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民法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学理论论文
  • 司法制度论文
  • 国家法论文
  • 宪法论文
  • 刑法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法学论文 > 行政法论文 > [志愿服务立法的研究]志愿服务 正文 2019-12-20 07:26:08

    [志愿服务立法的研究]志愿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志愿服务立法的研究

    志愿服务立法的研究 志愿服务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价值,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在社 会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对志愿服务进行统一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

    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社会现状、立法原则和立法建议几个方面对我 国志愿服务的立法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者;立法;社会保障;合同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志愿服务行为是一种是基于道德、良知、社会责任等因素,自愿贡献个人 时间和精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无偿行为。志愿服务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实践提供法律保障是当务之急。

    一、志愿服务概述 志愿服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起源于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宗 教性的慈善服务。二战以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把志愿服务纳入到本国政府的 宏观调控之中,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来规范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就是志愿者组 织或志愿者个人无偿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和其他有利于社会发展 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志愿服务的自愿性 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必须是出于自愿选择,而非受第三人或外界的强制,这 样才能使志愿服务与一般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的职务行为区分开来。虽然目前 大多数的志愿活动都是由政府或社会组织发动的,但作为志愿者个人而言都是有 选择是否参与的权利的。志愿服务不能作为一种义务而强加于任何社会成员。因 此,自愿性是志愿服务区别其他社会行为的首要前提。

    2、行为的无偿性 志愿者活动的动机是非营利趋向的,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明显区分于追求 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这就保证了志愿服务的本质是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我国部分地区将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的时间和内容都登记在“储蓄存折”上,并 一等量的免费服务为回报。这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劳动服务关系,将有形的劳动从时间和空间上分离开来,是一种变相的有偿行为,不应该作为志愿服务立法的调整 范围。

    3、志愿服务的社会性 志愿服务体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不是存在于个人生活的 私人领域,而是在一定的公共空间和特定的人群当中进行他助或互助。公共福利 和社会公益是志愿服务的价值目标,也是衡量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性和有用性的 评判标准。

    4、志愿服务成本的自给性 志愿服务必须是运用自己的知识、时间和精力,服务成本个人化,但不排除 必要的社会协助以维持志愿服务的有效开展,这体现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自我 奉献。

    志愿者就是自愿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是志愿服务宗旨和 目的的实现者,是志愿服务的行为主体。志愿者组织是从事志愿服务的公益性社 会组织,包括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等等。随着志愿服务进 一步规范化,志愿者组织将使用统一的名称,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是志 愿服务的名义主体,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必须以所在志愿者组织的名义进行。

    没有参加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不在立法的调整范围之内。

    二.我国志愿服务现状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同年12月,2万多名铁路 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从那一刻起,中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走上了发 展之路。1994年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到2000年,已经形成了全国性协会、36 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 1、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在参与社会服务时,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主要表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往往把志愿者作为无偿劳动力而滥用,如在 2001年杭州西湖博览会上,有些公司让志愿者干活到晚上10点钟才让其回家;[2] 第二,有部分志愿者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对他人的一种施舍,影响到服务态度。志愿 服务作为社会公共资源,不能被一部分人作为无偿劳动力而独占,志愿者的劳动和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 系。

    2、志愿服务的规范性程度低 我国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较少、效力等级低,都是地 方性法规,而且原则性的东西多,可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志愿服务具有很大盲目 性、随意性和无序性。志愿者往往是没有通过专门的培训直接上岗,在很多情况 下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这不但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质量,而且可能危及到志 愿者的人身安全,特别是在从事技术性较高危险性较大的志愿服务。

    3、志愿者组织缺乏必要的经费 目前,我国志愿者组织的经费主要是通过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以及社会的 捐助,经费来源不稳定,并且严重不足。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时,自己要承担全部 的费用,这不仅也使志愿者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当志愿者在为社会提供 服务时,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者由于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应该 由谁来承担补偿责任,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如可可西里丧生的两位环保志愿者,其 家属应从哪里得到这笔应得的抚恤金呢这是一个及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4、社会上对志愿者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比较严重 很多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时遭到了单位和家庭的反对。一方面是由于单 位从本单位的局部利益来考虑,担心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法律政策的 保障,很多志愿者由于参与了一段时期的志愿服务,从而错过了晋升、分房、评职 称的机会,甚至是连工作也没了,这无疑使有志于志愿服务的人热情锐减,思想上 有顾虑有包袱。[3] 以上种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影响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严 重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发展,不利于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要解除志愿者的后顾 之忧,要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使志愿服务走上有序的发展道路,立法无疑是最有 效的手段。

    三、志愿服务立法原则探析 1、有条件的社会共同责任原则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所有的社会成员都面临着疾病、年龄、失业、环境恶 化等多方面的社会风险,并因这些社会风险给生活带来了不舒适,并因这些社会风 险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对社会成员的生存和生活造成 了威胁。这种风险完全由个人来承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尤其对社会弱者。

    这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相互帮助,有条件地共同分担社会风险。因此,具有一定行 为能力的社会成员都有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务。通过强制性的社会立法,使全体社 会成员都成为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由全体社会成 员共同承担。通过对部分社会成员的特别保护来达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保障。

    [4]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2、志愿服务的水平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西方发达国家志愿服务的起步较早,程度较高,各项规章制度也比较完善, 而我国的志愿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 我国的志愿服 3、坚持社会公平与提高经济效益兼顾原则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困 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即社会弱者。[5]为社会弱者提高生活上的帮助、科技方 面的支持,使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重新面向生活、走上社会。在一些西方发达国 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但高福利制度体现了形式上的“公平”却牺牲了经济效 益。志愿服务要为社会弱者“造血”,而不是“输血”,防止社会弱者过度依赖社会劳 动者。同时,国家应对志愿者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为其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一 定的优惠措施,给志愿者一种道义上的补偿,实现社会正义的动态平衡。

    四、关于志愿服务立法的几点建议 1、建议把志愿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志愿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在理论根源和社 会功能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已把志愿服务纳入到本国的社会 保障体系之中,可以为我国的立法提供借鉴。社会保障是为了缓和经济结构而造 成的收入分配或生活需求性资源分配不公平而设计的一种社会再分配方案。[6]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义务承担者是国家,但国 家并不是唯一的义务角色。除此之外,社会及其成员也负有使每一位社会成员“继续生存下去”的责任或义务。[7]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 和社会为保障和维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 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施和相应的服务。[8]社会福利是以提高公 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着眼于保障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 人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改善这些社会群体的生活状况。[9]志愿服务以扶贫济 困为主题,以社会困难群体为主要扶助对象,而社会困难群体主要是社会弱者。

    《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规定》第五条,青年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是社会弱者,即残 疾人、老年人、优抚对象和其他特殊困难需要救助的社会成员。由此可以看出, 志愿服务在社会功能和服务对象方面与社会保障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志愿服务 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作为社会减压的一支重要力量提供理论前提。其次,我 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资金不足、内容有限、覆盖面狭窄和服务保障薄弱等问 题,[10]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所形成的优胜劣 汰必然会造成部分劳动者推出劳动岗位,从而使其本人和家庭因失去收入而陷入 危机。社会经济领域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运作,不能完全顾及到社会弱者的利益。

    政府保证的是公民普遍权利,从最普遍意义上关怀公民的现实生活,不可能照顾到 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剩余空间”。

    [11]这些都需要志愿服务来满足社会弱势群体在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志愿服务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生活苦难的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无疑给社会 保障注入了新鲜血液,必将对我国多层次达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作出积极的贡 献。再者,现阶段我国的志愿服务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 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单向的,主要由国家和社会来负担。

    将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由国家财政支助志愿活动,必将推动我国志愿 服务蓬勃发展。

    2、明确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 《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把青年志愿者组织定性为社会团体法人,以 明确志愿者组织的法律地位。笔者认为这种定性具有不合理性。社会团体法人作 为法人的具体类型必须满足法人的一般构成要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必 要的财产或经费。[12 ]这是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独立进行各项民事活动,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前提。所谓必要是指法人的财产或经费应与法人的性质 与规模等相适应,能保证法人这一主体在社 志愿者组织是从事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非营利性决定了志愿 服务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这是志愿者组织在组织活动时其经费来源缺乏保障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组织大型的公益活动以及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时更显得捉襟见 肘。笔者认为志愿者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可以根据服务对象的社会性质以组织的名 义必要的成本费用,但这种费用不能分配给志愿者,以维持志愿者组织的生存和活 动的顺利开展,这并不影响志愿服务的非营利性这一基本特征。其次,志愿者组织 只是一个中介机构,是名义上的主体。志愿者才是志愿服务真正的参与者,是实际 上的行为主体。比如在为大型企业进行活动宣传时志愿者组织可以收取必要的成 本费用,但参加科技扶贫、环境保护等公共性的活动就不能收取费用。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十分混乱,没有统一的名称。有志愿者协会、 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服务营、志愿者服务队等等,很不规范。应该对志愿者组 织的名称进行统一规定,便于管理和开展活动。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的志愿者组 织应该由共青团统一组织和指导,因为共青团有一套强大的服务组织网络,并且志 愿者行动最先由共青团组织开展起来,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强大的凝 聚力和号召力。

    3、建议设立志愿服务储备基金 志愿者参与的服务都是自愿无偿的,没有通过活动赚取利润,不能通过内部 机制解决志愿者组织的活动经费问题。志愿者参与培训、开展活动都需要大量的 经费,尤其是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或以外事件造成志愿者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 害后,如何去保障志愿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志愿者组织经费不足,民事责任能力 严重缺陷。最近可可西里的环保志愿者出现人身伤亡后,志愿者组织根本无力承 担责任。就此,笔者认为国家和政府有必要为志愿服务设立专项储备基金,解决志 愿服务的资金短缺问题。专项基金由国家或政府财政开支,并由专人负责统一使 用。志愿服务归入社会保障体系,由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支助,必能使志愿服务有 效的开展下去,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4、由志愿者组织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人身保险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不期而遇给人以致命的打击,使人 生活恐惧不安,使家庭陷入困境,生活难以为继。志愿者在参与社会服务,尤其是一 些带有很大危险性活动如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维护治安等。这种危险不是个人 能承担的,只能由国家或社会来分担。社会保障就是通过国家的介入,聚集社会力 量、保护社会成员的生活安定[14]。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时,也应将其纳入到社 会保障法的保护范围。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以存在不确定的危险为 条件,以志愿者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性质来看,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险具有必要性。志愿服务具有无偿性,在志愿服务时主要威胁到志愿者的身体健康(如身体的伤害), 甚至是生命安全,志愿者组织应当根据服务的内容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人身保险, 在志愿者确实发生意外事故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时,能获得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达 到切实保障志愿者的各项权益的目的。为志愿者提供相应的人身保险并不与设立 专项储备基金矛盾,前者是社会对志愿者的意外损害进行补救,而后者是解决志愿 者组织内部的责任分担问题。通过两种保障机制的共同运作,使志愿者的权利真 正落到实处,必将极大的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5、明示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即在志愿服务时,志愿 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维护治安等 公益事业方面,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家的有关机关或职能机构。

    当志愿者参与这种志愿服务时,可以享有哪些权利,应当履行哪些职责是一个值得 探究的问题。比如志愿者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对违规人员是否有行使处 罚权,在执行任务时能否擅离工作岗位等,其不当行为又应当如何追究责任,这一 系列的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笔者认为,志愿者在提供志愿 合同又称契约,在我国民法学上,根据给付义务是否双方当事人互负为标准, 可把合同划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14]双务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互付对待给付 义务的合同,即一方为一定行为必须以另一方的行为为条件。而单务合同是一种 单方允诺行为。所谓单方允诺是指表意人向相对人作出的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 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的意思表示。[15]它之所以可以引起债的关系的产生,是在 于这种行为也是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可以基于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 需要,为自己设定单方义务,同时放弃对于相对人给付对价的请求。[16]志愿服务 行为是一种无偿行为,是基于道德和社会责任等,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的行为, 志愿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为自己设定单方义务,不需要对方为一定的给付 行为,但也不阻止对方根据自愿原则,基于道德观念而给志愿者一定程度的物质帮 助,如提供差旅费,住宿等等。根据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 同只能是一种单方允诺行为,不得为对方设定相应的义务。但这种行为具有相对 性,比如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需要对方提供必要协作时,应当予以协作。所谓必要, 就是缺少这一条件就不能为继下一行为。志愿服务以合同加以规范,是符合普通 民事行为的操作程序和构成要件的。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把志愿者的权利义务 具体化明确化,志愿者在服务时的必要协作可以获得保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志愿 服务的效率,有效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志愿服务立法的研究]志愿服务》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