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成本管理论文 >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财政政... 正文 2019-09-20 09:43:44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一:国内财政政策抉择 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 打算。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 这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所在。

    美国的次贷“飓风”,引发了国际性金融危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 着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判断与预测,并在立足国内外实际 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财政政策决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从国际角度看,当前的金融危机对各主要经济体都造成了不可低估的 冲击。受其影响,世界经济已开始告别“高增长、低通胀、贸易流量大幅增长”的 黄金时期,经济增长减速、就业压力加大与贸易保护抬头使世界各国步入“多事之 秋”。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0.3%,剔除贸易的贡献,内需增长率是-1.43%,个人消 费、房地产投资以及企业设备投资等降幅都比较大。与美国相似,欧盟经济前景 堪忧,日本经济也是内忧外患,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俄罗斯12月最新公 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式登记的失业人数达130万人,实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460万 人,而且拖欠工资现象也很严重。综合来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以及世界 经济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结构性失衡,全球经济开始走向衰退,各主要经济体的生存 与发展空间被大为挤压。客观地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大于十年前的亚 洲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都不可能置身其外。

    从国内角度看,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 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造业规模巨大 但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等,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出口企业困难、制造业产能过剩致使经济发展减速、失业率上升,加之近十年来 形成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楼市、车市)形势也不容乐观,迫切需要政府与市场积极主 动应对,共克时艰。

    一个经济体如何以及何时走出危机或困境,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化 解危机的“药方”是否“对症”,二是自身“机体”的综合素质。应该说,与十年前相比, 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国有银行体系改革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初步 建成等,为我们成功应对此次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财政政策决策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财政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政策决策时,应具备国 际视野,又要立足于我国实际,兼顾近期与中长期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与调动各 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项调控目标。简言之,此轮积极财政政策决策至少需要考虑 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美国何时能走出危机 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从1857年至今,美国共经历了32次危 机,从土地泡沫到铁路泡沫,从一个新兴产业泡沫到另一个新兴产业泡沫,一个泡 沫破灭所带来的创伤总能迅速地由另一个新泡沫的兴起来修复,美国经济从一个 失衡走向另一个失衡,开创出一条“创造性毁灭”之路。尽管如此,我们还应看到,美 国数十次金融危机纵向联系起来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即经济周期微波化,经济 周期波动变得越来越平缓。这主要是因为所得税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加强、社会保 障功能的发挥、就业结构的高级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经济预测能力的提高、 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生产的全球化以及成熟的政府政策等因素,使得许多传统 的金融和经济风险被淡化与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整体的资本化、金融化 与反危机能力因金融危机而逐步得到增强。基于此,金融危机不可能一直恶化下 去,但也很难走出“V”型反转之路,最大的可能是“L”型曲线,底部时间的长短取决 于美国寻找到下一个新“泡沫”的时间长短。从美国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房地产 市场难以在短期内复苏,新能源、生物产业的鼎盛也尚需时日。这时,比较理性的 选择是“以时间换空间”,在趋于狭窄的发展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国际博弈与全方位 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 部竞争压力也更趋强烈,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积极财政政策要有长远打算 1998年2月,针对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到2004年,我国经济才开始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7年间, 除减税、收入分配、非税收入等政策调控以外,中央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9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643亿元,拉动银行贷款和各方面配套资金等逾2万 亿元。主要投向农林水利和生态建设、交通通信、城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农网改造,以及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兼顾了城乡、区 域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比较妥当地处理了短期困难与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们面临的考验比上一轮金融危机更严重,出口、消费与企业投资都受到明 显削弱,培育与发展除房地产和汽车市场之外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不是短期内可 以做到的。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究竟要实行多久,恐怕不是两三年的事,我们要有长 期“作战”的准备。

    3、我国财政的回旋余地有多大 当前,全社会都在热议“4万亿元投资”之事,除此之外还有扩大消费与 促进出口等一系列措施,所有政策的核心无非是减收增支。处处要钱,钱从何来财 政收入毕竟是有限的,而且首先要保吃饭与稳定,其次才是建设与发展。从名义上 看,我们仍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财政风险也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但从现实进一步 深入考察,已存在的基层财政困难、多种变相的地方政府负债以及其他隐性的资 金缺口等因素,缩小了我国财政的压力承载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出路到底在哪里 我们必须跳出常规思维,求变图新。要点在于:一是将现有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务求 取得实效;二是千方百计地撬动社会资本;三是大力挖掘潜在财源,壮大财政基础;
    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与制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谨慎对待地 方政府发债问题,绝对不能一哄而上。

    4、全面准确地理解财政政策的内涵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财政就是“收收支支”,这是一种非常狭隘的财政 观。实际上,财政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收收支支”只是外在表现。各级政府各部门 的决策都包含着财政要素,其行为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最终的财政绩效。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大理财观,即政府财政管理每个机构与个人都有责任,而且要 借助法律与制度予以贯彻和落实,并基于此实现业务管理创新与财政的良性循环。

    如果不具备这一视野或理念,很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困难或损失。

    综合上述四方面考虑,面对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 应有长期准备与长远打算,对于由此给财政带来的压力需要通过多种渠道予以化 解。让政府有效发挥作用,让各部门各单位有效发挥作用,让市场有效发挥作用, 是此轮积极财政政策的核心之所在。

    三、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财政政策选择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威胁正一步步逼近我国。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有 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际影响,也有国内因素,是综合因素叠加的结 果。通过主动的政策选择,从需求、供给、制度改革等多个角度入手,实施积极的 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其他调控政策,我们一定可以成功应对当前的考验。

    1、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府投资,对冲经济“发动机”的减速美国 早期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政府极少直接干预某个行业的发展。但 是,除教育和科技外,美国政府对交通建设一直情有独钟。1830年美国铁路总长37 公里,1840年增至4800公里,1860年增至4.8万公里,超过世界上其他地区所有铁路 长度的总和。在铁路建设中,虽以私营为主,但政府给予铁路公司资金、土地、债 券担保、税收优惠等大量支持和帮助。20世纪初,美国政府又几乎完全承担了修 建各类公路的重担。便利的交通工具与交通网络强化了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扩大。随后,美国各地区起初较为单一的 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换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国具备后发优势,基础设施建设 仍有巨大的空间,在经济“发动机”面临减速的情况下,适时适度有针对性地扩大政 府投资,完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很明智的选择。

    2、下大决心改善投资环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拉动经济增长,仅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撬动社会资本、带 动银行贷款、激发市场活力。在当前困难时期,社会资本缺乏信心,银行贷款畏惧 风险,市场活力缩藏起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虽然也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 用,但不是治本之策,根本所在是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投资环境的易生长性。私 人投资者在市场中选择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多,部分是个人的,还有部分是准公共或 公共的,如何避免那些不完全是个人的投资风险,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要 求我们,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限制,规范相关税费管理,简化 行政管控,改善与强化政府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从根本上吸引与撬动社会资本投 资,激发起更大的市场活力。

    3、实施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条的财税政策,培育与 壮大民族工业和关键技术行业 通过结构性的财税政策,引导国内重要行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 升级与产业链延长,培育与壮大民族工业。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实现重大科学技术与关键机器设备的自主研发,重视并推动我国农业、粮食、生物等关键行业的研 发与生产。除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外,还要鼓励企业加大职工技术培训投 入,允许更多的职工培训费在税前成本列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对新能源、新 材料、突破性环保技术等研发加大优惠力度;鼓励与奖励国内企业不断延长产业 链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与控制力;将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中的研发投入,纳 入允许抵扣的范围内,鼓励现代服务业升级;细化出口产品的税则分项,根据不同 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给予不同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出口结构升级。

    4、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引导与促进国内消费 此次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要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政府刺 激消费的政策必须建立在现实的购买力基础之上,虚拟的购买力必然催生出虚假 的繁荣,最终会适得其反。从促进消费角度看,应提高企业职工劳务报酬的税前列 支标准,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所得,进一步加大对 社会保障、公共医疗、教育的财政支出,推动与扩大国内消费;继续降低房地产市 场虚高价格、降低部分交易环节税收,促进住宅消费回升;调整相关税费政策,鼓励 经济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积极倡导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等等。

    5、稳妥有序地转换出口结构及外向型发展战略 在外贸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只要国际市场有需求,且出口有利可图,企 业就具有扩大出口的动力,因此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是政府单方面可以在短期 内实现的,需要坚持以企业和市场为出口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可借助“市场倒逼” 机制,给企业和市场适当加以引导,使政策引力和市场压力形成合力。在出口结构 调整的过程中,出现群体性经营困难与大面积失业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危及社会稳 定和长期的经济发展,政府有责任予以干预与救助。

    6、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反对泛市场化 我国的房地产物业税尚未开征,很多资源以市场化的形式运营管理,没 有被市场化的资源行业的社会分红比重不高,垄断性的公共服务所固有的潜在财 政性收入在大量流失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实力,也 使得社会不和谐因素逐渐累加。总之,我们应坚持公共资源公益化,大力挖掘潜在 财源,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物资基础,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益化。

    7、高度重视与有效发挥粮食、石油等重要物资的储备功能,积极应对国际博弈 美国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建立霸权,主要依赖于四大支柱:军事与科技实 力;美元本位制;对全球资源的控制;农业和粮食战略。近现代以来,围绕着石油、粮 食等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与储备,国家之间上演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我国应 不断增强重要战略物资的生产能力,掌控相关商品定价权,以防受制于人;应深入 研究国际博弈背后的客观规律,为我所用,并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起伏开展不同类 型的交易,稳定与增加粮食等重要物资的战略储备,严控进口型通货膨胀的输入, 为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奠定良好的基础。

    8、在财政领域实现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建立以公平、均 富为导向的利民强国的财政体制 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财与势不能号令一切。发挥财与势的最大效应,关 键在于建立一种公平、均富的体制,由此酿成的民众心态必然是和谐、平稳的,在 富贵面前不骄纵奢侈而能自享其乐,在贫苦面前不怨天尤人而能泰然处之。这种 “同心同德”所具有的威力是难以用经济数据来衡量的,尤其是在危机到来之时,能 够保持经济和社会基本面的稳定,而不致被冲垮。事实上,这种美德是我们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可以与市场经济并行不悖,既实现经济兴盛,又实现文化繁荣,既会 生产,又懂生活,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范文二:国内财政政策的转变问题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 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它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 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财政学理论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将财 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三类。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活动对社会总 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政策的中性。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自2005年开始我国将实施稳健的财政 政策,财政政策为何转型以及如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广 大财政理论及实际工作者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积极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一定程度上以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 模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增长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中国出现了外部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乏力等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 度内,所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反周期性的适度扩张政策。从本质上讲,积极财政 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以国债和支出两大政策工具的运用为主。

    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 国经济的影响在1998年逐渐显现,尤其是外贸方面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外贸增 长幅度明显放慢,并于1998年5月出现负增长,极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这种形势客观上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基本条件。

    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 紧缩迹象。同时,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均下降, 通货紧缩显现。

    三是买方市场全面形成。1997—1998年我国出现了全局性的“买方市 场”,绝大多数产品供给能力大量闲置,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 的主要因素。

    四是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尽管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 刺激需求的政策,中央银行先后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 贷款限额控制,降低准备金率等,但货币政策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其 操作空间和余地已经相对狭小。

    在上述背景下,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国自1998 年开始启动了积极财政政策。实行7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拉动经济增长(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刺激投资需求、增加出 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二、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原因分析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看,扩张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是一种短期的临时性反经济周期手段,长期实施则有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增加并会对经济产生 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刺激经济增长过程中, 都会遇到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和转型问题。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扩大政府投资使总供求均 衡维持在接近充分就业均衡的水平,利用投资转化的收入效应改变居民消费预期、 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增强民间投资意愿,最终使市场机制恢复自主运行能力,经 济增长恢复内在的秩序。这也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但是作为一项反 周期调节的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始终未能在刺激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恢复 经济自主增长方面产生明显的效果,投资需求越来越依赖政府,对居民消费拉动 弱,而政府消费率却节节上升。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新一轮快速、稳定增长期,民 间投资能力迅速扩大、外部经济环境改善。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坚持“五 个统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箭在弦上,作为宏观经济 重要调控手段的财政政策本身为适应这种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也在情理之中。

    积极财政政策转型,并不意味着财政将从建设投资领域全盘推出,而 是赋予其更多、更重的宏观调控战略职能。实际上是要将短期策略性财政政策逐 步转向中长期的战略性财政政策,或是要将积极财政政策逐步转向均衡财政、协 调财政或者中性财政,它是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调控手段组合、调控方式方 法的适时、适度转换在内的一个系统工程。

    从当前的突出问题来看,随着民间的以及地方政府驱动的投资明显趋 于活跃和旺盛,我国投资总量的增幅过大,同时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取代通货紧缩而成为经济运行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扩张性 的积极财政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政策类型,当通 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将形成逆向调 节并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因此必须实施财政政策的转型。

    1、财政政策转型有利于逐步化解累积的财政风险 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7年来,期间仅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就达到9100 亿元之巨,财政赤字率从1997年的0.78%上升到了2003年的3%,国债余额已经超 过26000亿元,债务负担率已经从1998年的10%上升到2003年的约20%,累积的 财政风险愈益加大。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排除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2、财政政策转型有利于抑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压力 2003年下半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增长过快对 原材料及交通、煤、电、油、运等方面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农业特别是粮食生 产连续多年减产,粮价逐步攀升,带动了居民消费品价格的明显上升,此外由国 债投资及其配套贷款所引发的货币贷款增长过猛所形成的通胀压力增大。因此通 过国债投资的适度调整,减少对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引导银行相应 地减少对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等的贷款规模,从而抑制对生产资料及投资品的市 场需求,并为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通胀提供宽松条件。

    3、财政转型有利于市场经济完善和科学发展观的实施 完善市场经济要求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来发展经济而不是行 政计划方法。国债资金投资是政府投资,由国家集中发行,过多的资源集中在政 府手中,增加了资源配置中的计划、行政色彩,妨碍了市场化改革进程,淡化了 市场机制的作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会抑制微观 经济活力的发挥,偏离市场化改革方向。因此国债适当淡出并减少生产投资,增 加对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将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合理性和市场机制的建立,有利 于扩大消费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4、财政政策转型有利于克服“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由于政府扩大赤字、增发国债而引起对民间部门资金 供应的减少,从而减少民间投资的现象。当前一些领域制定的入市门槛对民间资 本来说还是很高,同时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不畅,在社会可利用资本资源一定的 情况下,过多的发行国债意味着政府支配使用的资源增加,而民间部门支配使用 的资源减少,投资能力减弱,不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

    在上述情况下,中央提出2005年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是符合我 国现阶段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的,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 择。

    三、如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意味着通过适当控制和减少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优 化国债支出方向、适当增加社会公共开支,达到有效地规避财政风险,减少国债资金安排使用中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促进财政稳定增长、提高经济建设资金运用 效果,加快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最终达到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 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调整优化国债资金的投向和结构 国债资金首先保证在建项目的扫尾,确保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 铁路等国家重大项目的投入和建设,以保持必要的政策连续性。增加对经济结构 调整的支持,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结构调整倾斜、向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 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并严格控制除西部大开发项目外的新开工项目,坚决制止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超前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加强国债资金管理,扩大国债 资金实行工程招标采购、集中支付的范围,全面推行追踪问效管理,强化国债资 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协调发展 稳健的财政政策并不意味着政府公共支出可以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 而是要求对政府公共开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重大调整。当前需要 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 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一方面缓解当前的结构 性失衡和市场供求矛盾,另一方面,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领域加快发展创 造良好的条件。对不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的经济过热行业,政府财政资金包括国债 资金应当不再投入;对不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开支“越位” 领域,财政投入应当坚决退出;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 位”的需要加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农业、社会保障、生态和环 境保护、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科技研发,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领域等,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3、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加强税收征管 要大力推进财政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为市场主体和经济发展创造一 个相对宽松的财税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要在保持财政收 入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有增有减的结构性税制改革。第一,要 坚定不移地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第二,统一 合并内外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调低现行33%的比例税率,规范税前列支,增加 必要的扣除,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第三,要改革和完善农业税费制度,停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第四,扩大资源税的 征税范围;结合排污费的改革,开征环境税;结合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开征社会 保障税;开征遗产税与赠予税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把该征的税尽可 能如数征上来,压低非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减少经济运行中的扩张因素。

    4、拓宽民间投融资渠道,加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启 动民间资本 要坚持“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搭建民间资本 进入的平台。一是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的渠道和领域, 取消对民间投资竞争性行业的各种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领域、 公共领域等。二是加大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增强执法的透明度,保护公平 竞争,努力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和部门垄断,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在财政政策上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包括规范和简化税制,防止对 民营企业的税收歧视,同时取消不合理的收费,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 境。四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在资金上对中小企业给予同等待遇, 对其发展给予资金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加大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着力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农业,财政政策必须有所作为。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研 究解决:三农“问题,努力加强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当前我国农业和农 村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民收入仍然较低,财 政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 题放在突出位置予以大力支持。要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 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包括扩大对农村地区道路、 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对农村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的投入 力度,通过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财政供养人员的财政补贴。要取消现行的农业 税、农业特产税和各种收费,实行城乡统一的税制。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因此要花大力气加快完 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建立完善、规范的社会保障资金收缴体系, 制定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标准,实现社会保障 对象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首先建立统一的覆盖城镇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覆盖到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建立多渠道 筹资模式,解决社保基金缺口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保障 制度化建设,尽快构建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 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逐步提高中央和地方 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真正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制度改革。二是通过 国有股减持、资产置换、土地拍卖等方式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偿养老基金的不 足。三是在合适的时机,将社保资金由收费改为征收社会保障税,实现社保资金 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关于财政政策的论文 财政政策论文参考文献》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