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 正文 2019-10-15 07:32:13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 理障碍现状、学习效果以及造成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等问题进行研究。从新课程 改革以后教学观念、课程结构、教材的变化等方面,对所出现的新状况进行分析 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课业负担 心理障碍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进入21 世纪,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的中坚力量,原有的基础教 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推动了建国以来的第八次课 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从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 价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要求把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 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但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 进程中,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过重课业负担对青少年 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学 生在这种偏重的课业负担作用下畸形成长,这与教育的真正目的不相符。要从根 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应该充分了解中学生学习与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状 况,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根据课业负担的内涵、新课各程改革的目标,自编问卷“关于高中 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调查问卷”,为了避免高三学生因面临高考而造成的课业负担 普遍偏重的现象,本次调查对象只选择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问卷从学生睡眠情况、 课时安排、作业量、考试情况、教辅情况、学生个人对学习的主观态度等6个方 面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对四川省南充市的南充高中、南充一中、白塔中学三所中学,共405 名高中生进行课业负担及学生心理障碍现状的问卷调查,并用Excel统计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3.1 课业负担现状 调查发现有23.2%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很重,几乎不能承受;
    23.2%的学 生认为课业负担较重,勉强可以接受;
    仅有1.73%的学生认为课业负担较轻。由 此可见,新课改后,学生的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睡眠时间短 睡眠时间的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身体健康,所以学生的睡眠时间 是观察学生的课业负担的主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98.02%的学生每天在学校的 课时(包括自习课)在10节以上,导致大部分学生睡眠时间不足,仅8.15%的学 生睡眠时间在8个小时及8 h以上,在7 h和6 h以下的分别为46.91%和44.94%。

    3.1.2 完成作业时间长 虽然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给中学生减轻课业负担,但是来自升学的压力, 教师依然会采用“题海战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导致学生 每天用大量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调查发现,47.16%的学生完成家庭作 业需要3 h以上,且接近60%的学生会以马虎的、应付老师的心态来完成作业。

    3.1.3 考试频繁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列 名次。但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近感,频繁考试和排 名依然是现在中学教师贯用的方式。本研究调查的学生中,每周都要参加考试的 学生占90.73%。

    3.1.4 课外补习多 新课改后的高中学生都是1990年后出生,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处于 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竞争意识强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很多家长让孩子 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调查显示,46.42%的学生请过家教,41.23%的学生寒暑 假参加校外辅导班。

    3.2 学生心理障碍现状 3.2.1 失眠增多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大部分学生出现失眠现象,调查显示,只有17.04% 的学生没有失眠的现象,而12.10%的学生有每天都失眠的严重现象。

    3.2.2 厌倦学习 调查显示,只有5.19%的学生觉得目前的学习生活比较轻松愉快;
    54.57% 觉得学习生活太紧张,厌倦学习;
    40.25%的同学会觉得很累。

    3.2.3 过重心理压力(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调查表明,74.57%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考上好大学、好专业;

    72.84%的学生认为自于父母的期望;
    65.68%的学生认为来自于考试要争取好名 次;
    43.9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压力来自于老师的压力。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往 往使中学生无法承受。

    4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减轻,过重 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这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 的。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4.1 教学观念 课改之前的应试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根深蒂固,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 学观念,教师普遍感到不适应,对新课程理解不够透彻,找寻不到新的教学方法, 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研究新课改的精神,探索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在我国, 高考作为指挥棒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新课标下,高考试题更注重能力的考查, 即命题方式的重点更多是放在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关系的把握及将知识原理运 用于新情景之中的能力,是对基础知识的一种拔高。这种考查方式一方面在一定 程度上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负担;
    另一方面,老师们为了应付这些灵活多 变的题目,会让学生做更多加强相关能力的训练,从而又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何协调这些矛盾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4.2 课程结构 此次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构成了新课程 总体结构的主要特点。综合性并非任何课程结构必须考虑的问题,但对于当前我 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而言,综合性构成课程结构改革的最主要的目标,也是体 现课程结构发生实质变化的主要指标。综合性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 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国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的国家,有些偏远地区甚至不能实现,所以综合实践课程落实到不同地区、不同 学校的效果差异是比较悬殊的。

    4.3 教材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 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教材包含的信息量 更大,与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在运用过程中更加灵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灵 活运用知识,只有做大量的课后习题加以训练。

    4.4 学生心理障碍 现今高考与个人、家庭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教育功能严重淡 化,社会功能却过度强化。家长、老师、学生对高考寄予的过高期望造成了学生 巨大的心理压力。新课改以后,频繁的考试以及排名依然是固有片面思维的人才 观,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焦虑和压力;
    其次,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的不明确,从 而感到迷茫和困惑;
    同时,教师枯燥无趣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也会使学生陷 入焦虑,产生心理障碍。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对学习产生反感,由于长期 的压抑和压力不能得到释放,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中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家长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 和需要,加强沟通,以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5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过 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的未来。学校要把减负落实到教 学的各个环节,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 高难度。“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理念。此次新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准备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也是一次深层次、多层面的改革,改革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是的此次改革的六大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只有把新 课程改革真正的落到实处,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青少年的身心 健康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新课改后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障碍的现状调查] 高中生课业负担现状》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