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济学论文 | 证券金融 | 管理学 | 会计审计 | 法学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教育论文 | 计算机 | 艺术论文 | 哲学论文 | 财务管理 |
写论文网
  • 中国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思想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美学论文
  • 国学论文
  • 逻辑学论文
  • 哲学其它论文
  • 您的位置:写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科技哲学论文 >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 正文 2019-09-23 07:28:17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一 《浅谈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摘要】自金融危机后,为应对潜在的通货膨胀,我国一直施行稳健 性的货币政策。本文基于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走势,主要通过论述经济中存在的 一些现象及问题,对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三种主 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 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稳健,利率,通货膨胀 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和金融运行总体呈现高位加快的态势, CPI一度超过警戒线5%,虽然近年来CPI大体保持在3%的合理范围内,但是由于 基数大及CPI构成的不合理之处,居民依旧可感受到依然凸显的潜在通胀压力以 及经济运行的风险。

    目前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增强宏观调控的 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合理应对预期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取向适时适度做 出的调整都是为了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是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 主要矛盾,通过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来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 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的平衡。

    一、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所针对的三大现象:
    (一)全球经济“冷热不均”。当前,全球经济呈现着“冷热不均”的发展 态势,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强劲复苏。近期,欧、美、日 开动印钞机救经济,这些资金都大量的流向“金砖四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疯 狂抬高了后者的物价,而前者超市里的价格标签却久久不变。数据显示,“金砖 四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2010年10月份的CPI涨幅大大超过了各国预设的 通胀目标,其中印度食品价格涨幅连续52周超10%。

    (二)中国成全球流动性“蓄水池”。近些年以来,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 过于国内物价上涨,兜里的钱可买的东西越来越少。价格上涨的消费品中,生活 必需品的价格波动更为剧烈,许多农产品及其它产品也都开始了不同幅度的涨价。粮食等食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力量。如在此之前出现的“蒜你狠”, “豆你玩”,“糖高宗”等热词就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不过目前,由粮价主导的CPI 上升趋势已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电力、煤炭等基础能源供 应紧张,已通过多重传导机制传导于居民消费品价格,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紧缩 政策来预防通货膨胀。

    另外,在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元大跌,市场担心全球流动 性过剩状况进一步加剧。我国目前承受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直接影响到了大量 的出口企业。另外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 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 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能否立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运 用特定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手段选择,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影响经济金融的运行, 引导社会资金的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其预定的调控 目标。我国调控货币市场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等。目前由于我国尚不完善、不够发达的经济体制,这些工具在运用时都或多 或少受相关外部因素的阻碍,制约其相应作用的发挥。

    (一)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和持有结构不合理使得国债 缺乏足够的操作规模,且多为中长期国债,而适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短期国 债却很少。在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时,央行通过发行债券,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回 收了流动性,当这些债券到期时,还会再次把猛烈的流动性重新注入市场。因此, 该操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根据货币市场上资金供 求情况,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 进而通过调节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由于我国再贴现操作实行总 量比例控制、期限比例控制和投向比例控制,而且再贴现所占基础货币的比重偏 低,这一操作规则显得缺少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政策的有效性。

    (三)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 构贷款能力,以及存款派生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由于变动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

    三、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越大,其实施货币政策的效率就越高。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够,在行使货 币政策时受到多方干扰。因此中央银行需要尽量及时公开采取的措施和操作的相 关信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公众形 成合理的预期。

    (二)发展完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操作平 台,一方面要培育国债市场的适度规模,以优化央行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结构,提 高国债资产比重;另一方面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和持有者结构,保持国债市场的 流动性,从而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物质载体。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在开 放经济条件下,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弹性的汇率制 度。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大,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汇市场供求,放宽企业 和个人用汇自由度,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只有由强制结 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才能建立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便于中央银行更 好地利用汇率政策杠杆来调节外汇收支。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篇二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并对以往的货币政策研究 成果作了简短的文献综述,最后指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 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有效性 广义货币供给 贷款余额 一、我国货币政策的现状 2001―2002年由于我国经济中通货紧缩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央银 行主要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2005年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实现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段时间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有保有 压;2005―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导致人民币升值 预期加大。从2007年开始,为了控制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带了的经济 过热,央行开始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 率。2007年我国共10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共6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5 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但到了2008年9月,为了抑制金融危机的消极影 响,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9次、存款基准利率两次以及贷款基准利率四次。其 中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为先升后降,对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均为下调。进入 2010年,我国的货币政策适用仍然频繁,到目前为止我国年内共上调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五次。我国如此频繁的使用货币政策,再一次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成为理 论界讨论的热点。

    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 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庚庆锋,黄志刚(2009)从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货 币政策的有效性,认为我国资本的短期流动对利率变化不敏感从而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实现汇率―利率联动机制;李后建,尹希 果,卞小娇(2010):认为金融创新一方面消弱了货币政策利率管道的传导效应, 另一方面使得货币政策信用管道的传导及其效果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并通过 实证证明了金融创新的存在使得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信用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大 于通过利率管道传导的产出效应。杨婷,夏国祥(2010)认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 的调控具有长期性,并且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股票交易量从而对GDP产生影响, 因此在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也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黄武俊,燕 安(2010):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有效的,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具有 一致性且共同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由于巨额的外汇占款的存在使得信贷 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较差。此外作为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也是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确实 具有时滞性,但由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环境的不同,各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也 不尽相同。我国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郝雁(2004)认为就货币政策的产 出效应而言,银行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但在价格效用方面, 货币供应量的贡献大于银行信用。他还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时滞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并得出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作用于产出和价格的时滞小于货币渠道的结论。

    二、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使用过于频繁,并且 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此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它对经济的调节作 用,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必须注意解决一下问题:
    (一)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 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实践的观察也可以看出我国货币 政策工具的种类较少,而灵活性很强且多被发达国家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公 开市场操作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实 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且在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缩小了汇率的浮动区间,并 最终演变成事实上的“盯住美元”的制度。根据克鲁格曼(1999)的“三难选择”定理, 我国在选择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稳定这两个目标后不可能实现资本的完全 流动。因此当本币币值稳定受到升值冲击时,中央银行就不得不在外汇公开市场 上出售本币购入外币。这样做一方面使得我国形成了巨额外汇占款,另一方面也 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 从长远来看,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对当前的汇率政策继续进行改革。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三大货币政策中政策效果最猛烈的。上调法定准 款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收缩整个经济的流动性。我国 2006年到2008年9月前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8次,达到历史之最了,但从我 国CPI的统计数据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从2006年1 月到2008年8月我国CPI的月度数据一值成上升趋势,此后才开始小幅下降,但在 2009年末又显示出了上升势头。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 不良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这也是2009年度CPI数值下降的重 要原因。而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密集年度中CPI月度数据并没有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9月开始,为了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转向使用宽松 的货币政策,2008年后半年共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4次。但2010年至今由于通 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加大,我国共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次。但2010年10月CPI 为104.4,仍说明我国经济存在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这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超额 准备金率的调整使得作为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下降。央行可以通 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整货币乘数达到控制货币信贷规模的目的。但是在 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金融季候会使他们的超额准备率作出相应的 调整,从而使得货币乘数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减少使用 法定存款准备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次数,更多的选用可控性和灵活性较强的货币货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央行在使用这一政策工具时要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 普尔(1970)借助IS―LM模型论证了一国货币中介目标的选择要看该 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果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并且在短期难以预测,那么 应该在允许货币总量波动的前提下通过稳定利率来实现更大的产出稳定性,即选 用中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而如果短期的不稳定性来着于总支出方面,但货币 需求函数是相对稳定,则更适合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通过稳定货币供 应量来实现更大的产出稳定性。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在短期是缺乏稳 定性的,并且此时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明显要弱于利率调整的影响。这说明我 国的货币供应量同实体经济的相关性远小于中长期利率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因 而在我国选择中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应比货币供应量更符合条件。但是我国的 利率目前仍在管制之下,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实现由市场因素来 决定存贷款利率。从而使利率正义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好的发挥作用,提高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浅谈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论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写论文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9 写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