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曾国藩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 正文 2019-09-23 07:30:39

    曾国藩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篇一 《试论曾国藩的票盐制思想》 摘要: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他在淮 北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做法可谓 是秉承了陶澍的票盐思想。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 希图借助殷商的“辘轳转运”来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课厘收入。

    关键词:曾国藩;票盐制;思想 一 有清一代,实行的盐法的主要是纲盐制,即清政府每年根据盐的产量、 销售量的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 商人按照所请引数缴纳正杂课额。在这种纲盐体制下,引商都有专门的引地,“引 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当始认时费不赀,故承为世业,谓之引窝。后或售与承 运者,买单谓之窝单,价谓之窝价。”[1]清政府为保障财政收入,采取“恤商裕课” 的政策,保护大盐商的利益,授予盐商世袭垄断的特权。在纲盐体制下,与盐政 有关的所有人都“视盐务为利薮”,官商勾结,互相依托,牟取私利,导致盐价日 昂,私盐泛滥。嘉道年间,纲盐制日益败坏,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澍遂在淮 北废引改票,试行票盐制。

    陶澍的票盐法,将淮北畅岸仍归商运,其余无盐济售的滞岸则仿照山 东、浙江票引兼行之法,由运司刷印三联票,一留为票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 行运,于海州所属之中正、板浦、临兴三场设局收税,听任小民投行购买运往销 售,在各场的要隘之地设立税局给以照票,上面注明民贩姓名、籍贯、运盐引数、 往销州县、并按路程远近立限到岸,凡无票及越境者仍以私论。陶澍在其《淮北 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中说:“查票盐自试行以 来,海属积滞之盐贩运一空,穷苦场民藉资苏活,即游手闲民亦得以转移执事, 是以上年海州灾务极重,而地方尚称安帖,实得票盐之济。”[2] 道光二十九年,陆建瀛仿照淮北票盐法,也在淮南推行票盐制,但实 行没有多久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票盐制也随之中断。二 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1851年1月11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革命在广西爆发。太平军势力发展很快,于咸丰三年三月占领两江总督所在地南 京,至此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遂为太平天国所有,而这一地区是淮盐的销售区 域,由于太平军的占领,淮盐运道梗阻,私盐充斥,邻盐蔓延,票贩星散,淮盐 几至片引不行,淮北票盐也停止实行。鉴于淮北之盐销售困难,部队军饷短绌, 为解决军饷问题,清政府在淮北实行“以盐抵饷”的措施,当时驻军皆可赴坝领盐 以抵军饷,称为“饷盐”,后来由于栈盐不足,各部纷纷下场自捆,夹私护私之弊 数不胜数,而营弁桀骜不驯,垄断盐利,“北盐自军营提盐抵饷,遂为武人垄断。”[3] 如李世忠部在奏定的盐厘之外又私增多卡,并且派部下控制淮河要隘,用揽船堵 住水口,其他营捆盐经过时,必须缴纳很重的厘捐才能通过,其总兵杨玉珍甚至 带领洋枪队将西坝各栈饷盐捐盐全部封捆,发现有人运盐出栈就将其斩首。营弁 如此凶恶,商贩畏惧,不敢运售。所以曾国藩说:“淮北票盐立法本善,自以盐 抵饷,紊乱成规。”[4]“未办饷盐以前,票贩虽日行竭蹶,而尚能勉力从公;池商 虽难免偷漏,而未敢任意售私。迨军营提盐抵课,变易旧规,营员日出于其途, 商贩遂闻而却步。”商贩裹足,无人敢运盐销售,影响国家正课收入,所以,饷 盐必须停止,“以挽颓纲而裕正课”[5]。同治三年(1864),湘军攻克南京,太平天 国宣告瓦解,淮河得以畅通,曾国藩立即下令革除饷盐名目,改复票盐旧制。他 说“淮北盐务,自前督臣陶澍改行票盐,意美法良,商民称便,果能率由旧章行 之,百年不敝。”[5] 所以,淮河畅通以后,曾国藩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淮 北推行票盐制。

    1.开办新纲。之前淮北盐课奏销至戊午纲,现在新章规定接开己未新 纲,由于战乱之后人口大减,很难销够原来规定的四十六万引之数,所以先办正 额二十九万六千九百八十二引。同时大力招集新旧票贩前来请运销售,完纳现课。

    规定每引例定正盐四百斤,分捆四包,每包再加滷耗十斤,共重一百一十斤,其 请票、截角、抽称、上栈等事都按照陶澍制定的票盐成法办理。

    2.核定正杂课额及盐价。曾国藩说:“收课科则必须核定以昭信守。”[4] 所以,他在整理淮北票盐的时候,先考查了淮北票盐的课额征收情况,之后制定 措施规定:例收的每引报部正课银一两五分一厘,杂课二钱,外办经费银四钱, 仓谷一分,河费一分,盐捕营一分,无可减免,仍照旧额征收。而团练、壩工、 缉费、号项等不急之款,则一概删除。

    3.裁并各处厘金。咸丰三年开始抽收厘金以来,盐厘很快成为军饷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以至于“处处设卡,节节抽收”,“各处军饷皆赖盐厘接济”[4], 而商贩无利可图,将运盐视为畏途,裹足不前。曾国藩虽然也看到了厘金制的弊 端,他说:“多添分卡是厘务最恶弊政”[6],但军饷攸关,他不可能将厘卡全行裁 撤,于是他根据淮北票盐不分口岸,随地运售的特点,把以前的逐卡抽收厘金改 为在扼要之地设卡分作两次抽收。

    4.严禁夹带重斤和出湖改捆。清政府自立“饷盐”名目以来,弊窦丛生, 营弁下场捆盐,舞弊严重,一引官盐甚至敢夹带数引私盐,而卡员不敢阻拦,严 重破坏了票盐法。曾国藩下令革除饷盐名目,规定以后官运、营运都只许到壩采 买,不许再下场自捆,严令海分司督饬卡员认真抽称,查出包内夹有重斤,就照 全船包数扣罚充公,包外夹带的也要严究查办。以前票贩在盐出湖时为了节省运 脚和按包抽厘之费,都在西壩改捆大包,每包重一百二三十斤不等,改捆后盐票 不符,以至有余票护私之弊,影响盐厘的抽收。所以曾国藩下令以后不许再改捆 大包,车行、船户承雇出湖之盐时按斤论,不再按包论价。过壩时不但给予护票, 而且由海分司发给舱口清单,以方便卡员凭单查舱,并且按包抽厘。禁止出湖改 捆后不但方便卡员的稽查工作,而且有助于减少私盐,保证盐厘的如数征收。

    三 淮北引地较为狭小,票盐制推行起来比较方便。而淮南引地广阔,淮 南之盐行销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五省,引地特别重要,但由于长江中 下游地区为太平军所占,淮南之盐难以运销。为了解决湘军军饷,曾国藩主张恢 复票盐制,不再专行纲法,但又为收回淮南引地起见,他又主张把纲法的一些内 容行之于票盐之中,这就是他的“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他在同治二、三年间制 定的淮盐运行楚西皖岸《章程》,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他说“刊章所载均系票 盐之法。凡票商今年请引者,明年再来亦不拒,不来亦不究。今令销出一票,即 须预纳后运之厘,不准多请,不准少运,是票商而责以纲商之道,亦所谓‘文不 对题’也。鄙意饬招商、督销二局,物色真正殷商维持而护惜之,使其辘轳转运, 暗寓纲法于票盐之中则可,勒令票贩尽充纲商则不可。”[7]由此可以看出,曾国 藩反对“预纳后运之厘”和“不准多请,不准少运”的主张,认为这是“文不对题”, 是“是票商而责以纲商之道”,主张“今年请引者,明年再来亦不拒,不来亦不究”, 有点自由请运的味道。但是,他又要“饬招商、督销二局,物色真正殷商维持而 护惜之,使其辘轳转运”,说明他又不完全是要推行票盐制,而是要借真正的殷 商之力,使他们辘轳转运,从而完成新引之额的认运任务。他的这一主张是接近 纲法的,“都是要让大商人领票运盐,不同之处只是未固定在某些专商身上”,这种“暗寓纲法于票盐之中”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票法与纲法为一体的论调, 较多地带有纲法的色彩。”[8] 的确,曾国藩“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实际上是限制了中小商人运销淮 盐的权利,背离了票盐法的精神。在曾国藩看来,小贩虽然数量众多,但不能行 远,而淮南引地宽广,所以他想借殷实的票贩之力,来收回淮南引地,可见其“寓 纲法于票盐之中”的思想是有其用意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物色殷商,暗中保 护,俨若以纲商相待,百家中不过数家,绝不形诸笔墨,则其道圆活而可久。”[9] 后来,他又和李鸿章一起推行“循环转运法”,只要商人预纳后纲之厘,就可以循 环转运,使得票贩实际上跟纲商没有了差别,纲盐制得以变相复活了。他后来甚 至想把这一思想踵行于淮北,在复陈方坦的信中说:“此事寓纲法于票盐之中, 既已见效于淮南,谅可推行于淮北。”[10]可见其纲法思想还是比较重的。

    四 虽然票盐制仍有销盐范围的规定,但它取消了专商占据引窝的特权, 无论官绅商民,都可以办运,而且在销界以内,可以去任何一个州县贩卖,所以 它比专商引岸的纲盐体制自由得多了。曾国藩在淮北推行票盐制是符合市场规律 的,有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和商品质量的提高以及价格的下降。票盐的实行受到 了人们的欢迎,“商情皆称允服”[11],同时他又裁减厘卡、减少盐厘的征收数额。

    厘卡的裁并,减少了官府对商人的层层刁难,也有利于减少浮费、陋规,从而减 轻了盐的成本,加快盐的运售,使商人获得实利,从而更加积极地请盐运售。另 外,由于任何人都可以请票办运以及盐价的降低,私盐也随之消失,没有了不纳 税的私盐,国家的盐税收入大大增加了。

    曾国藩“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虽然主张票商请引不受限制,但他以 五百引起票的规定实际上剥夺了中小商人运盐的权利,此外他对盐的价格也做了 具体的规定,不准越过规定的范围之外,这就改变了票盐在销区内自由出售、降 价竞争的办法,基本上破坏了票盐制的精神。从盐政思想上来讲,这不能不说是 一种倒退。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篇二 《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摘 要: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 场的楷模。在晚清政治腐败的大背景下,身为理学大师的曾国藩之所以能做到洁 身自爱,廉洁从政,是因为其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 尚“灭人欲,存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 的廉洁从政思想对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廉洁;俭德;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21-0011-02 廉就是清廉、廉洁,是指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为人要清清白白、光 明磊落,拒绝一切贪腐的行为。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廉主要是对从政者的道德要 求。儒家思想所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八德中,廉是唯一对 官吏的道德规范。《管子》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四大 精神支柱,称作“国之四维”。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廉政是关系到政权兴亡的根 本性因素,因此,廉是政之本,是官德的首要之义,是官吏应遵循的首要准则。

    一、曾国藩对廉洁从政的重视 曾国藩身处晚清内忧外患的败局,鉴于当时满清政治黑暗、吏治腐败 所引发的严重后果,曾国藩对当时官吏的廉洁问题是高度重视的。对于国家和政 权而言,曾国藩认为吏治腐败、官吏鱼肉百姓是造成民心涣散的重要原因,而民 心一旦涣散,则将导致大乱亡国。曾国藩认为廉洁对于个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他 意识到只有做到廉洁,才能在下属面前树立威信,得到拥护爱戴,各级官吏才不 敢怠慢。曾国藩办理团练初始时就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 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君父,即借以号召吾乡之豪杰。”[1]104 在带领湘军作战的十多年里,曾国藩始终能做到以身作则,借此希望以自己的廉 洁影响幕僚和属下,从而形成清廉的风气。“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

    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我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答圣主。”[2]336 曾国藩也总是以廉字告诫营官,廉是使兵勇畏服的首要之义,“欲服军心,必先 尚廉介;欲求廉介,必先崇俭朴。不妄花一钱,则一身廉;不私用一人,则一营廉;
    不独兵勇畏服,亦且鬼神钦伏矣。”[3]438 二、曾国藩的廉洁从政之道 要做到廉洁,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作为理学大师,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的理欲观、公私观和义利观影响,崇尚“灭人欲,存 天理”的理欲观、以公灭私的公私观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曾国藩总结“居官四败” 中的一条就是“贪鄙无忌者败”。贪欲是产生腐败的人性根源,贪欲使为官者不讲 操守,不讲道德,如果不能克制贪得无厌的欲望,那么最后只能招致身败名裂的 下场。曾国藩清醒地认识到“欲乃心中之贼”,“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 浩大是真正受用”[4]1082。如果贪欲不加以克制,必定会滋生腐败,所以,要做 到清廉,首先要谨防心中贼――贪欲。曾国藩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提醒自己要戒 除私欲,“至方寸检点,则惟是急功、近利、穿窬、乡原、鄙夫数大端,以免此 为至幸。大抵皆是人欲之私,更无所谓天理之私。”[5]3066曾国藩在书信中说:“为 ‘利’而出,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6]84曾国藩以此告诫那些做事只想 着私利的人,莫生好利之心,不要贪利忘义。

    此外,曾国藩认为要做到廉洁,必须要崇尚俭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 贪污腐败与官员的生活奢靡是分不开的,所以,曾国藩主张廉洁需从俭朴做起。

    要做到廉,还必须戒奢侈奢靡,崇尚俭朴,曾国藩虽位居高官,但他始终过着俭 朴、清淡的生活,“疏食菲衣,自甘淡薄,每食不得过四蔑,男女婚嫁不得过二 百金”[7]2785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到了晚年,曾国藩依旧在“俭”字上痛下功 夫,他因自己耗费八两银子打了一把银壶而羞愧不已:“李翥汉言照李希帅之样 打银壶一把,为炖人参、燕窝之用,费银八两有奇,深为愧悔。今小民皆食草根, 官员亦多穷困,而吾居高位,骄奢若此,且盗廉俭之虚名,惭愧何地!以后当于 此等处痛下针砭。”[8]1368曾国藩在家书中总结自己的官宦生涯说:“余服官二十 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 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9]324曾国藩不仅自己如 此,而且也告诫家人要奉行崇俭戒奢的生活,唯恐仕宦之家“未有钱多而子弟不 骄者也”,染上骄奢淫逸的恶习,他在家书中反复叮嘱:“家败,离不得个‘奢’ 字。”[10]601正是有鉴于廉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曾国藩把“居官以不要钱为 本”列为“八本”的家规之一。同时,曾国藩也用俭字严格要求官吏将领们要做到 俭以养廉、廉洁奉公。曾国藩在《劝诫委员四条》中规定:“一曰习勤劳以尽职;
    二曰崇俭约以养廉;三曰勤学问以广才;四曰戒傲惰以正俗。”[11]447-448在《劝诫 州县四条》中写道:“一曰治暑内以端本;二曰明刑法以清讼;三曰重农事以厚生;
    四曰崇俭约以养廉。”[11]444-445在《劝诫营官四条》中明确规定:“一曰禁骚扰 以安民;二曰戒烟赌以儆惰;三曰勤训练以御寇;四曰崇廉俭以服众。”[11]445-446 在《劝诫绅士四条》中指出:“一曰保愚懦以庇乡;二曰崇廉让以奉公;三曰禁大言 以务实;四曰扩才识以待用。”[11]448-449曾国藩认为俭以养廉的要旨就在于不要 贪图大方豪爽的虚名,不用担心别人说自己悭吝,他在家书中说:“余往年撰联赠弟,有‘俭以养廉,直而能忍’二语。弟之直人人知之,其能忍,则为阿兄所独 知;弟之廉人人料之,其不俭,则阿兄所不及料也。以后望弟于俭字加一番功夫, 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俭,即修造公费,周济人情,亦须有一俭字的意思。

    总之,爱惜物力,不失寒士之家风而己。莫怕寒村二字,莫怕铿吝二字,莫贪大 方二字,莫贪豪爽二字。”[12]1058曾国藩崇俭是因为俭不仅可以培养廉德,更重 要的是“俭者可以正风气”。[13]3472可见,曾国藩认为崇俭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 风气,而社会风气关系到社会安危、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

    在晚清政局极度腐败的大背景下,曾国藩无论身居何等要职,仍然能 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曾国藩在踏入官场时,便立下 了清廉从政的誓言:“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 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 言!”[14]183在从政的三十余年里,曾国藩的确践行了“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的 誓言。曾国藩去世时,只留下一万多两养廉银。曾国藩去世前曾嘱咐家人办丧事 不许收一分钱,曾国藩生前的幕僚众多,所以丧礼办得很大,这一万多两银子基 本上都花在了办丧事上,因此,曾国藩并没有留下丰厚的财产给后人。曾国藩正 是严格恪守“不贪财、不苟取”的从政信条,才使其成为官场“立德”的楷模。

    三、曾国藩廉洁从政思想的现实意义 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于当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从古 至今,廉洁从政一直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所高度重视,因为廉洁与否是关系到人心 向背、国家和政权生死存亡的大事。目前,廉洁从政也是我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 作。改革开放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侵蚀着某些理想信念薄弱的领导 干部。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及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五十多人。从政者的腐败 不仅会损害党的形象、破坏干群关系,而且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腐败问题如果 愈演愈烈,最终将会亡党亡国。回顾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对于当前的党员干部 清廉从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曾国藩认为要做到为政清廉,首先要树立正确的 理欲观、公私观、义利观。对于当今的党员干部而言,要做到廉洁从政,首先要 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树立大 公无私的公私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筑牢思想和 道德防线。曾国藩虽然位居高官,但他始终保持寒士的生活作风,身体力行倡导 俭以养廉,生活俭朴,力戒奢靡,同时也告诫家人要保持寒士家风,更不忘谆谆 告诫各级官吏和将领要“崇俭约以养廉”。当前,有很多党员干部生活奢靡,讲排 场、比阔气、攀比之风盛行,完全忘记了党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所以,对当前的党员干部而言,学习曾国藩俭以养廉的廉洁之道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曾国藩的廉洁从政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曾国藩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