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证券投资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期货市场论文
  • 债务市场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公司研究论文
  • 保险学论文证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证券金融 > 金融研究论文 >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论文范文_有... 正文 2019-09-23 07:34:59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论文范文_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

    相关热词搜索: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自我认识心理论文篇一:基于认识自我 摘要: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越来越成为首要考虑的核心问 题。本文通过大学生职业规划中认识自我的介绍,从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 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认识自我的内容和途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失学生职业辅 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认识自我;职业规划:辅导 一、认识自我与大学生职业规划 著名符号论美学家卡西尔曾说:“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索的最高层面”。

    而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到了三四年级仍然是“现在工作太难找了,自己根本不 知道要做什么”。没有职业方向、没有人生规划、没有准确定位、不能清楚认识 自己,这就是目前大学生迷茫的现状。在专家看来,解答这个问题最核心的问题 是认识自我。

    什么是职业规划什么是自我二者之间有何联系这是大学生职业规划 课时最初形成的几个问题,也是职业规划课需要弄明白的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各 大学校都在开设职业辅导课程,纵观一切辅导、训练活动,首先的步骤一定是从 自我人手,以便自我的了解,懂得定位与定向;各种职业辅导书籍皆从自我的角 度切入,如自我的了解,自我属性的探索等,展示了自我和生涯规划的密不可分。

    生涯发展三要素为知己、知彼及抉择与行动。知己列为首位。职业规划首要做的 无非是澄清自己的条件与需求,例如我的能力如何那些是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希 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对这些问题应予一步步深入的解答,也只有对这些有 关自我的内涵精准地察实后,才可能对知彼――了解社会、明白就业市场供需状 况等产生意愿,而个人也才能在知己、知彼的综合考虑上,表现出有效的抉择和 行动。

    二、大学生认识自我探索的内容和途径 (一)自我与自我概念自我不仅是一个人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而且是个人了解自己扮 演这些角色的一种能力,是我们察识多面自我的核心。弗洛伊德在探讨人格时提 出了构成人格的三个主要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将自我视为人格的一部分。

    其重要观念是:人是有无限潜能的,人是会寻求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人本主 义学家罗格斯的“我自论”也阐明这一观点。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时, 产生了自我概念,即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人本主义学家菲兹提出五种自我概念:
    生理我、道德伦理我、心理我、家庭我和社会我;在具体运用方面如“周哈里 窗”――“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等理论和模式,都以更清晰的构架 来帮助我们了解自我概念。透过自我概念。学生会更了解外界的事实,根据环境 为自己定下最适合的职业发展模式。

    (二)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是根据职业发展理论。使用标准化的职业测评和非正式评估 工具如分类卡、工作价值观清单、想象引导、生涯人物访谈等。对自我的职业兴 趣、价值观、人格、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量化评价和分析,以便深入全面地认识 自我。主要内容有:
    1、性格探索:性格是自我了解的一个重点,也是职业生涯探索中的 重要部分。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性格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得我们成为更 有效的工作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事业。可以通过MBTI理论和测评等方法的学 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并思考其对职业的影响。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他人的认 识来认识自我、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 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等途径来 进一步认识自我。

    2、兴趣探索:兴趣是影响人们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 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职业进行分类的重要基础。尤其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 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重点介绍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 论。并根据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 分类,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

    3、能力探索:能力就是成功地做事情或工作的潜能。既有实际“所能 为者”,即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也有个人将来“可能为者”,即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技能是经过学习和联系发展起来的能力。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个体确定具备怎样 的技能,以及擅长怎样的技能。帮助学生从自己以往的经验中辨识个人擅长的技能,从而明确自己需要发展和培养哪些技能来胜任自己心仪的工作。

    4、价值观探索:价值观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 或品质。它指向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个体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是个体 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激励、影响作用。学习马斯洛与赫兹伯格的相关理 论,借助价值观分类卡、价值观问卷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价值观,从而能够明确 定义自己最重要的工作价值观,并能运用于自我职业抉择过程中。

    三、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职业辅导工作 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实施全程化、 全员化的职业辅导。

    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时应当构建全程化的辅导模式,从人学的目标教 育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就业观念,使职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当前很多 高校都采取了全程化模式,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开设各阶段的职业辅导课程, 配备专兼职辅导人员,重视和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外,还充分动员学校、 社会、家庭各方全员介入、参于、评价全过程。这是职业辅导工作的一个必然发 展趋势。

    其次,以大学生需要为本,构建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内容。

    高校开设职业辅导课的时间并不长,有的高校还尚未将其纳入必修课。

    而部分已经开设大学生职业辅导课的高校,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普遍以指导者为中 心,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对毕业生进行政策解 说、信息发布、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尚 未从“问题性”指导向“发展性”指导这一核心地位转变。因此,可以更多从大学生 的人职匹配、职业生涯规划等人手,课程分层次设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 考虑不同的年级,更要考虑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结合大学生的需要 和社会发展形势,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方式和择业观念。

    再次,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辅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其中,调整 就业观念成为促进就业率的辅导关键和难点。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 前提下,引入资料分析法、参观讨论法、案例引导法、场景模拟法及模拟招聘会 等活动。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美国大学的专门职业 辅导机构,除了向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外,还开展个体咨询和服务。

    总之,自我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自我认 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只有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 善自我,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也才能真正拥有成功的职 业生涯。

    自我认识心理论文篇二:重新认识自我 【摘要】唐君毅探寻道德自我观念主要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之本 质为自己自觉地支配自己,超越现实自我,进而从怀疑现实世界的虚幻出发,追 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发现道德自我的根源是心之本体,再进而说明心之 本体即现实世界的本体,即充形内外的精神实在,既超越现实世界,又表现于现 实世界,并把心之本体置于人之内,视本体为主体。他认为只要我们每个人有求 人格上升的真实态度,互相欣赏人格之美,以助各人实现至善,使各种人的人格 以其心量互相贯通涵摄,就是一条统一的精神实在的至真至美至善之实现的道路。

    【关键词】唐君毅;道德自我;现实自我;心之本体 唐君毅对道德自我的思考主要集中在《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此书 是他道德学术思想的中心著作。他指出“此书之中心,唯是说明当下一念之自反 自觉,即超凡人圣一路。”在唐君毅看来,当下一念,本来就是孔孟之教,以及 禅宗和明儒阳明学派诸子特别重视的,不由地赞叹“此真中国哲学之骨髓所在”。

    但他们把当下一念把握得太紧,所以唐君毅先放开说,再收摄说。放开说“即可 通于西洋哲学许多问题”,收摄说“即可通至阳明所谓良知及宗门之向上一机”, 由此可见,唐君毅想把传统儒学的心性论与西方哲学结合起来论述“超越现实自 我,于当下一念中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以建立道德自我之中心观念。” 由此可见,理解“道德自我”的思想,对把握唐君毅整个思想的发展历 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依照这个思路对唐君毅的道德自我思想进行论述。

    一、道德生活之本质 唐君毅写作《道德自我之建立》一书时,常念一切精神上的不安,陷 于现实自我而不能自拔。根据许多年的思想结果,唐君毅不但“深信形上界之真 实自我之存在”,也相信“人根本上是能自觉的”。于是,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的本质是“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之生活”。这里重点说人的道德生活的自觉性。我们 对于我们自己和世界有不同的自觉态度,有了解之态度,便有科学哲学生活;有 欣赏表现之态度,便有文学艺术生活;有支配实际之态度,便有道德政治经济生 活。然而,道德生活与这些生活有明显的不同。比如道德政治经济生活都是求所 有支配的,其中经济生活支配的是物,政治生活支配的是他人,而道德生活支配 的是自己,换句话说,道德生活必须是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是自作主宰、自律 的生活,而其他文化生活是他律的生活,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自作主宰的生活。在 唐君毅看来,虽然我们可以承认人有纯粹的求自律的生活,我们就有了纯粹的道 德生活,这只不过是观念的承认,要真能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是极难 的,因为我们原始的支配态度是外弛的,如果要在实践中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 那就必须把外驰的态度收回来,回光返照于我们自身。唐君毅深信“道德生活, 永远是内在的生活;道德的命令,永远是自己对自己下命令,自己求支配自己, 变化自己,改造自己。人必需要在自己真切的求支配自己,变化自己、改造自己 时,才能有真正的道德意识之体验。” 首先,既然我们承认了自己支配自己道德生活观念,也知道在实践中 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那么就要探讨人自觉地支配自己何以可能的问题。唐君毅 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认识:第一,支配自己是比支配世界更伟大的工作。支配世 界只是表示我们的意志力能够破除外界的一切阻碍。支配自己表示我们能够主宰 这个意志力本身。按照常人的习惯,我们总是向外用力,支配世界。如果我们向 内用力,就会看到向内用力的道德生活比外驰支配世界更为可贵。第二,你认识 你自己时,要负有绝对的责任。第三,就自觉心本身的“能”来说,是超临于一切 性格、习惯及环境之上,因此当下的自我是绝对自由的。第四,心之“能”与“所” 本不相离,但“所”毕竟不是“能”,因此人真能注意心的“能”本身,就可自由地恢 复其自由。第五,心本身的活动,是可以向任何方向开拓其行程的,可自己决定、 选择其命运,因为,一切性格、习惯、心理结构,对于心本身而言,都是没有必 然关系的。

    由上述可见,道德自由是从心之“能”本身来说的。在唐君毅看来,只 在心之“能”本身,才可说有自由,也只有自觉心之“能”本身,才能获得实践道德 自由。

    其次,仅仅认识了道德生活的本质,知道了入有自由创造的自由,并 不能使人创造什么,要想真正开始道德生活的实践,就要走出人生目的在于“求 快乐幸福,求某一些情境,求满足欲望,保持某一些生命活动的形式,过更广大丰富的生活,顺生命冲动”的错误观念。唐君毅认为,这些观点之所以是错误的, 就在于它们通通不能做我们生活的最高指导原理。比如人生的目的在求快乐幸福, 这只是受那些盲目的执着之流的支配,而否认人生有其他目的。唐君毅批判这些 人生目的在于,它们都是在人的当下能自觉的心以外求人生目的,总以为人生的 目的在于得到什么或合乎什么,都是被盲目的势力支配去找。在唐君毅看来,人 生的真正目的在你当下能自觉的心中,换句话说,就是“你应当以为你当下能自 觉的心之所自定自主的活动之完成,为人生之目的”。你只要做你所认为该做的, 就是人生的目的。这样看来,唐君毅强调的还是人要自觉的活动,在实践中自觉 地自己支配自己,不要为外在的势力所支配,而是要完成自律的道德生活。由此 可见,唐君毅辨析“人生之目的在行自己应当意识对自己所下命令之说”,主要是 承继康德之辨“应”与“要”之精神,与孟子辨义利之精神而来的。

    此外,唐君毅又从道德心理与道德行为的共性说明道德生活发展的可 能。在唐君毅看来,人之所以能有此当下之自觉的心而成就自身的道德生活,就 在于人有共同的道德心理。一切道德行为、道德心理的唯一共同的性质,“即为 自己超越现实的自己的限制”。唐君毅分析了诸如坦白、爱真、爱美、向上奋勉、 自尊等道德心理,认为这些道德心理都含有道德价值,都是可以从表现超越现实 自我的限制处看的。比如,爱真理,“是要超越已有意见之限制,而摄取事理之 本质,破除自己原认识之有限范围之行为”。但我们不能说爱真理而求真理者行 为的价值在得真理,因为求真理的心理,只在开拓知识范围,只是为了领略一种 真理,本身不含道德价值。求真的道德价值在于破除未知真时的暗弊一面,超越 原来认识限制的一面。当然,这些道德心理除了自身的超越以外,还预设了自身 以外的人或客观的自然存在。但就道德心理之所以成为道德心理而说,只有唯赖 自己的超越活动,“唯此自己超越,为构成诸道德心理之本质”。由此可见,道德 心理是否具有道德价值,不是从道德心理行为的效果上看,而是从超越现实自我 的限制来看。唐君毅说:“在道德心理中,只有超越自己限制之自觉,是唯一在 实际上有,且必须有的。此外,都是实际上不必有,亦不需有的”。因而,此能 觉之心是无对待的。此心作为纯粹的能觉,它所谓的“自觉”只是对此“能”本身的 自觉,这一自觉的“能”本身,才是与“现实自我”相对的“形上自我”,即中国哲人 所谓本心本性。因而,此自己超越自己的限制,实质上是此心之能觉的自我超越, 不停滞于旧能,由旧能过渡到新能,而旧能复投映于新能。这样看来,唐君毅主 张道德生活行为本身就是目的,使自我不断地从现实陷溺中解放出来。道德自我 就是在超越活动中肯定自己。人在道德生活中的现实自我解放,就是“形上自我” 的实现。

    另外,唐君毅认为,道德生活之所以成为道德生活,在于你有可 以不道德的自由。如果要求有一道德生活的保障,那么你的道德生活就被保障的势力所支配,这样的生活就不是道德生活。直正的道德生活永远在实现你当下自 己所定的应当命令。如果你要求具备保持道德生活,完成道德的自我,“唯一的 方法只是使你摆脱本能冲动欲望之支配,你当自己遵循你自己之命令,去摆脱他 们。”只要你真自觉地自己规定自己,体验诸多道德心理,你就可以过上真实的 道德生活。当下的你的自觉深度、自由感的深度,决定了你的道德生活和整个人 格的伟大与崇高。

    最后,唐君毅对道德生活本质的分析,不仅仅限于个人的道德生活实 践,还反省到“不伴随文化价值之实现之道德活动,虽对于发此道德活动之个人, 为无憾;然对他人及社会道德之促进则有憾”。关于道德活动与文化活动的关系, 在唐君毅看来,“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超越自 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唐君毅在《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一书中,分别探讨 了家庭、经济、政治、哲学等各种文化活动都是同一精神自我超越其自然性向分 殊的表现,这也就说明了“道德自我是一,是本,是涵摄一切文化理想的。文化 活动是多,是末,是成就文明之现实的。”唐君毅主张道德活动为一种与其他文 化相对的特殊文化活动。人们从事道德活动就是为了实现道德价值,虽然在从事 文化活动时,没有自觉的实现道德价值,并且各种文化活动的目的并不定在于道 德实践,但“一切文化活动皆由我之自我发出,而辐辏于我之自我之内。而我之 道德意识则为支配主宰自我,使吾人之自然自我化为常有文化之活动之自我;复 使此自我之各文化活动得协调的发展,延续的完成;而建立吾人之道德自我者。” 总之,唐君毅认为“真正最高之道德活动,应自觉的为社会之道德之促进,而从 事文化活动,以实现文化价值”。

    二、心之本体――道德自我之根源 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的本质为自觉的自己支配自己,超 越现实的自我,从而显示出道德自我的尊严。然而,唐君毅进一步思考,这道德 自我的根源在哪里这样,他就开始了对本体论的追寻。一般来说,追求本体的方 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客两分的方式,一种是主客合一的方式。单波先生认为,唐 君毅“显然采用了主客合一、天人合一的追寻方式,去探寻‘心之本体’,而且是由 道德实践而进入的。” 首先,唐君毅对心之本体的追寻,是从思考“什么是世界我们当前的 现实世界是否真实”这个哲学上老问题开始的。他经过反省发现这个现实世界“是 虚幻、是妄、是梦境”。最显著的理由在于它呈现于时间。时间中的一切事物都 是流转,是无常的。唐君毅反复思考,还是觉得“一切存在者必须消灭,时间之流水,如在送一切万物向消灭的路上走。一切的花,一切的光,一切的爱,一切 人生的事业,一切我们所喜欢之事物,均必化为空无”。由此可见,唐君毅对现 实世界空无的无奈,让他多次想逃脱这样的感受,可是越觉得它逼迫他,所以发 出了“此现实世界是根本无情的”哀叹。进而,唐君毅看到现实世界永远是一自杀 其所生的过程。人生每一活动所有的价值与意义都是唯一无二的,所以其消灭与 过去,都是一可悲的事,这样的无可奈何再一次让唐君毅感受到“现实的世界, 是一残酷而可悲的宇宙”。

    其次,唐君毅并没有落人佛家的空幻之中,他反省到对现实世界的虚 幻、残忍不仁及不完满有一种不满,他要超越现实世界,向上追求真实的根源。

    唐君毅说:“我现在相信了’在我思想之向前向下望着现实世界之生灭与虚幻时, 在我们思想之上面,必有一恒常真实的根源与之对照”。而此根源,不能在我自 己之外,“当即我内部之自己”,“此内部之自己,我想,即是我心之本体”。唐君 毅明白了之所以对现实世界不满,就在于我内部的自己,原是恒常真实的,但与 所见现实相矛盾。由此可见,唐君毅先是怀疑现实世界的不仁,转而对于此怀疑 心灵的肯定。此过程颇似西方哲学家笛卡尔论证“我思故我在”的过程。然而,两 者的思想过程还是有区别的。笛卡尔所肯定的心灵,是一理智的心灵,而唐君毅 所肯定的心灵,是一道德的心灵。笛卡尔由于我思所以证明“我”在,但唐君毅由 于我不忍见世界的不仁与虚幻,以证明有要求仁与真实的“我”、“心”在,可谓是 “我感故我在”。

    再者,既然肯定此道德的心灵,那如何证成我之心体的恒常、真实、 善与完满的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体之超临于时空之上”,因为心体虽然不可见,但 心之用即思想可以说。思想可以思考整个的时间空间,这样思想的“能”跨越其上 而超临其上。在时空之上,本身必不生灭,生灭只是时空中事物的性质。思想在 生灭,只是在我回头看时,思想的表现而已,所以不是思想之“能”的消灭。这样, 心体就超越时空,是恒常和真实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回头看现实世界的生灭 变化,因为我不满残忍不仁的现实世界,我善善恶恶,那么这个念头的根源的心 之本体,决定是至善的。并且,唐君毅发现一切道德心理都源自我们能超越现实 自我,这说明超越现实自我的“心之本体”是至善的。这里的超越现实自我就是道 德自我。同时他深信心之本体是完满的,因为它跨越无穷的时空之上,涵盖时空 中的事物,必然是完满无缺的。

    其四,唐君毅认为“我的心之本体,即他人之心之本体。”因为我的心 之本体是至善的,通过道德心理而命令现实的我,超越现实的我而视人如己,这就表明现实的人与我有共同的心之本体。进一步说,他人的心之本全由我所置定, 就可证明他人的心之本体不外于我的心之本体。从现实世界看,我始终与平等相 对,所以不会陷于唯我论。我与他人在现实世界中,认识活动也是互相交摄,就 在超越的心之本体处相合。唐君毅认为此意即同于刘蕺山所谓“身在天地万物之 中,非有我所得而私”及“心在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所得而囿”。

    最后,唐君毅进一步认为,“人我共同之心之本体,即现实世界之本 体”。因为心之本体涵盖了现实世界。在这里,唐君毅从能觉且队类思维能力的 无限性和超越性来论证心之本体的涵盖性。唐君毅印证了陈白沙所说的“人只争 个觉,才一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穷”。纯粹能觉是我本来就有的,只 要我一觉,他便在。因此唐君毅最终认识到“我心之本体确确实实是现实世界的 主宰,我即是神的化身”。

    三、精神上升之道 唐君毅对心本体的追寻,采取了把形上本体与形下世界先分开再合的 路子,得出现实世界的物质和身体都是心之本体的表现的结论,不过这样就容易 引起人_种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物质对峙的情调。所以唐君毅在探讳心之本 体表现于文化生活各方面时,改为了把形上与形下,心灵与身体合一的路子,并 指出“形下之身体与物质世界,即所以表现形上之心灵,形上之心灵实遍在于人 之各种活动中”。也就是说,这是从人生来谈道德自我之建立。在这里,唐君毅 提出了“精神实在”的概念代替“心之本体”,表示心之本体与现实世界是合为一体 的。诚如单波先生所分析的,“他由人生的当下活动谈道德自我之建立,透视表 现于这些活动中的形上心灵,不仅贯穿了道德实践的意味,而且把本体论引向与 人相关的世界、人的生活世界,这就为他以后把道德自我推扩为生命存在打下了 基础。”虽然唐君毅到晚年,他所建构的“心通九境”哲学系统,是把“道德自我” 扩展到“生命存在”,但“最终仍归趋于超越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守住了他的这 一中心观念,并使之系统化、体系化”。

    首先,唐君毅从“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出发,来论证人的一切活动是精 神的。在唐君毅看来,从外面看,人是现实的物质界存在,人就是他的身体。身 体存在于空间并与外物相对而存在,未来是否会存在无法保障,因为它只在时间 中随物变化流转,所以是有限,不自由的。从内面看,人当下就是精神界的存在, 是超时空的精神存在,这样的经验主体、活动主体,是永远在活动中求进展,并 继续不断的要求新经验开辟,不是有限,有自由。通过这内外两方面的对比,唐 君毅认为“人在根本上是精神、是自由、是无限,而非物质、非不自由”,因为从 外面看人是物质,仍然是精神在看。我看我自己和他人的身体都是物质,这说明身体只是我与他人精神认识的极限与边沿,“所以从根本上看,人之身体亦是为 精神所渗贯,而含精神性”。这样,人的身体成为人之精神与他人精神交通的媒 介。在唐君毅看来,真正的人我精神交通,不仅身体是媒介,连我们身体所关联 的一切外物都成为人我精神交通的媒介,这样看来,整个物质世界都是人我精神 交通的媒介了。因此,从整个宇宙看,人的宇宙是一群精神实在,通过身体动作, 互相照见彼此共同之形上的精神实在之存在,从而形成了“精神之交光相网”。

    其次,唐君毅认为,只要人人反省,都知道人在根本上是精神的。精 神的目的在于超越现实的限制,成为自由的精神,体现形上的实在。因此,唐君 毅说:“人的一切活动,都可说是精神活动。”由此唐君毅分析了“求个人生存的 活动”、“男女活动”、“求名求权之活动”等十二种活动。唐君毅认为,由这此活 动所代表的人类一切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是精神实在的表现。这些活动虽然 从“量”上看人人各不同,但就“性”而言,都是人人具有的。他们之间的不同,只 是高低次序的不同,只是精神表现的纯粹程度及表现方式的不同。由此可见,“一 切人类之活动,都是属于同一的精神实在,只是同一的精神实在表现其自身之体 段,一切人类之活动,在本质上是互相贯通、互相促进、互相改变的。” 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分析,唐君毅认为人性根本上是性善的。因为,求 真、求美、自尊等都是人类公认的善之活动。即使是个体求生存或男女之欲,也 都是间接实现精神活动。因此唐君毅说:“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人之不 断发展其善才可能。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了解人类之崇高与尊严,而后 对人类有虔敬之情。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我们对于人类之前途之光明有 信心。我们必须相信人性是善,然后相信人能不断的实践其性中所具之善,而使 现实宇宙改善,使现实宇宙日趋于完满可贵。” 再者,如果我们深信人都是求向善、求精神上升的,怎么这个世界有 恶呢唐君毅顺着孟子及宋明儒家的理路说:“罪恶自人心之一念陷溺而来。一念 陷溺于饮食之美味,使人继续求美味,成为贪食的饕餮者。一念陷溺于男女之欲, 使人成为贪色之淫荡者。”人世间的罪恶可以善为工具,在于一念之陷溺。人精 神的本质是无限的,但如果这一念陷溺于现实的对象而求其无限,便成为人类无 尽贪欲的泉源。由此可见,唐君毅之所以把罪恶归因于一念之陷溺,就在于他深 信精神的表现是善的,“恶只是源于人之精神之一种变态”。然而,我们这里就要 反思,如果人精神是向善的,怎么又会因一念而陷溺于现实对象呢对此问题,唐 君毅认为,人精神上的沉堕,仍是求其上升,人犯罪仍是实践善。因为犯罪的人, 在他最内在的自我要实践善,又不知道如何实践善,所以不得不经过精神下堕的过程,走向一条间接的路,即“人的精神之会陷溺沉堕于现实世界而犯罪,即是 为的实现:“改悔罪恶、否定罪恶之善”。选择这条间接的路,回到正路上来,必 须感受巨大的苦痛,才能够真正回头。既然恶之源,在于一念之陷溺,那么一念 自觉之反观就是求精神超升最直接的方法。唐君毅说:“当相信当下一念,即可 转移我们之一切罪恶。因为我们说一念陷溺,即通于一切罪恶;反面即是说,只 要我们一念不陷溺,即通于一切之善。” 最后,由上面分析可见,唐君毅旨在说明“人之精神根本是要求上升, 以致他之犯罪,我们都说是出于精神上升之要求”,这就是一条精神上升之道。

    但这条道不能离开现实的物质身体世界,换句话说,人的精神必须表现在物体身 体世界。精神实在所要求的,就是表现在现实世界,其表现于现实世界,就可以 成其精神实在。因此,“精神实在即现实世界之本体,现实世界即精神实在之表 现或妙用。”这样,我们就不会视现实世界的一切活动为卑下,在我们最平凡的 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赋以神圣崇高的意义与价值了。并且,在现实中,由于人的 身体结构气质和环境不同,各人就会有不同的精神上升之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 生活自觉保持不陷于现实对象,最终都会走向共同的最高理想人格即圣。

    综上所述,唐君毅从道德实践指出道德生活之本质为自己自觉地支配 自己,超越现实自我,进而从怀疑现实世界的虚幻出发,追溯道德自我在宇宙中 的地位,发现道德自我的根源是心之本体。他探寻心之本体的理路就是“在道德 实践中一念自反自觉,肯定道德自我,体会心之本体的形上性。心之本体的无限 性是在对有限现实世界的超越破除中显示出来的,因此,超越性的形上自我必返 回现实中,表现于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一切对象置于‘应该意识’之下,使一切生 活道德化,使人的世界变成形上的‘精神实在’”。唐君毅把心之本体置于人之内, 视本体为主体,开辟了一条“人生之路”。只要我们每个人有求人格上升的真实态 度,互相欣赏人格之美,以助各人实现至善,使各种人的人格以其心量互相贯通 涵摄,就是一条统一的精神实在的至真至美至善之实现的道路。我们从完成我的 人格之念出发,也要求完成他人的人格,从事应有的文化政教的活动,帮助完成 其人格,就会实现理想的人格世界。自我认识心理论文篇三:大学生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 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大学生应 通过从容面对、快乐掌控、适度宣泄、尽早摆脱、适当取舍、远离烦恼等方式树 立积极地自我意识。

    【关键词】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 自卑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身体在渐趋成熟,知识和能力在不断提高,人 生理想在日趋合理,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处在关键形成时期,同时也正面临着在社 会生活中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但生理上的成熟并不意味着心理上的成熟。进 入大学前,初高中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以学校和家庭为主,社会交往范围狭小, 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在人格形态上表现出对社会的较强依赖性。而进入大学期之 后,他们开始独立生活,在自我接纳、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及社会适应等方面不 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积累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断意识和独立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由于这一时期,大学生群体仍未形成成人期的固定心理结构,心理学家 将青年期形象地比喻为人生的“第二次断乳”。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 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大 学生正处在在心理上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所以,了解自己的心 理特点,对于自己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能力、情绪体验、 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认识自我”这句镌刻在古希腊戴尔菲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 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不识 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界上最难了解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自己。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并愉快地 接纳自己,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本文旨在从大学生的身心 发育特点以及个性与职业等方面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自我。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意识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主要由自我认知、自我 体验和自我调节三部分组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发展呈现以下特点:首先,自我认知更趋主动、客观。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

    包括个人的自我感觉、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更具主动性和 自觉性。这是因为,一方面个体生理趋于成熟;另一方面,随着交往关系的扩大, 个体的独立意识与社会化意识得到强化。

    大学作为青年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准备过程,个体不仅要考虑自 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还要考虑个体的社会责任与前途等问题。因此,大学生跨 入校门之后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自己作出一个较为符合实际的评价,即我是什 么样的人,我应该怎样,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各类 知识的增多,生活经验的扩大,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评价逐渐变得客观、 现实和全面。

    其次,自我体验更加丰富复杂。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 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反映。自我体验可以表现为自尊、自豪、自爱、自卑、自怜 等情绪状态。大学生活实际上是个体对自我的重新认定和确证过程。中学时期的 目标比较简单,就是如何考上大学。而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面临专业选择、交 友、恋爱、职业选择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仍然 有一定程度上的波动性。如取得成绩时就能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体验,容易骄 傲自满,忘乎所以。而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悲观失望。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 的自尊心,自尊心较强的人不仅对自己持肯定态度,也往往能够接纳别人,乐于 参加社会活动。

    第三,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表明个 体的自觉过程。包括监督、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形式。大学生是一 个特殊的群体,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动力强烈,能够自觉、主动地确立自己的价值 目标,并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调节自己,使自己的努力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他们期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独立的进行思考、判断;喜欢当众表达自己的主张, 以显示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随着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心理自我的突出表现之一是自我意识的 矛盾性,以大学生为例,研究发现大学生几乎100%存在着自我意识的矛盾性。

    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集 中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 在同学之间的理解与不理解的矛盾,尊重与不尊重的矛盾。一位大学二年级学生在答卷中写到:“在许多场合下,我都不想出头 露面,因为我的个子低,我总避免与高个子的同学在一起,以衬托我更低”。

    调查显示,女生有28%不满意自己的长相,希望自己再漂亮一点。一 位女生说:“我每天都照镜子,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能再漂亮一点就好了’。每当 看到我那淡而短的眉和翘起的两颗黄牙,我总感到不是滋味。

    此类矛盾常常使得大学生感到苦恼,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自我 意识健康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人格气质、思 维模式、归因方式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高校环境)和受他人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拥有以下特征的大学生:自知之明:自我意识健 全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 势,能正确的、独立的评价自我;整合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 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自我肯定:自我意识健全 的大学生,应该是能积极自我肯定、有积极内省意识的人;理想我与现实我统一:
    自我意识健全的大学生,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 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正确地自我认识——愉快地自我接纳——自觉地自我 控制。

    三、大学生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使我们痛苦,但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和考验,激励我们成长,这是生活的辩证法。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挫折的有无和强 弱,而在于我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把挫折比喻为人生的风雨,把大学时代比 喻为多雨的季节,那么,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该及时的扪心自问:我该怎 样面对雨季,我的伞在哪里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并客观地对待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具体的说,积极悦纳 自我要求做到:1.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 愉快感和满足感。2.性情开朗,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3.平静而又理智 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4.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励 自己不断克服消极情绪。5.既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自己内心的空虚,也不消极, 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己。

    (二)正确的自我评价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 自我体验、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悦纳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 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 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与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自我意识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一种 状态。积极的策略是:关注你自己的成功,并将优势积累,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无 数的闪光点,重点在于寻找你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构成亮丽的人生风景线。

    (三)适度宣泄、尽早摆脱。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 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 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宣泄应当适度。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 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 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 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 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 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成为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行为之一。成为自己,就是做一个自 如的我、独特的我、最好的我。完善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过程。也是人从个人 “小我”走向社会“大我”的过程,只有本着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社会实践中,辨证 的看待社会,分析自我,把握自我,才有可能最终超越自我。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自我认识心理健康论文范文_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