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浅析如何实现祖国尽快统一的... 正文 2019-09-22 07:33:27

    [浅析如何实现祖国尽快统一的毛概论文]毛概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如何实现祖国尽快统一的毛概论文

    浅析如何实现祖国尽快统一的毛概论文 实现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一 《依法遏制“台独”实现祖国统一》 [内容摘要]: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但是少数“台独”分子妄图分裂 祖国,这是包括台湾2300万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所坚决反对的。为此,本文 从《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立法依据、立法意义及社会反响等四个方面进 行阐述。目的在于运用法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维护台海地区稳定,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反分裂国家法,反台独,立法依据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 分裂国家法》,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该法即日生效施行。

    一、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陆与台湾的两岸关系缓和,今年春节期间,台商可以包机 往返两地,出现可喜现象。但是,“台独”分裂势力极力阻碍两岸交流,破坏“三 通”。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民进党开始公开推行“台独”活动,加快实行“去中国 化”,2003年陈水扁推出“台独时间表”:即2004年完成“公投法”人宪,2005年开 始修宪和制宪,2006年“催生一部为台湾量身定制的新宪法”,2008年宣布成立一 个新国家,完成“台独”梦想。“台独”种种分裂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 完整,严重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严重威胁 着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 障碍。因此,以法律手段来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依法治理“台独”分子是十分必 要、非常及时的。

    二、《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依据 1、依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国际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 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1944年的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这些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明确规定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这是我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法理依据,法源清晰,法理充 足。联合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多次制止、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或其他国际 组织。通过立法的反分裂国家的活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国际通例。

    任何主权国家都不能容忍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美国南北战争也是因 为分裂而引起的。

    2、依据我国现行宪法序言的规定。宪法序言第九段规定:“台湾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1885年清政府就在台湾建省、 设立巡抚,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后,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收复。台湾同胞大部分是从祖国大陆移居过去的,其中有80%祖籍福建, 又有l/3是漳州籍的后代,仍然讲闽南话。真正是“闽台一家亲,我们都是中国人”。

    3、依据我国现行宪法第3l条的规定。1982年宪法第3l条规定:“国家 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生前关于“一国两制”的设想而制 定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归问题。1997年我国收回香港,1999 年我国收回澳门,为台湾的回归提供极好的参考模式。实践证明,“一国两制” 非常适合中国国情。

    4、依据党中央50多年来的方针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 领导集体解决台湾问题的指导思想及党中央对台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成了我 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指导思想和政策依据。可以说《反分裂国家法》是以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为根据,贯彻中 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反对和遏制“台独”这一主 题,体现党和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从邓 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和平统一的谈话精神发展到今天的法律形式,这是 依法治国的一大进步;《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表明中国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历史 遗留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三、《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 《反分裂国家法》只有十个条文,约一千三百字,是目前我国法律条 文数量最少的一部基本法律,也是我国法制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意愿、以法律形 式规范反对分裂、促进统一的法律。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 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 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 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 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第三条:台湾问题 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 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四条: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 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 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 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六条:国家采取下列措施,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 发展两岸关系:(一)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二)鼓励和 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密切两岸经济关系,互利互惠;(三) 鼓励和推动两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 传统;(四)鼓励和推动两岸共同打击犯罪;(五)鼓励和推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 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其他活动。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权利和利益。

    第七条: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 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 项进行协商和谈判:(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三)和 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 相适应的活动空间;(六)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第八条:“台独”分 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 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 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 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第九条:依照本法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 其他必要措施并组织实施时,国家尽最大可能保护台湾平民和在台湾的外国人的 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正当权益,减少损失;同时,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在中国 其他地区的权利和利益。第十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十个条文有八个条文涉及“和平统一”,可以说“和平统一”的理念贯穿 始终,是立法的主旋律。前七条是软的条款,第八、第九条是硬的条款,可以说 是有理有节、软硬兼施。运用法律武器治理“台独”分子,犹如扼住“台独”分子的 咽喉,有如在“台独”分子的头上戴上“紧箍咒”。当然,这只是一个预防性措施,而不是“战争动员令”。

    四、《反分裂国家法》的社会反响 参加2005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和法律专家一致认为:制定《反分裂 国家法》合民意、顺民心,充分体现国家争取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表明全中国 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际社会 普遍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意义所在。连日来,各国政府 相继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立法遏制“台独”,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国外媒体 纷纷发表评论,认为该法是表达善意,力争和平统一,不是“战争动员法”,更不 是“吞并台湾法。”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在没有看到《反分裂国家法》的条文 以前,代表美国政府深表“不安”,但看到具体条文后,却显得很“平静”,只是淡 淡地说:“希望两岸重启对话,不希望看到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

    在记者招待会上,针对外国记者的提问:“非和平方式是指哪些方式” 中方表示:非和平方式包括经济封锁、信息战、瘫痪战及“斩首”行动等非传统作 战方式。但只是想对付个别“台独”分子,会尽最大努力保护广大台湾同胞的生命 财产安全,保护在台的外国人的合法权益。

    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地拖延统一, 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 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们呼吁所 有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 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华民族现代发展进程中这光辉灿 烂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参考资料]:
    [1]《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

    [2]许世铨:《一部维护两岸和平的法律》,人民日报,2005-03-17。

    [3]《法学界专家表示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4]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1、2)。1995 年1月30日。中华网,2005-03-15。[5]陈水扁“520”无演讲原因或因美国未表态,澳门的《新华澳报》, 中新网2005-05-19。

    实现祖国统一的毛概论文篇二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浅析祖国统一》 摘要:香港、澳门相继的收复,使中国人民对台湾的回归充满了希望, 但在台湾的回归问题上我们不能放弃“一个中国”的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 能使中华民族的正真统一,在目前对于两岸走向统一有许多有利的因素。

    关键词:完全统一;回归;自古;演变;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利因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

    站在新世纪门槛上的中国人,在满怀希望憧憬未来的同时,不得不思 考何时才能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执着追求的目 标,也是包括台港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的愿望,是中华儿女极其神圣的民族感情, 决不充许任何人亵渎。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纵然出现过民族或民族 内部的割据与分裂。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实现国家统一当作自己神圣的责任,并为 之进行不懈地斗争。每次短暂的分裂后,总是复归于统一,而且统一的时间越来 越长,规模也越来越大,程度也愈来愈高。

    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世代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因 此,台湾的回归牵动着华夏炎黄子孙的心,祖国的统一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为此,中华儿女进行了不懈地努力。

    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于大陆封建王朝 的主体,而是从属大陆封建王朝的一个区域性地方行政机构。台湾自从三国时期和大陆开始发展关系后,逐渐演变为大陆封建王朝的一个行政机构。有史实为例;
    1.220年,孙权派出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 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

    2.607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608年, 派虎贲朗将陈,朝请大夫张镇州等率军攻流求,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随着军事 行动到达流求。

    3.元朝,大陆与台湾的政治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元朝通过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台湾,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这是大陆王朝在台湾地区 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

    4.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 道员一员,总兵一员,副将二名,兵八千。

    从历史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台湾在隋朝就成为大陆封建王朝的一个行 政机构,而不是和大陆王朝对等的封建政权。

    在当代中国,随着政治泾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综合国力的增强,中 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 有能力维护自己的主权,有能力完成国家的统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必然是走向 统一的中国。所以,无论“台独分子”如何叫嚣,都无法把台湾从祖国大陆分裂出 去。如果他们继续逆历史潮流而行,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和人民的唾骂,成为中 华炎黄子孙共同的敌人。因而,我们完全可以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大家庭 的怀抱中来。

    二、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的演变 1.毛泽东时期 在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就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1955年 5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政府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并 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1956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第三 次会议上阐发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初步政策。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亲自撰 写《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建议国共谈判和平解决台湾 问题。1963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思路,概括提出“一纲四目”的祖国统一政策。从以上史实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政府领导人对台湾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建国初期,为了不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政府提出了“爱国家”的主张, 希望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随着形势的变化相应提出自己的政策。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地日益发展,新中国政权地日益巩固,加之美国对华侵略、 封锁和遏制政策的破产,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这一切为解决台湾问 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纲四目”政策的出台更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 诚意。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解 决方案,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曙光已经显现。

    2.邓小平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于中国实行 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因而用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和政策:
    1979年元旦,叶剑英委员长为了推进祖国统一而提出了“叶九条”,其 核心是促进祖国统一,举行国共对等谈判,以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在“叶九条”的基础上提出了划时代的科学构想,来解决台湾 问题,这就是“一国两制”,其核心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 主义,台湾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并保持五十年不变,但同时承诺不放弃使用武 力。

    从“叶九条”到“一国两制”的出笼,中国第二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 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从以上史实我们 不难看出,台湾问题的解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问题。以“一国两制”方式实现 祖国统一,具有坚定的原则性、高度的灵活性和充分的适应性,是实现这一历史 任务而又可行的模式。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有利于大陆经济 的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台湾自身经济的发展。因为台湾当局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 经费投资在国防力量上,对军费的投入明显高于经济收入。如果台湾统一后,就 不须支出大量的军费,把这一部分投入用于发展自身的经济的发展上,我们完全 相信台湾的经济发展会超过现在的这个幅度。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充分地相信“一 国两制”也会很成功地解决台湾问题。自从“一国两制”政策出台以来,两岸的关系发展出现了新的动向――“三通四流”。1990年11月21日海基会的成立;1993年4 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举行了“汪华会谈”,是两岸高层人士的第一次直接的正面 接触。这个新的变化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3.第三代领导人时期 江泽民作为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继承发扬和亲身实践着 前两代领导人关于和平统一中国,特别是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了推 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就现阶 段的两岸关系,提出了“八项主张”以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核心是一个中 国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从“江八条”中我们再次看到 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曙光,看到祖国统一的新进程。尽早实现海峡两岸的完全统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新世纪实现中国富强的必然要求(因为两 岸的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统一性)。

    在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中,强烈的统一意识是最富有感染力和号 召力的,也是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中华民族这种强烈的民族凝 聚力传承了几千年,它不会因时间的延续而淡化,也不会因朝代地更迭而动摇, 它已经生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这是两岸走向统一的文化基础,也是促 进尽快完成祖国统一的强大动力。今天,海峡两岸绝大多数人矢志不渝地反对台 湾独立,反对分裂,要求两岸协商和平统一,这正是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体现。

    民族统一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归缩,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 机遇;更是世界民族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因此,台湾回归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 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三、祖国统一的回顾与展望 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等领导人的主张中,都不可避免地提到“一个中国 原则”,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中,这一原则具有独特的意义:
    1.一个中国原则关系到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 的根本利益和尊严。这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捍卫的,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是任 何个人或集体都不能抛弃的原则。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可有一句“国无二主”的名言, 如果我们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那将不能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主权。

    2.一个中国原则的存在,就是中国独立的象征,已经成为两岸关系的准则。因此,中国别无选择,只有选择一个中国。这一点就是在蒋介石时期也是 被承认的,只不过是要求承认国民政权是合法的而已。而为什么在今天部分“台 独分子”却要打出“两国论”呢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别有用心,那就是搞分裂、搞台 湾独立,这是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如果台湾当局继续鼓吹“两国论”,必将遭到整 个中华民族的唾骂。

    3.一个中国的原则,关系到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关系到台湾的未来, 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必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而不能放弃这个原则。如果放弃这个原则,那么我们何必又要求国家统一呢 从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政策中,我们看到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主张和 政策经历了由“解放”到“和平统一”,政策的演变说明了解决台湾问题的诚意。中 共也跟着形势的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政策,可见对台湾问题的重视。因此,两岸关 系也相应地实现了“三通四流”、从事务性商谈到政治性商谈地历程,说明了祖国 统一的进程明显加快了。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国政府是能以最圆满的方 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而不会兵戈相见。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进 一步增强,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部分 “台独分子”在台湾问题上设置重重障碍,但他们毕竟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现在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不少的有利的因素:
    1.国际环境有利于和平统一进程的推进。由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 位日益巩固和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公 开宣布“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日本也表 示不支持台湾独立,俄罗斯也不支持台湾独立。所有这些表明,国际关系中的“一 个中国”格局是稳定的。世界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所以,台湾当局中的部分“台独”分子制造“一中 一台”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少数、有企图的国家才分接受“一中一台”的荒谬论 调。

    2.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和回归后的稳定发展,为和平统一进程的推进 增加了新的动力。使台湾当局和民众增加了对“一国两制”政策的理解和回归后台 湾未来的展望,从而推动了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台湾同胞的共同呼声说明台湾统一,是人心所向的。台胞要求两岸 关系向和平、稳定、统一的方向迈进;而不是向独立、分裂的方向走去。特别是李登辉的下台,就说明了台胞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同时也说明了我国政府的和平 统一政策受到台湾同胞的接受,而台湾当局的“分裂”“独立”受到台湾同胞和祖国 大陆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唾骂。这正应了我国的一句名言“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4.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我国经济的持续 健康发展,使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我国保持人 民币不贬值,这说明了我国经济的实力,从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

    在二十一世纪,实现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 趋势。在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下,在以“一国两制”为前提的基础下,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不成问题的。

    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台湾当局应当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地和大 陆关注台湾问题并为之做出实质性的努力,不要在和平解决台湾的路上越走越远, 那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是历史所不容忍的,也是华夏子孙所不能认同的。

    在新的世纪中,我们希望台湾领导人对实现祖国统一而做出最大的努力,以实现 中华民族统一的最大的愿望。

    [1]李家泉.《中共三代领导人对统一中国的战略思考》. [2]栾雪飞.《论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 [3]1995年1月31日的《人民日报》. [4]刘红.《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思考》. 毛概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 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时最多,最直接、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 理论成果的核心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近年来,党中央给予了其高度重视, “概论”课从教学内容到课程名称的变更,再到学时的调整,变化之大、规划之细 在其他学科上是不曾有过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任务。[1]如何使“概论”课成为受大学生欢迎并终身 获益的优秀课程,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意见》中提出,“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 等多种教学方法”,这可以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理解与定位 “概论”课程在教学中的疑难热点问题主要是指与“概论”教学内容密 切相关且受到学生普遍关注同时又难于理解的内容。[2]“概论”课作为与党情、世 情、国情密切相关的课程,不少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关注程度和关注频率 都很高。如“腐败问题”、“收入差距问题”、“环境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还有 许多正在不断发生的热点问题为大学生所关注,不少问题与“概论”课教学中的疑 难重点问题重合,极易引发学生的讨论。笔者认为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突 破口,可以将这些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切入点,组织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

    这里的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采取问题 ―分析―解决的教学思路,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较高的热点疑难问题,确定 教学专题,然后对专题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炼,在课堂上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 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现实中的各种热点问题。这种将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 点问题及最新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成果纳入教学活动中的专题式教学法,不仅可以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够真正达 到“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因而笔者认为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是“概论”课教学 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客观必要性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现代化通讯工具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 生通过手机、IPAD等现代信息工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全世界发生的事情,与 以往的学生相比,今天的大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更成为信息的主动 传播者,虽然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质疑能力较强,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有限,认 知能力较弱,不仅容易为各种社会热点疑难问题所困扰,盲目跟风。“师者,传 道授业解惑也”,授课教师应积极倾听大学生的想法,掌握其疑问,通过疑难热 点问题专题式教学,对各种疑难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启发性的回答,对学生 进行有效引导,增强大学生对“概论”课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贯彻党中 央关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政策。从“概论”课教材内容看,概论”课教材是在党中央的文件精神指导之 下组织编写的,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系统性特征。可在部分大学生看来,“概论” 教材内容很全面,可兴趣乏乏。一方面在于当前的“概论”课教材内容重叠情况比 较严重,大量的教学内容,不少文科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大学阶段存在政治理论 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如“概论”课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尽管这两门 课各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侧重性,然而很多内容还是存在重复现象,如社会主 义荣辱观、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和谐社会等。另一方面社会与理论创 新变化太快,不少教材内容存在滞后的问题,导致学生一翻开课本,就发现有些 内容不仅眼熟,而且与当前许多热点问题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厌倦。采用专题 式教学方法,打破原有的教材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学 生关注度较高的疑难、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对这些疑难、热点问题作出理性认识与正确判断, 从而有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从教师角度看,“概论”课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内容,而且涉及社会发展和利益分配等现实问题。所 谓术业有专攻,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要全面深入的掌握教材中的 内容,对于任何老师而言,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由于课堂学时的限制,每个知 识点都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突出重难点的教学方式,疑难热点问题专 题式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板块中,根据教学目标与 专业所长,结合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与事实两方面充分论证,经过精心准备 的专题式教学,通过理论深刻解析与问题的生动阐释,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 研水平,还可以充分体现授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理服人、以 情感人,展现授课教师渊博的知识与严谨的治学风范。

    三、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运用与思考 1.明确疑难热点问题,确定专题是前提。

    疑难热点专题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合 理的专题选择是基本前提。首先,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主旨在于培养大学生 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专题的 选择应该以为实现“概论”课教学主旨为出发点,虽然可以打破教学体系,但是必 须紧扣教学大纲,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主线展开;其次,需要教师深入 调查研究,倾听大学生所思所想,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其心理特征,充分了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和关注程度较高的最新的热点问题,根据这些问题 再进行专题设计;再次,不少疑难热点问题都涉及中国的现实问题,在这些问题 的取舍上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反而应该以这类问题作为专题的选择重点,关键 在于应深入分析研究,借鉴古今中外的文明成果,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引导大 学生确立正确的态度和观点,远离思想误区,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 各项方针政策。

    2.课堂教学是关键。

    在疑难热点问题的专题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把问题讲清楚,如何 让学生真正入脑、入心,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授课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应 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储备量,扩展跨专业知识,以便在 教学中厚积薄发;其次,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角度来看,授课教师先介绍专题的疑 难热点问题与主要内容,对相应的问题材料扩充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采用多种方法 (如PPT讲解、多媒体等方式)充分展示,根据专题主要内容,围绕“概论”课的相 关理论进行旁征博引、充分讲解,然后,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演讲、讨论等方式进 行课堂交流,掌握学生问题症结所在,根据班级人数分小组,推荐一到二人重点 准备,保证每个学生有一次的课堂发言机会,对症下药,对大学生的困惑点进行 梳理和引导;
    从学生的角度看,调动大学生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是关键,如今的大学 生思想活跃、渴望沟通,专题式教学应该为他们提供思考空间,在疑难热点问题 专题式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和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讨论环节,比 如:如何看待就业难的问题结合自身谈谈教育改革有什么看法为什么现在看病贵 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等等,使大学生感受到“概论”课不再是空洞的 理论灌输,参与到“概论”课的讨论与互动就是在理解和认识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 问题。

    3.完善教学考核机制是保障。

    专题式课堂教学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完善的教学考核 是获得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疑难、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不断发展 的长效机制。教学考核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专题式的教学 法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考核更应以能力考核为主,知识考核为 辅,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比如将学生的课堂发言、心得体会作为平时成绩的 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将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报告并作为本课程的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卷面考核方面,试题注重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 力的考核,在设置分析题和论述题的答案应灵活,对于具有一定独立创新意识和 思想深度的答案应给予较高的分数。

    另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大部分的院校都建立了收集信息平台, 收集评教信息很有必要,但不应仅仅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一个学期 的”概论”课程学习,学生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与收获,可以通过收集学生的自 我评价来进行判断,另外再结合教学督导和教学同事的意见,综合多个维度的教 学效果评价形成完善的教学考核机制,不仅可以保证教学考核的科学和公平,而 且可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授课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教学考核成果的 反馈,进行反思、总结经验,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切 实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热点问题的困惑,有效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析如何实现祖国尽快统一的毛概论文]毛概》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