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基本理论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秘书文秘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管理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论文 > 农村文化发展路径 新农村公... 正文 2019-11-05 07:36:47

    农村文化发展路径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 摘要:基于安徽省涡阳县20个乡镇的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情况,分析了 当前皖北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突出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层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及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三个方面。结合 当地实际情况,以供侧给改革的视角,从对话意识、品牌意识、工匠精神三个层 面,提出了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 “三农”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问题,经济是关键,但文化 是根本。2007年6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 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1]。这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提供了明晰的理论指导,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法宝。党的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方针,新农村公共文化的文化产业属 性得到最大发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皖北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不断凸显, 特别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 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充分掌握皖北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笔者选取了 农村文化建设有一定特色、具有“老子故里”美誉的安徽省涡阳县,进行实地走访, 掌握第一手资料,期望借此能对皖北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1新时代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笔者于2017年9―10月对涡阳县20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 卷482份,收回问卷456份,经过对调研结果的梳理归纳,发现该地农村公共文化 建设的困境表现在以下方面:1.1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据了解,涡阳县 共有1个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80个农家书屋, 全县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已实现全覆盖。县级、村级图书馆代表着我国基 层文化建设实施的水平,也是重要的公益性设施,是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普及科学 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具体走访调研中, 发现75.9%的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基层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馆、文化馆设施陈旧、面积小,无法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精神食 粮”的需要。这种供需不平衡还体现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多功能厅、文化科技培 训室、书刊阅览基础设施不完善,利用率低;部分乡镇文化站的书桌、乒乓球桌 长期无人使用;农家书屋,即村级图书馆虽然已经达到全覆盖,但同样面临设施 落后、使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进一步的走访调研,供需不平衡的谜底逐渐揭开, 约87%的受访者认为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利用率低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提供的公 共文化服务并没有考虑服务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且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不能 与时俱进,这在第二部分基层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中有具体的阐释。此外,文化 建设投入经费不足、人员编制严重短缺、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普 遍存在。由于经费有限,乡镇文化馆自身“造血”功能差,多渠道融合资金的能力 有限,文化活动的质量与次数大打折扣。1.2基层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基层公 共文化建设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送”文化与“受”文化之间的不平衡。通过查阅 2014―2017年涡阳县下发各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活动文件,笔者发现基层公共文化 建设活动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类:1)征文活动,如“农家书屋阅读活动”征文、“抗日 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等。2)文艺汇演,如“涡水踏歌”文艺汇演;三是文艺比赛, 如“广场舞”“五禽戏”等。调查结果显示,有65%的农民喜爱文艺汇演性质的活动, 23%选择文艺比赛性质的活动,12%的农民对征文、阅读活动感兴趣。而实际开 展的活动仅仅只有文件规划的1/3,即2/3的活动因为得不到农民的积极响应而被 迫取消。很多农民对每年“送”电影(每村每月一场)、“送”戏下乡(每村每年两场) 的活动非常期盼,在回答“您是否对每年的送电影、送戏下乡方式满意吗”这一问 题时,约有96%的受访者选择了满意;但是“送”的内容与其期望不符,约有83%的 受访者认为“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的内容太过陈旧,跟不上时代步伐。这种 “送”与“受”文化之间的不平衡还表现在“农家书屋”内书的品类,品类单一,摆设 杂乱无序。通过走访,笔者发现约有91%的受访者更需要农业科技类指导用书, 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高产的方法,然而“农家书屋”中并无此类书籍。从 调研结果来看,18个乡的农家书屋由村干部兼职管理,对图书的管理,特别是图 书的编排、购买、摆放、录入完全是外行。恰恰因为管理的不科学、不专业,直 接导致了农家书屋的低效运作。1.3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力度不够。民间传 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与源,若离开了优秀的民间传统 文化,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便失去了生命力。

    被尊称为“道源之乡,老子故里”的涡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目前,包括 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手工技艺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28项,这是该地区农 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比如在具体调查中,以“文艺汇演”为例, 约有87%的受访者希望增加“捻军歌谣”,70%以上的受访者希望增加“泗州戏”“棒鼓舞”“涡阳民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但这些农民喜爱的节目在“文艺 汇演”中很少演出过。

    2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提出增量与存量间的不 平衡、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通过上述的 调研来看,皖北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 现代化时期,为了助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就需要实施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 文化服务各要素之间达到优化组合,通过减少无效资源供给,扩大有效资源供给, 加强优势资源供给,提升文化供给结构对农民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进而 实现新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人民享受最新的精神文化服务、不断 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2.1凸显对话意识,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根据对20个乡镇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乡镇政府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一般会不 折不扣的完成;而对于上级没有明确安排的工作,乡镇政府很少从农民需求出发, 主动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其中固然有经费不足的原 因,而其根本还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思维,即“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官本位”思想, 容易使得决策者形成武断、独我的思维模式,极有可能导致政府信息接收偏差, 而政府作为决策者以此作出的决策亦不符合民意、民情。地方政府作为新农村公 共文化服务中的一要素,应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理念,建立与群众的 对话桥梁,确保政府“收”信息(民意)的快速、准确与“发”信息的及时、有效(决策), 达到供给侧(决策)与需求侧(民意)的平衡。正如珍妮特与罗伯特提出的“服务,而 不是掌舵”的基本观点,从公民权利、社会资本、公共对话三个维度构建了政府 与群众的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公共管理新模式[3]。笔者以为,对于皖北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来说,立足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升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理念,从供侧给改革的视角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尤 为重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方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好各 种人力、智力、财力资源,使各要素达到优化组合的状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 建设、完善现代公共文化五级文化网络服务体系。目前,“以县文化馆为龙头, 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文化室俱乐部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四级文 化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 消费在业余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涡阳县应根据自身定位优势,加强优势资源 供给,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如依托亳州市的“文化旅游年”等相关资源,逐步 形成“市级文化中心-县级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多功能室-家庭文 化中心户”的五级公共文化网络精准服务体系,政府提供的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真正实现农民大众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之成果,这也 是每位农民的基本权利。扩大有效资源供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政府现代 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实力,开发专门属于涡阳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APP,农民可 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手机APP实现对文艺汇演、比赛、农业科技专题报告等进 行点播,同时,也为政府搜集农民意见与心声的反馈提供了一条便民之路。农民 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建言献策,逐步建立政府与群众对话常态机制。另一方面, 优化组合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融合社会力量,实现多渠道、全方位为农村公共 文化建设服务。为了解决乡镇文化站活动资金不足、资金使用难的问题,政府可 以利用民间资本,如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募集公益基金、邀请企业家回乡参与地 方文化建设,并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对参与企业给予优惠。此外,还可以利用社 会资本,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PPP项目建设,在坚持“公共化”与“产业化”相结 合,“在保证文化服务公益性基础的前提下,拓展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将公共文 化建设融于整个文化产业格局,建立供需平衡协调的文化服务市场”[5]。最后, 建立现代管理用人制度。当地政府可向农民群众中公开招聘真正热爱公共文化事 业的人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储备人才”,如经聘用,则享受与在编人员同样的待 遇。用人制度的灵活性,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型社会中决策者的现代公共 文化服务管理理念。2.2树立品牌意识,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链。城镇化进程 的加快,带来了农村文化的加速变迁。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彼此碰撞与交融的 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市场混乱的现象。比如,涡阳特色美食“干扣面”,虽没有像 蒙城的“撒汤”上过央视频道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但在亳州地区,涡阳的“干 扣面”也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历数涡阳县及各个乡镇的“干扣面”面馆不下百家, 其中属“侠玲干扣面馆”和“梁老三干扣面馆”最为出名。笔者对两家店的老板进行 了采访,他们一致认为自己做的生意只属于自身对事业的追求,把事业打造成产 业则没有想过。市面上那么多家打着他们旗号的面馆进行营业,有多少是真正的 “侠玲”与“梁老三”,他们没有细数过,毫无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因此,市场上“干 扣面”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大众对其品牌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产业到产能的转 化。其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在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的,“文化传承”和“价值转化” 如何实现“双丰收”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产学研合作攻关研究”[6]。

    如2009年,阜阳市几家较大的剪纸作坊联合起来成立了开源剪纸有限公司,“打 破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开始了从传统的个人民间手工生产到产业化发展之 路的探索”[6];同样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老干妈”品牌则一直积极地把一份事 业做成一份产业,根据贵州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文化 产业链,为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涡阳“干扣面”在做好每一碗面的同时,应积 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尝试对面、调味品进行改良、深加工成方便易带的批量产品,成为像“老干妈”“康师傅”那样的畅销品牌。2.3培养工匠精神,推动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皖北农民对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较低,主要消费主要体现在“盖 房、婚丧、教育”三件大事上,他们闲暇时间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打牌等。因此, 减少无效资源供给,扩大有效资源供给,在农村输送先进文化尤为必要。地方政 府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注意两点:一是加强对话,“送”的内容应该符合农 民需求,如种植技术等,扩大有效资源的供给,提高“送”的有效性;二是与时俱 进,“送”的内容应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潮流。皖北民俗文化与当地 农民生活紧紧相连,伴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同时民俗文化 也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送”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调研结果 来看,“捻军歌谣”“棒鼓舞”“涡阳民歌”这些农民喜爱的民俗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 重视。皖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供给的有效性并未得到保证,出现了错位与偏 差,影响了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质量提升。此外,从供给侧改革的视 角出发,加强优势资源供给势在必行:皖北地区具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大 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丰厚土壤,这里具备建立传习基地的良好条 件,“建立一支专门的民间文艺队伍,通过培训,使之了解、保护、利用好民俗 文化成果,提高民俗文化服务能力”[7],对促进皖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有 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类民俗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该如 何呈现,则需要农民大众的创新思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 投身创新创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 撑”。而如何创新、创造,我们认为培养工匠精神至关重要。以民俗文化为切入 点,加强优势资源供给,如“涡阳剪纸”“石弓石雕”“义门熏牛肉”,“精打细磨”每 一个产品,培养农民的“工匠精神”,建设一支创新型民间文艺队伍,推动地方文 化传承不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并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策略,走向全 世界。

    3结语 近年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领导下,皖北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公共文化体系日益完善,农村书屋、送电影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文化 馆站建设等项目有序开展。但快速发展的经济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之间的矛盾, 城市文化与乡镇文化融合、交流中产生的矛盾,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与 根深蒂固的小农思维之间的矛盾,“送”文化与“创”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与 文化事业的矛盾等等成为阻碍皖北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矛盾与不 平衡的出现需要我们用“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去审视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问 题,从树立对话意识、品牌意识,培养工匠精神三个方面扩大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供给,减少无效资源供给,构建合理的皖北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体 系。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农村文化发展路径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及路径》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