款、项)共计127项,直接适用单处罚款和可以选择罚款共32项,占处 罚总项的25%,显而易见,罚款处于附加罚的地位,与其行政核心处罚地位大相径庭。

    (3)保证罚款及时执行的制度尚未建立。与拘留直接送达拘留所执行不同的是,罚 款执行设定了罚缴分离原则的一般缴纳程序和当场缴纳程序,而当场缴纳不能实 现的转为一般缴纳,一般缴纳程序有期限选择,而我国现在尚无社会信用保障制度, 由于一些公民的法律意识较弱,相当比例的罚款缴纳不能实现是不可避免的,尽管 法律设定了强制缴纳措施,但从其效力来看微乎其微。

    刑罚的罚金刑依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即依据违法所得数额、造成损 失大小等,并综合考虑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依法判决。刑罚发展至今增加了 新的内涵,如为避免监狱内交叉感染的非监禁化,为有利于犯罪人再社会化的非犯 人烙印化以及总体趋势的刑罚轻缓化等,罚金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特点 是:(1)适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适用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 会管理秩序罪以及贪污、贿赂罪,皆涉及经济犯罪。(2)罚金数额既原则又灵活,且 没有上限,以使行为人不能从经济犯罪中获得益处为原则,确定三种形式:规定罚 金下限不能少于1000元;规定相对确定的罚金数额,如集资诈骗罪并处20000元以 上200000元以下罚金;以违法所得数额或犯罪涉及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比例或数 倍的罚金。(3)单科罚金的法条过少,一般都是与自由刑并处,因而是附加罚的地位, 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笔者认为,罚款与罚金刑的协调可考虑:(1)增加治安管理处罚单处罚款或 者罚款与其他处罚种类可以选择适用的条、款、项,使罚款居于核心处罚的地位;
    增加刑罚单科罚金的条文,尤其涉及经济的犯罪。(2)增加侵犯财产权行为和部分 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罚款数额,以与罚金刑衔接。(3)以使行为人不能从经济犯罪 中获得益处为原则,在当前相对确定罚款数额的基础上,以违法所得数额或违法涉 及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

    (二)行政拘留与拘役 行政拘留(本文简称拘留)是六种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含两种附加罚)之一,拘 留期限为15日以下,数行为并罚,合并执行不超过20日。就拘留处罚的设定来讲,如前所述,处罚设定的条(款、项)共计127项,直接适用单处行政拘留和可以选择处 行政拘留(包括并处或者可以并处罚款)共四种形式84项,占处罚总项的66%,有的 尽管是并处或可以并处罚款,但以行政拘留为基础,与罚款设定情况相比,可见行 政拘留已是治安管理处罚的主要形式;刑罚的拘役设定为主刑,且分则中70%以上 的条文都有拘役,因此,这种短期剥夺行为人人身自由的处罚分别属于治安管理处 罚和刑罚的主要处罚种类。无论是治安管理处罚还是刑罚,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 处罚被认为是能够促进违法犯罪改造的较好的处罚方法,但也正是短期自由罚使 违法犯罪者丧失对人身自由拘禁的恐惧,且极易交叉感染而再犯。

    德国《违反秩序法》来源于原德国刑法的违警罪,违反秩序行为是整合违 警罪而来,在其设定行政处罚的法律《违反秩序法》中,并没有将短期自由刑带进 该法,而以罚款为主。中国台湾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法》的拘留处罚来源于1947 年的《违警罚法》,发展至《社会秩序维护法》时,只有一少部分行为选择性地适 用拘留,拘留期限缩短为3日以下,数行为并罚合并执行不超过5日,且拘留的决定 权由法院行使,显然是废除或减弱行政处罚中的剥夺人身自由权。

    笔者认为,依据我国历史渊源和当前社会状况,行政拘留和拘役依然可保留, 但二者处罚的协调应当考虑:(1)设定适用行政拘留情形与其他处罚任选,变其主 要处罚形式为可选处罚形式,针对各类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情节严重者适用;拘 役除应包含行政拘留适用情形中的构成犯罪的轻者外,其他各种犯罪亦少用为好。

    (2)缩短行政拘留期限至7日以下,减弱行政处罚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同时也避 免交叉感染;拘役期限可保持不变。

    (三)非监禁处罚与管制 刑罚的管制刑是主刑中最轻的一种处罚,是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而限制其 一定人身自由的非监禁刑,适用于主观恶性不大的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范围较 宽。这种处罚一方面不影响罪刑较轻的犯罪分子的劳动、工作和家庭生活,有利 于改造;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罪刑较轻者在监狱中交叉感染,又符合世界刑罚发展 的行刑社会化的趋势。当前在实践中,管制刑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管制刑的执行难 以操作,尚无合理的执行程序。同时,笔者认为,治安管理处罚中可借鉴刑罚的管制 刑设定非监禁处罚,与上述减弱行政拘留权的思路匹配。

    (四)相关法律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的相关法律措施是非处罚性质的措施,他们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治安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治安管 理处罚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针对不同的情形适用不同的法律措施,能够及时 恢复被违法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8条规定,举办文化、 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 即疏散,对组织者予以处罚。在此种情形下,立即“停止活动”显然要比事后对组织 者处罚重要得多。

    刑罚中可考虑增加辅助处罚的法律措施,以体现教育预防功能。分为两种 情况:一是判决刑罚的同时作出及时执行的相关法律措施,如某未经公安机关许可 的旅馆,负责人组织卖淫构成组织卖淫罪,依照《刑法》规定对组织者处以刑罚, 但对该非法旅馆如何处置,《刑法》并没有规定。尽管有相关法规可以对其处置, 但在《刑法》中设定取缔并在同一判决书中作出取缔措施则更加科学;假如该旅 馆具有合法资格,可在《刑法》中设定吊销许可证并在同一判决书中作出吊销许 可证措施(吊销许可证属于行政处罚种类,但作为刑罚的相关法律措施并不矛盾) 等。于此情形,刑罚具有优先权,任何行政机关可依照刑事判决依法履行职责。《刑 法》中设定了法律措施,在对行为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既可控制该旅馆,也可避免 尚未最后判决行为人是否有罪旅馆即被查封的后果,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判决刑罚的同时作出刑罚执行后应当执行的相关法律措施,类似剥夺政治权 利的执行。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行为人,刑罚执行后应当在一定时限 内不得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告知于他人,或者在一定时限内 不得使用计算机或者不得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当然这种法律措施更适用于短期自 由刑、管制刑、罚金刑和单处剥夺政治权利,长期自由刑和无期自由刑不存在上 述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治安管理处罚种类可考虑设定警告、罚款、限制人身自由 罚(非监禁罚)、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以及对外国人适用限期出 境或驱逐出境。与现行法律相比,罚款数额增加,拘留期限减少,限制人身自由罚期 限最高20日或30日(以有别于管制刑)。刑罚种类可考虑设定主刑罚金、管制刑、 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另设相关法 律措施。在此罚金成为主刑,设定管制刑的执行程序,拘役适用范围包含拘留适用 情形中的构成犯罪的轻者,同时适当扩大其他犯罪的适用,总体适用范围不宜过大。

    三、处罚程序缺失分析 刑罚是司法权,实施刑罚适用司法程序,司法程序由专门的刑事诉讼法规范, 并随同刑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而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缺失阻碍了治安管理处罚的发展和完善,本文主要分析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的缺失。

    (一)证据规则不规范 证据的基本范畴包括证据的法定形式、证据与证据材料的关系、定案依据 与非定案依据、证据能力与证明能力以及其他证据规则。证据是认定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治安案件)的核心,没有证据也就无所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案件中的 证据适用更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复杂的问题。例如,一个价值100元的财物被损 坏的案件,行为人和被侵害人对事实和财物价值无异议,那么此财物价值还要否进 行鉴定再如一个伤害案件中,行为人将被侵害人胳膊打出一块淤青,这种伤要否鉴 定当然从总的证据适用原则来讲,这两种情形应当进行鉴定,但办理治安案件的成 本会大大提高,其效率则大打折扣;而且从行为人和被侵害人角度看,是否合情和 必要也值得讨论。本文由中国论文范文收集整理。

    治安管理处罚的证据规则在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第 79条只是笼统规定,对治安案件的调查应当依法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 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以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依据。这 种证据规格和证明标准均不明确,在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对违法行为人和公安机 关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公安机关通过部门规章的形式,即公安部发布的《公 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对部分证据规则作出规 定,其权威性以及法律的严肃性值得商榷。我们认为,证据规则可分为两个层次, 由法律设定最基本的证据规则,如证据的法定形式、定案依据与非定案依据、证 据能力与证明能力等,再由部门规章对其进行细化以方便操作。

    (二)案件调查手段适用程序混乱 案件调查手段适用程序的混乱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盘查权的禁 止性适用规定。盘查权是《人民警察法》赋予公安机关控制违法嫌疑行为人的一 种必备的手段,各国都有类似权力的设定。为防止基层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滥 用盘查权,公安部发布了部门规章《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据我们了解, 自该规定施行以来,实践中盘查权的继续盘问因为苛刻的适用程序而无法适用。

    诚然,公安机关在以往适用盘查权过程中的确发生了许多滥用权力的问题,但将此 权力通过部门规章进行控权性解释而完全控制不得适用,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二 是公民住所检查权的约束。为保证公民住所不受侵犯,针对涉及案件的公民住所 的检查应当予以控制。《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7条规定“检查公民住所应当出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是必要的,但此规定过于机械而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如公民住所内正在发生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安全的 案(事)件等,不立即检查可能对公共安全或者公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时, 依然要求检查人员开具检查证才能实施检查,显然不合情理,也违背了人民警察依 法及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宗旨。但此情形由规章《程序规定》予以扩权性解释, 尽管满足了实践需要,却违背了法治原则。

    对于第一种情况,一是规范盘查权适用程序是必要的,但应当在立法本意下 进行;二是能动性是行政权行使的一项原则,为防止其能动性变成滥用,当加强权 力监督,而非限制权力本身。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属于立法的缺陷,应通过法律“修 正案”形式进行补充,而不能由部门规章设定。

    (三)听证程序名不符实 听证程序作为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事中监督,在中国的行政 程序中至关重要。《行政处罚法》专节规定听证程序,《程序规定》更是用了专 章四节规范听证程序(不仅仅是规范治安管理处罚,还包括其他公安行政处罚),但 治安管理处罚实践中却甚少适用听证程序。究其原因,一是听证适用的案件范围 过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8条规定,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当 事人有权要求听证。吊销许可证处罚限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4条第3款的一 类行为;2000元以上罚款处罚限于《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1条、62条、66条等规 范的17种行为(以公安部发布的《关于规范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名称的意见》为标 准),约占全部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同前述标准)11%,其中除了第70条规范的赌博行 为和第73条规范的教唆、引诱、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行为处拘留并处罚款外, 其他行为均是处拘留可以并处罚款。因此,上述11%中又有大量行为实际上没有被 并处罚款或者罚款达不到2000元而行为人无权要求听证。二是拘留处罚的听证问 题。如前分析,拘留是治安管理处罚的主要形式;拘留又是治安管理处罚甚至是整 个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处罚。《行政处罚法》第9条强调规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 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拘留的暂缓执行等替代听证程序的说法是讲不通的,因而 拘留被排除在听证程序之外只能使听证程序处于尴尬境地。

    (四)相关法律措施程序缺乏 四、刑罚与治安管理处罚适用衔接 刑罚与治安管理处罚适用实践中衔接有两个层次:一是处罚适用衔接;二是 处罚程序适用衔接。(一)处罚适用衔接 1处罚适用衔接的基本原则。处罚适用衔接是指在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竞 合时,如何对行为人适用处罚。现在理论界有三种主张:(1)选择适用说,或称替代主 义说。该说认为在行政处罚和刑罚中选择一种处罚,不能并用,且按照重罚吸收轻 罚的原则,选择刑罚处罚。(2)附条件并科说,或称免除代替说。该说认为行政处罚 与刑罚竞合时,处罚上可以并科,但是任何一个处罚执行后,认为没有必要执行另 一个处罚时,可以免除该处罚的执行,即执行上的免除。(3)合并适用说,或称双重适 用说。该说主张既适用行政处罚,又适用刑罚。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了处罚适用的衔接原则。《行政处罚法》第7条第2款规 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 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我们认为, 这两条规定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选择刑事处罚;二是假如已 经行政处罚的,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应当再选择刑事处罚,是上述选择 适用说和合并适用说的集合,即违法行为构成犯罪,首先适用刑罚,假如由于其他 原因适用了行政处罚,应当还要适用刑罚。这种适用原则是合理的,从其具体适用 上也可以验证。

    2处罚适用衔接的应用。

    (1)性质相似的处罚的适用。性质相似的处罚即无论是治安管理处罚或是 刑罚种类同属于人身自由罚或财产罚,如行政拘留、拘役和有期徒刑、罚款和罚 金,其处罚适用首先选择刑事处罚;假如已经作出行政处罚的,要选择刑事处罚,而 将行政处罚予以折抵。(2)性质不相似的处罚的适用。其处罚适用首先选择刑事 处罚,再选择行政处罚。如选择适用了有期徒刑,但行政处罚对此行为规定了罚款 或吊销许可证,再选择罚款或吊销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假如先对其作出了罚款或吊 销许可证处罚,还要选择适用刑事处罚的人身自由罚。(3)免予刑罚处罚后,选择适 用行政处罚。(4)不予刑事处罚的,选择适用行政处罚。如15岁的未成年人盗窃财 物价值上万元,但依据《刑法》第17条规定不予刑事处罚,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 罚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处罚程序适用衔接依据上述处罚适用衔接原则,处罚程序适用衔接采刑事优先原则,即同一案 件既是治安案件又是犯罪案件,首先选择刑事诉讼程序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再 选择行政处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行政责任。《行政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法行 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 理处罚法》第95条规定,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里包含:一是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同案犯 中只要一人涉嫌犯罪,全案移送主管机关调查、证实其犯罪;三是同案犯中有不构 成犯罪的,移送行政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这样既可解决予以刑事处罚的同时 再选择行政处罚适用程序的效率问题,降低执法成本;进而可考虑由同一法院对 “同案犯中不构成犯罪的”一并作出行政处罚。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协调论文] 治安管理处罚》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