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计算机应用论文
  • 计算机理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 正文 2020-01-01 07:27:28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硅谷甲骨文

    相关热词搜索: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 一场硅谷闹剧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 一场硅谷闹剧 这起收购案,已进行了17个月之久,创硅谷收购之先河,这一事件也 成为硅谷的一幕闹剧。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战,已使甲骨文和仁科疲惫不堪,不 能自拔,可以预料,甲骨文完成最后的收购,得到了仁科也只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至此,人们对收购案本身的兴趣开始下降, 而收购背后发生的事故却是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私人恩怨纠缠不休 说起这起收购案,人们议论最多的,恐怕是对两位性格鲜明的CEO 的私人恩怨的品头论足。2003年6月2日,仁科以17亿美元收购了竞争对手 J.D.Edwards公司,晋升商用软件业老二,直逼老大甲骨文公司。同年6月6日,甲 骨文“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宣布准备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仁科收购案拉 开了序幕。

    业内分析,这出连环收购案的背后隐藏着业界争霸的较量和私人恩怨。

    从仁科干脆利落地收购 J.D.Edwards,到甲骨文声势浩大地宣布收购仁科,两宗收购案如出一 辙,出发点都是吞并对手,赢得市场份额,从而称霸一方。双方展开收购和反收 购的背后,隐藏的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个人恩怨。甲骨文的CEO拉里埃利森与仁 科的前CEO克雷格康威一直以来关系紧张,矛盾不断。今年59岁的埃利森是甲骨 文的创始人,而49岁的康威曾经在甲骨文工作过8个春秋,在1993年甲骨文发生 权力变更后便离开了甲骨文。此后,两人一直在公开场合表明敌对立场。这一次 是埃利森主动挑起事端,他开始提出以51亿美元收购仁科,后来不断加价,提高 到77亿美元,最后定格为88亿美元。埃利森多次扬言,如果收购成功,甲骨文不 会将仁科作为独立品牌来运作,也不会立刻向新客户销售仁科的产品。这令仁科 极为不满,认为甲骨文是在恶意报复。

    业内指出,甲骨文对仁科的敌意收购完全是出于埃利森的个人意愿, 他希望能够将康威和他的仁科排斥在竞争之外。企业应用软件咨询专家约书亚格 林贝姆说:“埃利森是一个非常难缠的竞争对手,我认为他的收购计划没有其他 目的,完全是充满敌意的。因为他不想失去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上的份额和影 响。”埃利森在行业内一直以牢牢抓住公司所有的权力而著称。但格林贝姆说, 这次康威“肯定会与埃利森拼命到底的”。期间,两人动辄口水相攻,冷潮热讽,大谈“狗”道。康威形容艾里逊是一个“反社会”的伪君子。而埃里森则称康威为一 个“易受伤害的小狗”,如果康威和一只狗站在我身边,“我只有一颗子弹,请相 信,我会把这颗子弹留给康威。” 在这种掺杂个人恩怨的较量中,埃利森还是技高一筹,手段更为老道。

    今年10月,康威引咎辞职,埃利森在一对一的较量中拿得一分,也扫清了收购路 上一块绊脚石。

    昙花一现的“白衣骑士” 谈起这起收购战,不能不提IBM,这个一度被业内看成是仁科救星的 “白衣骑士”。收购案期间,蓝色巨人IBM一度扮演白衣骑士,试图拯救“大兵”仁 科。

    今年9月,仁科在年度客户大会上宣布同IBM结盟并签署了价值10亿 美元的合同,今后IBM的中间件和仁科的应用软件将捆绑销售。消息传出,许多 分析人士就此认为,IBM将成为“白衣骑士”,拉仁科一把,毕竟甲骨文是IBM在 数据库软件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放任甲骨文收购仁科将对IBM非常不利。

    IBM同仁科签单,人们自然会认为IBM准备站在仁科一边,帮助后者 抗击甲骨文的恶意收购。然而不幸的是,人们的这种看法可能并不是IBM的初衷。

    IBM认为,一旦仁科并甲骨文吞并,前者产品必然会逐渐退出市场,形成甲骨文 产品一枝独秀的局面。此外,微软有可能并购德国的SAP,这就迫使IBM不得不 考虑给自己找一家能在今后开展合作的独立应用软件开发商。从内心讲,IBM不 愿意看到主要竞争对手甲骨文的实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权衡利弊得失,IBM最终还是决定不介入收购战。理由很简单 是:首先,IBM可以支持西贝、仁科以及SAP等多家公司的应用软件,选择余地 大。其次,IBM与仁科的合作并不具有排它性,早在仁科之前,IBM曾经与SAP 及J.D. Edwards 等公司签署过类似的协议。一旦IBM收购仁科,它将面临着失去 SAP支持的危险。最后,由于前途未卜,仁科产品的销量不断下滑,公司股价也 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法院做出有利于甲骨文的裁决更是让仁科雪上加霜。

    由此看来,IBM同仁科结盟并不能说明IBM有意收购,相反IBM更愿意看到仁科 继续保持独立。

    不可否认,IBM与仁科结盟在一段时间内给仁科的老用户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稳定了仁科的军心。但是,最终,在该出手时IBM并没有出手,拯 救“大兵”仁科的一幕也终究没有上演,IBM只是昙花一现的“白衣骑士”,成为收 购案中的一段插曲,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反垄断,弱者的呻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仁科并不成功的反垄断策略。在这场反收购战 中,仁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拿起了弱者惯用的武器:反垄断。原本,仁科想 籍此赢得社会的同情,通过法律的手段留住自己“独立”的最后一丝机会。仁科使 出浑身解数,以法律的手段抵抗甲骨文的收购,为此付出了不菲的价格,据粗略 统计花费至少在7000万美元以上。

    但是,仁科试图翻牌的打算被残酷的现实一一粉碎。先是美国司法部 以反托拉斯为理由试图阻止甲骨文对仁科的收购,但被法院“Pass”,最终以失败 而告终。随后,也就是11月初,欧盟裁决甲骨文收购仁科合法,不存在违规行为, 甲骨文扫清了另一道法律障碍。至于仁科炮制的“毒药丸”计划和客户保障计划, 也是有惊无险,无关大局。仁科处处设障,步步为营,而甲骨文步步紧逼,总能 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弱者,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拨云见日,答案不言自明。透视硅谷过去发生的、现在发生的和未来 将要发生的收购风潮,“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不二的法则,也是唯一的游 戏规则。那些硅谷的大狗们,只信奉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法则,反垄断只是弱者的 呻吟,是无力的反抗,在关键性的较量中天平是不会向弱者倾斜的。想一想那场 “跨世界的反垄断审判”,面对各国的起诉,最后微软也不是毫发未伤,依然活得 很潇洒吗?毕竟,微软就是微软,而甲骨方也是甲骨文,他们都是硅谷“教父” 级的大鳄,代表着美国新经济的实力和地位。因此,仁科遭遇的法律尴尬和被蚕 食的命运只是硅谷无数轻量级千选手面临现实的真实写照。

    仁科收购案,现在已告一段落,高潮已渐渐远去。我们有理由相信, 似类的闹剧,在不久的将来,在硅谷,仍将上演。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甲骨文公司收购仁科公司,一场硅谷闹剧:硅谷甲骨文》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