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 正文 2019-09-23 07:34:54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道”与“器”|职业教育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道”与“器”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道”与“器” 职业教育的“道”与“器”全文如下:
    摘 要:“六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 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当然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教育;
    但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也同样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人文精神的教育, 涉及到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人才培养的价值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道德能力等诸 多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六业贯通;传统文化;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是一个崭新的教学门类,职业教育严格来讲应是自西方“工 业革命”后近两个世纪才逐渐产生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原始意义是为现代化工业 培养合格技术人才。从广义上说,人类自出生起,就有了职业教育,比如上古传 授j木取火就是职业教育,孔子的“六艺”更是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特征。但习惯意 义上所指的职业教育完全是属于现代的。

    毫无疑问,现代职业教育的内容绝对是“现代”的,因为,没有现代科 学技术技能内容的教育与培训,现代职业教育无疑是一句空话。而接下来要讨论 的问题是,纯现代技术内容教育内涵的职业教育,需不需要有传统文化的教育内 容,回答绝对是肯定的。培养现代技术技能的人才,决不能离开传统人文精神的 教育。

    自2012年始,我们对于职业教育,试图采取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学业与行业、产业、企业、就业、创业”相贯通的模式。“六业”之中,“学业” 是基础,“就业、创业”是目标,“行业、产业、企业”是桥梁。如何打造优秀的“学 业”,是决定“六业贯通”的关键。

    “文化”一词,历史久远。“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为教化、生成、 造化。“文化”二词连用,最早见于《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 化成天下。”古人谓“文化”,乃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等。而今天的“文化”则 比古代“文化”一词含义广泛得多,它是十九世纪来从西方引进的。众所周知,中 国传统文化一直深深地渗透到了人民的思维中,构成了当今社会的文化背景。现 代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应特别重视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要正确把握 传统文化中普遍性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说,当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着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这种目的与目标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 “六业贯通”人才的培养宗旨 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一直没有替代儒家道德教育。从古代的“惟 人,万物之灵”①到清末龚自珍“天地至顽也是倮虫(指人)而灵” ②,由儒家开创 的这种注重现实生活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经成为中国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 特色。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人的生命和生存,”古人把人放在很尊贵的 重要地位,认为天、地、人才把天地联系沟通起来,形成完整的宇宙世界。传统 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迪,而我们的“六业贯通”, 培养人才的根本宗旨也正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所以,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种新的人文精神。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 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先决力量。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需强化服务意识,消除市场经 济对人类发展的消极因素影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看作是一切 关系的主体。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培养和激发群众的主人 翁意识。这样的人无论今后在什么样的岗位,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造福社会。

    职业教育培养的现代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事的是技术劳动,也并不一定都会走上 领导工作岗位,但是,无论干什么工作,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却永远是一致的。学生就业,做的是工作,想的应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即使是“创 业”,根本的宗旨还是服务于社会,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会一事无成,我们的 教育也将一无所成。

    其次,要培养学生以情待人的品质。这样,才会有现代理想的和谐社 会。我们培养出来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会尽心尽力地搞好本职工作,以情待人, 也就能去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并能在各方面都能愉快合作,从而很好地处理生 产、生活诸多方面的问题。高职人才进入社会,如何优质地服务社会,固然需要 过硬的业务与优良的品,但是能信任同事、尊重他人,善于与人沟通,是非常重 要的品质。而传统文化中这一方面的内容俯拾皆是,这正是“六业贯通”培养模式 下的职业教育所需要的。道理很简单,“学业”要与其它“五业”相贯通,必须有一 个桥梁,这个桥梁必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技术的桥梁,一是人事的桥梁,人 事的桥梁就是要学会沟通,信任社会,尊重他人,热情真诚,二者互为表里、缺 一而不可。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心胸宽广、公平待人的作风。“六业贯通”培养模式下的现代实用型技术人才,除了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之外,还必须要有良好 的道德品质、宽容的作风,这不仅能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共处关系,更重要的 是能为社会创造最大限度释放其智慧和力量的好环境,使每个人始终处于积极的 工作状态。尤其是作为具有现代科技品质的新型人才,既要以平和的心态去接受 社会,也同样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这个小天地中无论是 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的每个人能力得到全面而充分发挥,这正是培养优秀的 团队精神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2 “六业贯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大约公元前6世纪,鲁国上卿叔孙豹与晋国上卿范宣子在讨论怎样才 能“死而不朽”时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死不废,此之 谓三不朽。④”古人认为只有人的高尚品德,为国为民所建立的功业以及言论或 著作,才能永垂青史,昭然后世,这是先哲们人生理想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看法。

    诚然,这种“三不朽”,包含的是封建的落后思想,但是,剔去陈旧的内容,立德、 立言、立动的形式是可取的。传统文化又一重要内容是在义利关系上的“以义制 利”,即义利关系准则。在义利有矛盾,二者不可得之时,则“舍生而取义者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行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 道去之,不去也。”当然“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⑤” 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中的“以义制利”既不是纯粹的利己主义,也不是 纯粹的利他主义,在古代圣人们看来,只要是符合“义”的“利”,不但不应回避, 反而应努力去争取。什么是符合“义”的“利”,简言之,涉及老百姓的“利”,应“以 民之所利而利之”。因此,我们需要有远大理想的人才,要有大公无私的品质。

    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成为今天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在今天社会中,作为新时代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无论是就业或创业, 固然不再有所谓“立功立德”的封建意识,但讲社会竞争,同时也要倡奉献、倡正 气、倡奋进。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有进步,而个体也才能真正体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六业贯通”与高职人才培养的道德能力 要让我们高职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与社会和谐,应有哪些品质 这是每个社会人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首先,马克思主义曾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⑦。每个人,即 使不是领导,要想与社会和谐,生存下去,就必须能与人相处。怎样做到这一点, 有许多因素。但 “知人善任”是最重要的,在现代化社会中,人需求的最高层次 是能够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必然要自己努力,现代化 的人才,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必须了解他人、信任他人,相互尊重、激 励,形成良性的社会竞争机制,就会创造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其次,我们要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二千多年前,老子说过:“姑欲取 之,必先予之。”⑧人是情感动物,很多很多事情,并不是“利”所能成就的。新 型人才也必须懂得这点。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先想他人所想,每个人社会 地位不同,常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些人总是觉得上天不公平,甚至怀才不遇,其 实这就是缺失沟通的结果。人没有情感上的沟通,又怎么谈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呢 再次,要创造和谐人际关系,还需要每一个社会人有“宽容大度”的品 性。哲学家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千世界,无 奇不有,每人出身、生活、经历、教育、环境及受很多因素影响,都有各自的个 性特征,对于这些个性各不相同的人,要从尊重他人的个性,出发,只有这样的 认识,才能做到宽容待人。对于他人有意或无意间的“冒犯”行为,要具备有则改 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要宽容对方,才能化解矛盾,为创造和谐的相处环境而 努力。这样,才会有一个整体和谐相处。

    总之,“六业贯通”模式下的职业教育需要有传统文化的内容,虽然人 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重要工程,影响因素颇多,但重视传统文化,汲取精 髓,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亦如张传燧先生所指出的:在“器”即科技、工具、 功利精神日益突显的时代,切不可忽视传统的“道”即人文、本体、理性精神的复 归。“道”与“器”,本体与工具、文化与科学的整合,必将成为大学发展的未来价 值旨归⑨。这是一位真正学者的真知灼见,培养现代化的职业人才,不只单纯的 是“器”的训练,还一定要有“道”的涵泳,这样,“六业贯通”模式下培养的应用型 技术人才才能真正适应时代的需要。

    注释:
    ①《尚书泰誓》②龚自珍《释风》③《荀子王制》④《左传襄公二十 四年》⑤《论语里仁》⑥晋潘尼《安身论》⑦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⑧《道德经第三十六章》⑨张传燧《大学之“道”与大学之“器”――传统大学精神解 读》第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道”与“器”|职业教育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