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策略... 正文 2019-10-19 07:39:49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策略】 溥来熙现况

    相关热词搜索: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策略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策略 中国哲学史课程是中国高等院校本科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 “成智”且“成人”的极具传统意蕴的学科。目前就国内而言,有哲学专业的高校不 多,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主要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里开设。

    但在以实用性、功利性和针对性为特点的市场法则下,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命运” 历经坎坷、屡遭冷落,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所以不论是在教师教学理念、教学 方法,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必须进行较为深入的“反思” 及改革。

    一、中国哲学史教学基本现状 目前,中国哲学史课程在非哲学专业的本科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虽然很多 高等院校都开设有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但其教学成果远远没有达到老师的期望 值和学科建设本身应该达到的高度。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所遇到的这种困窘与处 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作为非哲学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国哲学史课程基本 上都是以任意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且基本上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一些办 学资历不是很深,同时又相对缺乏哲学社会科学传统的高等院校,往往出现按照 自己的师资力量及现有教师专业特点随意调整教学计划,任意安排哲学课程,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就哲学课程的开设而言也往往存在因人设课的情况。其他专业要 么只开设西方哲学史,要么就直接把哲学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而不包括儒道禅等中国的智慧[1]。这导致了人们将哲学看做为政治,有时甚至 是时事政治。所以哲学在很多大学只是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是为了 维持这个学科延续而不至于衰亡、绝种而为之,或者是为了保持学科体系的完整 性而存之罢了。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中国大学的哲学专业设置过少,并非每个大学都设 有哲学系,就是在仅有的几个哲学系里,几乎没有多少学生将哲学作为自己的第 一志愿,另外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也没有人将哲学作为第二专业选修[1]。大多数 学生基本上都认为,哲学史的学习不但抽象乏味,晦涩难懂,而且都是几千年前 古人的思想,难免与现实社会脱节。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选课现实中不难 发现,选修中国哲学史的学生大多集中于大一、大二学生,但总体上课的积极性 不高,在课堂上看其他书籍,背外语的较多,很难展开教学互动,收效较微。通 过调查问卷显示,对中国哲学史学习兴趣不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了无用,二是上课听不懂,主要是为了修够学校指定学分才不得已选之。

    3.课程自身建设不足。由于课程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中国哲学史课程 建设相应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哲学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师资队伍 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是推动课程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课程教育质量水平的关键。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中 国哲学课程的师资严重不足,在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专业中,也是一个人同时上 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多门课程,或者直接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教授中国 哲学史,这样往往造成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之间的恶性循环。其次,相关配套课 程开设不足。如果单是开设一门中国哲学史或单是一门西方哲学史课程,很难形 成学生学习的哲学氛围,也容易造成同学对哲学理解的片面性、局限性。在选修 课时限制下,大多数专业开设的中国哲学史很难系统地让同学窥其全貌,教师在 上课的时候只能有选择性地讲解,容易造成知识链条的脱节。

    二、中国哲学教学现状的原因剖析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非哲学专业高等院校,中国哲学史 本科教学存在诸多不理想情况,其建设与发展受到多方掣肘。是什么原因造成中 国哲学史目前的困境呢?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理念的世俗化。在传统的眼里,哲学给人们的一般印象是时代的精 华和民族的灵魂,从而受到“礼遇”。然而在这种崇尚的“礼遇”之后却迎来了人们 对哲学的“敬而远之”,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价值原则冲击下,哲学已经被人们在心 灵上束之高阁了,此缘于这个大而无用的东西确实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的冷暖与饥 饿。这在近年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学校专业设置上看,绝大部分高校的新 增专业及旧有专业的改革都朝着实用性、功利性、快速性方向发展,在此理念下 催生出来的是专业越分越细、领域越分越小,越来越接近与与现代市场经济对接 的专业培训,造成传统的哲学无人问津,而有了诸如法哲学、经济哲学、管理哲 学等边缘学科的热门。从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上和用人单位看,大部分学生都希望 自己能学习目前的“热门”专业,他们给自己预设的目标就是通过大学四年的集中 培训与学习,毕业就能“学以致用”,派上大用场,而用人单位也倾向于专业人才, 看重专业对口,学法学的就到公、检、法等部门就业,学管理的就到企业单位、 管理部门就业,这使得哲学专业就无对口的就业单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挑战。

    2.课程设置的程式化。教学理念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当前中国高校 哲学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照哲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八个二级学科及其三级学科开设的。在哲学专业,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逻辑学、 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等。但这些课程,不论是概论、原理,还是通史、选读, 大多只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大概的知识,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哲学自身。换句话 说,哲学课程的设置最多就让同学们记住了一些观点、原理、流派,而没有达到 哲学成智成人之终极关怀功能。在非哲学专业开设的哲学课程,这种“形而上学 式”的课程设置更为突出,往往把哲学课程简单地等同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或西方哲学,且大多缺乏如原著选读相关课程设置和哲学素质训练。

    3.教学内容的古老化。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中国哲学教材是 20 世纪五六 十年代编写的,这些教材的编写大多明显地带有时代的痕迹,难免和现在的时代 内容和新的考古发现不符。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老师在谈到中国哲学史课程内 容改革目标时就指出,近几十年,特别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中国哲学史 研究受前苏联教条主义的研究方法影响甚深,许多研究著作与教材搬用近代西方 哲学四大块(自然观、发展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的模式解析中国哲学,以 为这样可以使中国哲学科学化,其结果是不仅没有能够把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理 路还原出来,而且使中国哲学更支离破碎,更不成体系了[2]。这种古老化的教 材编写模式,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观,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如一些教材只是过去 教材内容改良,以为删减了马克思的观点就还中国哲学本原。再如一些教材的编 写是“集体智慧”,即把整个中国哲学体系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分工撰写,结果 大多知识材料的集合和观点的汇拢,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感和个性化。

    4.教学形式的单一化。课堂讲授是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

    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其自身特点,它不可能像上计算机或法律课程那样具体, 也不可能像上外语课那样浅显,哲学的形而上性质决定了教学课程的抽象性、思 辨性及对深度的要求。所以如何在自己的口头讲解和书面教材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给学生留出恰当的独立思考空间,带学生走进智慧殿堂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具有挑 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当前的哲学教学由于制度、教材等的限制,教师很难在课 堂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授课方式也大多还是填鸭式教学, 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不能有效地形成教学相长,这恰恰磨灭了哲学教 学师生间讨论、思辨的本质。

    5.教学考核的死板化。教学考核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二是 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而言,评价一个哲学教师教学的优秀与否主要就看 学校发放的调查问卷和督学的一次听课打分,姑且不去评论这种评估是否全面, 就其合理性与规范性也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其调查问卷过于表面和简单,所有学科的问卷内容整齐划一,不能反映学科之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更不能体现教师 之间的不同风格。进而言之,学生在评价的时候,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往往注重 感性的教学过程,特别是本科学生,很难以理性的思维去评价一门课程教学的好 坏。至于督学的一次甚至两次评课打分带有的偶然性和形而上学性就毋庸置疑了。

    对学生的考核而言,大部分学校的对学生的中国哲学课程考核方式都是以闭卷或 开卷形式进行,或以论文形式通过,相比较而言,闭卷考试是其间最无价值的一 种形式,它不能有效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这导致学生间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存在,与哲学学习的本性完全相悖。

    三、中国哲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基于目前在非哲学专业中的中国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笔者认为其 教学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扭转教学理念。从思想上加强对中国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是有效进 行课程改革及建设的前提与保证,在这个意义上,扭转世俗的哲学教学理念,是 解决好哲学教学问题及寻找其出路的关键。我们只有突破庸俗的实用观点和狭隘 的市场经济价值原则,才能自觉把中国哲学教学真正纳入素质教育体系,才能真 正发挥哲学在增强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锻造强烈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格和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功能,这种成智成人的哲学素养应该成 为现代大学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学校应该在其大学专业中学习的范围,提 高其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要在教育中让不论是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感到,在 哲学学习中学到的为人之道,所训练出来的研读原著的能力、批判分析的能力、 揭示观点中公认的预设能力、建构关于自己观点的具有说服力的论证能力以及论 证中的文字表达能力,是普遍实用于其他学科和其他职业领域的[3]。

    2.合理课程设置。作为非哲学专业开设的哲学课程,不宜设置太多必修课, 但作为对哲学的一般理解的哲学概论或导论,应该规定学生必须修够足够学分, 让学生能够了解哲学领域的重大问题,主要针对哲学史上产生的不同观点、重要 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等,从而使学生对哲学所思考的问题及哲学的致思方式有基 本的理解和掌握。哲学概论或导论是哲学思维的入门课程,之后学校应该以二级 学科为范围,开设一系列选修课菜单。作为选修的哲学课,可以具有较强的专业 性质,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优势设不同的专题,可以定时聘请知名专家以讲座形 式进行教学和交流。这样既把基础的哲学素养训练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有利于入门后的学生及对哲学感兴趣的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3.更新教学内容。目前惯用的中国哲学史教材主要有丁祯彦的《中国哲学 史教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萧S父的《中 国哲学史》等,虽然这些教材的编写水平均较高,但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 为主线,阐述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这种体例的优点是内容详尽,便于讲授,其 缺点是详略不分,支离破碎[4]。在内容的设置上,作为非哲学专业的学生,不 宜对每个思想家具体观点的学习和研究,要抛开以往的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为 基本线索的板式化、程式化的内容设置,而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以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哲学思维(认知)方式,分析哲学家们对某一重要问题的 讨论与思考,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就不是僵硬地去接受某种哲学 体系框架,而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创新。

    4.多样教学形式。哲学课程教学应该也必须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哲学教 学是真正能够体现“教学相长”的舞台,师生双方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角色定位和 思维模式,把教学过程从“满堂灌”、“填鸭式”的单向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相对 于其他课程,中国哲学史在教学内容上略显庞杂,我们只有找出一条贯通始终的 线索,才能将之条分缕析。所有这些,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基础,学生只有拥有 一定哲学基础和相关知识背景,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与节奏;
    另一方面取决于教 师,教师必须切实对中国哲学史体系有整体把握,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 以教师要把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

    5.灵活考核方式。教学考查方式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方法和 教学活动的重要指挥棒。中国哲学史课程的考核方式必须灵活多样,否则就会窒 息哲学思辨的特性和功能。对教师的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的评价或一次或 几次的课题讲授,而且应该包括其他环节,比如教学大纲、教师的课堂设计、答 疑的问题和内容、论文的训练、作业的批语等教学环节及过程的评估考核应进一 步加强,因为这些更能反映一个老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启发,否则就会 挫伤教师在课后的积极性,为了应付而使其他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考核 而言,闭卷考试最无价值。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思想,所以课程论文写作是一种较 好的形式,同时可以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论文的写作能力作为教师教学效 果的一个评价标准。作为课程论文,应该体现学生的思路历程,所以老师也可以 判断一个学生在何种程度上掌握了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及自身的分析批判能力。也 可以采取课程问题答辩式进行考核,答辩形式的考核可以掌握学生对问题的领悟 程度和应变能力,是最直接也是最具体的一种考核方式。

    总是,中国哲学史课程唯有改革才能摆脱目前的冷遇和困境,唯有改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发挥哲学所具有的思辨功能,唯有改革才能是在哲 学教育中使学生成智成人。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哲学史教育现况与革新策略】 溥来熙现况》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