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农村研究论文
  • 人口问题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电视媒介数字管理论文]媒介... 正文 2019-11-16 07:40:35

    [电视媒介数字管理论文]媒介经营管理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电视媒介数字管理论文

    电视媒介数字管理论文 每当一个专业词汇超越其自身的范畴,成为公众词汇的时候,这就标志着 一个新的市场角色即将隆重登场。

    在我们的生活记忆中,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比如原子能这个词汇,居然从 原子弹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去的原子笔-现在的园珠笔,以前的原子袜- 现在的尼龙袜。数字化这个词汇也是如此。在《数字化生存》翻译到中国之前, 人们其实已经在不少的专业领域使用数字技术。该书一出,数字化这个词汇马上 风靡全国。商家也不甘寂寞,标有数码技术的产品纷纷出笼。在当前,议论最多 影响最大应属数字电视。这几年,虽然电视的数字播出系统还在试验,但是,“数 字电视接收机”已经充斥街头。

    这个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商家对于新技术的一种企盼,也可以说是广告 人略带欺诈的一种圈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世纪新产 业的足音,预测未来,其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商业利润,难免让人怦然心动。

    世纪之交,中国电视媒体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在这个机会与危机 并存的过渡阶段,中国电视媒体将遭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克服难题的出路到底在 哪里?这就是本文所关注的中心议题。

    1,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 “数字化”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带有双重含义:一个含义是指电视媒体中个别 环节或某个领域采用了数字技术;
    另一个含义是指整个电视媒介领域的,确切的 名称为“全数字电视广播”。(参看图一:电视广播系统结构) 图一:电视广播系统结构 出处:99年第六期《电视研究》“数字电视还有多远?” 电视广播通常包括若干环节:电视节目制作、播出分配、传输覆盖和节目 接收等。在电视媒体的领域,只有从节目信号源到接收机整个通路都采用数字化 技术,才能叫做全数字电视广播。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与其它技术普及过程 一样,依循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全局的规律发展。80年代末,在节目制作环节率 先导入数字技术,诸如数字特技、非线性编辑系统、虚拟演播室就是其中的代表。

    90年代的后期,电视接收机也开始采用数字处理技术,数字电视成为商界的新卖点。然而,在电视节目从制作到接收之间的播出和传输系统的数字化发展却显得 有点迟缓且不平衡。

    “在节目传输发射方面目前我国发射台使用的发射机还是模拟发射机,因 此接收机接收的电视信号当然还是模拟信号;
    在卫星上的37套节目中,除了比较 早上星的电视台用模拟传输方式外,其它电视节目均是数字传输,但是到了接收 端,还是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有线电视网传到用户电视机上。因此,到目前为止, 我国的电视观众还没有看到真正的数字电视”(1)。

    近年来,各个国家都加快电视媒体的全数字化进程,并明确了实现全数字 电视广播和淘汰模拟电视的时间表。美国自1998年11月起在纽约、洛杉矶、芝加 哥等十大城市开播地面数字电视频道。此后,数字电视将分阶段逐步扩大。按照 美国政府的计划,到2006年全面实现电视广播的数字化,届时模拟电视将正式废 止。英国政府已表示将考虑在今后10至15年内取消模拟电视广播,全面转向数字 电视。日本在2000年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10年内废止模拟电视;
    澳大利亚准 备在2001年1月1日开播数字电视广播,在2008年停止模拟电视广播。韩国从2001 年起开播数字电视,2010年全国停播模拟电视(2)。

    中国虽然还没有明确数字电视的具体时间表,但是,数字电视播出试验和 数字电视标准化作业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之中。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已经全面 过渡到全数字化系统,接收环节,受到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所吸引,各个电视厂 家近年来纷纷投入,推出所谓的“数字电视”(这种接收机其实还是模拟接收电视 机,只是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最近,TCL推出全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样机,只 要国家数字电视的标准确定,就可以马上转入大规模生产。然而,全数字电视广 播最为关键的一役,是电视播出分配和传输环节。(参看图二:中国电视媒介的 全数字化进程) 图二:中国电视媒介的全数字化进程 我国的全数字化进程,如上图所显示,灰色部分,表示已经实现数字化, 主要集中在制作环节。带方框部分,表示正在实现数字化,这集中在播出分配和 传输环节,但还未制定我国的传输标准。接收环节,采用了部分的数字化技术, 其真正实现数字化接收,还取决于传输方面的全数字化。

    最近,首都的电视圈都在关注这么一件事情:再过两个来月,中央电视台 将在建国50年大庆时试验转播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这将是我国电视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电视媒体向全数字化时代迈进。

    2,数字电视带来的市场机会与问题 数字电视技术是伴随着电脑、多媒介、英特网、直播卫星等科技的推广和 应用而出现的,因此,它被喻为1954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问世以来电视技术领域 的又一场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不但带动整个电信产业的变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人类生活的质量和方式。正因为如此,数字电视的出现受到了各界人士极大 的关注。首先,我们可以从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其所处的产业变动位置以及市 场的规模三个角度看一下数字电视带来的市场机会。

    第一:数字电视的技术特点。

    在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上发展的数字电视其基本特征是以高度压缩信息量 和离散的方式快速处理信息。数字电视可以数十倍地缩小图像信息的体积而保证 信息量不变,因此,数字电视技术的三个特点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同:一,高画质、 高音质;
    二,多频道;
    三,高性能。目前我国采用的PAL-D彩色电视制式模拟系 统是基于五十年代技术发展的普通彩色电视,清晰度只有400线,而全数字电视 特别是高清晰度电视重现的是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和伴音,有1000多行扫描线, 16:9的宽视角大尺寸屏幕,使观众在家里可以欣赏到宽银幕、环绕声效果的电 视节目。在多频道和高性能方面,目前城市居民能看到的模拟电视只有30多个频 道,而数字技术使得一个频道中不仅可以传送多套数字电视节目,还可以传送多 路数字音频和各种数据业务,可以提供节目广播、电子节目指南、准视频点播、 游戏、远距离购物、广播信息服务和延时广播等业务。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从“高画质、高音质”的角度体会数字电视的好 处,然而,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后两个特点,即“多频道”、“高性能”更值得关注, 因为前者直接改变了原来的频道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引发管理体制上的变动;
    后 者则在功能上导致了产品间的融合,如电脑与电视的融合,从而引发不同行业间 的融合。

    第二:数字电视所处的产业位置 上文所说的“融合化”(convergence),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组 织通过相互的交织融合而改变原有成分形成新的物体组织的变化过程。在80年代 与90年代交汇之间,最引人注目的产业融合就是邮电产业与电波产业之间的融合。在80年代的前期,电脑,广播和通信还是各自以自己的形态发展。80年代中期以 后,利用者的需求日益高涨同时,技术也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是,邮电产业和电 波产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产生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化”(convergence),致使大 众媒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有关学者作过这样的描述:
    “大众媒介之所以发生变动,最大的冲击来源于信息通讯的技术革命。电 脑的信息处理和电子通信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高度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信息 通信媒介,同时,致使过去非电子通信系统的服务与电子通信系统服务融合。例 如,通信卫星与光纤的利用扩大,就发生了电子通信,地面广播与有线广播间的 融合,静止画像和传真的发达,就会促使电信、广播和报纸之间的融合。这种新 媒介的产生和原有媒介间的融合,打破原来的产业界线,尤其是大众媒介领域的 界线,在带来了不同产业间融合同时,成为大众媒介产业发生变化的根本动因” (3)。

    邮电与电波的融合,首先是发生在技术领域,随融合的扩大,必然动摇了 原来的媒介秩序,因而产生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上的问题。最后,波及到社 会沟通传播的方式,涉及到整体社会文化的问题,关于这点,传播学者以媒介发 展史为例,表明“随技术革新发生,新的媒体进入现实社会的方式,不会只限制 在技术和制度的论理层面。媒介所环绕的各种社会不同文化的论理,都会产生很 大的反应”(4)。

    媒介的“融合化”现象,不但引起学术界的兴趣,也受到了实业界的重视。

    这背后存在着两个重要的社会背景:第一,是与80年代以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产业的兴盛有关。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的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 温.托夫勒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但到了今天,下世纪的 时代特点越来越明显。信息经济也罢,知识经济也罢,这个时代产业发展的牵引 机是什么?这涉及到第二个重要的背景:多媒体产业的形成。

    说到多媒体,大家都非常熟悉,一台电脑,可以处理文字,图象,音响以 及通信等等,我们习惯称为多媒体电脑。进一步说,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互动 电影,都是属于多媒体产业领域。多媒体产业,实际包括三大领域:
    第一,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光缆,转播站点,卫星网络等等;

    第二,平台(Platform):也称站,终端设备,工具软件等等;
    第三,内容(Contents):具体的节目,文字内容,图象内容等等。

    在多媒体产业的三大领域中,越是联系紧密的部分越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重 点。新的投资者会努力进入其中的关联部分,而原有领域的保持者则会积极扩充 新的领域。我们要注意到,以数字电视为代表的电波媒体,正好是在这三者之间。

    内容,平台DD终端设备以及基础设施,所以,也就成了产业调整和市场争夺的 焦点。新媒介和旧媒介的互相融合、转化,媒介硬件(通道、网络)、媒介软件 (节目内容)和媒介资本三者的碰撞结合,构成了带动信息经济发展的最为活跃 的领域(5)。(参看图三:多媒体产业结构图) 图三:多媒体产业结构图 出处:桂敬一的《媒介大王默多克登陆的冲击》 第三:巨大的潜在市场 数字电视所带动的市场投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原来电视台 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改造,即专业市场。美国PBC下属的一个电视台开播2个高 清晰度电视频道,用于播出机房和播出系统工程投资就达600万美元,如制作节 目,投资更为巨大。据了解,中央电视台为用HDTV试验转播国庆阅兵式购买 HDTV设备投资为450万美元左右,这只是简单的最基本的配置。由于制作播出 高清晰度电视都要重新投资固定资产,其费用至少是目前电视台正在使用设备的 1.5倍。这就意味着,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如果要转为全数字化广播,重新投 入设备固定资产费用相当于重新建立一个电视台。

    到1997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5591万(不包括2000多万商住楼和宾馆, 有线电视接口),广播电台295座,电视台325座,有线电视台218座,县级广播 电视台1215座,地面卫星接收站14.4万座。试想,在这样一个基数上进行数字化 设备改造和更新,其市场规模是相当巨大的,然而,由于没有精确的市场测试, 只能说是一个潜在的市场。

    其次,是一般的用户市场。我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02%,电视综合人 口覆盖率87.68%,电视机社会拥有量3亿3千多万台,收录机5亿多台(6)。就 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来看,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高清晰度电视接收机约13000元一 台,机顶盒(用于模拟机接收数字信号)估算是2000-3000元一个。前者按10% 的普及率和后者50%的普及率来推算,这个市场也是相当巨大。日本的邮政省(相当于我国邮政部)就日本将来的电视广播市场做了如下 的预测。就信息通信市场规模而言,预测的当年(1996年)约29兆日元,到2010 年扩大到125兆日元,创出244万人的雇佣机会(7)。(参看表二和表三:日本 电视广播市场前景(2010年)预测) 日本电视广播市场前景(2010年)预测数字化程度频道数普及状态市场规 模 CATV100%200-25060%13000亿日元(6.2倍) 卫星广播100%400-50085%6600亿日元(7.3倍) 地面广播全体数字化20-30100%39000亿日元(1.6倍) 表三:电视广播市场的规模变化 出处:“高度化广播前景恳谈会报告”:《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 [page_break] 对于现有的电视媒体来说,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是既是机会也是威胁。因 为数十年来基于模拟技术所建立的一整套电视媒体体制:频道资源稀少-频道集 中管理的电视媒体大厦顷刻之间就会土崩瓦解。电视媒体面对数字电视广播技术, 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许多电视台数年来经过努力的投资和改造所建造的技术设 备体系,不得不通过自我毁灭来获得新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知识经 济的成功法则”(8)中说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有时成功的企业必须自我毁灭 才能保全自己。这是成功法则之一。老的大公司懂得那些改变世界的新技术。这 种技术往往就是它们发明的。但它们有一种几乎无法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当突破 性技术出现时,这些公司必须摧毁旧的东西,建立新的东西。以电脑界为例,当 微处理器使个人电脑得以取代主机成为计算机行业中居支配地位的快速增长市 场时,该行业老的龙头老大-IBM一败涂地,原因是它懂得新技术,但却不能摧 毁它的旧有业务(主机)以建立新业务。

    在四大媒体之中,电视媒体向来以老大自居。而这个老大面对新的数字电 视技术,不得不考虑,放弃原来建造的模拟技术体系,导入新的数字技术体系, 然而,这么一笔巨大的资金从何而来?这是第一个问题。

    频道管理是建立在“资源稀少”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有形无形形成了一种“集中管理”的体系。一个频道照应全体,如果形势发展,根据需要逐步增加频道。

    然而,数字电视技术把这一个限制彻底打破了。频道资源一下子从“稀缺”变为“富 裕”,集中管理变得形同虚设。在台台重叠,频道混乱的今天,频道如何突出个 性,如何保有优良节目成为当务之急。这是第二个问题。

    20年来,电视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营体系:在频道集中管理的基础之上, 架构了一个资源高度集中的经营体系。电视台的经营收入,大约百分之九十来源 于广告。而广告之中的百分之九十又是来源于一个主打频道的一档黄金时段。频 道增多,频道分散,自然会造成广告经营的分散。如何适应这种分散的局面,寻 求新的经营资源,成为电视台经营的重大课题。这是第三个问题。

    上述的三个大问题,其实也是国际电视界在电视数字化的形势之下共同面 对的问题。随数字化技术的发达和网络媒体的演进,电视媒体已经越来越感到竞 争的压力。经营革新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多了,经营者正在与时间赛跑。

    3,电视媒介的数字化生存 生存法则之一:通过媒介产业化解决资金问题 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的第一个关口就是如何筹集资金解决技术改造技术更 新的问题。过去,媒介资本的积累主要通过给媒介一种特殊的政策,靠媒介自身 经营广告等得到,但数量有限,而且这个过程很慢。

    解决媒介比较快速筹集资金有三个途径:一是媒介的跨行业合并,从行业 外得到自己的资源;
    二是允许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出现,从社会上获取自己的 资金;
    三是行业外大资本投入媒介产业运营。从国际发展的经验来看,国际上大 型企业集团或多或少都会卷进媒介行业,参与媒介产业经营。如电脑产业、电讯 产业、甚至石油、橡胶、家电产业的巨大企业也开始以各种方式介入媒介领域。

    它们既可以做媒体的软件,提供文化上、节目方面的资源;
    也可以做媒介的硬件, 即大型的网络、线路、卫星。这也就是近年来媒介产业迅速扩大膨胀的原因之一。

    最近,电视系统在经营改革方面出现种种迹象,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类做 法:一,以周边企业捆绑上市,以获取社会资金,如东方明珠、广电实业之类;

    二,在各地成立报业集团的刺激下,酝酿成立“多台联合”的电波集团。许多经营 者都相信,前者是获取资金最为便捷的方式,而多台联合则是上规模的举措。有 了规模才有竞争优势。然而,无论是周边企业的捆绑式上市筹集资金还是组建多台联合的媒介集团,最终必然遭遇到电视媒介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DD“媒介产业 化”问题。

    所谓媒介产业化,是指从单纯的文化、精神生产事业的媒介单位沿着经营 合理性的轨迹向企业状态过渡的一种现象。初始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媒介的企 业化经营问题,当社会信息化环境趋于成熟和媒介内部组织规模膨胀的时候,最 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在信息产业化进程之中,媒介的资本运营问题。只有通过“媒 介产业化”的经营制度创新,电视媒介才能尽快理顺行业关系,界定自身经营属 性,利用有限的体制资源,建立合理、合法、稳定的资本运营体系。其实,这种 发展的趋势和一般企业也有相同之处。在企业经营中,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如果不从资本运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企业就上不了台阶,扩大不了市场占有, 当然规模也就做不大。媒介也是如此。所以,现在阶段的所谓的“媒介产业化” 核心问题的有两点:其一,打破媒介的壁垒,允许其他行业的资本进入;
    其二, 尽量减少政府色彩,按市场规律运营。媒介的壁垒,曾经保护了媒介的生存,但 是,长久以往是不现实的。广播电视要发展,首先要打破壁垒,在资本为纽带的 基础上要和报业携手,要和电信结盟,要和电脑业、家电业联合。总之,要杂交 优势,不要近亲繁殖。这是生物界铁的定律。媒介既然要产业化,除了要解决资 本运营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命题,这就是减少政府的过分保护,培育媒 介参加市场公平竞争的体格。我们的电视台具有很强的硬件实力,资金实力,还 得到不少政策上的保护,但是,在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这些实力并没有充分表 现出来。在南方,数十个电视台敌不过两个香港台。在全国的电视市场,中央电 视台和凤凰电视台的实力差距之大,本来是无法比较,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台把泱 泱大台弄得十分被动,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其实,凤凰台并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钻空子。海外市场一败涂地而内地市场频频得手,原因是它 寻找到一个机会:大家都有能力做的事情,你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做而让它做了, 也就成功了。考察一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竞争,胜败的关键其实就在这个问 题上。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其实原因很简单。然而,市场向来是以胜败论英雄的。

    生存法则之二:媒介品牌战略的基础在于频道经营 电视媒介全数字化的结果是电视频道急剧增多,彻底打破了原来的电视媒 介市场格局。在众多的频道之中,频道的差别化-品牌化战略也就应运而生。

    电视媒介过去的经营决策,基本是建立在一个“电视频道资源稀少”的神话 之上。频道资源稀少,不可再生,因此,需要垄断的体制予以保护和扶持。电视 台的经营基点,一方面是尽力保护这个体制,防御外来者入侵;
    另一方面,多开发频道,保证稀少资源的占有。在组织建制上也形成大台-频道-栏目-节目的 金字塔结构。在广告的经营上,自然也把这个体制模式作为重要的经营资源,以 某某台是全国唯一大台,某某台是全省唯一大台等作为一个卖点。在频道匮乏的 时代,一台一个频道,台=频道是有其道理的,然而,当“频道资源稀少”的神话 被打破之后,出现了大量“一台数频道”的局面,经营者有必要重新考量原来的组 织建制。首先,“台”的形象已经空心化,频道成为了产品-节目的集合体;
    第二, 观众的接收状况也是如此,他们所接收的是具体的节目-频道而不是抽象的“台”。

    面对这样的局面,制度创新也就顺理成章:台为龙头,频道相应独立,以频道为 单位,实行资源的重新整合。频道经营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频道就是产品- 节目的集合体,更重要的理由是频道在数字化多频道时代形成了媒介品牌的承载 物。经营好一个频道就是建造一个媒介品牌,而这个品牌成就之后,其下一个经 营目标就是进入资本市场。频道相应独立可说是媒介品牌经营的起端。关于频道 相应独立,其实有两个理由可作佐证:第一,回顾电视台的经营发展历程,人们 往往会忽略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台独倾向”。当年电视台游离于当时的广电部, 为其发展寻找到一个市场空间,这才有了今天的电视台规模。如果当时还是捆绑 在广电部的大院里,情形可能完全不同。相应的独立,管理学界通常称之为“事 业部制度”,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空间是有好处的。第二,是竞争对 抗的需要。不少人会认为,对付竞争要集中力量,团在一起力量大。其实,这是 一个误区。以打架为例,打架的时候,是两手团在一起,还是分开,自然是后者。

    但是,两手都听大脑指挥。两手的功能,有进攻也有防御。频道功能也是如此, 有正正经经的,也有相对活泼的,名称也要调整,这样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 来土掩”。

    媒介的品牌战略重点在于频道。最近,不少电视台经营者开始考虑频道改 版和频道包装的事情。言及电视频道的设立和改造,大体是两种指向:其一,针 对最大的覆盖人群;
    其二,针对焦点人群。前者称之为综合频道,后者称之为专 业频道。栏目的选择和频道的建构实际是一个经营决策的过程,好频道出自于好 决策,好的决策就有合理的内在逻辑。频道决策的内在合理逻辑在哪里?首先, 要适应环境的三大要素:观众要素-观众的需求动向;
    竞争要素-竞争对手的动 向;
    技术要素-指技术发展和现有手段水准。同时,决策要立足于两个基点:组 织与资源。(参考图四:媒介频道决策的战略适应) 图四:媒介频道决策的战略适应 注:该图出于伊丹敬一的《经营战略的内在逻辑》,笔者将其中的“顾客”改为“观众”。

    生存法则之三:竞争的核心力量在于节目生产 如同产品与企业的关系,节目相对于频道而言,是其最为基础的产品要素。

    节目的好坏,决定了频道的质量,也影响到整个电视台的经营。多少年来电视台 的经营者一直在努力解决诸如提升节目数量和节目质量的问题,然而,效果并不 理想。在数字化时代,相对于频道的大量增多,节目压力会越来越大。解决节目 生产环节中几个关键问题,迫在眉睫。

    第一,节目观念问题。具体地说就是涉及节目取舍、标准指向的问题。过 去,电视台实行的是“领导导向”的节目观,而不是“观众导向”的节目观。用市场 营销的话来说,是典型的“生产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我生产什么,你们就得 看什么。后来,环境起了变化,又出现了两面讨好的节目观,如“节目要做到两 老满意DD老百姓满意,老同志满意”。这其实是电视节目大量销售的观念折射。

    然而,当频道激增,大量节目同质化的情况下,这种模棱两可的节目观念也很难 维持市场的优势。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节目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市场导向”的节目 观念。面对一个频道泛滥的时代,节目经营者唯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寻找到有效 的目标人群。在这个问题上,不妨向广告客户学习一下,他们经过多年的市场磨 炼,对于市场的反应更加敏捷。当电视台的编导还在议论节目导向的问题时,他 们已经把收视率作为唯一的指标。在80年代末我作过一个企业广告观念研究,发 现国内企业对于媒介的判断标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是所谓的 “媒介的权威性”。企业投放广告,先是考虑这个权威性,再考虑它的覆盖率或者 发行份数。现在,企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他们也认识到,政府救 不了企业,唯一的出路只有市场。投放广告最大的考量是覆盖率,收视率当然就 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然而,最近企业的广告投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过去 通常强调最大的覆盖率不同,很多厂家开始寻找对应自身产品的有效受众群,这 是厂家的新买点,也就是电视节目细分的新基点。

    十多年来,历任的经营管理者都是努力抓管理,抓经营,甚至把一些工商 企业的管理方式用于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但始终收效不大,这是什么原因?原因 之一是没有充分注意到影视产品的特殊性。这就是第二个问题。在一般产业上, 存在扩大再生产的原则,例如,今年十人生产100万的产品,到明年生产同样的 东西,成本就会下来。但是,电视、电影就不可能这样做。影视产业和一般产业 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产品一个就是一个,雷同意味着失败;
    其二,消费者的需 求只有高,不会低。因为观众的眼光和期待只有上升。多年来,电视台的经营管理一直推行的经营合理化、节约制作成本之所以困难,原因在此。

    应该从一般工商管理的合理化、控制成本的思路走出来,强化风险投资的 意识,充分认识到这类产品,风险大,利润也大,而且观众眼光攀升等特点。节 目制作的管理方式不是一味进行合理化,削减经费,缩小生产等等,而是在周密 的市场研究基础上,运用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加大投资力度,达到制作大型 化的目的。只有这样,节目才能出新,才能保持竞争力,才能留得住观众。说到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一味强调节目大制作,市场效益从何而来呢?这就涉及到 建立大市场节目营销系统的问题。

    第三,关于建立大市场节目营销系统问题。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市场范围里, 控制成本是有效的,因为你卖得和别人一样多,但是你比别人便宜,你就有赚。

    但是,这个方法拿到节目市场,常常失灵。节目市场首先所强调的是销售的规模 而不是生产成本。举例说,一个50万制作的节目,用同等价格只卖给一个电视台 和卖给100个电视台,效益完全不同。相对于物质产品的市场而言,代表精神产 品的节目市场的空间是巨大的,而空间的开拓与投资力度大小有关。以好莱坞为 代表的美国影业产业,在六、七十年代也出现过产业低迷的情形。后来,好莱坞 引进了哈佛工商管理学院的影视节目营销体系,由此出现转机。这个营销体系的 核心,首先就是界定影视产品高风险高利润的特点;
    其次是着眼于大市场的销售 效益。例如,迪斯尼每年投资拍摄儿童动画片,如果只是针对美国儿童,市场是 十分有限的,并不能维持其影片的巨大制作成本,后来,迪斯尼把市场锁定全球 儿童,市场规模变得十分巨大。还有,80年代末日本NHK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 摄《大黄河》。NHK投入费用总计为4.8亿日元。但是,NHK几乎分文没出就得 到了这个节目。NHK是如何收回原来的投资呢?(参看表四:NHK《大黄河》 的投资回收方式) 表四:NHK《大黄河》的投资回收方式 出处:田原总一郎:《媒介王国之野心》 所谓节目营销体系,除了大市场销售观念外,还有一个顺应时间作产品的 多元化推广的销售策略。以一个电影产品为例,可以按照媒介的特点分解为剧场 的首映式,录象带和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按照时间顺序向各种市场销售。(参看 图五:美国电影上映程序) 图五:美国电影上映程序出处:94年《大众传播研究》 生存法则之四:整合内部资源,确立整体战略 电视媒介依靠体制资源进行低成本扩张,因而造成两个毛病:一是缺少长 期战略构想;
    二是内部经营力量分散。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大脑萎缩,小脑发 达”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面对市场竞争,不解决这两大问题,没有一个长 远考虑和力量整合是很危险的。

    所谓“长期战略”是指在“资本运营”和“节目营销”架构上为达成长远发展 目标而设定的前进方向和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只有确立长久的发展目标和路 线,电视媒介的产业经营才能步入正轨,达到“可持续发展”。

    进行内部经营资源的整合,多数电视媒介有意无意都在进行,例如,总编 室对于整体节目资源进行整合;
    经营管理部门对于经营资源进行整合。然而,对 于这两者的整合是如何进行的呢? 人们开始重视广告经营了,可是,很多人的意识还是停留在广告就是卖时 段,就是卖片头。我做我的节目,你卖你的广告,并没有充分考虑节目与广告经 营整合的问题。

    广告的经营,与频道,栏目和最小的单位节目是密不可分的。节目好,栏 目不好就要打折扣。节目和栏目不错,但是频道不好,同样要打折扣。三者是互 动的依托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广告经营才有活路。

    另外,从电视台长远经营的角度来看,原来那种过分依赖广告收入的经营 结构也需要改变了。多种经营,尤其是节目的经营应该成为电视台一个重要的“经 济增长点”。

    1998年底在深圳“大中华广告研讨会”上笔者曾经说过,媒介在进行着一场 深刻的改改得好就可以由此获得新生,否则,就是落到国有企业的命运(9)。

    国有企业的今天,就是国有媒介的明天?这个设问有点沉重,但是,可能 可以使经营者警醒。

    注:(1)99年第六期《电视研究》“数字化电视离我们有多远?” (2)各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资料来源于《世界广播电视参考》、《数字 广播电视》等刊物。

    (3)石坂悦男:《大众媒介产业的转换》p3 (4)阿部洁:“融合与公共圈”,《通信.广播的融合》p25 (5)桂敬一:《媒介大王默多克登陆的冲击》p38 (6)有关数字出自《1998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7)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 (8)莱斯特.瑟罗:“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法则”(见99年7月《参考消息》 连载) (9)99年第一期《国际广告》“1998:力量游戏与市场整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电视媒介数字管理论文]媒介经营管理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