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成本管理论文 >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论文:砌... 正文 2019-09-29 11:08:33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论文:砌体结构裂缝

    相关热词搜索: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论文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论文 1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产生砌体结构裂缝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沉降大的部分砌体与沉降小的部分砌体产生相对 位移,从而使砌体中产生附加的拉力或剪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砌体的强度时, 砌体中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往往与地面成45°左右夹角,上宽下窄斜缝朝向凹陷 处(沉降大)的部位。

    预防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合理设置沉降缝。在房屋体型复杂,特别是高度相差大时,应设沉降缝,沉 降缝应从基础开始分开,且有足够的宽度,施工中保持缝内清洁,应防止碎砖、砂浆 等东西杂物落入缝内。

    2)加强上部的刚度和整体性,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这样可适应甚至调整地 基的不均匀沉降。减少建筑物端部的门窗洞口,增大端部洞口到墙端的墙体宽度, 加强圈梁布置都可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3)加强地基验槽工作,发现有不良地基应及时妥善处理,然后才可进行基础 施工。

    4)不宜将建筑物位置在不同刚度的地基上,如同一区段建筑,一部分用天然 基础,一部分用桩基等,必须采用不同地基时,要妥善处理,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

    2.2地基冻胀引起的裂缝 地基土上层温度降到0℃以下时,冻结层中形成冰部开始冰结,下部水由于 毛细管作用不断上升在冻结层中形成冰晶,体积膨胀,向上隆起的程度与冰结层厚 度及地下水位高低有关,一般隆起可达6mm至几十毫米,其折算冻胀力可达 2MPa×10MPa,而且往往是不均匀的,建筑物的自重往往难以抗拒,因而建筑的某一 局部就被顶了起来,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类似,引起房屋开裂。

    这类冻胀裂缝的寒冻地区的一、二层小型建筑物中很常见。若设计人员对冻胀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是小建筑,基础埋浅一点就可以了,或者施工人员素质 欠佳,遇到冻土很坚硬,难以开挖,就擅自抬高基础埋深,从而造成冻胀裂缝。

    防止冻胀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一定要将基础的埋置深度到冰冻线以下,不要因为是中小建筑或附属结 构而把基础置于冰冻线以上,有时,设计人员对室内隔墙基础因有采暖而未置于冰 冻线以下,应注意在施工时,或交付使用前即有冻胀的可能,应采取适当措施。

    2)当基础不能做到冰冻线以下时,应采取换土(换成非冻胀土)等措施消除 土的冻胀。

    3)用单独基础、基础梁承担墙体重量时,基础梁下面应留有一定孔隙防止上 面冻胀顶裂缝基础和砖墙。

    2.3温度差引起的裂缝 热胀冷缩是绝大多数物体的基本物理性能,砌体也不例外,由于温度变化不 均匀使砌体产生不均匀收缩,或者砌体的伸缩受到不均匀的约束,则会引起砌体开 裂。常见的是砌体长度过长,砌体伸缩在上层大而在基础处小而引起开裂,故应按 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

    此外,由于混凝土屋盖,混凝土圈梁与砌体的温度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 时会使墙体产生裂缝。

    防止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是否采暖,所处地 点温度变化等)设置伸缩缝。

    2)在施工中要保证伸缩缝的合理作法,使之能起作用。

    3)屋面如为整浇混凝土,或虽为装配式屋面板但其上有整浇混凝土面层,则 要留好施工带,待一段时间再浇筑中间混凝土,这样可避免混凝土收缩及两种材料 因温度线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协调变形,从而避免裂缝。

    4)在屋面保温层施工时,从屋面结构施工完到做完保温层之间有一段时间 隔,这期间如遇高温季节则易因温度变化急剧而致裂,故屋面施工最好避开高温季节。

    5)遇有长的现浇屋面混凝土挑檐,可分段施工,预留伸缩缝,以避免混凝土伸 缩对墙体的不良影响。

    2.4建筑材料使用不当 不少砌体结构由于使用渣砖而产生裂缝,由于渣砖的原材料及生产工艺与 普通粘土砖不同,其线膨胀系数与粘土砖亦不同。通过对诸多开裂砌体的统计分 析,使用渣砖的砌体极易产生裂缝。

    不少砌体结构由于墙体布置不当,构造柱设置不合理,梁垫设计不合理等造 成砌体的开裂。

    3建筑工程砌体结构裂缝处理与加固措施 在砌体裂缝出现的原因分析清楚以后,则应按裂缝砌体的危害程度采用不 同的加固补救措施。本文侧重用例子来说明砌体,砖过梁等砌体构件的补强加固 方法。

    3.1裂缝较细,裂缝数量较少时 当裂缝较细,裂缝数量较少,但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方法。对 灌浆加固的强度,必要时可做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同样的材料做两个或四个试 验体柱。分为两组,一组用压力机先压浆,再灌浆。然后对两组砌体柱作破坏试验, 进行对比,如灌浆补强的砌体与原砌体强度基本相同,则认为补强合格。根据以往 的试验表明,灌浆加固后的砌体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原砌体的强度。

    灌浆用的材料有纯水泥浆、水泥砂浆、水玻璃砂浆或水泥石灰浆,见表1。

    当砌体修补中,可用纯水泥浆,因纯水泥浆的可灌性较好,可顺利地贯通外露的孔 隙,对于宽度为3mm左右的裂缝可以灌实。若裂缝宽度为大于5mm时,可采用水砂 浆。裂缝细小时,可采用压力灌浆。下面给出一些灌浆材料配合比,可供参考。表 中稀浆一栏适用于0.13mm~1mm宽的裂缝;稠浆适用于1mm~5mm的裂缝;砂浆 适用于宽度大于5mm的裂缝。

    以纯水泥浆补强为例,其施工顺序为: 步骤一,清理裂缝,使裂的通道贯通无堵塞步骤二,用加有促凝剂的1:2水泥砂浆嵌缝,以避免灌浆时,浆体外溢;
    步骤三,用电钻或手锤在裂缝偏上端制成灌浆洞孔,或灌浆嘴;
    步骤四,用1:10的稀水泥浆冲洗裂缝一遍,并检查裂缝通道的流通情况,同时 将裂缝周边的砌体润湿;
    步骤五,灌入3:7或2:8的纯水泥浆;
    步骤六,将裂缝补强处局部养护,见图1。

    施工时用压力灌浆。其顺序与上述相仿,但须增加在嵌缝后,用0.12MPa~ 0.0125MPa的压缩孔气检查通道泄漏程度,如泄漏太大,应补漏封闭。

    对于水平的通长裂缝,可沿裂缝钻孔,做成销键,以加强两边砌体的共同作 用。销键直径25mm,间距250mm~300mm,深度可以比墙厚小20mm~25mm。做 完销键后再进行灌浆,灌浆方法同上,见图2。

    3.2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 裂缝较宽但数量不多时,可在裂缝相交的灰缝中,用高标号砂浆和细钢筋填 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锯加固。楔子 或扒锯可与墙体等厚,或为墙体厚度的1/2或2/3,见图3。

    3.3裂缝较多时 当裂缝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予以加固。钢筋网可用 Φ6@100~300(双向)或Φ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胀螺栓固定于墙体上, 楔子或螺栓间距500mm左右,应梅花型布置。施工前墙体抹灰应刮干净,抹水泥砂 浆前应将砌体润湿,抹水泥砂浆后应养护至少7d。

    3.4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和温度变化引起裂缝时 墙体因受水平推力,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直伸缩等原因而发生外闪,墙 体产生较大的裂缝或命名外纵墙与内横墙拉结不良时,可用钢筋或型钢拉杆予以 加固。

    如采用钢筋拉杆,宜通长拉结,并沿墙两边设置。较长的拉杆中间应加法兰螺丝,以便拧紧栏杆,拉杆接长时应采用焊接。露在墙外的拉杆或垫板螺帽,可适当 作建筑处理。拉杆和垫板都要涂防锈漆。在拉结水平层处,可以增设外圈梁,以增 强加固效果。钢筋的直径可采用如下:当一开间加一道拉杆时为2Φ16(房屋进深 5m~7m),2Φ18(房屋进深8m~10m),2Φ20(房屋进深11m~14m),其相应的垫板尺 寸可按表2采用。

    3.5墙体开裂比较严重时 墙体开裂比较严重,为了增加房屋的整体刚性,则可以在房屋墙体一侧或两 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C20,截面至少 120mm×180mm,配筋可采用4Φ10~4Φ14,钢筋Φ6@200~250,每隔1.5m~2.5m(应 有牛腿或螺栓)锚固件等伸进墙内与墙拉结好,并承受圈梁自重。浇筑圈梁时应将 墙面凿毛、润水,以加强粘结。

    3.6砌体过梁裂缝 对砌体过梁的裂缝,可采取增设钢筋2Φ16,填补高强度砂浆(M10以上),或增 加钢筋混凝土过梁的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现在正推广各种新型节能墙体砌块材料,砌体结构开裂 的情况和问题愈来愈多,原因也愈来愈复杂,只有严格执行有关砌体规范,从生产、 设计,施工,监督等方面层层把关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就能有效控制砌块墙 体开裂的质量通病,消除墙体结构质量安全隐患。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砌体结构裂缝原因分析论文:砌体结构裂缝》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