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成本管理论文 > 情境的概念 [新课程概念下情... 正文 2019-11-13 07:44:34

    情境的概念 [新课程概念下情境教学应用探析]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程概念下情境教学应用探析

    新课程概念下情境教学应用探析 摘要: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更加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 注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笔者的教学实 践,从设计游戏、展示实验、借助媒体和联系生活等角度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教学理论,落实 “三维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情境激趣启思 与旧课程相比,现行的新课程在许多地方都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但我觉 得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新课程更加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注 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如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就明确提 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 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 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与政治新课改的理念不谋而合的是,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教师传递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各种资源,通过主 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自己逐渐建构、生成的。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非 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按照“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的三步曲进 行教学,我发现这一做法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比,确实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 果。

    一、设计游戏,模拟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 别强烈。”虽然高中生已经不再是儿童,但是他们的童真未泯,玩游戏,冒险闯 关仍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的实际需要,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启发 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领悟学习内容,落实教学目标。如在讲 高二《生活与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框时,教材本身的内容枯燥 无味,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备课时, 我费尽心思,曾设计了多种方案但仍不满意。最后,我根据哲学本身的逻辑体系, 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把哲学比喻成一座大厦,老师的身份是导游,学生的 身份是游客。由扮演导游的我带领学生参观哲学大厦,但是每到一个景点,学生 都必须回答有关问题,层层闯关,才能顺利游完全哲学大厦的全程。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我先介绍师生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进入正式的 游戏环节。

    在哲学大厦的门口,贴着一张《游客须知》,上面写着:
    “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游客必须发挥聪明才智,层层闯关,答出 有关问题,才能顺利游完全程。祝你成功!”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接着,我带着学生进入大厅,在大厅 上设了第一关的问题:
    校长问两个学生:“如果你们做了一件好事,你们愿意校会表扬,还是愿 意接受物质奖励?” 学生甲:“愿意接受物质奖励。” 校长:“为什么?” 学生甲:“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 校长问乙:“你呢?” 学生乙:“我愿意接受精神奖励。” 校长:“为什么?” 学生乙:“因为我是唯心主义者。” 问题:你同意这两位学生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为什么? 这一关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明白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的分歧及其根本观点。如果学生答对了。这时,在大厅的两边就会露出两个楼梯 口,于是,按国际惯例,我先带领学生走右边的楼梯口,在右边的楼梯口上出现 了第二关的问题:唯物主义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关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生答对后,就可以进入一楼的房间参观。这里设了第三关的问题:
    这间房里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哲学家,他们正在发表自己的见解:
    范缜(南北朝):“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王夫之(明):“气者,理之依也。”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泰勒斯(古希腊):世界万物皆来源于水,又复归于水,水是万物的本原。

    思考:
    (1)上述观点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2)简要说明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这一关,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及其合理性与局 限性。

    学生答对了,就可以上二楼的房间参观,在二楼房间设了第四关的问题: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伽森狄 “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霍尔巴赫 (1)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2)简要说明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这一关,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观点及其合理性 与局限性。

    学生答对了,就可以上三楼的房间参观,在三楼的房间,设了第五关的问 题:
    猜一猜:唯物主义中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什么?这一关,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性。

    参观了右边的房间,回到大厅,接着走左边的楼梯口,在左边的楼梯口上, 设了第六关的问题:
    ⑴王守仁(明):“心外无物”。

    ⑵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⑶宗教: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认为神灵创造了世界,决定着自然的 变化,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操纵着人的“命运”。

    ⑷蒋介石:“我总以为人生在世……无论你有否宗教信仰,也无论你对宗 教的观念如何,我们都必须承认宇宙之中,是一位神在冥冥中为之主宰的。” 上述观点有何共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答出第六关的问题,就会出现两个平排的房间,房间的名字分别是:“客 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在两个房间之间,设了第七关的问题:
    考考你: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这一关,一是要考察学生能否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从而明白唯心主义在 生活中的种种表现。二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 到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最后,在大厦的后厅设第八关的问题: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话 辩证法:老哥,我跟你斗了几千年,可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相比, 它们是老大,我们还是老二呀! 形而上学:可不是,这太不公平了,我们去找参观的同学评评理去。

    同学们,你能讲清楚,为什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相对于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具有从属的意义吗? 这一关,主要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当时,这节课是作为对外教学开放日的公开课来上的,上述的设计理念, 得到了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充分肯定。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一新颖的设 计形式,也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因为,通过创设游戏闯关的情境,环环相扣, 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思考状态中。闯关的过程,既是学生的 知识掌握、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过程,又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明辨是非,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过程。

    二、展示实验,导入情境 也许有人会问:政治课也能做实验?答案是:当然可以。看起来,政治课 的教学活动似乎与实验毫无关系,但是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有些 教学内容上,巧设实验情境,也能使政治课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如讲《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这一目时,我做了一个 “筷子插入水中”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由于这一实验在初中的物理课上做过,很多学生 明显地流露出这样的一种心态:真是小儿科,拿这个实验来考我们,真是小瞧我 们了。因此,在观察时往往粗心大意。我正是利用了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实验过 程在全班巡回展示完毕之后,抛出以下的一系列问题:
    师:你注意到筷子插入水中的变化了吗? 生:注意到了,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象断了。

    师:那你注意到杯子外面有一个什么图案了吗? 生:……(都怔住了,然后互相询问:是什么呀?) 师:(这时,顺势引导)大家在观察实验过程中,会注意到一些东西又会 忽视一些东西?这说明了意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生: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筷子在水中看起来会象断了吗?生:因为光的折射导致的。

    师: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感官的眼睛”看到筷子在水中象断了,又通过“思 维的眼睛”分析其象断了的原因。那么,“感官的眼睛”和“思维的眼睛”在对事物 的反映上有什么不同? 生:“感官的眼睛”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使我们看到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 样子;
    而透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说明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师:据《考古纪原》记载:陕西扶风周原60号西周墓发掘出土阳燧(铜凹 镜),据此证明中国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已经掌握了光的直射、折射原理,并应 用于制镜取火。人们能根据历史文物、古书记载等方式了解过去。这又体现了意 识活动的什么特点? 生:这说明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 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师:根据光的折射等原理制造的哈勃望远镜,帮助人们深化了对宇宙的认 识,如证实黑洞、暗能量的存在。尽管如此,诸如“暗能量的性质和成份是什么” 等问题对人类来说目前依然是个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中的这些难解之谜 终将为人类所认识。

    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宇宙中的这些难解之谜终将为人类所认识? 生:因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师:单靠个人的力量能全部解开这些难解之谜吗?为什么? 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是可能的。因为就每 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
    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 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是无限的。

    从上述实验情境出发,既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串在一 起,把知识点讲清讲透;
    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锻炼了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媒体,营造情境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左脑偏重于逻辑思维,右脑偏重于形象 思维。平时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偏重于左脑的使用和训练,往往忽视了右脑功能 的开发和利用。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就能把教材抽象 的文字化为十分具体化的形象,起着启动形象思维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有如身 临其境的直观感受中领悟知识,启发思维,提高觉悟。例如:在讲《文化生活》 的“文化塑造人生”这一框时,我播放了《千手观音》的视频,在欣赏的过程中, 学生就已经发出了“哗!哗!”的赞叹声,显然他们已经陶醉其中并深受震撼。趁 此机会,我提出了这些问题:“你知道表演这一节目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演员吗? 你了解这一节目背后的故事吗?谈谈你欣赏完这一节目后的感受。”经过直观的 感受和深入的交流,学生对教材中所讲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 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体验式的直观 教学,是老师单纯的语言描述所无法相比的。又如在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框 时,我通过图片展示“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字”、“风格迥 异的建筑艺术”;
    播放中国、德国、俄国等国不同风格的民歌等方式,让学生在 欣赏的过程中,既领会了课本的知识――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又接受了健康向 上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充分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学科特 色。

    四、联系生活,分析情境 正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所说的,政治新课程不再 单纯地注重学科本身的理论逻辑,而是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立足于社会生活,注 重把学生的生活、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有机结合起来。因此,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实 际出发,把课本理论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运用学生原有的 生活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到《文化生活》的民族节日的有关内容 时,我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组收集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其起源和庆祝 方式如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样,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也要求学 生先分组收集和调查我们东莞当地有哪些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 思想,在课堂上交流与分享,进而引导学生在含义、地位、影响、表现等方面对 上述传统文化进行比较。讲完后还把学生的成果贴到报栏上公开展览。这种处理 方法,既锻炼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又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做好生活 经验上的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知识建构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

    又如,在讲高二哲学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知识点时,我以学生都熟悉和关注的东莞“禁摩”行动为背景材料,提出了这些问题:(1)结合材料 一分析,东莞为什么要“禁摩”?这体现了什么哲理?(2)你认为东莞“禁摩”后可能 会产生哪些新问题?(3)请你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为解决东莞禁摩后出现的 新问题提出建议。可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 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体会知识就在身边的道理;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 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情境的概念 [新课程概念下情境教学应用探析]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