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发展战略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宏观经济政... 正文 2019-09-21 07:28:41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3000字

    相关热词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范文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中国经济论 文 [摘要] 2003年工业生产增长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 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各项改 革也有序推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 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03年。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的预测,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 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03年。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 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 济的稳定回升。

    一、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去的显著成绩 200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 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从容应对,果断决策,适时调控,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各种困难, 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 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 民币,增长速度达到8.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000美元。经济增长 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财政收入增收较多。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 长。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重工业增长继续快于轻工业, 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 导力量。原煤和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 业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不断推进,畜牧业和养殖业较快发展。国家进一步加 大了对农村“六小”工程、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居民消费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预计增长23%。国债投资进一步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公共卫生设施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技术进步等重点领域倾斜。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继续提高,民间投资更趋活跃,投资自主性增长因素有所增强。居民消费受“非典”冲击曾一度大幅下滑,但“非典”过后很快恢复,预 计全年增长9%。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用于汽车、通讯、住房等方面的 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

    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 总额将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超过50%,高新技 术产品和服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原油、成品油、钢材和汽车等 进口增加较多。全年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通过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和改善 投资环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 新进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扩大。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国家外汇储备继 续增加。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政 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金融分业监管体系 框架基本形成,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得到加强。电力、电信、民航 等行业的改革稳步实施。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西部 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开 始启动。

    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增加国债投入,加快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技发展在一些领域又取 得重大成果,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就业再 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 加强。

    二、2004年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上可能好于2003年。主要 国际经济组织普遍调高了对2004年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长 4.1%,世界贸易增长5.5%,经合组织预计世界贸易增长7.8%,均高于2003年。

    国际经济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国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但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 济发展也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回升。

    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仍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1)扩大内需政策效 应会进一步显现,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增强,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2)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不断拓宽;(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贯彻实施,将使一些多年阻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 碍逐步消除,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潜力将得到更好地发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 的动力;(4)经过多年的实践,国家宏观调控的经验更加丰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 力进一步增强。

    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民收入增 长缓慢,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纯农户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拉大。粮食产 量连续下降,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就业形势 依然严峻。新增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业需要,社会保障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的倾向比较明显,一些地方盲目兴办 开发区的问题比较突出,能耗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粗放经营的状况比较严 重,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四是信贷投放偏快,贷款投向的行业结构不尽合 理。五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公共服务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需要。六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增大了我国扩大出口的难度,利用外资也将 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为巩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形势,着力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 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 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2004年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和主要措施 200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 是实现“十五”计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强化经济监测预警和经济运行调节,积极做好各方面工作。

    (一)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正确把握政策的力度和重点。2004 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 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区别情况,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努力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考 虑到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推进改革的需要,以及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 目建设的要求,应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长期建设国债,重点发挥国债资金在调整 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大对“六小”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公共 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和基层政权建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调整改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保证在建重大国债项目的建 设。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重点向“三农”、公共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 等领域倾斜。对一般性支出继续实行零增长,遏制一些地方建设中的“形象工程” 和“政绩工程”。研究建立完善的政府公共投资机制,形成稳定的、与经济和社会 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府公共投资资金来源,逐步解决多年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 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欠帐过多的问题。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综合运 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注重“预调”和“微调”,促进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加强 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对促 进结构调整、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加强 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 稳定。

    (二)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继续把 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 业。(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全国性的基本农田保护执法大检查, 制止乱占滥用耕地。(2)坚决纠正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保 持和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中低产田改造和现有大型商品粮生产 基地等建设的投入,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主销区也要保护基本农田和保持必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稳步推进农业结 构调整。加快农产品优质化和区域化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储备、良种繁育和科 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积极发展畜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 头企业的发展。(4)努力增加农民现金收入。重点做好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服务, 加大对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国家支持的农村项目建设投资中要专门列支农民报酬一项。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快推进农 村税费改革,除烟草税外,全部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降低1 个百分点。力争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税费负担比上年有所减轻。(三)加强引导和调控,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手段加以引导,经济手段加以调节,法律手段加以规范, 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钢铁、汽车、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健康发展。(1) 加快制定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完善并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建立 行业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方向。(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 汰的作用,推进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加快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优势企业发展,淘 汰落后生产能力。(3)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用地管理,对不符合行业规划和 产业政策、达不到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整顿 各类开发区。(4)加强金融机构与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配合,引导商业银行依据 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对有市场、有效益、符合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 生产企业和建设项目,积极予以支持;对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问题比较突出的 领域的建设项目,要严格审贷。

    (四)将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住置,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 实落实中央已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1)各级 政府要建立健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责任制,加大对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就业 和失业统计制度。(2)在税收、融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第三产 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3)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支持力 度,充分利用企业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造新的 就业岗位,安置下岗分流职工。(4)深化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保体制改革, 加快培育全国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鼓励灵活就业 和自主创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

    (五)促进和扩大居民消费,继续增强国内需求增长。要积极创造条件, 进一步发挥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一是 增强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既要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又要努力增加城镇中低 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并严格执行不同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收入再分配的 调节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和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继续扩大消 费信贷规模。推行医疗服务价格、非义务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合理确定价格 和收费标准。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活动,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消费 需求。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推动存量住房交易。鼓励居民汽车消费。推行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农村和边远地区电信消费。

    继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发展体育和文化产业,鼓励居民扩大旅游、 体育健身和文化消费。

    (六)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引导各方面量力而行,克服经济发展 中单纯追求速度、急于求成、过度消耗资源的倾向,切实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 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1)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升级步伐。采用先进适用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逐步形成 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2)努力缓解经济发展中的 瓶颈制约。加快电源电网建设,做好电力调度,增加电力供应;加快大型煤炭基 地建设,加大重要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合理调配运输能力,加快重要交通干 线和枢纽的建设。(3)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适应,突出抓好土地、水、能源、重要原材料的节约和综合利用, 加快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节水、节能技术改造。

    统筹区域发展,逐步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

    完善西部开发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发展特色经 济和优势产业。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支持中西部加快改革 和发展。继续加大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积 极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地区、重点优势产业 以及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调整改造。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七)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 和发展阶段,突出重点,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1)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等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 村医疗卫生体系,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 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 快推进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推进高等教育学科 专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紧缺人才培养。(3)做好中 长期科技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 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4)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引导和促进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协调发展。(5)做好人口和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八)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年。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1)进一步做好进出口宏观调控。培育国内优势品牌,提 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革进出口商会体制,完善对企业的服务。加强 重要商品进出口的平衡和管理,继续严厉打击走私、贩私活动。健全产业损害预 警系统。加强对外谈判工作,有效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2)进一步改善投资环 境,注重提高引资质量,把利用外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国有企业改组改 造结合起来。研究规范开发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3)加强 对境外投资合作的规划指导,推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积极发展我国的 跨国公司。全面落实并逐步完善内地与我国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九)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会会的部署,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

    利用当前经济增长较快、发展环境比较宽松的有利时机,抓紧研究解决深层次的 体制和机制问题。要协调好改革进程中各方面利益,注意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 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1)加快调整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继续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股份制 改造,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管理 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邮政、铁路等行业的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

    (2)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3)稳步推进财税、金融和价格改革。逐步推行增 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健全金融企业监管机制,深化 金融企业改革,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规范的 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出台电价改革配套办法,完 善水、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4)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 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

    (十)关心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 切身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 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1)继续巩固“两 个确保”,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城市困难家庭在子女入学、 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2)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扩大以工代赈规模, 规范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做好灾区和贫困户的税费减免,切实解决好灾区群众的 生产生活困难。(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坚决遏制重 大安全事故的发生。(4)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引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 化的轨道。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范文二:宏观经济政策后撤 学习经济学历史的一个麻烦问题是要了解当今发生的事情如何改变 过去,或者说如何改变我们对过去的理解。

    数十年来,我满怀信心地教授我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政府对经济状况 负起更多的责任,但各国政府对“经济大衰退”做出的政治反应改变了我们思考这 一问题的方式。

    一战前各国政府并未履行在经济衰退时期最大限度降低失业率的使 命,“二战”前的各国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这些原因 随着“二战”的结束而消失。

    原因一是,那时候存在硬通货游说团体。这一团体由大量在社会上有 影响、政治势力强大的富人组成。债券是他们的主要投资领域,高产能利用率和 低失业率与他们自身利益无关,稳定的物价对他们来说才最重要。他们最想要的 是硬通货。

    原因二是,受高失业率影响最深的工薪阶层在当时一般没有选举权。

    在他们有投票权的一些领域,他们以及他们的代表无法想到有效的措施,使政府 抑制经济下滑的政策惠及他们,也无法掌握权力操纵杆。

    原因三是,人们的经济知识还处于成长阶段,人们很少知道不同的政 府政策会对社会总开支水平有着什么样的影响。除了美国的银币自由铸造运动, 一般的政府和公共知识讨论并没有以此为主题。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三个因素都消失了。今天,我们不再有硬通 货游说团体;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有着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当失业率高涨、产能利用 率和开支低下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严重受害。

    如今,经济学家们更深刻地了解金融、银行及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名义 开支,尽管他们掌握的知识差强人意。许多深刻的开放性政治和公共知识讨论以 经济学家的研究结论为主题。此外,所有的工薪阶层人员都有选举权。因此,我在三年前自信地对学生们说,在发达国家中,政府对商业中 的灾难坐视不管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如果失业率突破10%,通胀居高不下,那么 任何政府都会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

    但是,我错了。相反的情况发生了。在利益受损的硬通货游说团体不 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会有个大型政治运动――茶党在鼓吹实施最极端的硬 通货政策为什么失业者及可能成为下一波失业群体的人没在选举中注册投票为 什么政客们不再害怕这些选民的不满 此外,还有很多经济问题。为什么我认为自1829年来就已确定的名义 收入测定原则如今会被质疑凯恩斯等人认为政府必须战略性地干预金融市场,以 稳定整体经济的支出,为什么这一观念如今会引发争议 反对奥巴马政府政策的右翼团体并不反对实施财政措施,以稳定名义 开支。相反,他们反对政府应扮演宏观经济稳定者的角色。

    如今,整体经济的支出流动率很低。因此,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决定用 不能带来利息的现金购买政府有息债券,以此改变私有资产的混合成分,最终活 跃支出流动率。

    这十分正常。惟一不符合常态行为的是,美联储购买的是财政部七年 债券,而不是三个月到期的短期国库券。它别无选择:七年债券是财政部债券中 能带来利息的时限最短的债券。美联储不能把短期利率降至零以下,因此它只能 通过“定量宽松”政策来降低长期利率。

    然而,美国右翼团体反对此举,反对的原因仍不清楚。就经济学理论 层面说,反对量化宽松有什么理由胡乱指责美联储进行货币操纵和过度冒险并不 是一个合理的答案。

    但现在的局面便是如此。工薪阶层有投票权,经济学家理解名义收入 的测量原则,长期经济深度衰退不能让势力团体受益。尽管如此,货币主义者和 凯恩斯主义者在“二战”后一致同意的原则――那些在1945年-2005年发挥如此重 要作用的原则,可能会分崩离析。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宏观经济政策论文|宏观经济政策论文3000字》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