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正文 2019-09-20 09:46:56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相关热词搜索: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内容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中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 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必须为心理健 康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讲授心 理健康的知识;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必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此外心理健 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最后还必须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 德育教育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会行之有效,收到的 实效。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它融心理学、教育学、社 会学、精神医学等多种理论和技术于一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科学地实 施才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 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 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有必要对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诸因素作全面的分析,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下面 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 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 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 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 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 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 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 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 围。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 环境,努力消除影 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 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 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 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 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 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 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 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 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 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 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 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 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而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无形的心理 健康教育。

    以上所述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与之相对的是人的自我 心理环境,因为人的自我心理环境不仅受到外部的影响,也受自我的影响,主要 是指受自我暗示的影响。人们会常说,你要想学坏,周围环境再好,你也会变坏;
    你要想学好,外界环境再差,你也会变好;你认为自己能行,你就能行,你认为 自己不行,你就不行。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 起作用,两者之中,内因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 更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自我意象,如引导学生进行积极 的自我暗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引导、自我安慰、自我激励等,用“超 我”来调节影响“本我”,用理性来引导潜意识。当然,往往由于中学生自我主宰 和理性思维的能力较差,思想行为多情绪化,因而必需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 时帮助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 有一个中学生每次离家上学,明明自己已经把门锁 了,可是他总要再回头看看,生怕没锁。一次他从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上了解到,这是一种心理 疾病。于是他以后出门时在检查一下门锁后便叮咛自己:我已经把门锁了,不要 再回头。这样,他很容易地矫治了自己的心理疾病。

    一名女中学生来了月经,心理非常紧张,整天神思不宁,父母不知道 是什么原因,而细心的女班主任老师却引起了注意,经过了解,判断可能是由于 该生的生理变化引起的,由此班主任便找了些青春期卫生方面的书给她看,并告 诉她这是女性成熟的标志。经过学习和疏导,这个学生很快便克服了心理顾虑, 恢复了原有健康心态。

    一个人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和病理知识、医学知识,他就可以用这些知 识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问题,及时治疗,这样他的身体就可以保持健康。同 样,一个人如果掌握心理卫生、心理健康以及其它有关知识,他就可以以此检测 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应该怎样才会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健康知识很多,以下是心理健康的一些最基础知识,建议老师通 过开设心理健康课、搞讲座等方式传授给中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第一,心理障碍的知识: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的分类及产生原 因,怎样矫治心理障碍,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等。

    第二,心理健康主要表现:自我意识观念明确;情绪稳定,乐观豁达;
    同情他人、善待他人,乐于与他人交往合作,友好相处;智力、人格、个性发展 和谐;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等。

    第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的评价:(1)具有适度的安全 感;(2)具有适度的自我评价;(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 的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保持良好的 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的原则下能保持自己的个 性;(10)在不违背社会常规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做到恰如其分的满足。

    还有与人相处的知识、乐观向上愉快生活的益处等相关知识。

    通过对诸如此类为心理健康服务的知识讲授,让中学生能够较好的理 解、掌握健康心理的意义和作用,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使中 学生自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医生”,为自己也为他人诊疗保健。中学生还会由一 个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变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会,这些知识就构成了中学生进行心理保健的基础,成为培养自我保健意识的 源泉。这样,他就能在心理健康的道路上日益发展,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养高 尚人格的过程中,展现自我美好的形象,也使自身得到快乐、安慰。这样做不仅 能使中学生心理更加健康,还能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并使 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和释放。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不仅专业教师要学,任何一个老师 也要加强学习,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自身知识缺乏,甚至心理不健康的问题。

    当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不能过多地进行空洞的说 教,讲授过于抽象的知识,而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征,采用适合的方法,结合 生动的事例,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积极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思维对于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影响。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有的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高兴就会嫉妒,因为他心目中把自我与他人完全对立起 来;与此相反,有的中学生则以他人的成功而引以自豪,因为他想,以自己的快 乐为乐,快乐永远是有限的;以他人的快乐为乐,快乐才是无限的。同样是听到 批评,有的中学生拒不认错,有的中学生则吸取教训,努力改正;之所以如此, 就是因为不同的中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错误态度来自于不正确的思维方 式。而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恰恰反映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的、乐观的、 科学的思维,于已有益;而消极的、悲观的、错误的思维,则于己有害,它不仅 伤害自已的心理,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思维对于心理健康的作用,还表现在正 确的思维方式能矫正人的不良心理,有利于塑造良好个性,而不正确的思维则会 损坏人的心理,损坏人的性格,对人产生极大的危害。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教 育者应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对中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教育,要引导 中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由思维来引导心理,培养积极 的心态。比如,上劳动课时可以让中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是多吃苦好还是偷懒好 怎样做才能体现自己高尚的人格如何对待挫折、失败如何对待成绩、荣誉从而让 中学生明白吃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吃苦能使人得到心灵的享受、人格的升华;
    勇于吃苦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取得成绩、荣誉时应该保持冷静、不骄不躁:遇到 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想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看我是否不灰心丧气,能否战胜它, 我应该做强者,而不能做弱者。诸如此类的思维方式,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它使中学生正确地认识一切问题,正确地指导其行动。它不仅对中学生的心理健 康具有积极地调节作用,还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修养,提升中学生的精 神境界。因此说,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无可 估量的意义。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例一:某中学生张三某件事没有做好,被老帅批评,感到很惭愧,并 且深陷于自责之中,从此灰心丧气,不再努力;某中学生李四作业没做好受到老 师批评,遭此难堪之后他竟把牙一咬说:“哼,走着瞧!”;某中学生王五,同样是 作业没做好受到老师批评,他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且保证以后把作业做好, 果然取得了出色成绩,反过来又受到老师的表扬。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 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 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 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 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 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 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 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 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 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 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 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 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 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 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 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 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 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尽管性格是人比较稳定的心理和行动反映,但在人的着力纠正下,性格是可以改变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性格决定人生,而人是自己性格的设计 师和创造师。”因此,说人有可塑性,在很大意义上是指人的性格有可塑性。美 国哈佛大学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不仅是灌输知识,而且是要培养 学生良好的性格。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认为坚韧不拔的性格 对于学生以后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其实这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坚韧顽 强本质上表现为一种心理品质。当然,我们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要 使中学生坚韧顽强,还要让中学生学会宽容、豁达、仁爱、大度、幽默、冷静、 沉着、刚毅、勇敢、适度忍让,要发扬自己性格的优点,矫正自己性格的缺点, 让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在性格上能够完善自我,优化自我。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五、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
    “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与否会对心理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身体健康 的中学生,其生活和学习因为有了健康体魄的保证,因而朝气蓬勃,充满青春的 活力,容易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而体弱多病、凡事感到力不从心的中学生,精 神上有很重的负担和忧虑,往往自暴自弃。有的中学生病态心理或心理疾病的根 子,都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

    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 也有着很大影响。杂乱无章、茫无头绪的生活会使中学生六神无主、心绪不灵, 危害心理健康,而有规律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会使中学生心情愉快,有益于其心理 健康。同样,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生活、学习,不良习惯则会干扰破坏生活、学习, 危害中学生的心理平衡。

    美育其实也是对中学生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欣赏优美、高雅的 音乐、美术、舞蹈,多看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组织朗诵、演讲 活动,背诵格言警句,美化班级和校园环境等,能够陶冶中学生的性情,有益于 中学生的身心。放任中学生看武打、暴力、色情书籍和影视,听低俗的音乐,则 无异于让中学生在心理畸形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因此,不能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体育、美育割裂开来看待。换言 之,而要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体育、美育的教育之中。体育、美育是间接 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不露痕迹而又十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建议教师平时要多带中学生打球、跑步、做操、打太极拳、郊游、听音乐、开展文娱活动等 等,调节中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使生活丰富多采,充满趣味。要开展健康教 育,包括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要适当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以适当减轻其心理负担;要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 习耐力,培养中学生的学习信心;要注意中学生的营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 习惯。总之,既要教育中学生学会学习,也要教育中学生学会休息、学会愉悦、 学会锻炼、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积极地享受人生,使中学生成为一个体魄健全、 情操高雅、人格高尚的人,这就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

    六、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德育结合起来 某中学生偷了他人一支钢笔,同学看他一眼,他就怀疑同学知道他做 了小偷,别人小声说话,他也会怀疑是说他偷钢笔的事,因而十分心虚,不敢看 他人一眼,久而久之,造成心理焦虑、甚至恐惧。

    雷锋、朱伯儒他们就不会有焦虑、恐惧,因为他们无私无畏,心地坦 然。他们也不会嫉妒别人,因为他们有崇高的道德情操。

    中学生的许多心理疾病都是由道德情操、思想境界问题引起的。嫉妒 一个人,肯定对这个人缺少情感;热爱他人、心胸开阔,就不会嫉妒他人。一个 中学生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就会淡忘自己的利益得失,并将心思和精力用到学 习中去,那他就不容易患上嫉妒、自卑等心理疾病,而心情坦然,自信自强;相 反,一个中学生思想境界低下,他就会疑神疑鬼,心理变态,必然导致焦虑、自 卑等心理疾病。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中学生,对父母有孝心,对同学有爱心,对 困难者有同情心,对不道德的事有羞耻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 有责任感,他的心灵永远受到美好情感和高尚行为的滋润,受到其他同学和老师 赞美的抚慰,心理必然会健康;相反,一个不道德的中学生,外则受到同学的鄙 视,内则受到心灵的谴责,产生心理疾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因此,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须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培养中 学生进步的思想、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境界、丰富的情感,教育中 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勉、自励、自省、自律,一旦有了这些健康的 心理,他们就难以滋生各种心理疾病。可以说,德育就包含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德育的配合和支持。

    七、综上所述,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深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又不要仅仅局限于心理健康教育。既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又要注 意每个中学生的自身特点。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与中学生德 育情操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的实效,行之有效。

    参考资料:
    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 年版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二: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 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 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他们中出现的“厌学” 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就会给学生的身 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家庭原 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 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这其中最容易忽视的 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 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 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 为的一种反应。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入手,分析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 的原因及其对策。

    现在的初中生的家长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 或感悟到知识对改变命运的重要性,所以当自己的孩子刚刚学会学习的时候,就 灌输他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他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把他们困于方寸之室, 学拼音颂古诗;入学以后,今天补英语,明天攻理化,节假日学钢琴,寒暑假练 字;进入初中以后,因为要面临着考取重点高中的压力,孩子们每天都在学、学、 学……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 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 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 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 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父母人为地把子女的学习与痛苦 体验联系起来,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 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 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

    有些父母过低地估计了自己孩子的实力,对他们没有较高的期望,得 过且过,不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准备,刻苦学习。而孩子在清楚地知道父母对他要 求不高时,便会顺水推舟,不作更大的努力,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学习主动性, 渐渐厌烦学习。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由于家庭的富有,住宅条件、交通、通讯工具等的现代化,外加独生 子女自我感觉优越性,等等,不少初中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 口”的习惯,因此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劳心劳力且枯燥单调的生活,自然就有一种 畏惧感。

    3.家长严重的功利意识带来的负效应 功利意识表现在:一是虚荣心驱使,拼命要求自己的子女争气,事事 要比同事、邻居的孩子强,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二是强化子女大人意识,要 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将来考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 份高薪的工作。事实上,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子女们往往不买 帐,反而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4.家长过分纵容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认为迁就孩子,让其自由发展,可以使孩子变得独立而有上进心。但事实恰恰相反,不受限制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没有上进的动力,有 的是依赖和懒惰。他们不知如何为自己确立目标,并按照目标所规定的原则去做 事,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5.家长不关心孩子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由于过分埋头于自己的事务,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既 不督促又不检查,任其发展,然而当孩子交上了极差的学习成绩单时,他们就大 发雷霆,非打即骂,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是否取得 了好成绩,但对获取好成绩的过程、途径则采取漠然的态度,对孩子在学习中遇 到的困难也无能为力,只是要求孩子如“填鸭”般地伏案学习再学习,结果使得孩 子产生厌学情绪。

    6.家庭关系不和带来的负效应 有的初中生还受到严重家庭问题的干扰。家庭问题会使孩子心事重重 而无力顾及功课,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使学生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 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件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很 少有孩子会一心钻到学习中去以忘却家庭的烦扰,大多数孩子会从其他渠道上获 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从而导致厌学现象的产生。在我所执教的班 级中就有好几个这种情况的学生。如小阳,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名存实亡,母亲 另住别处,父亲每天深夜才回家,两个大人都不顾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教育,于是, 小阳每天回家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对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预防初中学生厌学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 叶茂盛,开花结果。”尽管社会和学校已经为防治厌学现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防治子女厌学情绪的重要保证。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们该如 何防治呢 1.正确估计子女的学习能力 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首先应冷静 分析自己子女的天赋条件,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应努力让孩 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的规律,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思维 特点、兴趣特长等,把握其“最近发展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符合孩子实际的阶段性期望目标,为孩子规定的目标要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使孩子乐于努力达 到目标。

    2.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 家长应做到言传身教,与孩子共同学习,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 氛围。据调查分析,有的学生厌学与家长的不爱求知有关,这些家长应转变思想, 认真多学点知识,可以学孩子的功课或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新的理念,提高自己 的家教能力和水平。家长是镜子,其一举一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家长首先要持续 更新、获取知识和经验,给孩子作出学习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 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无形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 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多会在子女身上有所体现。父母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 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3.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以平等的方式和 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因为这个时期 中学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逆反心理较强,如果家长采用简单粗暴地处理方式, 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将矛盾激 化,这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能达到消除孩子厌学心理的目的。

    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微小的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使孩子有成功的感受,逐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父母的鼓励、理 解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与教师沟通,全面关心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孩子 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要求学生做得最好,但要求其能做得更好。要让孩子 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要讲究引导方法, 这样不良行为才能得以纠正。

    4.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为子女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孩子心灵的创 伤。据专家的研究发现,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 母要尽可能多地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平时也尽可能主动 与学校联系,交流子女学习生活情况,把握子女成长发展脉博。让子女感觉到家 的可爱,父母的可效可敬,从而增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 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家长不要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应 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他们以更多的信心,这样才 是一名优秀的“雕塑家”。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