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 正文 2019-09-22 07:36:35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 就业难和用工荒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篇一 《浅谈“用工荒”与“就业难”的交点》 [摘 要]随着经济的复苏,“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本文从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 相悖问题的成因;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从理论角度为解决这一现象提出方案,加速 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用工荒 就业难 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配置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 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可是与之针锋相对的情况却是:市场 供过于求、岗位不足的现象在2010年仍在不断延续。这种情形在节后火爆异常的 各大人才市场可见一斑。为何处于供求双方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竟然成为了两 条平行线,他们难道就没有交点或者说怎样才能产生交点呢本文试从发挥人才市 场配置作用的角度来找出他们的交点,从而为当前我们国家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 严峻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人才供给结构不对称是平行线的主要成因,简而言之:就业并不缺少人, 缺的是合适的人。1999年起,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现在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 毕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业难”的生力军就产生于此。出现用工紧缺的主 要是中低端的职位,比如生产线的普通工人、技工,以及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也 就是说,产业工人,所谓的蓝领,是比较紧缺的。以广州为例,广州劳动力需求占了全 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很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 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若加上早前东莞20万及深圳约80万的民工缺口统计, 节后珠三角的劳动力需求缺口过百万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观点上的 滞后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当我们还在把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的同时,实际 情况却是: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1999年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 招,每年录取人数由60万增加到了600多万,近10年来全国增加了4000万大学生。我 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只能说综合素质比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一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比别人 更强些,并不代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劳动技能以及动手能力上就一定比别人 强。结构调整的不均衡,观念上的停止不前共同把原本应该此消彼长的就业天枰来了个两头压低。

    就业乃民生大计,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此次保障就业行动中负有很 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创新能力,在助力企业应对难关,促 进就业增长与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来为“用工荒”与“就业难”寻找一个交点。

    1、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是目前人才市场的主要人才交流手段, 也是我们日常解决人才资源供需问题的有效方式。据各大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位统 计,各地大型招聘会所提供的职位数在金融危机过后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意向达成 情况不佳。究其原因,各单位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差别大、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导 致求职人员的无所适从。各单位的要求就像一个个瓶颈,大量的人才流动却无法 涌入,流失现象严重。从服务抓起,把现场招聘会与网络招聘会实行按所需层次分 类,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失为一项调节的手段。例如一些人才市场举办的“计算机应 用人员”专场招聘会,既可以明确的展示用工岗位需求又可以在专业技术范围内 吸引来不同等级的人才。网上招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企业分门别类,例如 分为“工程机械类、行业服务类、经济投资类等等”。这样用人单位就像齿轮一样, 把用工需求分开层次,与人员情况按照需求和实际情况咬合,在为企业解决用工不 足的同时,积极帮助广大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更科学性 的就业服务有助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理顺就业心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 效率,避免“海投”简历的盲目性,对求职者和企业都是资源的浪费。

    2、随着经济转暖,技工荒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珠三角到长 三角不断凸显,国内就业市场当前不仅经历着失业的考验,其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 也愈发显现出来。政府和企业完善培训的阶梯,人才升级是解决就业的基础性手 段,实现就业升级,主要的纽带就是在于发挥人才市场的社会培训作用。2009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 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 工商总局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培 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 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 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 率。“什么是企业合适的人,怎样成为企业合适的人”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中培训升 级的重要所在了。人才市场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展择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充分 利用信息和政府导向的优势,开展切合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际的各类培训,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开发高级培训项目上,注重人才培训的理论性、实用性、针对 性、指导性,以人才培训带动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作为政府人才机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政策导向来开拓就业服务。

    用社会公共服务解决企业及个人的后顾之忧,在人事公共服务方面做文章,打造一 个更合理更和谐的人力资源配置环境。例如:2009年12月8日央视报道了长沙市的 创业新政,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扶持、户口保障三大措施,以及人才引进和保障计 划。这一波以人事人才服务部门牵头的举措迎来了一波创业高峰,从而带动大量 就业岗位出现和人才的纷至沓来。民营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理应得 到更好的政策扶持和更专业的人才服务,这对就业大局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 的现实意义。对人才市场的位置来说,无论是顺应保障就业平稳发展的大势还是 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如果说,以上的是 人才市场基础配置作用的发挥,那么就业引导与就业服务就是调节举措的一针兴 奋剂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更有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实现长远就业。

    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必然导致岗位萎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以战略合作伙伴姿态 始终与企业共同发展,帮助企业科学规划组织结构,规划人员和岗位部署。

    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涉及国家产业 结构、经济模式、教育体制、人才流动等各个方面的大命题。本文笔者仅从人才 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作用的方面做了个简析,希望为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作出一点 理论上的贡献。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篇二 《如何缓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困局》 摘要:近几年,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成为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疾。

    鼓励乃至强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可以同时缓解就业难与用工荒的困局。政府应 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搭建平台。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学生劳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1422(2016)01-0064-02 一、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近年来,用工荒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是到春节前后,更是 成为社会热点。如今的用工荒现象呈两种趋势:一是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二是从 季节性缺工到全年常态化缺工发展。

    用工荒已经明显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这是不争的事实。根据 广东省人社厅的数据,2014年春节前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缺口为80~100万人, 其他时间为30~40万人;据此推算全年平均缺口为50万左右。考虑到广东经济比 较发达,缺工的情况也略微严重些。(2013年广东省内常住人口为10644万,约占 全国的1/13;国内生产总值为62164亿元,约占全国的1/11),全国的用工缺口按广 东的十倍计算,则全年缺工在500万左右。这一数字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既然权 威部门都无法统计,作者也只能作大致的估算。

    另一方面,高中职学生的就业难,也是存在多年的社会顽疾。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 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 季”称号。” “2015年宏观就业形势面临多重压力,高校毕业生规模进一步加大, 就业创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 用工荒和就业难,似乎是一个矛盾,却又并行不悖,久治不愈。实际 上,将两者“并案处理”也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
    2014年劳动市场格局:用工荒与找工作难并存;“用工荒”与“就业难” 并存催生职教发展机遇。

    但是,提出了问题,分析了问题,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多;用工 荒与就业难仍然年复一年困扰着我们。在此,笔者提出一个构想:鼓励乃至强制 大中专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既可部分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 社会的用工荒,可谓一箭双雕。

    二、学生劳动实践的重大意义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必须参加劳动实践才能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已 经成为哲学共识。儒家主张知行合一,从孔子到朱熹到王阳明一脉相承: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从 马克思到列宁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也是一脉相承: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 提到第一的地位……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 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 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而在当下的 社会,提倡甚至强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不但具有哲学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尽快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劳动实践,又 在劳动实践总结理论经验,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如此理论 ―实践―理论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也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第二,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这不是学生劳动实践最重要的目的,却 是最实惠的想法。即使这些劳动技术含量不高,报酬也不高;比如在酒店端茶倒 水,在街头散发传单,一天可能只有四五十元,但也足以提振学生的自信心和成 就感。

    第三,提高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让学生脱离家庭的呵护,明白劳动 之艰辛,挣钱之不易,体味父母之含辛茹苦,锻炼其抗打击能力,从而降低未来 之期望值,更有效地和社会实现对接,这一点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解决就业问题。有的学生在企业兼职,逐渐融入企业环境, 而企业也满意学生的表现,双方一拍即合,实现平稳就业。即使不能一步到位, 但如前所述,学生兼职提高了工作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掌握了一技之长,也 降低了未来的期望值,比起初出茅庐的“菜鸟”自然更容易找到适合的工作。当然,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本文主要的论述方向。

    第五,有效缓解用工荒,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三、学生劳动实践缓解用工荒的理论诠释 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用工荒呢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 计算。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我国在校本科生为14944353人,高职高专 为9736373人,中职(含技校等)为19229706人,高中为24469522人。有劳动能力 的学生合计为68379954人。假定一名学生一年的劳动实践时间的最低值为两周, 每周按40小时计,则目前在校大中专学生的总计实践时间为54.7亿小时。而一个工人一年正常的工作时间约为250天,每天8小时,合计2000小时。如此则全国学 生一年的劳动实践量相当于273.5万名工人,弥补了超过一半的劳动力缺口。考 虑到这是最低标准,如果按每个学生每年劳动实践三周来计算,则其劳动量相当 于410万人,全国用工荒可有效缓解80%。

    这些数据未必完全准确,换算也未必科学――学生的劳动实践与工人 的工作在技术值、经验值、效率值上并不对等;但仍可得出大致的结论:学生的 劳动实践可以为国家每年增加300~400万的劳动力,对于缓解社会的用工荒具有 重大意义和价值。同时,以上冷冰冰的数字也不能契合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社 会用工最紧张的时间,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城市的民工大批返乡过节,这时最缺 乏的,是一些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比如酒店餐厅服务员、商场售货员、快递员、 家政工、环卫工等,紧缺程度甚至严重到社会无法正常运转。而此时正值寒假, 正适合学生集中进行劳动实践,有效弥补民工短缺的状况。同时,这些服务性的 工种,技术和经验值不高,学生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实际操作并不困难。

    四、政府的作用 首先,要有顶层设计,在制度上解决学生社会实践与企业用工之间的 矛盾,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政策法规,规定社会实践为必修课,其学分为获得毕业证的 必要条件。例如一周(四十小时)的实践为1学分,每学年修满2学分为合格;则大学 本科毕业所需的社会实践学分为8分,高职为6分,中职也是6分;高中生的学业繁 重,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实践学分,三年修满2个学分即可。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规定社会实践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如今大多数院校都推行学分制,按选修课学分占20%计,每学年约8学分,可以 用劳动实践学分替代,以减轻学生的学业,更好地学以致用。

    (2)审核企业资质。企业以社会实践的名义招收学生工,必须有准入 条件:如具备一定规模,良好的信用记录,还须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等等。需要 相关部门出台具体的规定以便操作。

    (3)规范用工制度。学生在企业的社会实践制度大致可参照劳动法;但 学生毕竟以学业为主,只能在课余打工,且工作时间也不固定,其制度也要作相 应的调整。比如说无需试用期直接上岗,因为学生实践的时间本来就短,试用期还没到就结束了。缴纳社保方面,养老及失业保险就不必了,公积金也免了,医 疗保险则以学生医保为主,但企业必须交意外险,以保障学生安全。薪酬方面, 可以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折算成最低时薪;节假日的薪酬系数也参照国家法 规;考虑到学生的收入水平,个人所得税可以免交。用工培训方面,应保证学生 免费参加就业培训,这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学校、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通 力协作。另外,也可出台鼓励企业使用学生工的相应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比如减免相关税费,简化报批程序等。

    其次,政府要搭建企业与学校、学生沟通的平台,成立由教育局、人 社局、工商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办公机构,明确各 方职责,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教育部门:制定推行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政策措施,并监督措施的执 行落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搭建用工平台,定期组织 举办招聘会;同时落实学生就业培训的措施。工商部门:审核企业的用工资质, 收取一定的保证金,监管企业用工情况,违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行业协会:
    召集所属企业,统计汇总用工情况,并与相关部门及学校对接;约束企业的用工 行为。学校:搭建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执行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参加劳动实践 者不予发放毕业证书。

    五、结语 这一构想因参与的部门太多,牵涉面太广,一旦实施,面临的困难是 显而易见的。因此不妨在某些地方进行试点,吸取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再向全国 推广。总之,只要政府有决心推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缓解 用工荒和就业难的构想将成为现实。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谈“就业难”与“用工荒”的毛概论文】 就业难和用工荒》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