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电磁学电化发展分析论文] ... 正文 2020-01-08 07:27:03

    [电磁学电化发展分析论文] 电磁学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电磁学电化发展分析论文

    电磁学电化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现代人的生活,似乎离不开电.物理概念的发展而言,更有趣的, 也更重要的是;
    人们怎么会从不知道用电,一步一步,变成了有了用电的能力, 终于到了离不开它的地步。这段历史,也最能鲜明地描绘出:以理解大自然为目 标的科学研究,对全人类可能(但不必然)产生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电磁学发展世界电化 一、前言 现代人的生活,似乎离不开电。电灯、电话、电视、电影、计算机、电冰 箱…,样样都是生活必须用品。一旦停电,日子不知怎么过。但世界上第一个有 规模的发电厂(尼加拉水力发电厂,显示了当时电力的需求已渐普遍)开动,不 过是1896年的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描写清末民初电 灯、电话初到北京城的情形,相当有意思。) 一百多年间,这个世界上大部份的人的生活,从几乎没有电器用品,到充 满了电器用品,这变化不但是巨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并且深入到生活、思想、感 情…,所有的人生面向。举个有诗意的例子:爱情上受挫折是古今中外诗歌中最 常见的题材。古诗中固然有怨恨情人变心的,但也很常见的是所爱之人远在他乡, 衷情难诉,以致相思甚苦。例如:古诗十九首「采之欲谁遗,所思在远道」。李 白长相思「天长路远魂飞苦」等等。如今的流行歌曲中,第二种越来越少,第一 种却很多。──今日的手机、e-mail等等,使距离不再成为谈情说爱的障碍,但却 防不了情人变心。──这也显示了,要了解古人,就要从古人当时的情境来看才 能妥切。

    也许,很多人有兴趣知道最新奇的发明。但从物理概念的发展而言,更有 趣的,也更重要的是;
    人们怎么会从不知道用电,一步一步,变成了有了用电的 能力,终于到了离不开它的地步。这段历史,也最能鲜明地描绘出:以理解大自 然为目标的科学研究,对全人类可能(但不必然)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古代的电磁观察与应用 1936年,考古学家在巴格达附近挖出了一些铜罐,罐中铺了沥青,沥青上 插着铁条。在大约同一地点,还发掘出了一些镀金物品。有研究者便认为这些铜罐就是巴比伦人发明的电池,而镀金物(如果是电镀)是这些东西确是电池之证 据。而这些东西,其年代有早到公元前2000年以上的。

    如果这是真的,巴比伦人领先了近代电池(伏特,1793)与电镀(1800-35), 将近四千年。

    别的文明在电磁方面就没有这样可惊的成绩了。古希腊人发现了琥珀、毛 皮等摩擦可以生电,至今英文Electricity的字根,尚是希腊文的琥珀。但对他们 说来,天上的雷电,仍然是宙斯大神的脱手武器。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天然磁石会 吸铁,带电物会吸小物体(东汉王充27-97「论衡」电磁力之记述:「顿牟拾介, 慈石引针」),以及利用磁针导航,甚至对磁偏角有所记述(方以智,~1600)。

    「磁针导航」这技术,传到西方,促成了西方的「大探险时代」(15-16世纪。1492 哥伦布发现美洲,1498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19-22麦哲伦环绕世界一 周,称为「三大航海」。他们都用磁针罗盘。)也引起了十八世纪以后的殖民主 义。

    这些电磁的观察与应用,可以使我们感叹古人之智能,特别是巴比伦电池。

    但巴比伦电池即使是事实,对日后电磁学发展,却没有什么影响。摩擦生电与磁 性现象却在停滞千余年之后,在十八世纪的西欧,成为电磁学发展的出发点。

    三、电之捕捉与库伦定律 十七世纪末(1684年),牛顿出版其「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从此,研究 自然界之力之种种,成为物理学之中心课题,一直到今天。但这本书太成功了, 力学的现象,从天上行星之运转,到地面苹果落地,似乎它都能精准描述。然而, 牛顿此书中只有一种力:万有引力。牛顿也知道自然界绝不止这一种力,例如, 杯子打破了,碎片不可能凑起来就合而为一,可见原来把杯子各部份连合成一块 的力不是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太微弱,不足以使物体聚合成形。故牛顿以后,要 做有挑战性的研究,莫过于研究万有引力之外的力。

    电与磁都会产生力,而且比万有引力大很多。(如果两块磁铁,吸在一起, 使其相聚之力是磁力,就可以分分合合。)因此,十八世纪的欧洲,很多人在研 究电与磁。特别是电,更富挑战性。因为电这个东西,虽然摩擦两个适当的物体, 就能产生。带电物体会吸小纸片,有时还会在黑暗处冒火花,好玩得很。(当时, 还有人发明了摩电器。)但是,却不容易驾驭,一不小心就被它溜掉。1734年,法国人杜菲(Charles-FrancoisduFay,1696-1739),玩来玩去, 玩出心得。他发觉不管是用什么东西摩出来的,电只有两种。他命名之为「玻璃 电」与「树脂电」。只有不同类的电,相互靠近时才会相吸或冒火花,同类的不 但不冒火花,还会相斥。他又发明了一个器具:密封的玻璃瓶中,插入一根金属 棒,瓶内的一端,挂上两片金箔;
    瓶外的一端,做成一个小球。带电的物体靠近 小球时,金箔就会张开。──这些,今日看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电还是「神 出鬼没」的时候,这是不简单的成就。

    然而,每次玩电,都要从头摩起,相当烦人。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教授 穆森布洛克(PetrusvanMusschenbrock,1692-1761),根据克莱斯特 (E.G.Kleist,1700-48)发明的储电器,发表了「莱顿瓶」。这也是一个玻璃瓶,内 外壁上各贴一圈锡箔纸。内壁可以「充电」(把摩擦来的电碰触而输进去),这 些电很久都不会跑掉。如果用两根金属线,把内外相连,两金属线的缝隙中就可 以产生火花。

    今日来看,「莱顿瓶」不过是个简单的电容器,但当时极受欢迎。瓶子越 做越大,火花也更壮观。可是,电到一下可不是好玩的(也有人特意去尝一下被 电的滋味)。这可以说这是人类驯服电的开始(姑且不算巴比伦),但也开始领 教了电的威力。

    十八世纪初,美国还是欧洲的化外之地,文化落后,更无所谓科学。波士 顿的一个做肥皂与蜡烛的工匠,十七个子女中的第十个,自学有成,文采斐然。

    与欧洲,特别是英国的科学家,保持通信。他从英国进口仪器开始,研究电学而 成名,到后来被英国皇家学院选为院士。在美国的独立革命中,他以著名科学家 的身份,出使法国,立下大功。也在独立宣言(1776)上签名,成为美国的开国元 勋之一。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富兰克林(BenjaminFranklin,1709-1790)。

    1752年,他在大雷雨中放风筝,把天上的电,收到莱顿瓶中。从此证明了 天上的电,与摩擦出来的电是一样的;
    一般人所怕的雷,声势吓人,其实并不可 怕,伤人破屋的是电。进一步,他就发明了避雷针:建筑物上装一根金属针,通 到地下,屋中的人就不怕雷了,因为电就会被导入地下。(新英格兰有一教堂中 的牧师,认为避雷针保护好人,也保护坏人,有碍上帝的意旨,故在讲道中大加 谴责。不料没几天,教堂受到雷击,塌了一角,只好也装上避雷针。)此外,他 注意到了两种电有相互W消的现象,所以他建议把「玻璃电」与「树脂电」改名 为「正电」与「负电」(模拟于正数与负数之相互W消)。富兰克林的正负电命名,沿用至今,但是却有些不幸。因为常用的金属导 线中流动的都是电子,而电子上所带的电,却被命名为负电。以致电线中的电流 若是向左,其中电子其实是向右跑。

    「正数与负数之相互W消」这事中,含有量的关系(+3,-3可以相消,+3,-2 就消不干净。)「电荷量」之测定,却要归功于法国人库伦 (CharlesAugustinCoulomb,1736-1806)。(也有人得到类似的结果,但以他的发表最 早,影响也最大。) 库伦出身兵工军官,早年在中美洲驻扎时,把身体搞坏,回国做研究。法 国大革命(1789)后退隐家园。他发现了用细长绳索吊挂一根细棍,细棍两端对称 以维持水平。两端若受水平方向之微力,则以的绳索之扭曲以平衡之。这「扭称」 (torsionbalance)可以做很精准的力的测量(至今尚是的测量微小力的最精准工具, 但这种实验都是很难做的)。在1785-91年间,他用这工具,反复测量,终于发现 了库伦定律: 电荷与电荷之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力之方向在两电荷间之联机上。

    其大小与电荷间之距离之平方成反比,而与两电荷量之大小成正比。

    这是电学以数学来描述的第一步。请注意:
    (1)此定律用到了牛顿之力之观念。(若无牛顿对力之阐述,很难想象此定 律是何形式)。这成了牛顿力学中一种新的力。其与牛顿万有引力有相同之处, 如:与距离之平方成反比;
    亦有不同,如:可以相吸,亦可以相斥。

    (2)这定律成了「静电学」(即电荷静止时之各种现象)之基础。如今所有电 磁学,第一个课题必然是它。

    (3)这也是电荷单位的来源。例如:两个相同之电荷,相距一公尺,若其 相斥之力为「若干」时,称之为一单位。原理上,这「若干」可以任意选定,所 以电荷单位有好几种。但今日「公制」(MKSA)的做法,却是先决定电流单位「安 培」(理由见后),再以一安培之电流一秒中的累计量为一「库伦」,再间接决定 这「若干」=9×109牛顿。

    (4)这9×109牛顿,相当于九十万公吨的重力──静电力强大的可怕。虽然 也可以说一库伦的电荷太大,但无论如何,正负电相消的趋势是很强的。日常的 物体中,虽然电荷很多,但几乎都抵消的干干净净,呈现电中性的状态。必须花功夫(如摩擦)才能使其呈现带电状。而且,一不小必就又跑去中和掉,所以难 以驾驭。

    因此,虽然库伦定律描述电荷静止时的状能十分精准,单独的库伦定律的 应用却不容易。以静电效应为主的复印机,静电除尘、静电喇叭等,发明年代也 在1960以后,距库伦定律之发现几乎近两百年。我们现在用的电器,绝大部份都 靠电流,而没有电荷(甚至接地以免产生多余电荷)。也就是说,正负电仍是抵消, 但相互移动。──河中没水,不可能有水流;
    但电线中电荷为零,却仍然可以有 电流! 四、从伏特电池、安培定律到电报、电话:
    雷雨时的闪电,或莱顿瓶的火花放电,都是瞬间的事。电虽然在动,但是 太快了,很难去研究电流的效果。电池可以供应长时间的电流(直流电)。因此, 电池的发明是电磁学上的大事。──这也就是为什么巴比伦电池这样令人惊讶。

    十八世纪欧洲人到处掠夺殖民地。当时也没有什么保护生态观念,殖民地 出产的珍禽异兽,一股脑捉回家去。亚马逊河出产一种电鱼,能发出瞬间强电, 电晕小动物。当然,电鱼也被捉回了欧洲。这引起了不少人研究「动物电」的兴 趣,也就是动物的身体如何发电。1780年,意大利波隆大学教授加凡尼 (LuigiGalvani,1737-1789)发现了用电击死蛙之腿,可引起抽动。而蛙腿夹在不 同金属(如铜、锌)间则可发出电来。与他认为这是「动物电」效果。

    1793年,加凡尼的朋友,比萨大学教授伏特 (AlexandroG.A.A.Volta,1745-1827)把一块锌板,一块铜板放到舌头上下,而用铜 丝将两板连结,他发觉舌头会感到咸味,而铜丝中有电流现象(如:可使蛙腿抽 动)。但不久他发觉这与「动物电」无干,因为若不用舌头,而用一片浸过碱水 的纸板夹在铜、锌之间,也可生电流。而且,如果用多重的锌、纸、铜、锌、纸、 铜、…,会得到更明显的电流(蛙腿抽动不止)。──这就是最早(如果不算巴比伦) 的电池(碱性电池)。有了稳定的电源,电流的研究与应用才能展开。电压单位伏 特(volt)就是因纪念他的功劳而命名的。

    这种「伏特堆」(Voltaicpile),很快被人仿效,越做越大(可以表演连续火 花),以后又有人加以改良,越做越精致。──直到现在,改良电池还是一门专业 的学问。在伏特电池发明后没多久,就有人发现电流可以从溶液中通过。1800年, 英国WilliamNicholson(1753-1815)与AnthonyCarlisle(1768-1840),发现了电解现象, 例如水可以被通过的电流被分解为氢与氧。此为电在化合中作用之线索,亦为电 解、电镀之原理。但是把电镀技术改善到可以应用,则要到1835年的德国人西门 子(ErnstW.Siemens,1816-1892,其弟William,后来成为英国爵士,兄弟创办「西 门子」公司,至今尚存。)──巴比伦的镀金物如果真是四千年前的电镀做成的, 实在令人惊叹。

    然而,怎样「定量」(测定电流的大小),还是不容易,当时有人想了各种 方法(如利用电线之发热),又难又不准。

    电与磁之间,很早便被认为有些关连。记载中,有一间铁铺被雷电击中, 铺中铁器都生了磁性。十八世纪以后,很多人在研究放电现象时,都注意到附近 的磁针会动。1820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奥斯特(H.C.Oersted,1777-1851)在 演讲时表演电流生热,发现一根导线中的电流,会使附近的磁针偏向垂直方向, 也就是电流可以产生「磁力」;
    越大的电流,这种现象越明显,而且,这种现象, 不受纸板间隔的影响。这发现立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不久,便有人把导线绕 成很多重的「线圈」,只要很小的电流,就能产生很大的磁力。线圈电流固可使 小磁针转动,但如果是一个固定的大磁铁,线圈也会反向而动。──同年,德国 人ChristophSchweigger(1779-1850)与JohannC.Poggendorff,就用这方法制成电流 计。从此,电流成为物理(或工业)中测定最方便的量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 公制中,先订电流单位「安培」,再订电量单位「库伦」之原因。

    法国物理学家安培(AndreMarieAmpere,1775-1836)立刻想到:所有磁性的 来源,或许都是电流。他在1820年,听到奥斯特实验结果之后,两个星期之内, 便开始实验。五个月内,便证明了两根通电的导线之间也有吸力或斥力。这就是 电磁学中第二个最重要的定理「安培定律」:
    两根平行的长直导线中皆有电流,若电流方向相同,则相吸引。反之,则 相斥。力之大小与两线之间距离成反比,与电流之大小成正比。

    (安培也写下了两小段电流作用力之量化描述,可以计算各种形状的电流 间之力。如今这称为比奥─沙伐定律。

    Jean-BaptisteBiot,1774-1862,FelixSavart1791-1841两人与安培几乎同时进行类似 的实验)。公制中,用安培定律以定义电流单位「安培」:两个平行之同向同大小之 电流,相距一公尺,若其相吸之力为2×10-7牛顿/公尺时,称之为一安培。这电 流单位在使用上有其方便,例如一百瓦的电灯中的电流大约一安培。这2×10-7 牛顿/公尺是很小的,故平常在两根电线中,相互之力不太容易察觉。──但做成 线圈后,可以产生很大的力。

    以后,安培又证实了通了电流的筒状线圈之磁性,与磁铁棒完全一样。故 他提出假说:物质之磁性,皆是由物质内的电流而引起的。这使「磁性」成为「电 流」的生成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磁铁没有单极的)。──他后来被誉为「电 磁学」的始祖(电与磁从此在物理中是分不开的)。他的名字,也成了电流的单位。

    安培早慧,但一生不幸。(童时亲见其父在法国大革命时上断头台,娶妻 甚贤,但又早逝)。在听到Oersted之发现后,立刻意识到电流与电流之间必有力 在,洞察力惊人。

    安培这个发现,在应用上极为重要。它提出了用电流而发出动力,使物体 动起来的方法,准确而可靠。因此,它是电流计(以及各种电表)、电马达、电报, 电话之原理。特别是电报,在1835年以后就成了新兴事业,大赚其钱。然而,在 开始时,也有人对这些新玩意感到恐惧而抗拒。(例如:对电磁学也有贡献的大 数学家高斯KarlF.Gauss,1777-1855。)──电报业风光了一百多年。时至今日,卫 星通讯发达以后,电报业就没落了。

    安培定律之后,电磁学理论与应用之发展可以说「风起云涌」。1825年, 英WilliamStrugeon(1783-1850)发明电磁铁,使这种作用力更方便有效。1826年, 德UniversityofCologne的数学教授欧姆(GeorgeS.Ohm,1789-1854),发表了欧姆定 律,厘清了电压、电流、电阻间的关系(V=iR)。这个定律是以后所有电路理论的 开端。但他发现了欧姆定律后,反而被攻击而辞职,失业了好几年后他才另外找 到工作。电流消耗能量的关系式,则要到1839年,才被英国的焦耳 (JamesPrescottJoule,1818-69)确定(焦耳定律P=i2R)。这成为以后电力买卖的计 价基础。

    十九世纪的美国,挟其地大物博之优势,发展极快。美国人好新奇,敢冒 险,在电器的发明上,领先全世界。美国人亨利(JosephHenry,1799-1878),原在 一个乡下学校教书,并做研究(当时在美国这是少见的)。1829年,他改良电磁 铁,发明电报的原理。(据说他比法拉第更早一年发现电感现象,但未发表)。后 来他转往NewJerseyCollege(以后的PrincetonUniversity)任教。1835年,美国画家摩斯(SamuelF.B.Morse,1791-1872),发明了摩斯电码(MorseCode),制成了电 报的第一个原型。从此,电报开始发展成新兴工业。1854-58年,英国 Univ.ofGlasgow的凯尔文(WilliamThomson,后来封爵LordKelvin,1824-1907), 研究越洋电缆理论,促成大西洋两岸之电讯。他也因此发财。1876年,美国人贝 尔(AlexanderG.Bell,1874-1922)发明电话。贝尔的家传技艺是audiology(帮助聋哑 的技术)。他发明电话后成为巨富,热心公益。他的公司,至今尚存。晚年他宣 称讨厌电话,隐居加拿大东北极寒之地纽芬兰。

    焦耳、凯尔文现在的名气,多因其热学上的成就,(焦耳之热功当量,凯 尔文之绝对温标)。而且,他们合作,发现了气体膨胀时,温度下降 (Joule-ThomsonEffect),这是冷冻机原理。但这发明当时英国的工业界不感兴 趣。焦耳去世较早。凯尔文1892之封爵,也是因越洋电缆。

    为什么冷冻机原理当时引不起英国工业界的兴趣?为什么用途广泛的电 马达(其原理只是安培定律)没有很早的发展?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都要大 量的电力,而当时还没有一个便宜的发电方法(电池发电太贵了)。因此,用电 量较小的通讯器材(电报、电话),就率先发达。对当时的一般民众而言,生活 中用电还是少见的事。电报是紧急时才用的,而电话也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装得起。

    要等发电机成功之后,用电量大的器材,才能发展。而电器之普及,也才 能实现。

    五、法拉第定律与发电机:
    公认的实验天才法拉第(MichaelFaraday,1791-1867)是伦敦一位铁匠之子。

    少年时在一家书店做学徒。当时,皇家研究所(RoyalInstitute)的所长达维 (SirHumphreyDavy,1778-1829)为了教育大众(也为了争取经费),举办了一系列的 通俗演讲。法拉第去认真听讲,并做了完整的笔记,装订成册。以后他便以这一 套笔记,受到达维赏识,被聘为皇家研究所的助理(1812)。不久,他在实验方面 的才能,便显露出来,成为达维的得力助手。达维退休以后,他被任命为所长 (1821)。

    达维是电解专家(1807年发现了钠与钾)。法拉第早年是达维的助手,他对 电解有很周密的研究。他发现了通电量与分解量有一定的关系,并且与被分解的 元素之原子量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以大致导致两个结论:(1)每个原子中有 一定的电含量(以今日而言,是一定的电子数)。(2)原子在化合时,这些电量起了作用,而通电可使化合物分解。因此,牛顿寻求的分子中的化合之「力」, 必与电有关。(此想法在1807年由达维提出,法拉第进一步加以验证,至今尚是 正确的。) 法拉第少年失学,缺少科学方面的正式训练,这是他的缺点,但也可能是 他的优点。他不长于数学,但有极强的「直感」。他在电与磁的直感的基础是「场」 与「力线」概念。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之初,受到很多质疑。其中之一是:很多人认为, 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无所媒介,而相互牵引,是不可置信的(连牛顿本人对此 也有所犹疑)。但是由于万有引力之大获成功,这种「超距力」的概念,不久便 被普遍接受了。电磁学中的「库伦」、「安培」等力之观念,起始时亦是这种「超 距力」。

    在牛顿前一百年的英国人吉伯特(WilliamGilbert,1540-1603)是伊利莎白一 世的御医。他的一本「论磁」(DeMagnete,1600)是有系统地研究电磁现象的第一 本书(大部份说磁,因其在当时比较有用),其重要性是扬弃了磁性之神秘色彩, 以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来描述之。吉伯特之「论磁」中曾提出「力线」之观念。

    这就是说:磁性物质发出一种「力线」,其它磁性物质遇到了这「力线」便受到 力之作用。这样就避过了「超距力」的「反直觉」。

    (a)力线不断、不裂、不交叉打结,但可以有起头与终止。例如:电场之力 线由正电荷发出,由负电荷接受。力线的数量与电荷之大小成正比。(磁场以「磁 北极」为正,「磁南极」为负。) (b)力线像有弹性的线,在空中互相排斥又尽量紧绷。其密度与施力之大 小成正比。

    (c)力线有方向性,电力线之方向是对正电荷之施力方向(负电受力方向相 反),在磁力线是对「磁北极」之施力方向(「磁南极」受力方向相)。

    法拉第则更进一步,提出了「场」的概念:空中任意一点,虽然空无一物, 但有电场或磁场之存在,这种「场」可使带电或带磁之物质受力。而「力线」则 是表现「场」的一种方式。但是,法拉第的「场」观念,当时也受到强烈的质疑 与反对。最重要的理由是这观念不及「超距力」之精确。把「场」观念精确化, 数学化的是后来的麦克斯威。他对电磁学最重要的贡献是「电感」之发现。──有磁性的磁铁,可以使 附近的无磁性的铁棒磁化。根据安培的发现,通了电流的筒状线圈的磁性与磁铁 棒相同,实验上它也可以使其附近的无磁性的铁棒磁化。法拉第就想:是否也可 以用通了电流的筒状线圈来引起其附近另一个筒状线圈中的电流? 他1824年开始做实验,起初找不到什么结果。直到1831年,他用了四百多 英尺的电线做了两个互相套合的线圈,才在无意中发现:在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关 掉的瞬间,第二线圈中有瞬间的电流产生,甚至冒火花。他继续研究,发现第一 线圈中的电流有变化时,第二线圈中才有电流。而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越快, 第二线圈中的电流越大。法拉第接着又发现,一个移动的磁铁或通了电流的筒状 线圈,也可以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学中第三个最重 要的「法拉第定律」。

    这个定律与库伦、安培都不同;
    它是动态的。第一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越快, 第二线圈中的电流越大。(这是变压器原理)。或磁铁、有电流的筒状线圈,移 动得越快,第二线圈中的电流也越大。这就是「发电机」(把动能化成电能)的原 理。

    法拉第也知道他这发现的重要。发现之后,皇家研究所举办成果展览。英 国财政大臣也来参观。看到助手们表演火花放电以娱伦敦民众,不太高兴,便问 法拉第:你花了政府这么多钱,就为了表演?法拉第冷冷地回答了四个字:
    Youwilltaxit!(你会有一天抽它的税)。

    法拉第做了一辈子研究,退休时(1855)两袖清风,不知何去何从(当时没有 退休金制度)。英维多利亚女皇则早准备了房子、终身俸及封爵,给他一个惊喜。

    法拉第接受了房子及终身俸,坚辞封爵。

    但是,实用的发电机却不是那么简单,法拉第定律之后五十年才在美国做 出来。

    美国人爱迪生(ThomasA.Edison,1847-1931)号称「发明大王」,拥有(或 共享)的专利,有1093项,至今无人打破纪录。其中包括电灯、录音、电影等等, 对「电化世界」有决定性影响。1879发明的白炽电灯(以碳化纤维为灯丝),造成 轰动,是第一个人人都感到非要不可的电器。但他在发电机的竞争上,却输给了 对手。可能的原因是他太执着于直流电(他甚至宣扬交流电危害人类)。──以 法拉第定律而言,交流发电机的制作比较顺理成章,而且,交流电才能使用变压器,利于长途输电。

    他的竞争对手是西屋(GeorgeWestinghouse,1846-1914)与特斯拉 (NicolaTesla,1856-1943,也有700项专利,包括变压器、日光灯,交流电马达)。特 斯拉年轻时从匈牙利移民美国,先在爱迪生手下做事,但他热心做交流电,与爱 迪生不合,辞职后去挖沟。后来辗转被西屋雇用。1882年,特斯拉制成第一部交 流发电机。他们对交流电机之发展,使「西屋公司」成为电机工业之百年重镇。

    1896尼加拉瀑布水力发电开始。世界的电化,从此展开。但电磁学的故事, 还没有完。

    六、麦克斯威与无线电 与法拉第之实验天才对比,麦克斯威(JamesClerkMaxwell,1831-1879)则 是长于数学的理论物理学家的典型。他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小康之家。自幼便充份 显示了数学之才能。他先在阿伯丁(Aberdeen)大学任教,以后转往剑桥。在物理 中,今日麦克斯威之重要性,几可与牛顿、爱因斯坦等量齐观。但生前,麦克斯 威并不受其故乡苏格兰之欢迎(爱丁堡大学不要他,死时亦未有公开之表扬)。

    他在剑桥大学则受到重用,出任CavendishLaboratory的首任所长。

    他在1855年,发表了「法拉第之力线」一文,受到将退休的法拉第的鼓励。

    1862年,他由理论推导出:电场变化时,也会感应出磁场。这与法拉第的电感定 律相对而相成,合称「电磁交感」。此后他出版了「电磁场的动态理论」 (ADynamicTheoryofElectromagneticField,1867),「电磁论」 (TreatiseonElectricityandMagnetism,1873),其重要性可以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 数学原理」相提并论。

    通过了数学(主要是「向量分析」),麦克斯威写下了著名的「麦克斯威 方程式」,不但完整而精确地描述了所有的已知电磁场之现象,而且有新的「预 言」。其中最重要的是「电磁波」:
    (1)由于「电磁交感」,故电磁场可以在真空中以「波」的形式传递。

    (2)计算之结果,这波之速度与光速一致,故光是一种「可见的」电磁波。

    (3)这种波亦携带能量、动量等,并且遵从守恒律。(1884波亭定理,英 JohnHenryPoynting,1852-1814是麦克斯威的学生,他推导出电磁场中的能量的流动关系式。) 「光是一种电磁波!」这句话现在是常识,在当年则骇人听闻。麦克斯威 只靠纸上谈兵(数学运算),就做大胆宣言,也难怪当年根本不信有电磁波的人 居多。但他自己却信心满满。有人告诉他有关的实验结果,不完全成功,他毫不 在意。他有信心他的理论一定是对的。──以后的理论物理学家很多人就学了他 这种态度。有一个物理学者(Dirac)的一个理论被实验证明是错的。他就抱怨:这 么美的理论,上帝为什么不用? 德国人赫兹(HeinrichR.Hertz,1857-1894,KarlsruhePolytechnic)是第一个在 实验室中证明电磁波存在的人。他先把麦克斯威的电磁学改写成今天常见的形式 (1884)。然后在1886-88年,做了一系列的实验,不但证明电磁波存在,而且与光 有相同波速,并有反射、折射等现象,也对电磁波性质(波长、频率)定量测定。

    当然,也同时发展出发射、接收电磁波的方法。──这是所有「无线通讯」的始 祖。──此时麦克斯威墓木已拱。

    一般人都说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的马可尼 (GuglielmoMarconi1874-1937,获1909年诺贝尔奖)。俄国人则说是波波夫 (AleksandrPopov,1859-1906,Univ.St.Petersburg)。但在推广实用上与影响力上,马 可尼似乎领先一步。(特斯拉也有无线电的专利,但时间更晚。)1901年,马可尼 实验越洋广播成功,轰动一时,从此开始了广播工业。

    七、结语 麦克斯威的电磁理论(经赫兹改写),成为现在理工科的学生都要修的电 磁学。简单的说来,电磁学核心只有四个部份:库伦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 律与麦克斯威方程式。并且顺序也一定如此。这可以说与电磁学的历史发展平行。

    其原因也不难想见;
    没有库伦定律对电荷的观念,安培定律中的电流就不容易说 清楚。不理解法拉第的磁感生电,也很难了解麦克斯威的电磁交感。

    这套电磁理论,在物理学中,是与牛顿力学分庭抗礼的古典理论之一。如 果以应用之广,经济价值之大而言,犹在牛顿力学之上。但也不能忘记,如果没 有牛顿力学中力之概念,电磁学也发生不了。电磁学中的各定律,也无法理解。

    因此,普通物理中,也必然先教力学再教电磁。

    力学与电磁学被称为「古典理论」有两层意思:(1)它可以自圆其说,没有内在的矛盾。(2)但是到了廿世纪量子理论确立后,它们被修改了。力学后来 被修改为量子力学,电磁学被修改为量子电动力学。然而,在原子之外,这两个 古典理论仍是非常精确,故理工学生仍然不得不学它们。

    回顾电磁学的历史,是很有趣的。一直到十八世纪中,电磁似乎只是一种 新奇的玩具。──科学与艺术一样,起步时都有游戏性质。──但到了后来,其产 生的结果,竟然改造了世界。当然,并不是所有科学工作都有这样大的威力。也 有些科学的成果令人不敢恭维(例如原子弹)。然而,科学有这样的可能,却是 我们不得不重视科学研究的终极原因。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电磁学电化发展分析论文] 电磁学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