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论文 > 新课改高中数学变化【新课改... 正文 2019-11-04 07:35:51

    新课改高中数学变化【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教学”初探】

    相关热词搜索: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教学”初探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教学”初探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 求按教学的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 进和可接受性、分析思考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 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大力推动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今天,更应注 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 良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把课堂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按学生 学习情况分成若干个问题,从而对不同层次又分解到各个不层次的教学中,利用 问题激发学生研究、进行探索,使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并尝试到 成功的喜悦。既符合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能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 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下面就教改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谈一点粗浅的意 见:
    一、全面了解教学,精心设计是关键 教师应全面了解教材的方方面面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 紧扣教学目的,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层设计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 用身边的具体事实或与同学讨论或与同学共同操作,来挖掘问题的结果并思考、 寻找科学规律,总结规律。问题的设计不应只应注重结论,应应注重体现动态的 过程,问题的设计在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或用 操作的方式去寻求问题内在的规律性,故精心设计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成 功还是失败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计更应注重其发现的过程,如果学生的回答不 符合教师备课中或预想的要求,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落人教师 设计好的“答案”为止。这样的提问与教师的讲授没有本质的区别,没有真正发挥 出学生的主动性。另外老师要走出一节课总是马不停蹄”地提问,把每一个要教 学的内容,分得很细很细,每一步都给学生搭好了“台阶”的误区,问题的设计应 合理、科学,提问对象不能随意,提问时机要把握准确,不可忽视对重点、难点 的点拨和讲解。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课堂上表面上很热闹,学生参 与度高,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思维,当然更谈 不上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注意问题的设计与提问的时机,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 性,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
    提问的时机要成熟,让学生 通过回答问题探索其中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获取成功感和自信心。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首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 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 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 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 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 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 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 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 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其次是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 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 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甚至让学生大胆地猜 想、猜测自己认为的好的方式方法,用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顺其道而行之, 此时教师只是困难的排除者释疑者,是帮助学生思考。

    再次是空间。课堂上采用学生个别学习、对组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 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等形式,加上原先有的师生一问一答和教师讲述,共6种基 本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这6种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给师生都带来一种 意外发现的满足。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让学生确实能做到主动、独 立地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三、所提的问题要有普遍性 问题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会造成冷场,达不到目的, 过浅对答如流,无助于思维的锻炼。国外研究表明:探测问题的难度可用公式:
    1减去(通过的人数除以全班人数)来算,如果得数在0.3——0.8就可视为适中, 如果得数在0.3以下或超过0.8则是要求太低或过高。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 要依据内容设计,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逐步理解,得视学生 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由已知向未知进行迁移,切合学生的思维流程。又因为学生差异的层次性: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法也不同。所以,提 问应充分考虑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被触动,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都参与思考的 积极性。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
    数学思维的过 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 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 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五、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 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 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的能力。同时,用数学的语言 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倾听他人的思路,从中得到启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 己的思维。

    六、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让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从而转换师生的角色 其本质是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 基础,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主。主动学了以后会 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 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是否会冒出连教师都没想到却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和聪明的 方法,同样也不能完全预测,这就使原来具有极强确定性的课堂教学,变得相对 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了。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者、"述"者、 "问"者或指导者,而且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 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从单 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 还可能承担组织部分学生间共同活动的任务。由于增加了学生间不同形式的学习 活动,即使原先学生主要承担的"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只是听教师" 问"与"说",还要听同学的"问"与"论"。会对教师的教提出建议,他们的主动性已 经从"学"的领域扩展到对"教"的参与。发生"教师听学生指挥"的现象,教师也在 与学生的交流中逐渐养成了从善如流的豁达态度。

    七、所提出的问题将知识,实际相融合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而不是认识生活世界本身就充满知识 和需要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只是在书本上,而且也在生活中;
    学 习不只是为了考试,也不是简单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检验,并发现问题, 重新解决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知识内容,同时,提高和完善自己。

    八、提出的问题体现出课堂的教学动态与艺术 1、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的综合产物。其中有预 先设定的,计划的,规定性的东西,但在实际过程中会结合实际使教与学发展为 学生的发展,从而去整体把握,综合渗透,驾驭动态的生成过程,并运用动态的 特有的特征——主动、潜在与差异,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打 下坚实的基础。

    2、独特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将教育与艺术有机的结合,使自己俨然扮演一 个艺术家的角色。用艺术为课堂注射活力,唤起学生的仰慕与共鸣,与老师一道 产生共振,将艺术延伸到课堂教学,为课堂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将教育融入 艺术中,使教育更有色彩,知识结构与学习结构有多角度、多维度的深化。

    总之,提问与被提问的灵活运用,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在提问 的过程中,忌烦,燥,更忌不考虑学生的学情,盲目地提高、提问,或者说,盲 目地追求课堂的“热闹”,其实,有时恰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学生的答案 和结果,要有理智地评价,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自己的行为证 明科学,让学生领会探究问题的机智,勇敢,将教学实实在在的延伸。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新课改高中数学变化【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问题教学”初探】》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